以前見到孩子出現任何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總是想辦法替他解決問題,或者告訴他如何去解決問題。本書所介紹的方法叫做ICPS(Interpersonal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人際認知問題的解決。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解決社會交往問題。通過提問而不是告知,通過啟發而不是評判,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樂於思考。假如您在培養教育孩子方面還在苦苦找尋方法,本書一定會給您很大啟發。
社會能力就是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教給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思考技巧為核心,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裡,在世界範圍內,讓家長和孩子們獲益匪淺。我們有孩子的家長,特別是孩子還在塑型期,一定到讀完這篇文章,一定會有所收穫。首先看一個問題案例:
假如你的孩子搶了其他人的玩具,作為孩子的家長你會怎麼做?
一、不管他:小孩子就是這樣的,長大了他就懂了
二、控制他:我數三下,1,2,3!
三、賄賂他:聽話,爸爸給你買個玩具。
四、培養他:你為什麼想要這個,你這樣做了那個小朋友會怎麼樣?你得到了什麼呢?又失去了什麼呢。(讓孩子在引導式問答中,自己做出應有的判斷)
相信看完這個故事,您也有自己的判斷,下面言歸正傳,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作者默娜·B.舒爾,博士,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美國亞拉尼大學心理學教授,心理健康和預防青少年行為問題方面的媒體顧問。她和喬治·斯派維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出了開創性研究,因此她榮獲了四項國家級大獎:一項美國心理健康協會大獎(1982年)、三項美國心理學協會大獎(1984年、1986年、1994年)。
該書所介紹培育社會能力的具體方法步驟:
一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有時候你會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或者不應該做什麼,甚至會給孩子解釋原因。但大多時候這些方法都不管用,原因非常簡單,我們替孩子思考。我們要做的不是教給孩子思考什麼或者做什麼,而是教孩子如何思考,從而讓他們能自己決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那樣做。
二 在遊戲中學習理解詞語。要在做遊戲的過程中教會孩子使用一些特殊的用語(如:是/不、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之後、現在/以後。相同/不同),因為當孩子學會把一些特殊的詞語在玩耍連起來以後,在解決與其他孩子的爭端時,他們使用這些字詞的可能性會更大。
三 仔細區分理解他人的感受。要讓孩子學會區分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等一系列情緒表情。情緒變化這一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感受,也可以找一些圖片讓孩子提前認知。情緒氣氛的認知可以讓孩子提前處於一種準備狀態,應對解決爭執問題時會顯得更加從容。
四學習了解更多豐富字詞。教孩子用這些詞造句,當孩子能夠熟練的使用這些高級詞彙的時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了起來。(合適/不合適、如果/那麼、可能/或許、為什麼/因為、公平/不公平)
五尋找多種解決辦法。尋找解決方法的步驟,當孩子和他人發生矛盾,家長可以用一下步驟:
①問題是什麼?(你們現在出現了什麼問題?)
②感受如何?(你們倆的感受如何?分別是什麼感覺?)
③怎麼辦?(誰有辦法讓你們倆都高興?)
④行寫出這些辦法
⑤如果不管用,那麼我可以試試不同的辦法,直到找到解決辦法。
⑥告訴孩子這個為就叫做(分享)、(寬容)、(協調)……
六考慮後果。僅僅有解決辦法是不夠的,孩子們要學會考慮後果,考慮事情的先後順序。
感謝諸位閱讀,針對社會能力培養的具體操作步驟與實操內容在後續文章中會持續發布,請大家加粉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