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聊法】疫情期間旅遊季你不得不知道的法律問題

2020-08-24 遼寧法治宣傳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的蔓延,政府採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對旅遊業產生巨大影響。由此產生的旅遊合同糾紛,該如何妥善處理?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建立健全多元化解和聯動機制,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作出規定。本期欄目邀請北京大成(瀋陽)律師事務所郭薇律師來為我們解讀。先來看一個案例:

近日,陝西西安一位網友的爺爺去新疆天山區旅遊,沒想到去了12天,有9天都在酒店隔離。看著爺爺百無聊賴的樣子,網友大呼「可愛又心疼~」那麼問題來了:


旅遊時因疫情滯留額外支出的費用

誰來承擔?

《通知》規定,妥善處理安全措施和安置費用的負擔。因疫情影響旅遊者人身安全,旅遊經營者應當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因此支出的費用,由旅遊經營者與旅遊者分擔。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造成旅遊者滯留的,旅遊經營者應當採取相應的合理安置措施,因此增加的食宿費用由旅遊者承擔,增加的返程費用由旅遊經營者與旅遊者分擔。

此外,《通知》要求,旅遊經營者、履行輔助人與旅遊者均應當採取措施減輕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對合同當事人造成的損失,為防止擴大損失而支出的合理費用,可依公平原則予以分擔。旅遊經營者和旅遊者應將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影響不能履行合同的情況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對方的損失。旅遊經營者或旅遊者未履行或未及時履行減損和通知義務的,應承擔相應責任。


受疫情影響變更旅遊合同,

由此增加的費用誰承擔?

《通知》規定,結合糾紛產生的實際情況,準確把握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與旅遊合同不能履行之間的因果關係,積極引導當事人在合理範圍內調整合同中約定的權利義務關係,包括延期履行合同、替換為其他旅遊產品,或者將旅遊合同中的權利義務轉讓給第三人等合同變更和轉讓行為,助力旅遊企業復工復產。旅遊經營者與旅遊者均同意變更旅遊合同的,除雙方對旅遊費用分擔協商一致的以外,因合同變更增加的費用由旅遊者承擔,減少的費用退還給旅遊者。

03

疫情期間確實無法出遊,

能解除合同嗎?

《通知》要求「慎重解除旅遊合同」。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導致合同不能履行的,旅遊經營者、旅遊者應儘可能協商變更旅遊合同。旅遊經營者、旅遊者未就旅遊合同變更達成一致且請求解除旅遊合同的,請求解除旅遊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應當舉證證明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對其履行合同造成的障礙,並已在合同約定的或合理的期間內通知合同相對人。旅遊合同對解除條件另有約定的遵循合同約定。《通知》還指出,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導致旅遊合同解除的,旅遊經營者與旅遊者應就旅遊費用的退還進行協商。若雙方不能協商一致,旅遊經營者應當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輔助人支付且不可退還的費用後,將餘款退還旅遊者。旅遊經營者應協調地接社和履行輔助人退費,並提供其已支付相關費用且不能退回的證據,盡力減少旅遊者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受到的損失。旅遊經營者主張旅遊者承擔其他經營成本或者經營利潤的,不予支持。旅遊經營者應及時安排退費,因客觀原因導致不能及時退費的,應當及時向旅遊者作出說明並出具退款期限書面承諾。

律師提醒您

雖然三部門聯合下發了該通知,對旅遊合同糾紛作出了明確規定,但是旅遊者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還是要從細節著手:


一、選擇有資質的旅行社籤訂書規範的書面合同

注意旅行社的經營範圍,正規的旅行社應具備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和旅遊管理部門頒發的業務經營許可證。籤訂旅遊合同時,要詳細閱讀旅行社提供的行程表,明確團費所包含的項目、服務內容、服務標準、保險以及違約責任和糾紛處理方式,要清楚雙方的權利義務,旅遊合同是發生旅遊糾紛時維護自身權益的最重要依據。


