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從第一季到第三季,總是成為熱議話題。其中多次介紹了徽州美食,令吃貨們驚喜。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看看有哪些徽州美食受到《舌尖上的中國》青睞。
Top10
油炸鍋巴上榜理由:油炸鍋巴是徽州傳統風味,將米飯鍋巴在熱油鍋中炸得金黃、酥鬆。最經典的是徽州農戶家中土柴灶、大鐵鍋燒飯時精心烙制出來的土鍋巴,厚厚的、脆脆的,用農家自產的菜籽油炸,有一股濃鬱的原生態的特殊清香。
Top9
徽州臭豆腐上榜理由:徽州臭豆腐是用發酵後的豆腐炸制而成,表面為灰、蘭、黑綜合色,內裡潔白如玉,聞著臭、吃則異香,獨具一番風味,深受大眾喜愛,在黃山市內很多小吃攤點上均可吃到。
Top8
臘八豆腐上榜理由:在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黟縣的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當地人將這種在新年前晾曬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其色澤黃潤如玉,入口鬆軟,鹹中透甜,又香又鮮,民間常說「當你把臘八豆腐放在嘴裡吃時,巴掌打到嘴上都捨不得放」。
Top7
黟縣漁亭糕上榜理由:黟縣漁亭糕主要以芝麻和米粉為原料,做出來的糕呈黑色和灰白色,與徽派傳統建築粉牆黛瓦色彩一致,具有非常濃鬱的徽州地方特色,是徽州人外出必備之物,被稱為能吃的徽州石雕。
Top6
古法菜籽油上榜理由:《舌尖2》第二集《心傳》開頭的畫面便是歙縣,一片油菜結籽的場景,講述食用油製作的過程,工人們推起重達100公斤的撞錘敲打木楔子,反覆榨打連續三個小時後,黃亮亮菜籽油細細流淌下來。菜籽油在中國有千年的歷史,富含單不飽和脂肪,有利健康,媲美昂貴的橄欖油,是徽州人家廚房必備。
Top5
休寧糯米酒上榜理由:糯米酒一年四季可以釀造,以冬季釀造為佳,是由碾碎的酒麴和糯米發酵而成。味道上佳的糯米酒呈米色,陳釀清澈透明,不渾濁、不沉澱,香氣濃鬱、甜潤爽口、醇厚甘綿。
Top4
祁門嵌字豆糖上榜理由:祁門嵌字豆糖,一種被稱為說文解字的古徽州傳統食品。每塊糖中,都蘊藏著一個吉祥如意的漢字,糖中有字,字裡含意,意間帶甜,甜糯不粘牙,每嚼一口都是馥鬱的豆香、甜香和芝麻香,《舌尖3》稱嵌字豆糖吃到肚裡叫咬文嚼字,把文化吃進肚子裡。
Top3
徽州毛豆腐上榜理由:徽州毛豆腐,一種表面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黴製品,主要做法是將豆腐切成塊狀,進行發酵的過程,使之長出寸許白毛。豆腐在發酵過程中,蛋白質被分解成多種胺基酸,味道較一般豆腐鮮美,澆上香油,淋上辣椒糊,獨具風味。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一說到毛豆腐,就會激起濃濃的思鄉之情。
Top2
徽州刀板香上榜理由:徽州刀板香,由醃製的豬肉製成,其意在刀板留香,趁熱吃肥而不膩。相傳胡宗憲返績溪龍川時,路過歙縣問政山拜訪恩師,為款待愛徒,師母將家中醃製的醃豬肉平鋪於山筍上面,放置在刀板上一同蒸,撈起切成薄片,與刀板一同端上桌,胡宗憲吃後,胃口大開,命名此菜為「刀板香」
Top1
徽州臭鱖魚上榜理由:徽州臭鱖魚是徽菜經典之一,由新鮮的桃花鱖用鹽或濃鮮的肉滷醃製,再用傳統的烹調方法燒制,故稱「醃鮮鱖」。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製法獨特,食而得異香。
美食美景齊召喚春行徽州跌落一片花海「向徽州出發」系列產品已出假期請跟隨徽州風味賞花踏青品美食一起尋找你最愛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