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樂源自上古 明代起被命名為"中和韶樂"(圖)

2021-01-22 中國新聞網

  金聲玉振,八音和鳴。

  雅樂清音,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三千年之久。

  前不久,應法國麗芙城堡邀請,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天壇公園文化交流團赴法國進行文化交流一周。其間,天壇神樂署雅樂團演出了四場「天壇神樂之旅——中國宮廷音樂會」,曲目均依據史料記載恢復而成。

  這是被歷代尊崇為「華夏正聲」的中國雅樂首次走出國門。

  很多人不知道,這來自歷史深處的聲音,曾經絕響百餘年。步入新時代,古樂「新生」之旅,歷經二十餘載。而今,在天壇公園神樂署,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年輕人,向世人展示著德音雅樂的古典魅力,傳承著源遠流長的中華禮樂文明。

  前路漫漫,而希望,在生長。

  1 「玉振金聲」曾消弭百餘年

  天壇神樂署,凝禧殿上方,乾隆御筆「玉振金聲」的匾額高懸。

  舞臺上,燈光交織輝映,編鐘、編磬金光熠熠,頭戴垂絛冠、身著清代宮廷華服的演員,手執笛、排簫等朱漆雲龍描金樂器,神情端莊肅穆。「樂起——」一聲悠長的鳴贊之後,一位演員開始敲擊名叫「柷(zhù)」的古樂器三聲,隨後,殿堂內開始響起悠悠中和韶樂。演畢,餘音繞梁。

  雅樂,源自上古,成於西周。在凝禧殿的玄關屏風上有這樣的介紹:據文獻記載,三千年以前的周王朝就將有號稱六代大樂的宮廷音樂稱為雅樂……

  原海政歌舞團樂手黃海濤,鑽研雅樂三十餘載。他介紹說,歷史上,各朝各代均有雅樂,其規模不盡相同,至明清兩代,大大萎縮,但基本形式一致。它融禮、樂、歌、舞為一體,樂器均採用八種不同材料製成,即金(鍾)、石(磬)、土(壎)、革(鼓)、絲(琴、瑟)、木(柷zhù、敔yǔ)、匏páo(笙)、竹(笛、簫、篪chí、排簫),所謂「八音」。

  「其樂一字一音,音域不能偏高或偏低;撫琴,不可揉弦,演唱、吹奏亦無顫音。」黃海濤說,「可能在很多人想像中,雅樂之韻異常華美,其實不然。雅樂的風格是中正平和,因為它是獻給天地日月諸神的,注重禮儀,崇尚肅雅。如果通俗點說,它其實不是被用來賞聽的,而只是古時候祭祀儀禮上的一種儀式性的音樂。」

  依據史料記載,從明代開始,雅樂被命名為「中和韶樂」,轄歸太常寺,演樂於天壇神樂署。

  然而,至1900年,神樂署的命運有了極大轉折。依照天壇公園提供的史料記載: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英軍佔領神樂署,設為駐兵站,署中人員遭到驅逐,神樂署從此衰敗。伴隨樂器、樂譜被掠、被毀,雅正之樂,就此絕響。神樂署成為中國雅樂的最後載體。

  繼八國聯軍踐踏之後,民國期間,神樂署又先後被闢為林藝試驗場、傳染病醫院、中央防疫處,生物製作所等機構。日軍侵華期間,神樂署周邊成為日軍「西村部隊」建立的研製細菌武器的實驗室。1958年之後,神樂署開始被佔為民居,淹沒在民房樓宇之中……

  歷史的傷痕,亟待彌合。1998年12月,天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2年2月,神樂署的修繕工作啟動。

  雅樂清音,孕育新生。

  2 資料堆裡「翻譯」古樂譜

  相比於「硬體」修繕,神樂署「軟體」的復原,啟動得更早。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天壇公園便開始著手發掘、整理、研究皇家祭祀禮樂——中和韶樂。

