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原來這樣讀」|《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1》——育兒必讀

2020-09-14 書生萬戶侯

以前見到孩子出現任何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總是想辦法替他解決問題,或者告訴他如何去解決問題。本書所介紹的方法叫做ICPS(Interpersonal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人際認知問題的解決。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解決社會交往問題。通過提問而不是告知,通過啟發而不是評判,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樂於思考。假如您在培養教育孩子方面還在苦苦找尋方法,本書一定會給您很大啟發。

社會能力就是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教給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思考技巧為核心,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裡,在世界範圍內,讓家長和孩子們獲益匪淺。我們有孩子的家長,特別是孩子還在塑型期,一定到讀完這篇文章,一定會有所收穫。首先看一個問題案例:

假如你的孩子搶了其他人的玩具,作為孩子的家長你會怎麼做?

一、不管他:小孩子就是這樣的,長大了他就懂了

二、控制他:我數三下,1,2,3!

三、賄賂他:聽話,爸爸給你買個玩具。

四、培養他:你為什麼想要這個,你這樣做了那個小朋友會怎麼樣?你得到了什麼呢?又失去了什麼呢。(讓孩子在引導式問答中,自己做出應有的判斷)

相信看完這個故事,您也有自己的判斷,下面言歸正傳,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作者默娜·B.舒爾,博士,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美國亞拉尼大學心理學教授,心理健康和預防青少年行為問題方面的媒體顧問。她和喬治·斯派維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出了開創性研究,因此她榮獲了四項國家級大獎:一項美國心理健康協會大獎(1982年)、三項美國心理學協會大獎(1984年、1986年、1994年)。

該書所介紹培育社會能力的具體方法步驟:

一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有時候你會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或者不應該做什麼,甚至會給孩子解釋原因。但大多時候這些方法都不管用,原因非常簡單,我們替孩子思考。我們要做的不是教給孩子思考什麼或者做什麼,而是教孩子如何思考,從而讓他們能自己決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那樣做。

二 在遊戲中學習理解詞語。要在做遊戲的過程中教會孩子使用一些特殊的用語(如:是/不、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之後、現在/以後。相同/不同),因為當孩子學會把一些特殊的詞語在玩耍連起來以後,在解決與其他孩子的爭端時,他們使用這些字詞的可能性會更大。

三 仔細區分理解他人的感受。要讓孩子學會區分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等一系列情緒表情。情緒變化這一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感受,也可以找一些圖片讓孩子提前認知。情緒氣氛的認知可以讓孩子提前處於一種準備狀態,應對解決爭執問題時會顯得更加從容。

四學習了解更多豐富字詞。教孩子用這些詞造句,當孩子能夠熟練的使用這些高級詞彙的時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了起來。(合適/不合適、如果/那麼、可能/或許、為什麼/因為、公平/不公平)

五尋找多種解決辦法。尋找解決方法的步驟,當孩子和他人發生矛盾,家長可以用一下步驟:

①問題是什麼?(你們現在出現了什麼問題?)

②感受如何?(你們倆的感受如何?分別是什麼感覺?)

③怎麼辦?(誰有辦法讓你們倆都高興?)

