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領導人名字怎麼翻譯,新華社與外交部誰說了算?

2021-02-07 上觀新聞

他們的業務切磋,也成為中國當代翻譯水平不斷提升的佐證。

中國的翻譯界,就是一方江湖。

 

江湖先驅,應溯及大翻譯家嚴復一代。「放眼看世界之人」雖然傳奇遠去,但江湖上,至今仍流傳著「信、達、雅」的三字絕學,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百年激蕩,時過境遷,如今譯名江湖上高手如雲,更有派系林立。在驅逐外虜後,江湖上兩大豪門逐漸成型,成為外文入華的鎮門神、把關將。兩大豪門各有特點,他們的業務切磋,也成為中國當代翻譯水平不斷提升的佐證。

 

2016年10月28日,新華社社長蔡名照(左)和上海市市長楊雄為新華網上市鳴鑼。新華社 發

 

豪門正名:新華社

 

豪門模板:少林

 

地位屬性:中央確定

 

絕學:翻譯標準化

 

少林崛起於亂世,曾受唐太宗封賞欽定,其武學系統性和歷史厚度非一般門派能及,由此奠定天下第一大派地位。

 

上世紀50年代初,國內的譯名也處於無序狀態。同一個名字新華社、《人民日報》、外交部、地圖出版社、中聯部、軍委機關等諸家竟然能翻出10多個名字,混亂波及新聞、教育、科研多個領域。

 

為了社會發展,統一翻譯標準可謂時不我待。考慮到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接觸各界新說法、新名詞機率更高,周恩來總理作出明確要求:「譯名要統一,歸口於新華社。」

 

在高層指示下,新華社、外交部、軍委機關、教育部、中聯部等10多個部門舉行會議。新華社派出國際部李慎之、外文翻譯部段昭麟兩位高手前輩赴會。會議決定,由新華社立出標準化工具書,作為統一標準,中國翻譯界由此開始了「標準化」進程。

 

新華社為此立閣募人,名取「譯名室」,成為新華社譯名工作的核心部門。「譯審」這一職稱序列也同「記者」「編輯」等,一同保留在新華社的技術資質評定通道裡。

 

如今,新華社資料卡片房間的柜子中有幾百個卡片格,裡面密密麻麻歸集著幾十萬張對譯卡片。這些卡片皆經過經驗豐富、長期專職從事中英文寫作的老記者老編輯反覆核實確認。

 

過去,只要多有幾個人前去查詢譯名,辦公室就轉不開身。如今技術的發展讓這些寶貴的卡片已然成為「文物」,但它們的存在著實讓人感受到譯名工作的艱巨複雜。在各類外文的中文漢字譯名規則上,新華社譯名室研究出一整套規範而細緻的拼寫與漢字對應系統。如今熟知的克格勃、歐佩克、葉爾欽、赫魯雪夫等譯名,均出自此系統。

 

時至今日,當有中文稿件發回,新華社後方編輯必須對稿件中出現的所有外國人名、地名、頭銜進行排查校對,甚至於倒查。當然,有多媒體資料庫的幫助,這一工作同老前輩比起來並不算沉重。

 

新華社的翻譯工作與時俱進,發展出「名從主人、既定不咎、音義兼顧、譯音循本、音系對應」等大的原則,成為中國翻譯界的業務財富和倚仗,標準化可謂是其翻譯地位的立身之本。

 

2016年9月26日,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陸慷(右)介紹新任發言人耿爽。新華社 發

 

豪門正名:外交部

 

豪門模板:武當

 

地位屬性:中央部委

 

絕學:人才高階化

 

武當雖然崛起比少林晚,但依仗出色的人才儲備和截然不同的門派理念,終獨成大家體系並日益受人尊重。

 