  黃海濤主要參與了這項工作,首先是發掘古樂譜。「這還得感謝乾隆爺!」年近七旬的他幽默地說。

  原來,關於明清帝王祭天樂舞的古籍、資料,特別是曲譜,明代文獻資料記載甚少,而清代乾隆時期則有較為詳細的記錄,比如《律呂正義後編》等,黃海濤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古代樂譜「翻譯」成五線譜、簡譜。不過,說易行難,在那個年代,查閱歷史文獻資料不像現如今這麼方便,「我主要是去故宮博物院等處查閱資料,然後手抄下來,手寫得都起繭子了,指骨也磨得生疼。」

  黃海濤在整理雅樂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也許是由於清代樂工不太懂文學,而詞臣又不太懂音樂,很多曲目的曲、詞「呼吸點完全不吻合」,聽起來非常彆扭。「所以我儘量選擇詞曲契合度高,適合現代人聽,而且聽起來順耳的曲目進行『翻譯』演奏。」

  另外,黃海濤還發現,《律呂正義後編》記載的樂譜都是分門別類的,有點兒像交響樂裡的分譜,比如,笙、笛、簫、壎使用「工尺譜」,而琴瑟用「減字譜」,鐘磬則使用「律呂譜」……「把這些分譜合到一起,就有了總譜,就可以演奏了。」另外,舞蹈也有舞譜,今人「按圖索驥」就能了解清代的祭祀舞蹈了。

  在黃海濤看來,雅樂演奏,難的不是識樂譜,而是如何演奏,「雅樂演奏,有一套嚴格、嚴謹的程序,如何起聲、落聲,都是有講究的。乾隆時期的文獻資料,關於這一點的記載不多,不過歷史上關於祭孔禮樂的正史典籍不少,而明清皇帝祭孔大典同屬中和韶樂,所以也給我們的研究提供了較為詳實的參考。」

  雅樂在今天的展演,從形式到內容,都嚴格遵循史籍記載進行編排。從2005年起就一直擔任天壇公園園長的楊曉東深有感觸地說,「天壇的歷史文化傳承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伴隨著思想觀念的碰撞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過程。我們就是要下決心通過重振古代祭祀樂舞,讓現代人能夠聽到猶如天籟之聲的中和韶樂,能夠欣賞到高貴典雅的祭祀樂舞,實現對我國珍貴文化遺產的繼承。」

  3 遵循史料典籍復原古樂器

  在神樂署的顯佑殿內,陳列展示著演奏中和韶樂使用的部分樂器,那些穿越千年歷史風煙的器物,無聲地訴說著前塵往事。

  據記載,中和韶樂所用樂器為鎛鍾1簴(jù)、編鐘16簴、特磬1簴、編磬16簴、建鼓1個、琴10臺……全套樂器共數十件。而今,在展室內駐足凝神,人們仿佛聽見編鐘悠遠,笛聲婉轉,琴瑟共鳴……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天壇公園便開始在祈年殿的東配殿進行八音樂器展示。其中,有歷史遺留的實物,也有的是在專家指導下,嚴格遵照古代文獻資料記載的形制尺寸進行複製的。

  「那時候還沒有恢復中和韶樂演出,參觀者只是通過眼睛來看這些樂器,聽到的是之前我們請專業演奏員用館藏樂器演奏的中和韶樂的錄音。後來,園裡有了新想法,希望那些古老的八音樂器能發出真實的聲響,進行活態展示,這樣雅樂文化展示也會更加立體生動。」已經退休的神樂署隊老隊長李元龍回憶道。

  那之後,為了恢復雅樂演出,神樂署開始了樂器復原工作。有些樂器,有實物作參照,但有些樂器,比如篪,早已失傳,只能依靠史料,比如宋代《陳暘樂書》、清代《大清會典圖》《皇朝禮器圖式》等所記載的尺寸及形制進行「再造」。

