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漢字表》收錄51個異體字 怪名不愁上戶口

2020-12-16 鳳凰網讀書

《規範漢字表》昨起公開徵求意見

·收錄6個繁體字、51個異體字·給孩子取「怪名」將不愁上戶口

本報訊(記者李佳)「喆」、「堃」、「淼」,這些字你認識嗎?有人名字裡就有。但根據1988年公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這些字不在其中;也就是說,這些字都不是規範字,用於人名會在戶籍管理中造成不便。

昨日,教育部公開《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這些字都被收錄其中,今後可能成為規範字。

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是這次《規範漢字表》後期研製工作的專家組組長。昨日,她接受了記者的電話採訪。

她說,《規範漢字表》的編制工作前後歷時8年,最終收進8300個字,包括6個繁體字、51個異體字。與1988年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相比,徵求意見稿增加了1300個字。

她介紹,51個異體字是從1955年12月22日發布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釋放」出來。當年,全國出版的報紙、雜誌、圖書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號內的異體字。而《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裡,有很多字還是有用的,一旦被廢除,會給國人帶來很大的不便。異體字是形體不同而音義完全相同、古代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考慮到國人對部分字用於取名的現實需求,專家組參考了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抽樣統計的姓氏人名用字,以及公安部提供的部分姓氏用字和人名用字等。

如「喆」字,專家學者們經過調查發現,全國有2萬多人的名字中選用了這個字。而《現代漢語通用字表》裡卻沒有這個字,在電腦裡打字時也常常找不到。像這樣的字還有「堃」、「淼」等,「到銀行取錢、郵政局寄東西、買保險、登機,都會遇尷尬」。

很少有人知道,「氾」、「仝」、「谿」、「線」、「甯」,這些字曾被視為「泛」、「同」、「溪」、「線」、「寧」的異體字或繁體字,它們其實原本也是姓氏。

據悉,經過20天的徵求意見後,這些「怪字」將「轉正」,成為《語言文字法》認可的規範字。《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將根據《規範漢字表》進行改動和更正,中小學教材常用字範圍等方面可能面臨變化。

王寧還透露,在不久的將來,它們有望進入公安系統字庫,您家未來給孩子取「怪名」將不再為難上戶口而發愁。

讓您先睹為快部分「怪字」有望「轉正」

昨日,記者搜集了《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中部分僅用于姓氏人名的字。

仝:tóng,僅用于姓氏人名,其他意義同「同」。

說到這個字,大家可能最先會想到《水滸傳》裡的美髯公朱仝。實際上,「仝」還是一個姓,根據民政部頒發的全國姓氏排序五百例,仝氏排在第397位。仝氏大部分是金朝完顏阿骨打的後裔或夾谷氏的後代。

邨:cūn,用于姓氏人名。

相關閱讀:

教育部終結漢字之爭 稱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

「通用字表」新增1300字 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

《通用規範漢字表》恢復使用六個繁體字

王勇

相關焦點

  • 《通用規範漢字表》恢復使用六個繁體字
    教育部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並在網上公示了《通用規範漢字表》,將「砂」「萍」「鍾」等6個繁體字納入表中,並恢復了51個異體字的使用。《通用規範漢字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寧教授對此解釋說,這次恢復的6個繁體字都是必須恢復的,否則字體內部系統就會發生混亂。
  • 《通用規範漢字表》公布 45個異體字改為規範字
    記者27日從教育部獲悉,研製了10年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日前公布,收錄其中的8105個漢字成為中國擁有首批「身份證」的方塊字。  專家介紹,許多大家喜愛的人名用字都在新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中「轉正」,例如「喆」、「堃」、「淼」等。以往一些人辦理登機牌時需要用「?」來代替打不出的漢字,如今有了「合法」身份,到銀行辦卡打不出名字的情況有望減少。
  • 專家談漢字整形:改字參考臺灣 不算拋棄祖宗
    ■中新網供圖 據中新網和《法制晚報》報導,調整44個漢字的寫法引發各方激辯。「而這次挑出的44個漢字,都是對它們的宋體字形進行調整。」王寧說,「所以說,這次我們管的是機器。」相關閱讀:教育部擬調整44個漢字寫法引爭議教育部終結漢字之爭 稱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通用字表」新增1300字
  • 新漢字表引四大追問:「氾喆」等異體字為何恢復
    歷時8年完成,收錄8300字,《通用規範漢字表》昨起公示  漢字表引出四大追問  一問  新增1335個字怎麼來的>  根據使用頻率來挑選  8300字——這是《通用規範漢字表》收錄的字數。專家們採用了9個信息龐大的「語料庫」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其中,最重要的兩個語料庫是「國家語委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和「北京語言大學現代新聞媒體動態流通語料庫」,收錄的漢字量分別為9100萬和3.5億。   「《通用規範漢字表》中收錄的每個字,都有明確的來歷。」
  • 人名地名異體字被收入《通用規範漢字表》
    《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及有關材料將登載在《中國教育報》和中國語言文字網上。各界人士可通過電子郵件、信函和傳真等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據新華社電 (吳晶、董豆豆)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歷時8年組織研製的《通用規範漢字表》自8月12日至31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35個罕用字異體字等未被《通用規範漢字表》收錄
    《通用規範漢字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寧(中國網 楊佳)8月12日上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通用規範漢字表》公開徵求意見的有關情況《通用規範漢字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寧介紹說,這次《通用規範漢字表》是個新的起點,是2000年10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公布後第一次對於半世紀以來的規範漢字的一次整合。中國網現場直播。王寧表示,規範漢字既要與時俱進,又要保持穩定。
  • 「通用字表」新增1300字 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
    ■為維護社會用字穩定,字表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將類推簡化的範圍嚴格限定在字表以內;允許字表以外的字有條件使用,但不類推簡化經國務院批准,作為2000年10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公布後,首次對半個世紀以來的規範漢字進行整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從今天起至今年8月31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記者從今天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消息。
  • 2013新版《通用規範漢字表》收錄了多少個漢字?
    《通用規範漢字表》公布,原有相關字錶停止使用  綜合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記者27日從教育部獲悉,《通用規範漢字表》日前公布,收錄其中的8105個漢字成為中國擁有首批「身份證」的方塊字。  「此次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是信息化時代漢字規範的新起點新發展。」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張浩明27日在此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相繼發布了多項漢字規範,然而近年來,這些標準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生活的需要。
  • 45個異體字調整為規範字 含淼、昇、喆等
    8月19日16:14,歷時十年打磨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在中國政府網公布。這個表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織制定,是對漢字規範整合優化後的最新成果。  226個簡化字、45個異體字被收錄  《通用規範漢字表》共收字8105個,分為三級:一級字表為常用字集,收字3500個,主要滿足基本用字需要;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使用度僅次於一級字;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主要滿足信息化時代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 通用漢字少了500字 45個異體字「轉正」