外交部翻譯司被譽為「中國翻譯的國家隊」。自1949年以來,從翻譯隊、翻譯處、翻譯室,再到如今的翻譯司,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外交部翻譯司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樣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有被譽為『中國紅牆第一翻譯』的冀朝鑄;緊接著馬雪松、姜江屢屢隨同國家領導人出訪;隨後出現了中國翻譯界的『三劍客』張建敏、朱彤、許暉;如今有雷寧、戴慶利、周宇、費勝潮……」

 

外交部翻譯有著厚重的積澱,很多領導都曾是高級翻譯出身。據說一場外事活動翻譯完,說了大半天中國話的領導,把剛才擔任翻譯的小幹部叫一邊去,指出Ta剛剛翻譯的不足之處。

 

年輕人成長需要過程,也少不了「傳幫帶」。在外交部翻譯能力的核心部門——翻譯司,年輕人比例也佔80%以上。而外交部對翻譯人才選擇之嚴、要求之高、培養之重,在業界恐怕無出其右者。

 

翻譯司的前輩高翻,天天陪學員做大量的聽力、口譯和筆譯練習。外交部還會約請一些專家來授課,同時全面觀察學員的外語基本功、翻譯潛質、領悟力、言語表達 、聲音形態、刻苦精神、承受高強度工作壓力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組織紀律性等等……

 

在充足的責任心、嚴謹的業務和高強度的要求下,外交部的翻譯水平不斷提升,而他們當中佼佼者,隨著中國走入世界舞臺中央,也獲得了更高的曝光率,成為年輕學子心目中的偶像。

 

正是由於這一批批人才苦練內功,加上中國外交的不斷奮進,外交部在外事翻譯上的話語權也不斷上升,由此成為能與新華社進行翻譯業務切磋的另一豪門。

 

2016年3月8日,一名翻譯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工作。新華社 發

 

兩大豪門背景敘述已畢,該進入精彩的較量環節。豪門對話不在於熱鬧,而在於專業。

 

案例1:緬甸總統怎麼叫

 

勝方:新華社

 

今年緬甸經歷全世界矚目的權力交替,新總統與前總統吳登盛完成權力交接。

 

緬甸總統大選結果公布當天,各路媒體都統一按照新華社,稱緬甸新任總統為吳廷覺。但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網站3月16日刊登題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緬甸當選總統吳丁覺致電祝賀》。17日下午,中國外交部新聞司稱,「吳」是尊稱,外交部翻譯成「丁覺」。

 

一時間大夥都懵了,到底是「廷」覺還是「丁」覺?周邊友國元首,茲事體大,不可不察。當時,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門派,他們對吳廷覺名字的翻譯是Htin Kyaw。但按照緬甸本地語發音,新總統的名字不發「丁」音。

 

在這次有爭議翻譯上,新華社一位資深記者曾表示,應從大方向上把握六條原則:

 

第一,以當地語發音為準,而英文拼寫和發音作為參考;第二,尊重當地文化傳統和稱謂習慣;第三,對於老地名老名人按照約定俗成辦為好;第四,必須考慮中文詞義褒貶,避免選用生僻中文字;第五,不亂用簡稱;第六,涉及各國少數民族的名字翻譯,既要考慮該國官方語言的習慣,也要照顧到少數民族的稱謂習慣。

 

經過多方確認,以新華社的「吳廷覺」為終定名,不再更改。

 

案例2:泰國總理叫英拉還是英祿?

 

勝方:外交部

 

2011年,泰國時任總理 Yingluck 名字翻譯也一度成為焦點。

 

Yingluck 過去一直譯成英祿,按照泰國語的標準譯音表,luck中 lu 發『祿』音,按照泰國語的慣例,元音後面的子音 ck 作為最後一個音節不發音,所以新華社一直將 Yingluck 就譯為『英祿』。

 

外交部向新華社傳文書,說泰國民眾都將luck發音為「拉」。新華社當時考慮到她還未當選正職,改後影響也不大,於是就更為「英拉」。

 

案例3:阿富汗叫政府長官還是首席執政官?