  另外,由於要用於演出,考慮到演奏效果,有些樂器在複製時進行了細微的改良。「比如瑟,天壇公園館藏的瑟,體態龐大,不便於演奏,所以我們在復原時略微縮小了尺寸。」李元龍說。

  4 「勉強展示10分鐘」

  2002年,天壇公園開始對中和韶樂展演進行嘗試和探索。

  當時,由於神樂署不具備自己的演出隊伍,所有演出人員都是外請的專業人員。「不過,請專業人員演出,費用相對高,我們就有了培養自己演出力量的想法。於是,在後來招收新員工時,開始傾向於有樂器專長的『特長生』。」李元龍說。

  2006年1月23日,農曆正月初一,一支由神樂署隊年輕講解員組成的表演隊,開始正式向遊人展示中和韶樂,上午3場,下午3場。這是個歷史性的日子,一個可以載入中國音樂史的日子——千年雅樂,沉寂百餘年之後,在明清時期專門用來排演中和韶樂的凝禧殿再度鳴響。

  「其實不能稱之為演出,只能說是八音樂器展示。我來講解,其餘解說員每人負責一件樂器,試著把樂器弄出聲,讓參觀者感受一下,也就勉強撐10分鐘。」王玲說。當時她還是神樂署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後來擔任神樂署隊隊長,如今又成為神樂署雅樂中心主任,「雖說職工們有一點兒音樂特長,但是對雅樂的認知卻是零。所以當時我們不敢請專業老師來培訓,因為底子實在太薄了。沒辦法,我們只能像這樣自己摸索著來。」

  在一次次展示過程中,大家漸漸有了目標——今天聽聲,明天聽曲,並開始利用業餘時間,搜集學習雅樂史料,邊練邊學,邊學邊練。直到2006年底,用王玲的話說,「能演奏半個小時了」。天壇公園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專門為這支隊伍聘請了清史專家、古建專家、宮廷舞專家以及資深音樂家來進行指導,另一方面組織人員外出考察學習。

  同年,天壇公園中和韶樂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王玲的記憶中,還有一個日子永生難忘——2007年1月6日。那天,他們在首都圖書館演奏了7首曲子,那是他們第一次走出天壇進行雅樂展演。「觀眾們特別熱情,演完之後還要求加演,只可惜我們只會7支曲目,多的就不會了。不過,那一次職工們特別受鼓舞,回去之後便陸續開始更加系統地進行雅樂文化的研究、傳承、展示。」

  2012年,天壇公園成立神樂署雅樂中心,並成為北京市首批掛牌的百個職工創新工作室中唯一一家設在旅遊景區的文化創新工作室。此後這個工作室先後推出《中和韶樂與天壇文化發展關係》《中和韶樂溯源》《中和韶樂樂器複製研究報告》等學術文章。

  到目前,天壇雅樂演出團已錄製三十多首古代樂曲,包括如《關雎》《有瞽(gǔ)》等取自《詩經》的古樂,《玉殿雲開》《導迎樂》等清代宮廷音樂,《嘉平之章》《始平之章》等中和韶樂曲目。更令王玲感到自豪的是,神樂署雅樂中心的年輕人可以演奏《金聲玉振》《雅樂華章》《神樂之旅》《壇樂清音》等多場系列演出曲目,「這些年輕人是真心喜歡雅樂文化!」

  5 他們的「神樂」

  解說、策劃、表演、創作,一專多能,穿上工裝能講解,換上戲服能登臺,吹拉彈唱樣樣行,這就是如今的天壇神樂署雅樂團。

  30歲的王志傑是其中一位。他從小學笙,小學、中學、大學都在學校民樂團。「2006年,我第一次在神樂署接觸到雅樂時,感覺就兩個字——震撼!」那時候,他還只是「臨時來幫忙的」,為一次演出進行排練。不過從那一刻起,他便萌生了畢業以後要到神樂署工作的念頭。

