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電子鴉片」與網遊支配的童年,農村留守兒童應該怎麼辦?

2020-10-18 農村的日與夜

只說真話的農民公眾號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達手機逐漸的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工具,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對於手機和網絡的需求都是很大的,但是與此同時農村的一些留守兒童卻開始被手機與網絡支配!

雖然近些年來國家和社會對於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都比較關注,也在盡最大的努力去扶持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儘可能的縮小農村留守兒童和城市兒童的差距,一方面除了國家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一些福利性政策之外,另一方面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也在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彌補自己的孩子,因為自己常年不在孩子身邊自己又想彌補這種精神上的缺失所以只能用物質來代替去彌補孩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別人家孩子有的東西,自己的孩子也擁有,所以為了這種「公平」父母開始給孩子買手機,買平板電腦等等,父母會覺得這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多了解外面的世界,跟上時代的步伐開拓孩子的視野,但是現實與期望卻往往是相反的。

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好的,而拿到手機與平板的孩子們卻開始被手機與網絡支配,手機電腦開始侵蝕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嚴重損害了孩子們的精神健康,大量的網路遊戲開始進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其實不僅僅是農村留守兒童甚至現在咱們整個社會當代兒童與青少年都是如此,他們被大量的網路遊戲和虛擬世界支配著,網遊已經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相較於過去的十年二十年那個時候農村的兒童他們的童年生活豐富而富有樂趣,每到下午或者是空閒的時候農村的孩子總是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嬉鬧,打沙包,踢毽子,捉迷藏,夏天在河裡打魚摸蝦這都是童年的樂趣總之奔跑和嬉鬧是孩子們童年的主旋律,而現在即便是農村的孩子再也沒有三五成群在外面玩鬧的現象了,取而代之的是足不出戶窩在家打遊戲,玩手機,這樣的童年沒有了陽光沒有了運動還有什麼意義呢?孩子們沉迷於手遊,網遊,但是這些孩子確實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國家的將來,如果一直沉浸在遊戲世界裡不諳世事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所以,為了避免下一代荒廢在手機上一直被這些電子鴉片毒害,國家應該提出相應的舉措來改變這種現狀!

對於農村的留守兒童主要是因為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疏於管教,一些與爺爺奶奶生活的孩子因為與爺爺奶奶的代溝比較大所以也不願意和爺爺奶奶交流,爺爺奶奶也不會過多的幹預孩子的生活,而孩子們又缺少玩伴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給他們購買的手機就成了最好的陪伴者,當孩子們沉迷於手機與遊戲的時候往往父母都採取了一種默認的態度,因此這樣的現象變得愈加惡劣!

在過去父母之間聊起孩子的話題不過就是學習,比比誰家的孩子學習好,更有出息,而現如今父母談論的關於孩子的話題卻不僅僅是學習甚至開始攀比誰家孩子打電競比較厲害,段位比較高,賣裝備賺了多少錢等等,教育觀的改變開始讓父母們改變了關注點,但是商業化的網遊開始泛濫成災的時候父母依舊沒有及時的做出行動來制止孩子沉迷遊戲讓人很痛心啊!

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比起來本身就缺少很多的資源,城市的孩子在暑假和其他節假日都會有機會有能力去參加一些夏令營和成長營之類的課外素拓培訓來增加自己的見聞開闊視野,而農村的孩子就只能被手機和遊戲支配,這種現狀令我們擔憂也值得我們思考,到底現在被手機和遊戲支配的農村留守兒童該怎麼辦呢,怎麼拯救這種現狀呢?對於現在的網絡,手機,大量的網遊手遊,我們到底該採取什麼態度呢?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否可以考慮取締和整頓這些毒害青少年的電子鴉片呢?

