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什麼?人生是苦。很多人聽到這樣的觀點也許並不認同,我也一樣。剛開始聽到時,不僅不認同,甚至反感,覺得太消極太悲觀了。回想小時候,我爸對我進行的其實就是「苦的教育」。我爸經常在我開心、得意的時候,冒出這句話,「人生是很苦的,你以為做人是很容易的嗎?」猶如一瓢冷水當頭潑下來,整個人就如落湯雞似的蔫了。
我爸年輕的時候身體就不太好,只要生病了,就不吃飯,然後躺在床上唉聲嘆氣。媽媽總讓我去叫他吃飯,我心裡極不情願,因為不願面對,好似這個病也帶走了我的快樂,讓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雖然當時還不知道這就是「苦」的逼迫。再大一點,又很怕死。如果周圍有老人去世的話,就很害怕,很多天都不敢出門。
一想到人死了不知道會去哪裡,死後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墓地裡,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都不再知道,就體會到一種絕望。現在,怕老,不喜歡老。老了行動遲緩,總是生病,說話囉嗦、思想落伍、跟不上時代,而且總麻煩別人照顧,這都是怕老、不喜歡老的原因。還有,「老」總讓人隱隱看到死亡的影子,有一種窮途末路之感,好像人老了,人生已經無所謂希望與追求了,只剩下深深的無奈與落寞。
工作時,感受更多的是生存的苦。社會就是一個江湖,個人渺小如一片風中的樹葉。社會的風從四面八方吹來,令人暈頭轉向,無所適從。要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斷充電,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要不斷努力,才能有升遷和加薪的機會。同事之間的排擠、競爭,領導的挑剔、苛刻,讓人沒有喘息的機會。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社畜」,就是指拼了命的工作,卻依然過著非人的生活的上班一族。房貸、車貸、借唄、花唄,享受、攀比讓年輕人都開始提前消費。現在,還有年輕人不是靠著爸爸媽媽活著的嗎?這些也許都還不算什麼,當突然面對親人的離世,生活才真正露出它猙獰的面目。
死亡橫掃一切、奪走一切,你所努力的、你所在意的、你所不舍的一切,在死亡面前,「咔嚓」 一聲,歸零了!晴天霹靂、當頭一棒、都不足以形容死亡帶來的震撼。「人生是苦」是世尊對我們刻骨的關懷告誡。悉達多太子因睹老病死苦而出家修道,正為我們指示離苦的大道。苦是三界的本質。
《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曇鸞大師說:「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如蚇蠖循環,如蠶繭自縛;哀哉眾生,締此三界,顛倒不淨。……是汙染相,是破壞相。」「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轉之暗宅。雖復苦樂小殊,修短暫異,統而觀之,莫非有漏。」既然是有漏,自然是苦,因為不順法性故。講苦是消極嗎?不是消極,而是積極。知苦方能離苦。
不知苦,與苦為伴,就如與敵為友,與賊為伴,結果自然是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苦樂的問題,是人生的根本問題,也是人類最根本的問題,甚至比生死的問題還要根本。我們之所以關切生死的問題,是因為它存在著苦樂的問題;之所以解決生死的問題,也是要解決苦樂的問題。如果生死跟苦樂不相關,誰還關心生死?生就生,死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