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鬆別再買,一塊豬肉就能做,營養味道好,更乾淨,放心給孩子吃
肉鬆是一種很好吃的肉製品,尤其是孩子最喜歡吃,比如肉鬆麵包、肉鬆蛋糕等,很多孩子每天都要吃一個。商販也看到了商機,比如攤煎餅的也推出了肉鬆煎餅,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如果你認為肉鬆是一種現代才有的食品那就錯了,其實肉鬆的歷史非常久遠,早在十三世紀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時,他率蒙古騎兵討伐歐亞地區時攜帶的食物就包括奶粉和肉鬆。
肉鬆就是把肉含有的水分除掉後製成的絮狀或粉末狀食物,既便於保存也方便攜帶。製作肉鬆可以用豬肉,也可以用牛肉,還可以當雞肉,幾乎任何肉類都能做成肉鬆。不僅擁有肉類的營養和味道,更便於消化和吸收,可以添加到各類食材中,比如拌米飯、卷饅頭都行,是兒童補充營養的絕佳輔食。
由於肉鬆變成絮狀或粉末狀,因此到底製作時用了啥食材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市場上有一些價格低廉的肉鬆,有些人貪便宜買了,其實都是用大豆做的,說白了就是豆製品,除了樣子像肉鬆,營養和味道跟肉鬆都有很大差別。如果是給孩子吃,一定要仔細分辨,最好的是自己在家做,用的食材也乾淨放心,味道也更好吃。
其實肉鬆的做法並不難,自己想做出常見的粉末狀肉鬆非常簡單,比炒肉還簡單,今天我就來教大家做傳統的肉鬆,保證你一看就會。做肉鬆要用瘦肉,不能用五花肉,準備一塊瘦肉、一塊生薑、生抽、老抽、食用油和食鹽。瘦肉洗乾淨後切成大塊,丟進高壓鍋裡,加一些薑片去腥,加入適量水壓15分鐘。
瘦肉壓好後撈出來,用筷子扎一下看能不能扎透,能輕易扎透就立刻放進冷水裡過涼,然後用手撕成細肉條。準備一個碗,倒入生抽、老抽、食鹽和玉米油攪拌均勻。準備一個平底鍋或電餅鐺,鍋底一定要平並且面積大,這樣受熱更均勻,熟的快也不容易糊。把撕好的肉條倒進鍋裡,用小火煸炒。
煸炒5分鐘後倒入碗裡的料汁,繼續炒一會兒,直到料汁被吸收炒幹,肉條也炒幹。把炒幹的肉條倒進切碎機裡,絞成肉末就行了,傳統的粉末狀肉鬆就做好了。由於肉已經被炒幹,因此可以保存很長時間,炒飯、煮粥時都可以加一點,營養更豐富,味道比買的肉鬆更好,吃著也放心。
這種做法做出來的就是成吉思汗當年吃的傳統肉鬆,做法最簡單,做好後肉鬆十分乾燥,能保存很長時間,不過口感比較硬,不太適合生吃,煮粥的時候放在粥裡煮一煮,口感就會變軟,而且粥也會非常鮮美。外面買的肉鬆經常都是絮狀的,這種做法也不難,在炒肉時不要把水分完全炒幹,保留一些水分和纖維成分,裝進保鮮袋裡用擀麵杖擀一擀,擀扁後就是絮狀肉鬆。
▲裝入保鮮袋擀一擀或捶打就成了絮狀肉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