 

勝方:外交部

 

2014年,阿富汗總統選舉雙方激鬥僵持不下,美國國務卿克裡飛赴調停,商定一方為總統,另一方新獲頭銜Chief Excutive,位同總理待後扶正。

 

英文不難寫,但中文犯難。新華社在翻譯此官職時,向前方記者打電話了解原委就花了一個多小時。新華社總社顧及中國堅持的「阿人治阿」原則,並參考香港特首的翻譯,初定名為「政府長官」,以顯示其作為政府首腦、區別於總理、從屬於國家元首的三重屬性。

 

數天後,外交部刊其名為「首席執政官」(CEO)。從英文原文來說並無大偏差。考慮阿富汗的這一職務非憲法屬性,新華社在同外交部商議後,延續使用這一譯名。

 

案例4:外來戶的挑戰

 

勝方:中國標準

 

如今,美國候選總統川普的名字如何翻譯也曾惹起一番爭議。而在此前,美國使館曾要求將「白宮」譯為「白屋」,以及現任總統「歐巴馬」改為「歐巴馬」。

 

此時縈繞在兩大豪門心間的,應該是2003年柬埔寨國多方遣使到外交部,要求將首相洪森改名為「雲升」的往事。外交部為此書會新華社,專遞「請新華社理解首相用心」的文書。熟料改名後,不少熱心群眾來問柬埔寨是否出了第二位首相。翌年,新華社和外交部聯手,將洪森的中文名字又改了回來。

 

故此,面對美方要求,兩大豪門立定心志,決定不改。第一,「名從主人」,歐巴馬生於非洲肯亞,帶一點原住民口音的奧字更貼近鄉音,就不要那麼「歐」化了;第二,「既定不咎」,白宮都叫了那麼久,突然叫「白屋」竟然有些不習慣,還是別改了。

 

在目前沒人理的情況下,美國官方的中文網還是繼續用著孤僻的名詞自娛自樂。

 

總之就是一句話,如今外文要進中國,我們自家已有切磋,我們自己說了算。江湖很大,江湖也很小,在這個圈子裡,外交部和新華社兩大豪門切磋過招的事情還有很多,有時間我們再聊。

 

(本文編輯:洪俊傑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編輯郵箱:shzhengqing@126.com)

 

如需獲取更多,請下載上觀新聞客戶端或點擊「閱讀原文」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上觀新聞網站瀏覽更多

