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山村種菜人:種一畝地菜一年賣兩三萬元,收入不多生活無憂

2020-12-19 清水雷鳴

安康寧陝縣城關鎮關一村,58歲的陳良平和52歲的媳婦在自家菜地收菜,準備拿到離家不遠的縣城去賣。就是在冬季,這個秦嶺山村裡的菜地還是一片翠綠。

陳良平和媳婦種了一畝地的菜,一年四季都能種菜,一年有兩三萬元的收入。陳良平說,錢不多,剛好夠生活。

香菜從地裡拔起來後,捆成小把,一小把能賣2元。陳良平以前在外打工,架設高壓線路,50歲後就不再出去打工,和妻子一起種菜,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

關一村在縣城邊,是寧陝縣傳統的蔬菜村,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菜賣菜,現在留守在家種菜的人幾乎都是上了年齡的人,他們在青山綠水間勞作,過著清淨的田園生活。

老人們沿用傳統方法種菜,不用化肥,用農家肥,不用地膜,不用溫室大棚,讓各種蔬菜自然生長。

在河裡洗去泥土,就到縣城擺地攤銷售。縣城人喜歡買本地菜。

83歲的何奶奶以前也種菜賣菜,現在年齡大了不再下地種菜。何奶奶在家門口拔了一把野菜,何奶奶說,多吃野菜對身體有好處。

靠種菜賣菜,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原先的土坯房翻建成寬敞明亮的樓房。

相關焦點

  • 廣西南寧:60多對夫妻開發家庭農場 種菜一兩年掙七八萬
    來自江西鎮的莫姓夫妻年約40多歲,他們告訴記者,2011年前夫妻倆一起到廣東東莞(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打工幫人種菜,一去就是十幾年,夫妻倆在廣東打工年頭忙到年尾,累了一身還不說,可所得到的工錢也不算多,一個人有兩三萬元,每年春節回家一趟開支往返車費所剩的錢也不多
  • 60多對夫妻開發「幸福農場」 種菜一兩年掙七八萬-廣西新聞網
    來自江西鎮的莫姓夫妻年約40多歲,他們告訴記者,2011年前夫妻倆一起到廣東東莞打工幫人種菜,一去就是十幾年,夫妻倆在廣東打工年頭忙到年尾,累了一身還不說,可所得到的工錢也不算多,一個人有兩三萬元,每年春節回家一趟開支往返車費所剩的錢也不多,年年如此感到沒掙什麼錢。
  • 永定區:太陽山村藥材豐收農戶收益120萬
    日前,在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太陽山村玉竹收購現場,平時大方爽快的區民政局駐該村第一書記秦松,在玉竹稱重時變得「錙銖必較」,「一斤兩元,多稱一斤群眾就多一份收入。」據了解,今年該村180畝玉竹總產量達60噸,農戶收益達120萬元,其中貧困戶57戶收益達60萬元,實現了穩定脫貧、增收致富。「芍藥不僅扮靚了鄉村,更是村民脫貧致富的法寶。」
  • 市面上菜心賣得這麼貴,都賣8元一斤了,種植一畝利潤收入多少
    菜心是我們常見常吃的一種蔬菜,品種有很多種,菜心品質柔嫩,味甘,而且營養很豐富。在我國南方,一年四季均可種植,因為南方氣候溫暖,比較適合菜心一年的種植生長。在市面上菜心價格也貴得驚人,都賣8元一斤了。那麼,種植一畝菜利潤收入多少呢?下面為大家分析。
  • 青島菜農一年賺二三十萬 年輕人放棄打工回家種菜
    孫增田說,割芹菜根是芹菜收穫過程中最考驗人耐心的活,只要一不留神就容易割到手,但是他們一家人幹這些活都是「小菜一碟」,「熟能生巧,幹得多了就不容易『中招』了。」  挺賺錢,孫子辭掉工作回家種菜  據了解,馬家溝芹菜的種子都是經過太空育種的。一般在每年的7月份播下種子,到8月中下旬,種子長成幼苗,再把它們移栽到施用過有機肥的田地裡。
  • 貴州七星關區減貧21萬餘人 數據背後是山村巨變