二、出境遊要了解當地流行疫病,風俗禁忌

在旅途開始之前,儘可能的全面收集目的地的風俗禁忌、氣候條件、治安狀況、流行疫病、法律法規等信息,並採取相應預防措施。


三、購買旅遊意外險,增強保險意識

建議遊客在出遊前購買人身意外保險或其他旅遊保險,購買保險產品時要問清理賠範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注意索要發票和保單或保險號。


四、遇到糾紛要合理合法維權

旅途中如遇到服務質量問題,應與旅行社積極協商解決,不應採取過激行為,更不能以此為由延誤行程致使損失擴大,妥善保存好合同、發票、行程安排以及認為旅行社存在服務質量問題的相關證據。

相關焦點

  • 企業在疫情期間應當知道的法律問題Q&A
    有關人事管理Q1:國務院統一延長假期期間及延長復工期間屬於法定節假日嗎? A:不屬於。本次延長假期屬於因疫情防控所需而臨時增加的特殊休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地方政府有權採取停工、停業、停課等緊急應對措施。
  • 【「遼」聊法】預付卡消費有風險,購買需謹慎
    【「遼」聊法】預付卡消費有風險,購買需謹慎 2020-07-10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遼」聊法】《民法總則》頒布後,子女年滿幾周歲應徵詢其撫養意見
    【「遼」聊法】《民法總則》頒布後,子女年滿幾周歲應徵詢其撫養意見 2020-06-02 0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法律知識】疫情防控期間,你關心的那些問題,法律怎麼說?|AI...
    AI智能法律問答·依法戰「疫」將為你一一介紹。今日推出系列問答(十一)。  1. 關於傳染病的類別我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3條規定: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共三類37種。甲類2種,包括: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25種,丙類傳染病10種,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  2.
  • 疫情防控期間,有關訴訟期間、訴訟時效、除斥期間等法律要點
    本期推送的法信·疫情防治法律問答系列⑨整理了疫情下,訴訟期間、訴訟時效、除斥期間的法律問題,為您釋疑。本文共計 6140 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訴訟期間的影響如何處理?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辦公廳也針對此次疫情下發了《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因受疫情影響造成當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時效期間申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摘自: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疫情期間的這些法律問題,黑龍江高院為您一一解答!》
  • 【「遼」聊法】離婚協議中約定了撫養費金額再請求降低標準會得到...
    【「遼」聊法】離婚協議中約定了撫養費金額再請求降低標準會得到支持嗎 2020-05-28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國有企業熱點法律問題處理指引
    這不僅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政策保障,而且及時地為因疫情引起的法律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依據。因此,學習、理解並且貫徹實施這些政策規定,是每個企業在疫情期間防範法律風險的第一課。為此,廣東良匠律師事務所在對現有法律法規及新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進行歸納整理的基礎上,編寫了本指引。為求內容簡單明了,指引特採取問答的方式進行編撰,以期能為各企業提供最直觀的參考。
  • 【「疫」期指引】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熱點法律實務問題操作指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熱點法律實務問題操作指引一、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合同履行問題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負責人臧鐵偉針對近期不少企業反映,受此次疫情影響,很多合同規定的義務不能正常履行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熱點法律實務問題操作指引
    鑑於此,遼寧良友律師事務所和遼寧君連律師事務所部分律師提出應編寫一部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熱點法律實務問題操作指引,以便為企業提供更好法律服務。上報遼寧省律師協會企業法律顧問專業委員會後,經企業法律顧問專業委員會研究,儘快編寫一套疫情防控期間的企業熱點法律實務操作指引,有助於企業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 【「遼」聊法】產品質量法普法宣傳
    早在1993年就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同時,隨著新的社會問題的出現,也在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來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本期欄目邀請遼寧成功金盟律師事務所楊威律師來為我們解讀。今年的「3.15」晚會曝光的養殖海參投放敵敵畏;用過期麵包做漢堡;舊襪子舊內褲改造做毛巾;變速箱頻繁故障投訴無門等問題,引起了社會和相關部門高度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三章對生產者和銷售者應承擔的產品質量義務已做了明確規定。