相關焦點

  • 北京公務員來信:外國領導人名字怎麼翻譯,新華社與外交部誰說了算?
    同一個名字新華社、《人民日報》、外交部、地圖出版社、中聯部、軍委機關等諸家竟然能翻出10多個名字,混亂波及新聞、教育、科研多個領域。 為了社會發展,統一翻譯標準可謂時不我待。考慮到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接觸各界新說法、新名詞機率更高,周恩來總理作出明確要求:「譯名要統一,歸口於新華社。」
  • 外國領導人名字咋翻譯?新華社與外交部誰說了算?
    兩大豪門各有特點,他們的業務切磋,也成為中國當代翻譯水平不斷提升的佐證。   豪門正名:新華社 豪門模板:少林 地位屬性:中央確定 絕學:翻譯標準化   少林崛起於亂世,曾受唐太宗封賞欽定,其武學系統性和歷史厚度非一般門派能及,由此奠定天下第一大派地位。
  • 外交部翻譯眼中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像預言家
    張維為離開外交部已經20餘年,曾是外交部翻譯室第三代「翻譯國家隊」成員,只要回憶起曾經陪同過的領導人,他依舊眉飛色舞。「那一代領導人講話都非常有個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鄧小平「就像個預言家」  1983年8月末的一天,研究生畢業的張維為到外交部翻譯室報到,主任過家鼎告訴這個20出頭的年輕人,翻譯室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總書記啊,總理、副總理啊,還有人大委員長、副委員長」,過家鼎呷了一口茶,「當然,還有鄧。」最後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但張維為感到,這才是過家鼎的壓軸詞——鄧,即鄧小平。
  • 外交部翻譯是怎樣煉成的
    對於自己突然「走紅」,張璐有些意外:「其實外交部有很多出色的翻譯,只是這次剛好派我去,而一年一度的總理答記者問又備受關注。」       在張璐看來,給領導人當翻譯,首先要有較高的政治敏感。「翻譯時要保持對原文的忠實,做到如實翻譯。」
  • 揭秘領導人翻譯工作:提前整理領導人常用詩詞
    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對新京報記者說。外交部的翻譯都是怎麼選的?翻譯人員具備什麼素質?  素質  周總理提出16字要求  曾為周恩來擔任翻譯、參加朝鮮停戰談判翻譯工作的過家鼎表示,現在外交幹部和翻譯幹部都要堅持周總理提出的16字要求:站穩立場、熟悉業務、掌握政策、嚴守紀律。
  • 外國政要譯名背後故事:最初還與"意識形態"掛鈎
    歐巴馬譯名從何而來,其他政要的名字又是由誰第一個翻譯?標準是什麼?  政要譯名不可隨便改  對於海報上的字樣,美駐華使館解釋說,「歐巴馬」的譯音更接近英語發音。美國駐華使館新聞發言人史雯珊介紹說,對於以前「歐巴馬」和「歐巴馬」兩種譯名混著用的情況,美國政府現在正在規範總統中文譯名,今後將統一使用「歐巴馬」。
  • 在外交部做翻譯是怎樣一種體驗?
    對於咱們普通百姓而言,給領導人當翻譯是很風光,也是很神秘的。那麼,他們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工作經歷?今天,外交部翻譯室英文處處長費勝潮就帶著我們走近外交部翻譯室的高級翻譯,來聆聽他們的故事。 總理喊話 翻譯也得卯足勁 翻譯他人的話語是平實的,還是富有感情的?
  • 【學術知識】李晨陽:如何翻譯緬甸領導人名字及稱呼他們
    2016年3月緬甸新政府產生之後,國內對其領導人名字的翻譯是五花八門,比如把新任總統翻譯成「丁覺」,把代表少數民族的副總統翻譯成「亨利班提育」或「亨利班迪優」,把軍方議員提名的副總統翻譯成「吳明瑞」或「吳敏瑞」。我個人認為外國領導人名字的翻譯是件很嚴肅的事情,要以符合對方國家語言發音以及準確為第一原則,不能隨意翻譯。
  • 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工作 提前整理領導人常用詩詞 給領導人做翻譯,看似風光,實則背後辛苦。外交部翻譯室副主任許暉去年與網友交流時也提到,「翻譯室的工作強度非常大,有的同志一年要在外面出差100多天」。 「給主席、總理當翻譯,都選擇最好的翻譯。比如十八大,指定誰做翻譯,兩三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之前,這個翻譯就開始準備了。」過家鼎說,「像習近平主席出訪這樣的領導人出訪,會帶一個翻譯團隊。」 領導人講話,除了會說很多專業詞彙,有時還會引用古詩詞。這對於翻譯來說,是更高的要求。翻譯張璐2010年在母校外交學院講座時談到了準備總理記者招待會的經驗。
  • 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選拔主要看發音、反應
    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對新京報記者說。外交部的翻譯都是怎麼選的?翻譯人員具備什麼素質?  素質  周總理提出16字要求  曾為周恩來擔任翻譯、參加朝鮮停戰談判翻譯工作的過家鼎表示,現在外交幹部和翻譯幹部都要堅持周總理提出的16字要求:站穩立場、熟悉業務、掌握政策、嚴守紀律。
  • 揭秘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需符合16字要求
    在兩會期間,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其實,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孫寧就已是隨行翻譯了。「他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外交部的翻譯是最好的。」 在一些重大場合,總是少不了翻譯的身影,張璐、朱彤等外交部翻譯早就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 領導人翻譯怪癖:蘇聯翻譯必帶《花花公子》
