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才61年的漢語拼音,為什麼能爬到千年漢字「頭上」?

2020-12-11 文刀小六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漢語拼音。它是我國1958年官宣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是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主要由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符號、隔音符號組成。1955年國家開始進行漢字改革,漢語拼音就是產物之一,是國家為了適應計算機信息化創新和推廣普通話做的新嘗試。

屈指一算,漢語拼音的誕生,距今只有61年。61年?!是不是很震驚?我們習以為常的漢語拼音和漢字相比,年紀差了好幾千年。但現在在漢字學習中,漢語拼音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於我們過於習以為常了,反而感覺不到它的可貴之處。

至今仍有一些人認為,漢語拼音方案弊端極大,甚至一無是處。這時候小編就忍不住懟人了:你行你上啊,不行少BB。小編個人認為,現行的漢語拼音方案雖然並不完美,但是已經基本完成了它的基本任務:一是為漢字注音,二是推廣普通話,在這兩點上是不容置喙的。而且還超額完成任務,基本能跟計算機輸入無縫銜接。

在漢語拼音出現之前,採用的是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如下圖:

是不是聽起來就很崩潰?而且根本無法在計算機上進行輸入。雖然先輩們也嘗試發明了漢字打字機,但是其複雜程度看看下圖就知道了,這是個啥玩意??

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吳提議不如採用拉丁字母來製作漢語拼音方案,雖然老大哥這時候已經改搞斯拉夫化了。但是,陳毅大大認為中國文化和東亞、東南亞走一個路子更加好,所以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拉丁字母。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十分明智的。不然為了用鍵盤打出這篇文章,小編寧願自斷雙手。

漢語拼音,作為當時集齊了全國優秀學者的力作,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迅速在全國推廣開來。從1958年秋季開始,國家要求全國小學的語文課本均採用漢語拼音進行注音,漢語拼音就這樣爬上了漢字的「頭上」。還出版了用於普通話教學的教材、書籍等,為了加深印象,商品包裝、街道指示牌、政府機構名稱等,都安排上了。於是,漢語拼音推廣教育就這樣轟轟烈烈的開展開來,並在短時間內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漢語拼音方案是順應時代誕生的、最符合我國漢字及語言環境的注音方案。對內,很好地完成了掃除文盲工作和普通話的推廣,進入了「語同音」的時代。試想,一個國家如果連語言都不能統一,對於普及教育、發展科技等都有很大的阻礙。

在這裡,我們並不是要否認方言的重要性。方言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歷史和傳承都建立在方言上。但必須要有一個能全國人民都能互通的交流工具,漢語拼音就是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出現的。

對外,漢語拼音基本實現了跟計算機輸入的無縫對接,對科技研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還打開了國際漢語教學的大門,成為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重要工具,加強了國際交流。很多漢語原來是用英語表達的,都逐漸被漢語拼音替代,從側面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際地位的上升。

漢語拼音雖然只誕生了幾十年,但是卻積累了中國幾代學者的心血。漢語拼音和漢字結合,才成為我們現在時時刻刻在使用的漢語。說它爬上千年漢字「頭上」是戲謔之語,但也體現了漢語拼音對於漢字的重要性。就像自己的孩子,雖然不完美,但在心裡永遠是最棒的!

