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之間最近的,不是直線,而是阻力最小、控制點最多的線

2021-01-09 微芹的書中淘金

初中數學的線段公理告訴我們: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圖片來自Pexels

把這個公式套用在我們的目標達成上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一個高中的孩子小明勵志當一名建築師,然後發現目前高中所學知識和建築師的核心不匹配,所以決定不參加高考,想通過一邊自學建築師需要必備的知識,一邊環遊世界增長見識來達成當建築師的目標。

從直線最短這個公理來看,小明的計劃確實符合邏輯,摒除不相干的因素,直搗黃龍,加速前進,但諸多的現實因素將讓他這項計劃道阻且長。

如果只靠自學和遊歷,那麼在成為建築師這個目標的路途上有太多的不可控,且不說他自學的能力和環遊世界的效果如何,就小明放棄高考這個決定就增加了他以後成功的成本。因為在今天的中國,高考依然是接觸到優質專業教育的最佳路徑,大學文憑也是提高成功概率的敲門磚。

當一條路上有太多不可控制的點,人就容易偏離方向,甚至離目標越來越遠。

所以能讓小明快速達成目標的路徑應該是好好抓學習,在高考中獲得優異成績,選擇好的大學和對應的專業,在各專業上做到精通,然後一步一步成為一名建築大師。

這個線路雖然看起來迂迴了一些,但比起簡單粗暴但有太多不可控的直線路徑,這種迂迴線路的阻力更小、成功率更高。

圖片來自Pexel

所以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我們應該記住:

