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行書,很難離開《聖教序》。特別是在結體方面,王羲之的那些巧妙處理,已經成了類似法度一樣的存在,值得每一位書法愛好者去取法學習。
《聖教序》雖好,可是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呢?很多人並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或者說,很多人並沒有梳理好自己的學習思路。每次臨寫的時候,隨便翻到一頁,漫無目的地逐字往下寫,寫到哪算哪,從來不去總結自己學到了什麼,當然也不會考慮自己的薄弱點在哪。
怎麼樣學才高效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地探討一下。簡單點說,學王羲之《聖教序》,別貪多。大家可以試一下,這6個字,你能寫好嗎?
1、三。
為什麼要強調這個「三」呢?並不是說這個字有多特別,也不是說這個字有多難,而是建議大家注意點畫的質量,注意用筆的細節。你連最基本的用筆都把握不準,你連最基本的點畫都寫不好,又怎麼去談整體的巧妙呢?
這個「三」字簡單嗎?說實話,也沒多難,只要注意起筆和收筆,大多數朋友都能寫好。可是呢,《聖教序》裡面有很多「三」字,也有很多「橫筆」,你能根據結體的不同,寫出他們的變化嗎?如果你只會一種寫法,說明你的用筆還是有些單調,還是沒梳理好用筆的變化規律。
2、而。
單一筆畫寫好了,遇到轉折的時候,你會處理嗎?比如下面這個「而」字,就有一個比較規矩的方折,你能用正確的筆法把他寫準嗎?
另外,方折只是轉折的一種。同樣的「而」字,還可以用圓轉的方式來實現。這種「圓轉」,你能寫出他的遒勁嗎?
從理論上講,你把這個「方折」和「圓轉」的筆法弄明白了,寫精了,轉折的處理也就一通百通了,剩下的,只是反向上的調整,以及幅度的把握。
3、者。
《聖教序》的用筆,以瘦硬為主。比如下面這個「者」字,就是由典型的細線條寫成。怎麼能把這種細線條寫出瘦硬的感覺呢?您總結過嗎?
4、太。
書法用筆,不光要有「線」,還要有「點」和「面」。比如下面這個「太」字,筆畫雖不多,卻完美地解釋了什麼是「點」、「線」、以及「面」。說白了,你能在自然書寫的時候,靈活運用筆鋒嗎?提得起來,按得下去,這才是高手。
5、像。
下面這個「像」字,你能把他寫的「像」嗎?如果你具備一定功力,並且觀察仔細的話,應該能寫出個差不多。
可是呢,《聖教序》裡面有那麼多「像」字,每一個都不一樣,你能把每一個都寫得像嗎?所以說,與其逮著一個臨一個,還不如多對比多觀察,總結出其中的不同,找出其中的規律,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6、悟。
學書法,不光是低頭臨帖那麼簡單,不要要勤動筆,還要勤動腦。那一個個字,就像是散落的知識點,咱們要做的,是把那些知識點梳理成線,最後呢,形成一個屬於我們的知識體系。
怎麼能做到?一個字:悟。
學書法,別著急,不妨從最基本的,穩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