    近年來,七星關區集中力量攻堅產業革命,打造了7條經濟作物產業示範帶,累計發展刺梨種植28.9萬畝、茶葉15.085萬畝、蔬菜47.9萬畝、1.7萬畝中藥材和食用菌3125畝。產業增效帶來群眾增收,廣大農村群眾吃上了「產業飯」,收入比以前多處好幾倍。
  • 農民種一畝三分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我就問父親每年我都會把收麥子請人的錢給打回來,你們為什麼不請人啊?父親說了句,現在還能幹等幹不動了再請人,能省一點就省一點錢唄。一畝水稻收1200斤,一斤水稻1.5元,一畝小麥收1000斤,一斤1.2元,一個人一畝三分地,算算一個人一年收入多少錢?父親算了一會說,水稻一畝地1800元,小麥一畝地1200元,一共3000元,一畝三分地應該是3900元。
  • 這裡的南瓜長得奇形怪狀,一畝要賣兩三萬
    因為怪一畝地會有兩三萬元收益一起隨川農哥來見識一下!↓↓↓近日,威遠縣新場鎮老場村農業生態園的南瓜熟了,這裡的南瓜都長得奇形怪裝的。「就是因為怪才有極高價值,一畝地會有兩三萬元收益。」這些南瓜,有的一頭大一頭小像葫蘆;有的扁平,周圍全是一圈尖角,像齒輪一般,名曰飛碟瓜。還有的是一個盤形南瓜中疊著一個蛋糕似的小南瓜,取名香爐瓜。還有的像皇帝的帽子,顧名思義為皇冠南瓜;還有的一半黃一半綠,為福祿瓜。還有的像動物或是像水果。
  • 砂糖橘只賣9毛一斤,5畝砂糖橘收入兩萬塊,利潤所剩無幾
    不過從最近的行情來看,砂糖橘成交價一塊多甚至幾毛一斤都有出現,都是一些沒有蓋膜的果子在成交。5畝砂糖橘只賣了兩萬塊,果農表示要砍樹了看到就有一位果農最近賣了5畝砂糖橘,兩位60多歲的老人在家種植,可是管理不善,又捨不得花錢蓋膜,最近寒潮一來著急賣,收購商看準心理壓價,最後只賣了9毛一斤。
  • 誰在種我的地·種菜大戶:李祥德、李祥武兄弟的故事
    李祥德和弟弟李祥武是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火市鄉江口村人。兄弟倆都在廣東打過工。5年前,哥哥李祥德選擇回到老家種地。年復一年,現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種菜大戶。除了照料自家的地外,李祥德還把親戚家的20多畝地種上了蔬菜。「雖然比打工還辛苦一些,也賺不了太多錢,但就是不想讓家裡的地荒著,而且回來以後照顧家裡的老人小孩也方便多了。」李祥德說。而在東莞打工的李祥武也有他堅守的理由。
  • 夫妻倆結婚時種下15棵拐棗樹,如今用拐棗釀酒,過上幸福生活
    2004年結婚那年,夫妻倆就在秦嶺大山裡種下15棵拐棗樹,這15棵拐棗樹今年就收了680多斤拐棗。後來兩口子又先後種了10多畝拐棗,如今能產拐棗的大樹就有140餘棵,今年一共能收穫1萬多斤鮮拐棗。餘順勇拿著長鉤將枝頭上的拐棗打下,妻子提著提籃在樹下撿拾拐棗,夫妻倆配合默契。拐棗豐收,餘順勇家的院子裡堆滿了拐棗。
  • 物產中國·洛南朝天椒|一位中學校長與3萬畝辣椒的脫貧蛻變
    目前洛南全縣朝天椒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畝均產值約3000元,帶動7800戶貧困家庭脫貧。   九月的洛南,豔陽高照,朝天椒卯足了勁地吸收秋初的陽光,頭茬朝天椒剛採收完,第二茬也迅速轉紅。洛南人在山脊和山麓忙活著,一茬接一茬地採椒。馬塬村的辣椒地還未通紅,這裡位於秦嶺山脊,海拔高、氣溫低,朝天椒的採摘要晚上幾天。
  • 大叔種90畝韭菜,最多一天收入5萬多:拒絕出售韭菜花
    在當前這個季節,韭菜花是很多人喜歡吃的一種美食,買回家之後,用石臼搗碎拌入適量的食鹽,想想都令人流口水。然而這一大片的韭菜花卻無人採摘,不知留著有什麼用途。顏大叔就是這片韭菜地的主人,他自初中畢業後就開始種韭菜,到今年已經有40多年的種植歷史了。
  • 萬畝柑桔產業園助力精準脫貧
