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打盹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有學者對不同時長午睡的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對大多數人而言,午睡10~20分鐘效果最佳,如果時間過長,會導致醒後大腦遲鈍。
睡前一定要設鬧鐘。這對睡個好午覺很關鍵,因為許多人擔心會不會睡過頭,結果很難入睡,而設好鬧鐘會使人消除這一擔憂。
如何科學午睡?6個正確習慣讓午睡更有效率,更快讓人恢復精神抖擻的狀態。
1.靠椅而不趴桌
儘量靠在椅子上午睡,而不是趴著。如果椅子不能調節傾斜度,可買2個靠枕置於腰下,給腰椎下部一個支撐;採用頭靠椅背的睡姿,最好準備一個U形枕或者O形枕,墊在頸後,不僅起固定作用,還能緩解入睡後頸部肌肉乃至頸椎的受力。
2.飯後別急著睡
胃部消化一般需要1個小時,午飯後,給腸胃一些消化食物的時間,散步10分鐘可加快腸胃蠕動,緩解消化不良。建議午飯後休息30分鐘,等消化系統工作高峰期過後,再開始舒服入睡。
3.調整最佳的午休時間
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種感覺:「午睡起來竟然更困,整個人感覺非常累……」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睡太久了!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約有90-100分鐘,當我們午睡超過30分鐘後,就會進入深睡期;從深睡期中醒來,反而會降低清醒度,增加疲倦感。
醫生建議:儘量將午睡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20分鐘左右更加保險。但是如果時間充足,睡滿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90分鐘也是沒問題的。
4.睡前添「裝備」
人在睡熟之後,體溫調節能力下降。所以,即使睡前不覺得冷,也要在身上蓋一件被子或衣服,午睡時要注意保暖,以免受涼感冒。有條件的話,儘量準備摺疊椅或摺疊床,讓自己平躺著睡午覺。
5.醒後喝杯水
一覺醒來,剛好午餐也消化了大部分,許多營養物質進入血液中,使血液粘稠度加重,人體有明顯「缺水感」。睡醒之後別貪急,慢慢站起,先喝杯水,以補充血容量,稀釋血液黏稠度。而且還能提神醒腦、防治犯困。對於高血糖人群來說,醒後這杯水更加重要。
6.活動頸椎「小動作」
加強頸部鍛鍊可以預防頸椎病,午睡後不妨做一做。
步驟1:背部挺直左手在背後與右手緊扣,並置於右邊腰部位置;
步驟2:頭部慢慢向正右邊倒並保持30秒;
步驟3:頭部慢慢向斜方倒下並同樣保持30秒;
步驟4:可按個人感覺調整頭部方向或下巴位置,完成後再用另一邊重複相同動作。
如果是開放的辦公環境,不適合做大幅度運動,可以嘗試擴胸、旋肘、拍肩等運動。
午睡雖然就是打個盹兒,但是絕不能太隨意,否則不但達不到休息的效果,還會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