  • 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時效+訴訟期間+除斥期間等3大必知法律要點
    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辦公廳也針對此次疫情下發了《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因受疫情影響造成當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時效期間申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摘自: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疫情期間的這些法律問題,黑龍江高院為您一一解答!》
  • 疫情期間勞動爭議問題或集中顯現,該怎麼處理?深圳法援處這樣說
    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南都訊 記者張一鎏 通訊員司新宣疫情當前,企業經營受到了較大影響,甚至導致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深圳市法律援助處據此預判,未來一段時間將會大量出現勞動爭議問題
  • 新冠疫情下國際貿易相關法律問題十五問
    參考資料:[1]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曾發布《關於在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間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關審判、執行工作的通知》(法〔2003〕72號)(已失效),根據該通知,非典疫情可按不可抗力處理。該通知對新冠疫情認定為不可抗力具有參考價值。
  • 疫情當前的幾大法律問題你需要了解!
    疫情期間也會引發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看起來很平常但往往是觸犯了法律的,跟法律息息相關。目前就疫情期間已經發生拘留的事件,而關於疫情期間的工資等問題也都是法律範疇之類,下面就由小編為您介紹疫情當前的幾大法律問題。一、緩報、瞞報、漏報疫情,承擔什麼責任?
  • 四川律協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相關法律問題解答提示(100問)
    同時結合《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人社廳明電〔2020〕5號)第一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在其隔離治療期間或醫學觀察期間以及因政府實施隔離措施或採取其他緊急措施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職工,企業應當支付職工在此期間的工作報酬」的規定,單位對上述員工不能以無故曠工為由進行處理,應支付員工在此期間的工作報酬即工資。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常見法律問題問答
    答:疫情期間,單位和個人應當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法規,按照所在地防疫響應級別履行法定義務。答:一般而言,合同雙方對發生疫情都已明確知道,但疫情對合同履行影響的程度,則不推定合同相對方能夠明確知道。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義務一方未採取適當減損措施(包括不能履約情況通知、疫情結束後是否能及時履約等),導致損失擴大的,對擴大部分的損失,該方當事人不得以本次疫情為由主張免責。
  • 【法律普及】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涉及這些法律法規,您知道嗎?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為讓廣大群眾了解疫情防控的有關法律,積極履行相應的法律責任和義務,依法科學防控疫情,中共濱州市霑化區委依法治區辦、霑化區司法局、區普法辦收集整理編輯相關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規,使廣大群眾清晰認識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與義務,配合疫情防控措施
  • 俠客|我在大理,與蒹葭老師聊了聊民宿和旅遊
    與蒹葭認識時,我還在非屋做裝配式建築,疫情期間寫文章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發到一個文旅群中,他加了我微信,聊非屋裝配式建築在雲南文旅中的應用場景。於是,話頭就從接待大廳的雲南普洱、紅茶、白茶、農產品、鮮花餅開始,他感慨一句「也得虧在雲南待的久,早早就從雲南本地的產品入手,做了那麼多的產品,他們在疫情期間代替了民宿經營,維持了現金流」。看似簡單的生意背後,是我沒說出口的「我身邊認識他的朋友都在說,蒹葭將雲南的產品做的很好,該去學習下」。
  • 【「遼」聊法】消費者在房地產企業衰敗過程中的法律救濟
    從《認購協議》的主要內容看,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所規定的可以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要件,且協議書系雙方就案涉房屋買賣的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並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應為合法有效,一審、二審法院均認定該協議書具備商品房買賣合同性質。
  • 假日「法」寶丨親,這份假期旅遊法律攻略請查收!
    為了助你在開心度假的同時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今天,我們邀請到了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的值班律師為大家解答國慶出遊常見的三個法律問題問題一:如果旅行社以疫情防控需要為由,未與遊客協商就擅自變更了出行的景點和路線,遊客可以要求賠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