    縣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指出,要切實抓好產業培育,把產業發展落實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來,全力實現農民生活富裕。作為我縣6個重大農業產業化基地之一的蓬安「萬畝晚熟柑桔產業園」,柑桔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 這麼便宜大白菜0.15元一斤,農民一畝虧數百元,聽聽網民怎麼說
    菜農一畝地虧400元近日,河北玉田縣的菜農焦志利介紹,11月13日砍收了12萬斤左右大白菜,「每斤批發價0.18元,我還要包砍菜的人工,再加上成本,每斤利潤也就剩下0.09元,哪怕按照1畝收1萬斤算,一畝地也要虧400元。」
  • 漳縣 從種菜換油鹽到致富「綠寶寶」
    漳縣 從種菜換油鹽到致富「綠寶寶」每日甘肅網9月21日漳縣訊(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何繼強)「今年種了兩畝西蘭花,長勢好,一畝能產5000多斤,估計能收入1萬多元。還能種一茬菜,一年能收入2萬多元。過去種菜換油鹽,現在菜成了咱農民致富的『綠寶寶』。」初秋時節,金鐘鎮大石門村民李金煥喜滋滋地說。
  • 走進綠色秦嶺
    我的農家樂,一年能掙10萬多元!」走進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長角壩鎮沙窩村,農家樂老闆代輝樂呵呵地說,村裡現從事鄉村旅遊服務的有100多人。2019年,佛坪縣旅遊創收7.07億元,躋身「省級旅遊示範縣」。熊貓谷、秦嶺「四寶」主題旅遊區、耖家莊高山水稻公園等特色景區吸引大量遊客,全域旅遊產業年均為全縣GDP貢獻率達五成以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雙牌陽明山村:吃上旅遊飯 甩掉窮帽子
    廖芝民告訴記者,陽明山管理局的領導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就經常幫忙推薦客人,由於他的服務比較好,慢慢人就多了。「生意最火爆時,一天能夠接待近10桌客人,客棧6個房間滿員入住,一天毛收入達5000多元。今年預計收入6萬元左右。」  近年來,陽明山村以旅遊資源為依託,發展旅遊產業,農戶開辦民宿30餘家,「靠著當地土特產銷售和住宿、餐飲,每年全村的旅遊綜合收入超過1000萬元。」
  • 既「賣」好風景又賣番石榴 小山村實現美麗蛻變
    「自從開發了鄉村旅遊,我們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既賣風景又賣果實,每年每戶可增收2萬元。」近日,自稱「五哥」的大伯邊給遊客稱番石榴邊樂哈哈地說。良田村原是浦北縣「十二五」貧困村,全村人口25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45戶,735人。當時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200元。
  • 高橋形成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
    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一角。記者張波實習生趙若男張馳攝  本報訊(記者張波實習生趙若男張馳)素有「菜鄉」之稱的高橋鄉,過去人們拉車、騎自行車到臨近的鹹陽去販菜。而今,13個蔬菜村的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最近通過省農業廳檢測認證,成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西安市農業重點項目和重點扶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