  雖說會吹笙,不過交給王志傑的任務卻是學唱,「整個兒不挨著,我從未學過聲樂。」於是,老師一句一句地教,他一句一句地學,「現如今人們唱歌,百分之八十的歌詞都出現『倒字』現象,比如『五花馬千金裘』裡的『馬』,本來應該讀三聲,可是在歌裡可能會被讀成二聲。雅樂演出裡的唱,講究依字行腔,字正腔圓,絕對不能『倒字』。」在老師的口傳心授中,他自己開始學識古譜,「剛開始我也覺得跟看天書似的,慢慢地,一點一滴地鑽研,入門了就不覺得那麼難了。」在學習雅樂演出的過程中,他逐漸對中國禮樂文化有了濃厚興趣,「有一種找到了根的感覺。」

  平日裡,神樂署雅樂團的演員們都異常努力:有的走道吃飯都在背譜子;有的得空兒就練舞,冰涼的水泥地說跪就跪,練得膝蓋紅腫青紫;有一位當了媽媽的演員,天天在家練唱,以至於自己5歲的孩子都會唱《皇都無外》這樣的高難曲目……

  王玲還講了一件事,一天夜裡,她的手機在半夜時響了,一看是王志傑的電話,不過一直不說話。原來是他不小心碰了按鍵。電話裡,王玲聽見他正在園子裡吊嗓子。

  除了演員,其他人員也都盡職敬業。被喚作「萬能徐」的徐繼偉,早先也登臺演出,如今主要負責燈光、音響、道具。這次去法國交流演出,演出完,拆、裝、運,到了北京再整理、擺放,整整幹了兩天兩夜,沒回家,困極了就在長條凳上眯一會兒……

  「如果不是對雅樂文化發自內心的熱愛,他們做不到這樣刻苦努力,任勞任怨,不講任何條件。大傢伙兒都想著怎樣把雅樂文化研究得更透,傳播得更廣。」王玲連連感慨。

  在這個過程中,演員們自己動手製作古樂器,最令外界刮目相看。

  出生於1985年的霍燚介紹說,由於北方氣候乾燥,中和韶樂特有的竹製樂器箎、笛、排簫等容易開裂,不適合長期使用,需要經常修復。另外,這些樂器都需要特殊定製,價格也比較貴,「後來我們就在不影響音色、品質的前提下,尋找替代材料,最終找到了PPR高分子聚合材料,其實就是暖水管。這樣的材料環保、耐用、便宜,而且音效很好,很多專家都鑑定過。」這一「獨家秘訣」,堪稱雅樂中心的一項發明創造。

  在神樂署雅樂中心工作室裡,有一個十幾平方米的操作間,小車床、小刨床、鉗工工作檯、噴漆設備等齊全。「從選材、切割、打磨,到上漆、描金、彩繪、雕刻、搭配流蘇,再到打孔、定音,雖說各個環節都是流水線作業,但全部是手工完成。比如說彩繪,金葵花紋、金雲龍戲珠紋,都是通過查詢歷史典籍,按照清代規制進行繪製的,就連裝飾的五彩流蘇,也絕不馬虎,力求最大限度還原清代樂器的原貌。」霍燚說。他和同事們都覺得,鑽研雅樂,越學越被吸引、折服,「它有一種向心力,源自中國文化的根源與傳承。」