    「瞋」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為「嗔」的異體字,《通用規範漢字表》將其調整為規範字,義為「發怒時睜大眼睛」,不再作為「嗔」的異體字。  「吒」以前為「吒」的異體字。《通用規範漢字表》將其在特定用法上調整為規範字,規定該字可用于姓氏人名,讀zha(一聲),如「哪吒」。讀zha(四聲)時,仍用「吒」。  「蹚」意為蹚水、蹚地,讀tang(一聲),不再作為「趟」(tang四聲)的異體字。  《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為「哲」的異體字。《通用規範漢字表》規定該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 《通用規範漢字表》正式發布 繁體字未能被恢復【3】
    原標題:《通用規範漢字表》正式發布 喆堃等45個異體字轉正 45個異體字「轉正」 在此次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中,新收錄了226個簡化字。這226個新增的簡化字中,166個曾被《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收錄,51個見於其他多種辭書,9個出自頻度較高的姓氏人名以及現代科技用字。
  • 通用規範漢字表未恢復繁體字 未收錄「囧」字
    類似這位網友的感慨,近日在網絡上頗為熱鬧。  歷時10餘年、先後修改90餘稿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日前公布,8105個漢字領到「身份證」。其中,45個異體字加入到了規範字行列,有了「合法地位」,「喆」字正在其中。
  • 「皙、喆、淼」等異體字「轉正」為規範漢字
    最開心的肯定是名字帶有「喆、淼、昇」等字的小夥伴了,因為他們坐飛機辦理登機時,再也不用找工作人員在登機牌上蓋章了。  19日,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織制定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出爐,其中收錄了「閆」等226個簡化字,「喆」等45個異體字「轉正」為規範字。該表公布後,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使用將以次表為準,解決大部分姓氏不規範引發的問題。
  • 《通用規範漢字表》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
    繁體字一個都沒有收錄此次字表收錄8105個漢字,分為三級,一級為常用字級,3500字;二級3000個;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在昨天的發布會上,知名語言文字專家、字表研製組組長王寧介紹了字表研製中對繁體字的處理。王寧指出,維護漢字的基本穩定是《通用規範漢字表》制定的重要原則。自古如此,從漢字發展的歷史看,簡化一直是主要趨勢。
  • 解密通用規範漢字表:為女性預留女旁和草頭字
    醞釀多年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終於對外公示。為什麼要制定字表?字表中的漢字是如何篩選出來的?怎樣規範地使用漢字?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對主要設在北京師範大學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後期研製工作組進行了獨家專訪,揭開字表中8300個通用規範漢字背後的「秘密」。
  • 新生兒取名請用規範漢字 非規範漢字無法上戶口
    名字含非規範漢字的出生證無法上戶更名  泉州市公安局戶政管理支隊副支隊長楊奕鋒介紹,首先「鈊」是一個繁體字,而2001年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在大陸地區除該法規定的少數情形可以使用繁體字、異體字外,均需使用規範漢字。
  • 《通用規範漢字表》正式發布 繁體字未予恢復
    《通用規範漢字表》將其在特定用法上調整為規範字,規定該字可用于姓氏人名,讀zha(一聲),如「哪吒」。讀zha(四聲)時,仍用「吒」。「蹚」意為蹚水、蹚地,讀tang(一聲),不再作為「趟」(tang四聲)的異體字。《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為「哲」的異體字。《通用規範漢字表》規定該字可用于姓氏人名。  昨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用規範漢字表》經國務院正式發布。
  • 《通用規範漢字表》定義「規範漢字」-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次《通用規範漢字表》的發布,使『規範漢字』這一法律概念落到實處,明確告知表內列舉的8105個漢字就是國家規定的通用規範漢字。」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通用規範漢字表》相關情況。
  • 教育部官員稱中小學語文將接軌規範漢字表
    本報訊(記者李琦) 昨天,教育部公示《通用規範漢字表》,並從今日起至8月31日公開徵求意見。《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將根據這個表進行改動和更正。同時,中小學語文教學課標將據此進行跟進接軌,對學生考試不會有負面影響。  在公開徵求意見期間,公眾可通過電子郵件、信函和傳真等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 《通用規範漢字表》:名叫"堃、淼、皙"登機不再煩[圖]
    新華社 圖  東方網8月28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記者27日從教育部獲悉,《通用規範漢字表》日前公布,收錄其中的8105個漢字成為中國擁有首批「身份證」的方塊字。許多大家喜愛的人名用字都在新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中轉正,例如「堃」等。以往一些人辦理登機牌時需要用「?」來代替打不出的漢字,如今有了「合法」身份。  異體字「轉正」  「登機牌不用蓋章了」  「我的姓名終於轉正,以後登機牌不用蓋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