相關焦點

  • 大家熟悉的漢語拼音,到今天整整61歲了
    今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頒布《漢語拼音方案》61周年的紀念日。從小學語文的入門課,到字典辭書中的注音排序;從資料庫中檢索與管理信息,到運用拼音輸入法在網絡上溝通交流……自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以來,漢語拼音已深深嵌入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門語言文字工具。
  • 漢語拼音:兩千年孕育,三百年成長(圖)
    漢字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基礎。據統計,世界上說漢語、用漢字的人口最多。漢字只表意不表音,對於初學者來說不太容易。早在漢代,就有了給漢字標音的直音、反切等方法漢語拼音:兩千年孕育,三百年成長
  • 漢語拼音一甲子
    如今,無論是小學生的識字入門,還是數據檢索的注音排序、網絡輸入的拼寫輸入,漢語拼音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   制定科學的注音方案,最初是為掃除文盲 為什麼要推行漢語拼音?「最初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找一個好辦法來掃除文盲。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而負責這一工作的,就是有著「漢語拼音之父」之稱的周有光教授。周有光出生於1906年,早年時學習的就是古文古音,但隨著新思想的出現,白話文越來越受人推崇,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周有光自然對白話文也相當青睞。因此,在他還在讀經濟學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白話文了。
  • 韓國號稱「小中華」,韓語才使用了50年,漢字才是他們的官方文化
    今天大家看韓國大街上的文字都是韓文,實際上韓國在歷史上都是用漢字的,到今天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韓國人的名字都是使用漢字,為什麼呢?其實我們講它歷史上一直都是用漢字的,直到朝鮮王朝,也就朝鮮的最後一個王朝李氏王朝的世宗大王的時候,他們才開始頒布訓民正音,世宗大王的頭像就印在一萬韓元上,一萬韓元原來是最大面值,印上世宗,可見世宗這個人多重要。世宗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頒布訓民正音就是韓文,他創製韓文頒布訓民正音,為什麼要頒布呢?
  • 「趣味科普」為什麼漢語拼音要用英文字母?
    前段時間,筆者的一位讀小學的外甥,來筆者家裡玩,那時候他問了筆者一個問題:「為什麼咱們漢語的拼音字母都是英文字母呀?」當時筆者也是愣住了,發現自己從小到大一直以來似乎都沒注意過這個問題,的確,許多人在使用漢語拼音時,都以為拼音字母就是英文字母。一些家長還產生了孩子會混淆漢語拼音字母和英語字母的擔心。那麼,漢語拼音真的就是英文字母嗎?
  • 漢語拼音:從讀寫工具到文化津梁
    據中國的古老傳說,漢字是黃帝命倉頡所創,先民對文字神秘力量的崇拜,可見一斑。和漢字漫漫數千年的歷史相比,漢語拼音在我國推廣的短短60年,不過是拈指一瞬。然而,就是這一個甲子的輪迴,漢語拼音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乃至人類的文明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漢語拼音是我們現在每個人都熟知的,漢字的博大精深和拼音的簡易方便,共同締造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漢字歷史悠久,在我國遠古時期就有倉頡造字,現代我們所學的漢字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的。那麼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漢語拼音從哪兒來?
    研製「漢語拼音」本來是為了推廣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和推進掃盲工作,經過60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的文盲基本消除。20世紀末,計算機中文處理實現利用「拼音變換漢字」的智能化技術,可以不用字形編碼而快速地直接輸入中文,漢語拼音與信息化無縫對接,可謂是無心而有遠慮之舉。中國文化借著拼音的橋梁,走向了世界各地。
  • 漢語拼音 60 年:是什麼助推了漢字的拉丁化,我們的思維方式為何改變?
    假設有個人於 1964 年出生在中國南方,他(姑且假設是他)在小學一年級學到了漢語拼音,並藉此了解了普通話的讀音。在之後 30 年時間裡,他很有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使用拼音,直到 1990 年代。這個人被委派到了新的工作崗位,相比新技術,文件裡的各種新名詞成了真正困擾他的東西。
  • 韓國人為什麼要拋棄了他們使用了兩千年的漢字?