    農刊

政策 · 補貼 · 農生活

2018年最新農村補貼政策


相關焦點

  • 留守兒童與網遊|遊戲商品化批判與留守兒童生活意義系統重建
    且不說農村青少年網遊成癮「重災區」的說法需要足夠的數據支撐,農村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本身有其複雜的社會原因,把轉型期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單歸罪於網路遊戲,不僅有失偏頗,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數字生活已經成為日常一部分的今天,視其為洪水猛獸、一禁了之,更是因噎廢食。正如人民日報近日撰文《防的是沉迷而非網遊 妖魔化網遊不理性》中認為,沉迷遊戲的危害不在於「遊戲」,而來自於「沉迷」。我們要防的是沉迷,而不是網遊。
  • 留守兒童與網遊|關於留守兒童遊戲成癮問題的研究反思
    且不說農村青少年網遊成癮「重災區」的說法需要足夠的數據支撐,農村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本身有其複雜的社會原因,把轉型期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單歸罪於網路遊戲,不僅有失偏頗,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數字生活已經成為日常一部分的今天,視其為洪水猛獸、一禁了之,更是因噎廢食。正如人民日報近日撰文《防的是沉迷而非網遊 妖魔化網遊不理性》中認為,沉迷遊戲的危害不在於「遊戲」,而來自於「沉迷」。我們要防的是沉迷,而不是網遊。
  • 留守人口研究團隊:應對留守兒童沉迷遊戲須以捍衛童年為原則
    因此,面對遊戲和社會環境對留守兒童造成的多重精神體驗方面的以及社會關係方面的負面影響,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中國農村留守人口研究」團隊(以下簡稱「研究團隊」)基於多年來對河南、江西、四川、湖南、貴州等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調研成果,認為必須以捍衛童年為基本原則,從「遊戲之內」和「遊戲之外」的整體角度重新思考應對留守兒童遊戲沉迷問題的行動方案。吃飯間隙,孩子們又在扳手腕。
  • 守護童年守望成長——監利市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主題活動
    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與其他兒童一樣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更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與愛護。為了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體系建設」「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系列工作」部署,進一步關愛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 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快樂童年合唱團」慈善音樂會走進濟陽
    齊魯網濟南5月29日訊5月29日,「最好的未來」快樂童年合唱團慈善音樂會走進濟陽,在濟陽區文體中心隆重舉行。「快樂童年合唱團」公益項目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一弱勢群體,通過幫助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組建快樂童年合唱團的方式,幫助他們獲得更多快樂、健康、自信以及未來發展的機會,助力孩子們全面成長。該公益項目第一期音樂會在山東省會大劇院舉行,此次走進濟陽為該項目活動的第二站。該項目前期在濟陽十所農村小學,每個學校選取60名貧困兒童、留守兒童,建立了10支合唱團,為這些孩子們提供音樂支教課程和合唱訓練。
  • 人民日報:手機為何成了「電子鴉片」
    原標題:手機為何成了「電子鴉片」(金臺論道)   近日一款擁有數億玩家的手機遊戲因導致小學生上癮而成為眾矢之的,甚至有人把這款遊戲稱為「電子鴉片」。但平心而論,開發遊戲的目的就是吸引玩家,致癮性是所有遊戲的內在屬性,只有強弱之分,沒有有無之別。
  • 需要陪伴的不只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農村留守婦女是否被忽視?
    在農村,有一類人群備受關注,那就是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我們都在呼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如今被稱為「農村三留」人士!她們是一個特殊而不能被遺漏的人群!她們是農村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她們同樣也是值得我們關注和需要給予更多關愛的群體!農村留守婦女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 兒童權利視角: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
    通過檢討研究者和大眾傳媒這兩個社會問題建構中的重要行動者「誇大」、「汙名」農村留守兒童的方式和過程,有助於進一步探索「去汙名化」之後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的新思路。基於兒童權利視角可以發現,其實是產生大量留守兒童的社會結構有問題,而不是留守兒童本身有問題。而解決產生留守兒童的社會結構問題,需要實現城鄉協同、權利平等,且以「人」的福祉為終極關懷的發展模式,能夠惠及所有農村兒童。
  • 共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家長被迫為了生存與生活選擇外出打工,他們的孩子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其他親戚生活,更有甚者,只剩下孩子一人獨自生活。
  • 被留守「復刻」的童年
    新京報記者 景如月 攝開辦幼兒園後,劉月時常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為爸爸媽媽回家的雀躍、忍不住分享爸媽回家後的喜悅,影影綽綽,和自己孩時交織在一起。1993年出生的劉月,成長經歷暗合了上世紀90年代城鄉流動的大勢。她出生的河南寧陵農村,外出務工當時已漸成趨勢,以男勞動力向外輸出為主。「回來幾天,又走了。」接受採訪的90後們,提起童年,父親的形象多是模糊的。
  • 留守人口研究|鄔志輝、李靜美: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對留守兒童生存現狀的科學判斷,有助於社會各界理性面對留守兒童問題,關注重點群體,著眼關鍵方面,明確責任主體,紮實而有效地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一)協同主體,構建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家庭、學校、社區是兒童成長的三大場所。在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村家庭結構持續變動的背景下,家庭這一場所已難以全面擔任子女監護、教育與親情的角色。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
    這種農村人口的大規模流動打破了長期穩定不變的家庭結構,導致父母與子女長期分離,農村出現了大批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教育問題是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大問題,正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 邪惡動漫、成癮性網遊危害之大堪比邪教與鴉片
    而成癮性電子遊戲對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產生嚴重負面影響,導致自殺、他殺、自殘等行為發生,農村和縣域留守兒童、城鄉家庭缺失或教育缺位的未成年人成為遭受「電子鴉片」荼毒的重災人群。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邪惡動漫的影響極為複雜深遠,教唆其形成反社會反人類人格,堪比「邪教」洗腦,毀童年、毀三觀甚至毀終生。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
    如果父母都在外務工,家長應該充分利用農忙季節、春節返鄉等機會,多向老師和監護人了解孩子在學校、家裡的學習、生活情況,或藉助電話多與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此外,為了激勵農村中小學教師對留守兒童教育做出更大的努力,農村教師管理應該將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納入績效考核管理中,對於工作突出的班主任、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要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也可以考慮按留守兒童學生人數給他們特殊津貼,這部分津貼可由政府設立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專項資金統一划撥。
  • 孩子講義氣傷害他人,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
    孩子講義氣傷害他人,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第十八期 2020-12-10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護童年•牽手共成長---2020年涇川縣留守兒童暑期夏令營活動~~~
    守護童年•牽手共成長---2020年涇川縣留守兒童暑期夏令營活動~~~ 2020-08-24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愛留守兒童 呵護七彩童年
    上午9時,志願者們如約而至,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純真的笑臉,這一群孩子都是橫坎頭村的留守兒童,平日的生活只有老人陪伴,在他們的心裡,有著一份對關愛和知識的憧憬。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孩子們來到了橫坎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電力展廳。
  • 為什麼中國的留守兒童群體竟如此'龐大'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對於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本次摸排的對象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滿十六周歲農村戶籍未成年人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義務教育隨遷子女超1260萬,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2200萬。
  • 農村「留守兒童」還要守望到什麼時候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據權威調查,我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23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
  • 留守兒童的父母有多難
    16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喜迎三連漲之後,僅有12363元,遠低於城鎮居民的33616元。一個月只能吃3斤肉,12個蛋,1斤奶,兩戶中有一戶沒空調,這就是農村平均生活的真實寫照。農民工飲食極其樸素 / 視覺中國能達到平均水平已經不容易。在貴州畢節的茨竹村,年收入約1000元。而這樣的村子並不罕見,中國仍有5000多萬貧困人口和12.8萬個貧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