④行寫出這些辦法

⑤如果不管用,那麼我可以試試不同的辦法,直到找到解決辦法。

⑥告訴孩子這個為就叫做(分享)、(寬容)、(協調)……

六考慮後果。僅僅有解決辦法是不夠的,孩子們要學會考慮後果,考慮事情的先後順序。

感謝諸位閱讀,針對社會能力培養的具體操作步驟與實操內容在後續文章中會持續發布,請大家加粉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書,原來這樣讀」|《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2》——育兒必讀
    如何通過鼓勵思考來影響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是一種很特殊的思考方式,就是那種解決與他人相處時遇到的日常問題的思考方式。《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教給孩子解決衝突的思維方式和與人相處的思考技巧為核心,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裡,在世界範圍內,讓家長和孩子們獲益匪淺。我們有孩子的家長,特別是孩子還在塑型期,一定到讀完這篇文章,一定會有所收穫。
  • 肖不斯說:如何養育好一個孩子?父母不能錯過的必讀育兒書單
    肖不斯說:養育好一個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願,那麼養好一個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可能你會說是「錢」,也有人會說是「愛」,還有人說是「時間」……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是真的是最本源的答案嗎?「只要有時間,我就能好好陪孩子,好好培養和孩子的感情,教他如何的為人處世。」可你什麼時候能夠放下手中的工作和手機去擁有這樣的時間呢?
  • 如何破除孩子 9歲的「閱讀之壁」?看完影響孩子一生閱讀習慣.
    一直到女兒升小四才發現她不愛看書,功課也慢慢吃力:「仔細回想好像從小三就開始,為什麼她一、二年級時我都沒感覺?」 國內外閱讀研究都指出,孩子在九歲(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學習如何閱讀」,之後才有辦法「透過閱讀學習」,這也是國際閱讀能力評比以四年級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原因。
  • 父母必讀的五本育兒書
    樊登坦言:一些書哪怕你仔細研讀一本,也不至於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如此窘迫。在科學育兒的路上,會讀書、讀好書是一門學問,書不在多而貴在精。你跟風買過多少本育兒書?哪些育兒書籍值得推薦給其他新手媽媽?作為新手爸媽,人手一本必買育兒書到底是哪一本?我推薦5本適合新手爸媽的育兒書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沒錯,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讓孩子喜歡和著迷呢?
  • 「親子育兒」如何有效地安排親子閱讀時間
    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安排親子閱讀時間卻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明。由於工作的繁忙,對於孩子的親子閱讀很多家長都有心無力,然而斷斷續續的閱讀時間並不能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
  • 「成功的孩子」太多,請作為家長的你,多培養「好孩子」
    他認為,阿部走的這條「少有人走的路」,讓我想起鄭淵潔說過的一句話:「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1個孩子,而不是用1種方法,去教育50個孩子」但我們無法阻止的,是「教育成功學」的遍地開花:「你兒子去了哈佛?
  • 「讀經」姊妹篇—「一日一書運動」
    其實要養成一個人的讀書習慣,要改善社會的風氣並不是很困難的。只要我們把現在的教育觀念稍作反省,改變一下,提出一個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就可以了。  我建議的方法是:「兒童一日一書運動」。  所謂「一日一書」,就是「一天看一本書」。所以稱為「運動」,就是「希望讓每個兒童都能如此,以形成風氣」。
  • 英文原版書,到底該怎麼讀?
    讀得慢、讀得少都不是問題。好書值得慢慢讀細細品,閱讀能力也是在持續閱讀中積累練習而成,不要一開始就追求「快」「多」,覺得「慢」「少」是問題。比速度和數量更重要的是在閱讀中吸收養料,有收穫有觸動。書不定要讀完。
  • 這15本經典的育兒書,父母必讀!(附:資源)
    我在知乎上推薦過父母看的育兒書,受到了上萬人收藏,陸續有小夥伴找我推薦書。今天給大家系統地介紹一些對父母養孩子很有幫助的那些好書,強烈建議你收藏起來!這些書除了一本之外,其他全為大家找到了電子版,下載方式放在了文末,大家記得下載!
  •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這裡告訴你答案)
    題主問: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我想說的是,沒有人生下來就會學習;在早期,一定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學習。只不過,在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習慣以後,作為一個(懶)忙於工作媽媽,我從一開始帶他們翻書,到和他們一起查手機,再到教他們認字,到今年工作忙起來以後經常跟他們說:「你自己翻翻xx書,我記得這本書上應該有。」
  • 「小搗蛋」還是「小天才」,重視創造力,這樣引導孩子未來更優秀
