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命運就是人對自己的選擇——曾仕強

2020-12-13 夢盡成空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累世選擇的結果,也不過是自作自受。為什麼佛陀說眾生是平等的,而我們卻怎麼看都覺得不平等?古人認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累世選擇的結果,也不過是自作自受。所以,每一個人都要靜下心來想想看,「我現在這些錢是上輩子的,還是這輩子的,還是下輩子的」,想明白了,你就聰明了。人,把幾輩子的錢都花光了,那後面的事情就麻煩了,問題是你永遠不知道這輩子花多少錢才算是合適的。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惜福,一方面要造福,在惜福跟造福之間,你才可以放心地去花你的錢。人生大戲的劇本,是由演出者自己編寫的。

我們常說人生如戲。人生大戲的劇本,是演出者自己編寫的,並不是另外有一位編劇來主宰全局的細節和變化。自編自導自演,是人生大戲的特色,符合自作自受的規律。演出的時候,各人按照自己編寫的臺詞和動作,怎麼能夠彼此配合呢?可見能量界的互依互賴,具有高度的默契。我們常說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也互不認識,便是累生累世的因緣產生非如此不可的情節。所以,命就代表我們這一生所演出的人生大戲的劇本,它是我們自己寫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是在按照自己寫就的人生劇本認真地演出。人生的遭遇,有變數也有常數。變數的部分可以創造,常數的部分就只好接受了。我們要明白,遺傳是命中的常數,而後天的環境則是命中的變數。換句話說,人一生的命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先天的人生規劃,二是後天的人生規劃。

古人認為命是我們先天帶來的人生規劃,要配合後天的人生規划去執行。我們常說「盡人事,聽天命」,「盡人事」就是後天的人生規劃,即使你做得很好,最後能不能成功,也要看後半句的「聽天命」,即配合先天的人生規劃。二者的配合程度,決定著最後的成敗。後天的規劃跟先天的規劃吻合,達成的效果一定很好;如果後天的規劃跟先天的天命根本不一樣,結果只能是徒勞無功。所謂命運,就是人對自己的選擇。所謂命運,就是人對自己的「選擇」。人的一生,正是一連串抉擇的歷程。運的意思,相當於運轉。人生的過程有如車輪一般,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有時轉福為禍,有時則轉危為安。轉得好就叫幸運,轉得不好便是厄運。那麼,是誰在運轉?當然是你自己。所以,你才是自己的主宰,應該對自己的一生負責。我們講,做人要盡人事,聽天命,就是要在天命的許可範圍內,儘自己的力量去配合,這是趨吉避兇,防範災禍、苦難於未然的最佳法則。所以,命運的好壞並非偶然,自己運轉時的理念與努力有決定性影響,「造命在我」,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除非自己覺得很有必要,否則不要隨便找人預測命運。古人認為一個人的生辰八字,代表他一生的命運。預知自己的命運,就像收聽氣象預報一樣,知道颱風要來了,雖然無法阻止,卻可以做好預防。命運也一樣,若能適當預測,也可以趨吉避兇。但命運預測的準確性因人而異。所以找什麼人預測,就不像收聽氣象預報那樣簡單、方便。這樣說來,對未來的預測,一方面可能測不準,另一方面也可能由於未來會變化而失去準確性。我們的建議是:除非自己覺得很有必要,否則不要隨便找人預測命運。以免聽了以後,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反而造成心理上的負擔,妨礙自己決策。你的命運就是靠你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但千萬記住,不要勉強,不要過分。現在很多人說,「只要我喜歡,為什麼不可以」。這是非常危險的。要在正當的事情裡面選擇你喜歡的,先後次序很重要。整個環境都在變,這是事實。識時務者為俊傑,可是大多數人的眼光都看不到那麼遠,所以孔子就提出「從吾所好」:我喜歡做的,有樂趣做的,我兢兢業業去做,做到最後證明我是成功的,我很高興;證明我是失敗的,也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因為人生只求四個字:問心無愧,也就是「盡人事,聽天命」。記住,人各有命,也在各自造命,不能勉強。其實,只要有興趣,肯努力,真用心,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出人頭地。人這輩子要好好做人,好好去積累自己的福德。讀國學,就是要讓我們懂得什麼叫人生。因為人本來就是一個人生而已,其他都是為人生服務的。從事什麼行業,有多大成就,累積了多少財富,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你的人生。所以,你這輩子要好好做人,好好積累你的福德。就算這樣,你也永遠不知道自己最後的成就是高還是低,因為有一大堆事情你不清楚。因此你只能去做,不要去管結果。這樣,我們才知道為什麼要「盡人事,聽天命」。我們只需盡人事,至於後來怎麼樣,這個帳我們都不會算。正因為誰都不會算,所以對每個人才公正。天意是不可測的,人只能盡力而為,最後的結果還是聽天由命。

