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春節轉眼將至。與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聊天,免不了對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看法。如果說不到點子上,那該多尷尬?莊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天才辯手,終其一生,辯論沒輸過。為什麼這麼厲害?今天與大家學《莊子》,「以經解經」,以他自己的話,分析莊子辯論的秘訣。
一、莊子的秘密武器
莊子分八德
莊子曰: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請言其畛: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爭,此之謂八德。
莊子認為,道沒有界限,也就是無始無終。封,界限。言,人類的言論。一切文字記載的言論,都不可能永存,終有一日會消失在時間的長河裡。傳說有上古文明的存在,人類也確實發現了很多所謂的史前文明的印記。然而他們的文明,即使再發達、再先進,用古人一句話「而今安在哉」?現在又在哪裡呢?一切終究會逝去,天道有常,人道卻沒有。
因為一切都是無常的。作為人類,要想以我們有限的生命,去認識自然、改變天地,那麼就必須有一定的框架。否則工程浩大而難以繼承。而有了框架之後,正如愚公所說:「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通過代代傳承,累世努力,必然能用我們人類微薄之力,在歷史上刻下一點小小的痕跡。天空雖然沒有痕跡,我已經飛過;雪地上即使沒有足跡,我已經來過。人類努力將無常的天道總結歸納、分門別類,這就是畛。畛,就是田間小路。我們歸納的,就是一塊塊田地,莊子稱之為「八德」。
八德不簡單
八德看似簡單,實際上,八德在歷史上的戰績,十分不簡單。我們如今稱莊子為道家代表人物,卻不知道他在戰國時代,曾是一位縱橫天下無敵手的辯論大師。什麼?你說那些縱橫家,名家?公孫龍?惠子?不錯,他們是專業搞辯論的,可惜確實搞不過莊子這個不務正業的業餘選手。莊子的法寶是什麼?就是這「八德」。
莊子說,「八德」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爭。有左有右,講得是物理世界的順序。有倫有義,講得是人文世界的順序。有分有辯,講得是不同理念的順序。有競有爭,講得是人類社會的順序。讓我們接下來看莊子關於「八德」的高論。
二、莊子的最高絕學
無招勝有招
莊子曰: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
八德,有分有辯。當兩人理念不同,起了衝突的時候,就開始分辨誰高誰下了。然而莊子說,最高明的理論是什麼?不分,不辯。也就是「不論之論」,才是最高明的理論。佛家有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禪宗的理論如何傳遞?佛陀拈花微笑,迦葉尊者就覺悟了,因此才有了禪宗。最高明的法門,是不可說的。雖然說「文以載道」,然而最高明的道,文字記載不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不辯之辯,才是絕招。當代武俠高人,寫出了「無招勝有招」的絕妙之招數。殊不知這不是金先生的獨創,早在戰國年代,瀟灑哥南華真人莊生早已總結出來,並投入實際運用了。縱觀整部《莊子》,南華真人可謂是縱橫捭闔,辯場常勝沒有對手,誰也懟不過他的「不辯之辯」。
我們現在知道,不辯之辯最高。莊子接下來,結合自己長期運用不辯之辯的經驗,給出了自己的感悟。
三、莊子畢生的遺憾
無敵之寂寞
莊子曰:
聖人懷之,眾人辯之以相示也。故曰辯也者,有不見也。
聖人心中有道,能不能直接拿出來,傳給弟子呢?不可能。如果那麼簡單,神光就不會在達摩祖師洞外雪地中執著,甚至砍掉自己的臂膀;神秀也不會輸給一個出入禪門的勤雜工。如果那麼簡單,佛祖就不會僅僅將佛家最高秘訣教外別傳,僅僅交給迦葉尊者一個人。如果那麼簡單,佛門也不會分門別類分為各宗各教,而是一人得道,傳之眾人,大家全都懂得了至高法門。如果那麼簡單,道家也不會忘卻紅塵一切羈絆,退隱深山唯恐不深,靜坐修煉唯恐不勤,靜誦黃庭唯恐不誠,只為一朝頓悟、舉霞飛升。
每個人對道的感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莊子發出這樣的感嘆,是感嘆悟道之難,也是嘆息眾人辯論的太過膚淺。在莊子看來,辯論的要點,是抓住核心,抓住問題的本質;而眾人辯論,只是爭論外在的表象,爭來爭去都是皮毛而已。何況,雖然現代人說「真理越辯越明」,這只是在鼓勵大家發表不同意見而已,真理真得能通過辯論的方式得出嗎?莊子認為,這屬於「南轅北轍」的舉動,越辯論,越混亂,距離真理越遙遠。莊子說的是八德,不同的人看到的也不盡相同;其中說的辯論,說的大道,說得何嘗又不是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