    她的小腦瓜裡總是會冒出一些奇怪的想像,比如昨天睡覺前她問我「我們平時看的都是什麼怪物呢」因為總是能知道她說的是什麼,所以我能告訴她「那是蜘蛛」,她就很滿足地睡去了。需要提醒的是,這裡的知識不光光指書面上獲取的知識,還包括從現實生活、社會實踐中獲得的知識。
  • 新媒體時代,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字自學能力
    寶寶閱讀數字閱讀素養的培養,就是數字自學能力,這在網絡時代是愈來愈重要的。55%的學生響應「從不或幾乎從不」在學校用電腦做功課,因為電腦放在電腦教室。從不在家裡用電腦做功課的比例,也有33%。而教師使用電腦進行閱讀教學活動,例如讀數字文章、使用數字閱讀策略,或是練習批判的找信息等活動的頻率都低於鄰近的新加坡。從國際研究的結果,我看到學生和老師以電腦、平板進行學習的頻率待加強。上網是實踐海闊天空、自我學習的重要路徑。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有一個名詞叫「慎獨」,是說在獨處的時候,也同樣嚴於「律己」。而不是有人監督時「真善美」,沒人監督就成了「假惡醜」。自律,使人不斷透視自我、剖析自我、約束自我。「一日三省吾身」,才能不斷超越,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一定要讓你的孩子學會自律!
  • 培養孩子的「勇敢」性格,家長的首要任務: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掌握實用的孕嬰、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勇敢」的性格,但這種性格也不是與生具有的,想培養這種性格,家長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原來松松奶奶在做飯的時候,松松老是去陽臺上玩,怕出現危險,松松奶奶就嚇唬松松說陽臺上有大怪物,這樣松松就不敢去了,她也能輕鬆做飯。本身大怪物是不存在的,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孩子總是存在一種恐懼心理,肯定不好。
  • ​推薦6大類低年級書單,培養孩子「坐得住」的能力!
    家中孩子喜歡的閱讀類型不一樣,家長應該如何共讀?擁有三個孩子的繪本小情歌版主汪仁雅,與您分享與多個孩子共讀的策略以及小學低年級選書書單!口試時教授問:帶三個孩子共讀有沒有不同的策略?每個孩子都帶著獨一無二的特質來到我們身邊,要花點時間仔細觀察,確實能讓共讀的效果功倍。身為三寶媽,唯一的好處是交互參照的基準比較多,今年恰好涵蓋低、中、高三個年級,這篇先分享比較熟悉(畢竟是第三輪)的「橋梁」書系。
  • 一本好書,是帶著孩子在「玩中學」「周榜」
    如果你說孩子動手能力太差,不會表達,更不會寫作,試了很多辦法都無濟於事,不妨試著帶孩子在玩中學吧!填鴨填進去的是草,孩子自己探索的才是寶。本期書榜也許能幫到你,快來看看吧!要求家長利用家庭時間,提供最恰當的支持,從而輕鬆培養出思維敏捷的孩子,同時建立積極深厚的親子情感。「薦語」這是一本國際幼教教母白瑪琳,給中國家長的家庭教育系統解決方案。
  • 孩子閱讀能力如何培養,4個方法,助推孩子成才
    小孩子的閱讀能力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如何培養,這是無數家長關心的問題,首先暫且不說閱讀的好處,就是教育部發文,在接下來的高考中,將增加語文的高考分值,同時,增加語文的難度,讓更多的人做不完題。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不但是要學好數學和英語,更是要學好我們的母語,如何培養閱讀習慣,學好語文呢?我認為,首先得我們家長注重起來,只有我們關心了,才能讓孩子也在乎,覺得讀書有用。
  • 「NLP育兒系列」培養孩子「情商」的誤區
    NLP親子研讀計劃 第015篇「情商(EQ)」這個詞最早由丹尼爾·戈爾曼提出。家長往往認為,情商高就是指善於搞好人際關係。可見,要培養孩子的情商,不要再教他圓滑與世故,而要教他理解什麼是情緒。可以說,他成了一位「絕對理性」的人。這個人就是被稱為「心理學十大被試之一」的菲尼斯·蓋奇。他的頭骨和那根鐵棍至今仍在博物館裡。沒有情緒的「理性人」後來過的怎麼樣呢?
  • 書評|《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讓孩子學習獨立解決問題
    我原先以為這樣會交流的孩子應該是天生的(當然有些確實是),直到看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才明白「解決問題」是一項技能,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它!如果孩子們能獨立解決問題,那真是太棒了,無論是現在的生活、學習,還有未來走上社會,不光孩子自己受益,家長也會省心很多。
  • 書評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讓孩子學習獨立解決問題
    我原先以為這樣會交流的孩子應該是天生的(當然有些確實是),直到看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才明白「解決問題」是一項技能,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它!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全書介紹了「我能解決問題」(I Can Problem Solve,簡稱ICPS)這種對話方法,通過教孩子如何思考,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認識到行為有因有果,認識到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感受,認識到解決問題其實不止有一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