    中國人來到朝鮮半島,即便語言不通,卻也能大致猜出文字的意思,就類似現在在日本的情形。這個階段,大約從19世紀末葉持續到20世紀中葉,算是一個過渡時期。再往前上溯到15世紀中葉韓文發明的年代,有四百多年時間,是以漢字書寫系統為主,以韓字書寫系統為輔的時代。
  • 為什麼英語和日語的發音都遵循了漢語拼音的發音規律?看一下強大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像這樣。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注音方式,從漢朝開始,沿用了差不多兩千年:可是漢字太複雜了,必須要改革!!   可是怎麼改呢?後來這個任務落在北洋政府頭上,北洋政府組織了各省語言學精英來吵了一架,吵完的結果是制定了新的注音符號,其中部分符號採用章太炎發明的「紐文韻文」也就是聲母韻母。   經過幾次調整,最終確定的注音符號就是☟這個樣子,目前臺灣地區仍然在使用這套注音符號。
  • 漢語拼音為什麼不好用
    ▍燕京大學,Yenching University 漢語拼音為什麼長成這樣?而這些大學的拼音又都是如何來的呢?但漢語可能尚算容易,漢字則學習門檻極高。於是西方傳教士想出了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並編纂字典以便學習的方法。 最早對漢語進行系統性的拼音化的傳教士為利瑪竇和羅明堅。他們在 1583 年至 1588 年編寫了漢葡字典,並用上了他們設計的漢語拼音方案。該方案奠定了日後傳教士漢語拼音的基礎,但是自身卻傳播不廣,乃至很快湮沒無聞。
  • 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這麼問就應該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其實很早以前,漢字就有拼音了,只不過跟現在的漢語拼音不太一樣,複雜程度也更大,只有對漢字注音,人們根據注音也就能識字和發音的。在漢字的發展中,漢語拼音是後來的一個產物,是從西方的傳教士開始使用的。
  • 漢語拼音為什麼和英文那麼像?真像原來是這樣!
    說到漢語拼音和英文,相信很多人在上學期間都為之頭疼過。它們長得幾乎一模一樣,讀起來千變萬化,讓人絞盡腦汁才能學會,期間不知道累死了多少腦細胞!很多人在學習漢語拼音和英語的時候都會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你們長得這麼像,但偏偏不是同一個發音呢?
  • 漢語拼音一甲子:從歷史走向未來,從中國走向世界
    每年九月,新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都會在語文課本的第二章開始漢語拼音的學習,這也是他們學習中國漢字的起點。  從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批准並決定推行《漢語拼音方案》起,漢語拼音已經走過六十年。從學習漢字到推廣普通話,從文本輸入到信息溝通,從教育普及到國際交流,漢語拼音早已嵌入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須臾不可缺少。
  • 漢語拼音60年:為實現「語同音」的千年夢想打通最後一公裡
    當年山西農民的一首歌,唱出了老百姓對漢語拼音的喜愛。自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頒布《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已走過60個年頭。如今,無論是小學生的識字入門,還是數據檢索的注音排序、網絡輸入的拼寫輸入,漢語拼音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
  • 漢字文化燦若星河 傳承責重山嶽
    嘉賓名片  黎傳緒 1952年12月出生,南昌市人。  特約主持人名片  彭春蘭 1948年生於吉林延吉,祖籍江西安福。江西日報社原總編輯、高級記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為江西省記協副主席、江西省散文學會會長。出版散文集《走過千年》、《女人的眼睛看世界》等專著。  漢字類比賽緣何大熱?
  • 108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我考漢字書寫會得零分
    原標題:108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我考漢字書寫會得零分  當年身無分文出國推廣拼音  今日漢語拼音讓手機更易用  對於國人來說,周有光最為人所知的頭銜,當屬「漢語拼音之父」這個稱謂,由他主持編制的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澤被億萬人。
  • 小升初語文知識點總結(漢語拼音、漢字、句子)
    小升初語文知識點總結(漢語拼音、漢字、句子)   為了更好的備戰2012年小升初,鄭州E度網根據歷年小升初考試總結出一份詳盡的語文知識重點,希望對於2012年的小升初家長和孩子能有所幫助。   第一部分、漢 語 拼 音   一、複習要點   1、正確認讀聲母、韻母,記住16個整體認讀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