    從赫魯雪夫會見艾森豪,到戈巴契夫會晤裡根,整整30年,蘇聯領導人與美國總統會面時,身邊站著的永遠是面目清秀、又高又瘦的蘇霍德列夫。他參加過的峰會、經歷過的風雨比誰都多。他最後被派往美國,任聯合國秘書長特別助理,並以公使頭銜退休。蘇霍德列夫在倫敦長大,父親是軍方情報人員,母親在蘇聯駐英貿易代辦處工作。白天母親上班去了,小蘇霍德列夫就噔噔噔地跑上樓,到樓上的郵遞員叔叔家玩。
  • 揭秘: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領導人翻譯今何在?
    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稱,選拔翻譯「主要看發音怎麼樣,反應如何」圖為發布會上的女翻譯。習近平主席就任後首次出訪,在電視鏡頭和照片中,人們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小個子——外交部翻譯孫寧。在兩會期間,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其實,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孫寧就已是隨行翻譯了。「他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
  • 媒體揭秘領導人翻譯:女性佔7成外形端莊大方
    「簡單地說,翻譯室的翻譯是層層選拔,給領導人做翻譯的人,更是優中選優。」一位外交部地區司的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說,「他們平時都很好相處,跟大家差不多。」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外交部會挑一些在入部考試中外語成績比較優秀的人,對他們組織培訓,然後參加考試,最後定下來誰會留在翻譯室。他剛進入外交部工作時,也參加過培訓。「當時我那一屆,法語和英語加在一起,也只有30多個人參加培訓。」
  • 揭秘國家領導人翻譯:女性佔七成 外形要端莊
    在兩會期間,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其實,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孫寧就已是隨行翻譯了。「她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日前表示,「外交部的翻譯是最好的」。  在一些重大場合,總是少不了翻譯的身影,張璐、朱彤等外交部翻譯早就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 領導人翻譯,了解不少秘密
    從赫魯雪夫會見艾森豪,到戈巴契夫會晤裡根,整整30年,蘇聯領導人與美國總統會面時,身邊站著的永遠是面目清秀、又高又瘦的蘇霍德列夫。他參加過的峰會、經歷過的風雨比誰都多。他最後被派往美國,任聯合國秘書長特別助理,並以公使頭銜退休。蘇霍德列夫在倫敦長大,父親是軍方情報人員,母親在蘇聯駐英貿易代辦處工作。
  • 領導人翻譯談總理記者會:提前整理常用詩詞
    圖為發布會上的女翻譯。  習近平主席就任後首次出訪,在電視鏡頭和照片中,人們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小個子——外交部翻譯孫寧。在兩會期間,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其實,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孫寧就已是隨行翻譯了。「他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
  • 外交部翻譯司副司長:吸引高翻苗子到翻譯隊伍中來
    可以回顧一下,9月份北京舉行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系列活動,從9·3閱兵開始,一直到剛剛結束的中國領導人到法國巴黎參加世界氣候變化峰會,以及到非洲訪問辛巴威和南非,並且主持中非論壇第六屆峰會,中國外交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忙階段,外交翻譯為了配合整體外交工作,全力高速運轉,我們完成了一項又一項非常重大的外交翻譯任務。
  • 揭秘國家領導人翻譯:女性佔七成 外形要端莊[圖]
    在兩會期間,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其實,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孫寧就已是隨行翻譯了。「她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日前表示,「外交部的翻譯是最好的」。   在一些重大場合,總是少不了翻譯的身影,張璐、朱彤等外交部翻譯早就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 解密外交部翻譯室如何培養總理翻譯
    翻譯中的「國家隊」張璐畢業於外交學院國際法系,1996年入學,2000年畢業後考入中國外交部工作。現任外交部翻譯室英文處副處長,有著豐富的高級翻譯經驗,是國家領導人的首席翻譯,也是重要對外場合的首席翻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