人想求富貴,一定求得到嗎?關於這一點,孔子講得很明了。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意思是如果有人跟我保證富貴可以求得,就算是替人家趕車,我都願意做。這就告訴我們,沒有人能夠保證走哪一條路可以富貴,因為富貴由天定。

中國人分兩段,就是儒家所講的下學上達。下學是說,為了謀生,我們要學一些知識、技能,但最後一定要上達。上達就是知天命,要自知就算自己再努力,也不一定成功,因為能不能成功,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天意是不可測的,人只能盡力而為,最後的結果還是聽天由命。

相關焦點

  • 曾仕強: 我14歲那年親身經歷!
    這也就導致人類對於自身的命運缺乏一種歸屬感,人類就像是大自然的棄兒,被拋棄到了毫無生機的孤島。雖然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可卻沒有任何的意義。為了找到歸宿,人類想出了鬼魂這個說法,認為人死之後會變成鬼魂繼續存在。那麼,世上到底有沒有鬼?碰到了怎麼辦?雖然是一個荒誕不經的說法,但是還真就有不少人相信。
  • 國學大師曾仕強14歲那年親歷的靈異事件
    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荒誕不經的說法,但是還真就有不少人相信。曾經有一位國學大師就說自己曾經親眼見過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這位國學大師就是曾仕強,他曾經在14歲的時候親眼見過一個非常奇怪的東西,曾仕強將自己的這一段親身經歷用來作為對人們學習國學的啟發。
  • 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
    白天四肢無力,頭暈眼花,晚上失眠多夢,完全不是39歲之人應該有的現象。曾仕強有些驚恐,自己才39歲,怎麼會有這樣的這症狀呢?以後可如何是好!於是將自己的異樣告訴了父親,沒想到父親唉聲嘆氣地說道:"當初讓你讀《易經》,你非說是旁門左道,現在知道的《易經》的重要性了吧!"一頭霧水的曾仕強問道:"我是學習科學管理的,《易經》這種看風水、算命的書,根本就是華而不實的東西。
  • 曾仕強:我一直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看風水,直到身體出問題才懂得
    曾仕強:我一直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看風水,直到身體出問題才懂得曾仕強在39歲的時候,突然的感受到自己的身子無力,不管做啥事情都沒有精神,就像一個老人一樣,他非常的恐慌,明明自己才39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東方文化周刊》月末版走近曾仕強教授
    很多人被世事無常困惑時,上到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不向內心深處反省自己的德行,而去選擇燒香拜佛這一途徑,以求安寧。此可為助推今日寺廟興盛,魚龍混雜之亂象始作俑者。佛若有知,亦必嘆息。順應自然,自然真有規律可循嗎?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宇宙是否如人體表象看不見的經絡,內裡卻真實存在,一樣有跡可循呢?
  • 曾仕強:孩童時期萬萬不可學英語,這在無形之中讓孩子崇洋媚外
    文化的溝通與交流的標準所謂何?面對文化的碰撞,人們應該用何種態度對待? 作為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的演講幾乎走遍了世界。在中國,曾仕強擁有一眾擁護者,他也是家喻戶曉的演講大師。然而在文化交流的相關話題中,曾仕強的某些言論卻引起了巨大爭議。
  • 「國學大師」曾仕強:享年84歲,多次主講《百家講壇》!
    「國學大師」曾仕強:享年84歲,多次主講《百家講壇》!提起曾仕強,大家不會陌生,他曾多次主講《百家講壇》,為我們普及了一代人的國學。他無愧於「國學大師」,一生為普及傳統文化而奔波。他除了是我國「國學大師」,還是中國式管理之父,尤其是對於職場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的一些真知灼見,深深地影響著一代人。奈何天妒英才,享年84歲。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小編為大家說說,「國學大師」曾仕強弘揚傳統文化之路。曾仕強走進國人的視野,還是因為此前曾在《百家講壇》中多次主講。
  • 著名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一路走好
    著名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一路走好在11月11日19:54分,消息報導著名的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網友:又一巨星損落!曾仕強最讓人熟悉的是在《百家講壇》中的講解,講解了很多系列的作品,在課堂上他是帶有幽默風格的老師,講課的方式非常生動有趣,讓人們很是容易接受,聽之者受益匪淺。曾仕強先生有著中國式管理大師的稱號,在全球華人中管理第一人,所以也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可見曾仕強先生一生的偉大,為我們奉獻的東西也有不少。
  • 曾仕強:閩商管理應再柔一點
    在曾仕強看來,中國式管理就是合理化管理,一大特點就是例行中伴隨著例外。  「憑他那種德性,也想管我嗎?」中國人都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外國人很奇怪:管理跟德性有什麼關係?中國人就是有關係。」曾仕強認為,中國式管理重在德性。它強調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歷程。《易經》把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概括為「明象位,立德業」,世上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唯有德行才是永恆不變的立業之本。
