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3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老字號
是數百年來
在商業和手工業競爭中
留下的極品
他們大都經歷了
艱苦奮鬥的發家史
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更是中華商業文化的
重要載體
它承載著人們
美好的記憶和情感
近日,市商務委公布了第五批「重慶老字號」名單,沙坪垻區6家老字號榜上有名。
「重慶老字號」每兩年評選一次
自2011年首次評選以來
至今已連續評選5個批次
入選重慶老字號,其創立時間必須在50年以上,入選範圍有百貨、中藥、餐飲、服裝、調味品、酒、茶葉、烘焙食品、肉製品、民間工藝品和其他商業、服務行業。
目前
沙坪垻已有12家企業
入選「重慶老字號」
其中餐飲業佔7成
凌湯圓
(2011年入選)
作為重慶傳統名小吃
「凌湯圓」的歷史
可追溯到抗戰時期
1935年前後
12歲的林銘合到重慶謀生
賣起了湯圓
生意越做越火
林銘合被稱為「林湯圓」
這便是「凌湯圓」的前身
電視劇《凌湯圓》的播出
更是讓這個「重慶老字號」
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隨著速凍湯圓的興起
在市場眾多品牌夾擊下
如今各大超市已鮮見其身影
一些電商平臺還有售賣
陳昌銀
(2011年入選)
千年古鎮磁器口
各種土特產店琳琅滿目
遊客們最喜帶的手信中
「陳昌銀」麻花就是其中之一
據傳
早在解放前
陳昌銀的爺爺
就在磁器口一帶
經營麻花店
直到2000年
陳昌銀才帶著陳麻花
重新入駐磁器口
憑藉酥軟獨特的口味
陳昌銀麻花幾乎成為
磁器口古鎮的代名詞
也為成重慶特色小吃的代表
和重慶旅遊的一張名片
重慶牌
(2013年入選)
重慶制皂總廠的前身是
民族工業永新化學工業公司
始建於1937年
曾是西南地區
最大的洗滌用品生產企業
20世紀90年代後期
經過改制成為
重慶黑貓生物質能有限公司
如今
重慶肥皂、黑貓洗衣液等產品
依然可在各大商超見到
蘇大姐
(2015年入選)
解放前
蘇大姐的父親在磁器口碼頭
創辦了蘇氏老火鍋
因其醇厚的香味
成為當時好吃狗們
口碑相傳的美食
1987年
蘇大姐重拾火鍋技藝
用積攢的3000元錢
置辦4張桌子16張凳子
創辦了「蘇大姐」老火鍋
鼎盛時期
「蘇大姐」老火鍋
曾擁有多家直營店
和數百家全國連鎖店
還有培訓學校、火鍋生產基地
以及農業觀光生態園
林中樂
(2015年入選)
踏上歌樂山
與大自然擁抱
遠離喧囂
一草一木都讓人心曠神怡
這裡不僅可以爬山
還可以釣魚 到農家樂喝茶
終點是「林中樂」辣子雞
老字號「林中樂」辣子雞
在歌樂山久負盛名
這盤用家養土公雞 大紅袍花椒
以及川產上等海椒炒制的辣子雞
特色鮮明 口感酷勁
早已成為重慶江湖菜的代表
雷家老農民
(2019年入選)
據傳
雷家老農民酸辣粉
起源於光緒十九年
歷經百年繼承和發揚
終入選沙坪垻
「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1999年
雷家老農民第一家店
在三峽廣場開業
引發顧客排百米長隊
2014年作為重慶美食名片
受湖南衛視邀請錄製
熱門綜藝《天天向上》
直到如今
他家的生意依然火爆
徐鼎盛
(2019年入選)
1927年
徐鼎盛民間菜創始人徐明新
在嘉陵江畔最重要水陸碼頭
磁器口開設食肆
取名——徐鼎盛民間菜
其中「徐氏脆皮魚」最具特色
炸制後的魚頭魚尾高翹
寓意鯉魚跳龍門
魚皮酥脆 肉質鮮嫩
甜中帶酸 深受食客喜愛
2013年
徐小黎繼承祖輩衣缽
在站西路重新開設食坊
將「徐氏脆皮魚」傳承
並改為「徐氏鼎盛飛龍魚」
歷經數年風雨的磨礪
徐鼎盛民間菜已成為
全國知名連鎖餐飲品牌
左婆婆扁擔面
(2019年入選)
清末
左婆婆以一根扁擔橫兩肩
前灶後碗叫賣遊走街邊
到現在落腳沙坪垻
發展成固定的店面
歷經百年 傳承有序
婆婆客
(2019年入選)
婆婆客生態菜館
以「家的味道」文化理念
推出原汁原味的生態菜
打造懷舊情感式餐飲業態
除此之外
工藝美術品製造業中
蜀繡傳承「瓊緣刺繡」
和亂針繡傳承「巧渝」
分別於2013年和2019年入選
「重慶老字號」
食品加工業類中
重慶市柏林麻油廠
「雙嗒」品牌也入選了
「重慶老字號」
這些老字號
在歲月更迭中
得到傳承和發展
讓沙坪垻的歷史文化
更加鮮活地呈現在
人們眼前
精彩回顧,推薦給你
↓↓↓
主辦單位 | 沙坪垻區委宣傳部 區委網信辦
主編 | 蔣頻 責編 | 金永元
編輯 | 張睿、潘亞芬、庹世超
來源 | 沙坪垻區新聞中心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