兩點之間最近的,不是直線,而是阻力最小、控制點最多的線。

圖片來自Pexels

相關焦點

  • 躍遷:控制點,讓一切盡在掌握(P3)
    這一篇聊聊控制點。最近的疫情想出個門就像遊戲過關似的,一道道障礙擺在面前,想去商場。小區檢測一遍,公交車檢測一遍,商場門口檢測一遍,回來又得來一圈。國家通過這種方式多層布控來控制疫情,依靠的就是這一個個控制點。
  • 你有沒有被「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個概念禁錮?
    大家從小學就學過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你有沒有被「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所禁錮呢?在大學的課堂上一位教授在黑板上畫上了兩個點,問大家「如果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怎樣走用的時間最短」,一位同學大聲回答道「走曲線用的時間更短」。
  • 兩點之間最短距離是直線,「產品」到「用戶」兩點之間最短距離呢
    1| 數 學 距 離 |數學界,有一個結論:兩點之間的距離最近的是兩點之間的直線。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時候,單純的距離本身並沒有意義,如何從A點到達B點花費的時間最少才更有意義。換句話說,能夠最快速到達的距離才是真正最短的距離。
  • 開心一刻:兩點之間的距離直線最短
    開心一刻:兩點之間的距離直線最短來自豆豆的笑話:說書人講道:「話說白骨精白晶晶移開五指山,救了孫悟空,孫悟空感激不盡,遂以身相許,與之成為夫婦,生下無數兒女!」臺下一聽眾道:「胡說八道!」說書人:「我並非信口開河,而是有根據的!」聽眾:「有何根據?」說書人笑到:「不是有歌唱『移山移山靚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麼。這說的就是靚麗的白晶晶移了五指山,跟孫悟空生了很多小猩猩啊!」
  • 兩點之間直線最快?錯!看寶沃的「最速曲線」就知道了!
    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上過小學的人都知道。如果大桶問你:兩點之間最快的是什麼線?估計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地說「直線」。正確答案是什麼呢?請看下圖:早在1630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就提出一個分析學的基本問題:「一個質點在重力作用下,從一個給定點到不在它垂直下方的另一點,如果不計摩擦力,沿著什麼線路滑下所需時間最短?」
  • 兩點之間直線最快嗎?人生的最速曲線
    從小數學老師就告訴我們,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是最短的距離走起來最快嗎?今天給大家普及個概念,最速曲線。圖片摘自網絡小球從兩點間的直線滾下來快,還是從紅色的曲線滾下來快?答案我相信很多理工男都知道,紅色的曲線快。這條紅色的曲線就是最速曲線。
  • 時空本質性差異:兩點間的距離不再是直線最短
    在一張平面紙上任意地方放上兩個點,用你能想像到的任何直線、曲線或幾何路徑將這兩個點連接起來。那麼你會發現,只要這張紙保持平整,沒有彎曲和摺疊,那麼直線就是連接它們的最短路徑。這正是我們三維宇宙空間的運行規律:在平面中,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無論如何旋轉、定向或以其他方式定位這兩個點,這個規律都是成立的。
  • 球面上兩點之間最短連線怎麼畫
    本文最後講一講如何畫球面上任意兩點之間的最短連線(正好回答馬丁加德納群中有人問過的這個問題)。(1)用圓規尖點扎住木球,在球面上畫出一個圓(圓規兩腳之間直線距離小於球的直徑,必定可在球面上畫出唯一一個圓。當然有時需要用到彎腳或帶鉤的圓規),這時球面上與圓規尖點接觸的點叫做這個圓的極。顯然,這個極的對徑點(球直徑的兩個端點為對徑點)是這個圓的另一個極。
  • 諾貝爾獎的秘密 :兩點之間,未必直線最短
    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有四個,一是阿基米德,二是歐拉,三是高斯,四就是牛頓。微積分、二項式定理等等,都是牛頓發明的。牛頓之所以能在物理上取得那麼多突破,正是得益於他的數學研究,他是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比如萬有引力定律,其實早在牛頓之前,就有多位科學家發現了引力,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胡克。
  •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為什麼飛機卻不橫跨大西洋?看完以後就明白了
    世上趣聞千千萬,你不知道的我知道,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為什麼飛機卻不橫跨大西洋?看完以後就明白了為什麼飛機不會橫飛太平洋,而是選擇繞道飛行!按理來講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做過跨國航班可能會發現,飛機寧願繞道飛行,也不會筆直的橫跨太平洋,這究竟是為什麼?
  • 中考數學專題系列三十五: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在作圖中的應用
    這種問題一般分為四種情況:1、兩點一線,2、一點兩線,3、兩點兩線,4、含固定距離問題。下面分別通過例題進行說明。1、 兩點一線。這種類型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兩點在直線異側,另一種是兩點在直線同側。例1、已知點A、B在直線l的異側,在直線l上找一點P,使PA+PB最短。分析:因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所以,連接AB,交直線l於點P,則點P就是要求做的點。例2、已知點A、B在直線l的同側,在直線l上找一點P,使PA+PB最短。
  •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請問你怎麼確定你走的是直線呢?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必考題!"這是筆者很小時候聽先生講的名句了,說這話的情景現在依然歷歷在目,那時候的兩點和直線也都是在書本之上,拿著板尺就能解決了,現在大了,這不變的道理依然很實用,生活中測量距離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誰能保證自己用的方法就是"直線"呢?同樣是從小就記得"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把光學知識運用到測量距離上應該誤差會很小,今天就給大家來種草一款測量工具——世達迷你雷射測距儀。
  • 《魔獸世界》布林頓電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導 讀 魔獸世界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任務怎麼做,很多玩家對布林頓電路設計教程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成就任務流程還不是很了解
  • 直線,射線,線段
    (1)性質: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簡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二.直線(1)特徵:①沒有端點;②向兩方無限延伸。(2)表示方法:在直線上任取兩點,用表示這兩點的大寫字母來表示,也可以用一個小寫字母來表示。如圖1-3所示的直線可以表示為直線AB或直線BA或直線a。(3)性質:兩點確定一條直線。三.兩點的距離兩點之間的線段的長度稱為這兩點之間的距離。
  • 行測可能性推理之「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前提型
    那我們會發現,要使得上述結論成立,必須要補充B與C之間的關係,那怎麼能補充B和C之間的關係呢?俗話說得好,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我們只需要在B、C之間直接建立聯繫就行了。舉一個例子:小彪很聰明,所以小彪能考上清華,問在上述論證還需要基於以下哪項前提?
  • 迂迴思維:兩點之間距離最短的並不一定是直線。
    人們常常採取直線方式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因為人們認為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但許多問題的求解靠直線方式是難以如願的,此時迂迴思維或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那麼什麼是迂迴思維呢?
  • 為什麼飛向月球和火星不走直線,兩點之間不是直線最短嗎?
    關於天體之間的距離我們一般都取直線,比如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為38.4萬千米,或者地球到太陽距離大約為1.5億千米,但我們知道,當年阿波羅登月飛船的速度大約是11.2千米,假如按直線飛行那么半天不到就到了,但事實上飛了三天,而現代很多探測器則可能更久,這又是為什麼呢?
  • 初一數學《線段、射線、直線》知識點精講
    三.直線的基本性質:1.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2.經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即: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四.線段的性質:所有連結兩點的線中,線段最短,即: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常見考法(1)確定直線、線段的個數;(2)求線段的長度。
  • 搞笑GIF:兩點之間直線雖然最短,但不一定是最快的
    1.兩點之間直線雖然最短,但不一定是最快的 2.姑娘想吃你就吃吧!吃不完沒關係我不嫌棄你的剩飯3.不就是吵架嘛,至於把事情做這麼絕?
  • 飛機的航線為什麼要繞一大圈,而不是飛直線。原來是……
    大家好,小夥伴們出行乘坐飛機是最重要的一個交通工具,但是很多小夥伴乘機的時候看飛機航線圖發現都是一個弧形的航線,我們從小學的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理論被推翻了嗎?還是航空公司不走直線是有其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