  • 曾仕強都有哪些貢獻?
    說起曾仕強大家看過百家講壇或者是看過管理書籍的人都應該聽過他的名字,曾仕強是一代學者,堪稱國學大師,尤其是在管理學上比較有建樹。曾仕強出生於福建,成長於臺灣,從小就受到傳統中國文化的薰陶,在學業上曾仕強則考取美國以及英國的管理哲學的博士學位,另外他在學習期間提出比較有創新性的中國式的管理理念,而且還是一位比較優秀的國學大師。
  • 心理學:所謂命運,其實就是你的慣性行為導致的必然社會性結果
    但凡懂點心理學的都知道,所謂命,其實就是你自己的慣性行為導致的必然社會性結果。跟老天一丁點的關係都沒有。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出生時大家擁有同樣的「人生腳本」;「人生腳本」發展成偉大還是平凡,是富裕還是貧窮,實質受我們的潛意識操控。有一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通過跟蹤記錄14個孩子的成長軌跡,窺探「人生腳本」的秘密。
  •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逝世,享年84歲!生前多次聲明自己是中國人!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逝世,享年84歲!生前多次聲明自己是中國人!2018年11月11日19:54分,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先生是當代久負盛名的中國式管理大師,一生為發揚道統文化而奔走呼號,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著作。曾教授為中國的文化做出很多貢獻,在生前奔波於全國各地演講,多次為廈門大學EMBA鼓浪嶼名家論壇演講,感染了大量的人學到中國文化與管理的智慧。前段時間,曾老先生患癌,但是他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與癌症鬥爭,讓人心生崇敬之情。
  • 緬懷曾仕強教授:「學而時習之」,大部分人都理解錯了
    緬懷曾仕強教授:一路走好!曾仕強教授,是中國式管理之父,也是國學大師——他一生為了弘揚道統文化而奔走呼號。不同的人對《論語》有著不盡相同的理解,那麼,國學大師曾仕強是如何理解《論語》的呢?曾仕強教授:《論語》的第一句「學而時習之」,大部分人都理解錯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大部分人是這麼理解的:學習並且時常溫習,不也是很愉快的事情嗎?
  • 臺灣國學大師曾仕強雙11去世,他留下的11句經典語錄暗含深意!
    曾老所說一切一切都在變,就是在講變易,是說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不變的。所謂「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那就是能變成萬象來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恆存在的,不管社會如何發展變化,人的本性是不會變化的。語錄二、採取無為的執行過程,才能大有為。
  • 【人生感悟】人無法選擇命運,多改造自己
    人無法選擇命運,多改造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失敗等不如意的事情時,許多人習慣抱怨社會不公和命運不佳,認為是社會有問題
  • 沉痛悼念敬愛的曾仕強教授
    教授一生,著書立說,遊學授課,足跡走遍世界各地、大江南北,將發揚中華道統文化當成自己終生的使命和最大樂趣,為之孜孜不倦忙碌並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道德經的奧秘》《胡雪巖的啟示》等數十部著作,一生著作等身,誨人無數。
  •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人生智慧》全集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人生智慧》全集感恩老師精彩授課:我是善德使者開啟善德能量用心感動生命弘正道啟善德做榜樣傳承中華文化,淨化社會心靈用心將傳統文化教育傳遞給每一個人《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 》系列1大全集 珍藏轉發 功德無量!
  • 易經:你的每一個選擇,每一次行動,都在編織自己的命運
    有人問我,你寫了幾百篇解讀《易經》的文章,自己最大的受益是什麼?最大的受益是:我不迷信。我知道人的命運是如何形成的,知道如何化解,我寫的所有文章,都是講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突破命運的束縛,尋求真正的自己。
  •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 講授方法風趣幽默讓人記憶深刻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 講授方法風趣幽默讓人記憶深刻時間:2018-11-12 12:49   來源:四涼先生說歷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講授方法風趣幽默讓人記憶深刻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
  • 追思鄉賢 漳籍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11月11日逝世
    當曾仕強逝世的消息傳來,漳州人紛紛在網上轉發並表達哀思。11月12日清晨,漳州人刷微信朋友圈,不難見到這樣的「送別」:「曾老,一路走好」「痛失鄉賢,願先生安息」……一時間,曾仕強與漳州的淵源再次引發關注。「我就是漳州腔,愛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