相關焦點

  • 中和韶樂
    中和韶樂是明清兩朝用於祭祀、朝會、宴會的皇家音樂。據文獻記載,周代就設有號稱「六代大樂」的宮廷音樂,成為雅樂。雅樂和以律呂,文以五聲,八音迭奏,玉振金聲,融禮、樂、歌、舞為一體,以表達對天神的歌頌與崇敬。自先秦至宋元,雅樂歷代相延不斷,明朝之初,把雅樂加以改組,並命名為「中和韶樂」,清朝沿用。清朝亡後失傳近百年。   雅樂是中華儀式音樂的代表。
  • 迎建壇600年天壇推出「賀歲禮」,中和韶樂八音盒亮相
    12月17日,天壇公園發布「建壇600年」敬天祈福賀歲系列文創產品,通過中和韶樂八音盒、天香香水、天壇祈福白茶等「天壇禮物」,送出祈年賀歲祝福。12月17日,天壇公園發布「建壇600年」敬天祈福賀歲系列文創產品。圖為「中和韶樂八音盒」。
  • 中和韶樂是禮制的化身(圖)
    歷史:五千多年  地點:天壇神樂署  演出時間:不定時  交通:707路公交車到天壇北門站下  編鐘是中和韶樂的重要樂器之一。看到這種編鐘,仿佛能感受到中和韶樂的那種莊重、雅致和肅穆。  中和韶樂源於雅樂,又稱郊廟樂,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明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將雅樂更為中和韶樂,清朝沿用。中和韶樂在明清兩朝普遍用於祭祀、朝會、宴饗。  作為明清兩代的最高禮樂學府,神樂署是明清培養和訓練祭天樂舞生的專門機構。神樂署最盛的時候有樂舞生三千多人,北京各壇廟祭祀的樂舞生都是從神樂署生員中選拔充任。
  • 評論: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萬依,年高九旬,早在1981年就發表了《清代編鐘與中和韶樂》,從那時起他便與中和韶樂結下不解之緣。作為這一領域的專家,他在天壇公園發掘、恢復、傳承中和韶樂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大作用。  在萬依看來,天壇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寶貴的古代建築遺存,更在於它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雄偉壯觀的古建築背後,深藏著天文律歷、物理數學、禮儀制度、倫理道德、政治哲學以及音樂舞蹈等極其豐富的文化元素。
  • 百年天壇中和韶樂,是這樣復活的
    春節假期,天壇神樂署六場中和韶樂展演,場場爆滿。這種曾絕響百年的古樂,目前已擁有眾多「署粉」,承擔起古樂傳播、傳承的重任。聆聽雅樂親近三千年舞臺上,燈光交相輝映,編鐘、編磬熠熠生輝,身著宮廷華服的演員們,斂妝凝神。
  • 造訪神樂署 聆聽一場曾沉寂百年的中和韶樂
    現在我們按照中和韶樂的樂器特點,把它做成了一個中國古代皇家音樂展館。」王玲邊走邊指著牆上一幅很大的清代天壇全圖介紹,「這幅圖找出來的時候,就比較大,現在網上能夠看到這張圖。我們展板上刻意把天壇做了一個擴大,現在看的這個一長條就是從裡邊摳出來的神樂署,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歷史上神樂署也是很大的,佔地面積是現在的10倍。」    從這幅圖中能夠清晰地看出神樂署與天壇的比例關係。
  • 歐洲最美廣場奏響天壇中和韶樂
    來自中國天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和韶樂,更為這中歐共創的瑰麗景象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慶祝中國傳統春節和2018中歐旅遊年,天壇神樂署雅樂團專程將傳承千年的中國皇家禮樂搬上「歐洲心臟」的舞臺,為中歐人文交流帶來不同凡響的精彩。
  • 天壇管理人員談中和韶樂:現在的人已經欣賞不了
    天壇裡傳出「華夏正聲」  ——北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  「它應該是那個時候最好聽的音樂,在那個時候,能湊齊這麼多人的樂隊演奏,只有皇家了!」天壇管理處的武裁軍科長如是說。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是古代皇家祭祀時的音樂,也代表了中國最古老的音樂。從中和韶樂中,我們能聽到黃帝命令伶倫創造的音樂是怎樣的。
  • 清代重要典禮中,帝後所享用的「中和韶樂」,用龍紋與鳳紋區分開
    清銅雲鑼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此雲鑼架座雕鳳首《大婚典禮全圖》冊因關注典禮的大場面,難以準確描繪中和韶樂樂器的細節,更將皇后朝拜皇太后、皇后接受公主命婦慶賀場景付諸闕如。皇后與皇太后典禮的樂器之別皇后與皇太后使用的中和韶樂樂器應也有所區別。依據清宮典制,通常以鳳紋象徵皇后,以龍鳳紋並用象徵皇太后。
  • 「6.21國際樂器演奏日」系類活動——天壇中和韶樂專場演奏會
    (樂器空間雜誌社報導)6月18日下午,「6.21國際樂器演奏日」系類活動——中和韶樂專場演奏會在天壇公園神樂署隆重舉辦。本次演奏會由6·21 國際樂器演奏日(中國)組委會、北京樂器學會、北京市天壇公園管理處聯合主辦,北京正明民族樂器廠承辦。
  • 明代的神樂觀,清代在此演練祭天樂舞,天壇公園內的神樂署
    這組建築位於齋宮的西側,在明代是演戲祭天樂舞的道士居住的神樂觀,到了清代這些樂舞生改由八旗子弟充當,這裡逐漸變成了培訓樂舞生的神樂署。解放後神樂署又被衛生部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佔用,古建築變成了倉庫、食堂以及職工宿舍。從2002年開始,天壇公園收回了對神樂署建築群的管理並進行了大規模修復,最終作為皇家音樂史館於2004年底對外開放。
  • 北京中軸線的中和之美
    大致而言,「中和」至少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觀念。  中和是中華民族的理想境界。這一理想境界表現為「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宇宙和諧。它不是一物或少數物的繁榮生長,而是「萬國鹹寧」「品物鹹亨」,是「萬類霜天競自由」。
  • 「金秀賢」被命名為藥品名(圖)
    原標題:「金秀賢」被命名為藥品名(圖) 金秀賢 廖文靜 攝(資料圖)   中新網4月14日電 據韓國中央日報消息,14日,韓國某製藥公司表示,「公司從當日起推出了包裝上印有金秀賢形象的限量版維他命劑」。
  • 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崇禮訪洛邑 鍾情韶樂稱善美(洛陽成語典故)
    核心提示:周朝時,洛邑為首都,周王朝的圖書典籍、廟堂文物,也盡集於此。當時孔子雖遠在魯國,但他傾心於周公所制之禮樂。   崇禮尚樂千裡迢迢訪洛邑  周朝時,洛邑為首都,周王朝的圖書典籍、廟堂文物,也盡集於此。當時孔子雖遠在魯國,但他傾心於周公所制之禮樂。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千裡迢迢來到洛陽,專程拜見老子問禮。
  • 老照片說故事|從中和殿到保和殿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中和殿-保和殿今天,我們來看看太和殿之後中和殿到保和殿的舊時影像。紫禁城外朝地域廣闊,建築大氣,尤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最為輝煌壯麗,處處體現了帝王「九五之尊」的威嚴和肅穆。《康熙南巡圖》局部(清·王翬等繪,故宮博物院藏)康熙在位61年間,曾六次巡視江南。
  • 老歷史:明代知縣王其勤為抗倭修無錫城,並給無錫四座城門命名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直到明朝以前,無錫的城牆均為土城,所以難以抵抗風雨的侵蝕,加上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又多兵災戰火,所以無錫城是建了又毀,毀了又建。到了明嘉靖33年(1554年),王其勤被任命為無錫知縣。
  • 從《送朝天客歸國詩章圖》 看明代南京城
    □黎國亮在韓國中央博物館,收藏著一幅《送朝天客歸國詩章圖》。圖中描繪的是明代南京城外揚子江畔一群官員送行的場景。該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地圖,但對於研究明代中晚期的南京城布局以及城內建築都有積極的研究意義。
  • 挪威小公主被賜名"莉亞" 命名取自星球大戰[圖]
    挪威小公主被賜名"莉亞" 命名取自星球大戰[圖] 2005年6月18日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