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在長徵途中,是如何解決糧食問題的,途徑方法有哪些

2020-12-17 阿勝說歷史

紅軍被迫長徵,最先要解決的就是糧食問題。中共到底採取了哪些措施呢,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我們詳細的列舉幾條,給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解決問題,就必須成立特殊的機構

1939年9月,紅軍專門成立了「紅軍總沒收徵發委員會」,這個機構一方面是為了給紅軍籌備糧草,另一個方面就是盡心宣傳,反擊國民黨對中共的污衊。

第二,自帶糧食

進入西南民族地區之後,紅軍又成立了糧食委員會,通過戰爭的繳獲、沒收軍閥的糧食,或者是向商人或者農民進行籌借,通過這樣的方法,紅軍手中有一部分糧食。

在決定長徵之前,就開始進了徵集糧食工作,給每一位戰士籌集了10天的乾糧。在突破國民黨第四次封鎖之後,這些糧食就消耗殆盡了。

按照當時的規定,長徵中的戰士,必須攜帶乾糧包、武器、水壺、毯子、棉衣、草鞋、鬥笠等物品。

第三,行軍途中,達到土豪運動,獲得糧食

紅軍在長徵的途中,進本上有四種方法解決糧食問題:

第一個方法就是打倒土豪劣紳。這種方法優點很多,既可以得到糧食,也可以發動群眾參加革命。沒收土豪的財產之後,除了紅軍的必須品外,其他的物品,都被分發給周圍的群眾,也就是說,紅軍只需要行軍中的糧食。

打土豪的方法,也是多樣性的。比如在民族地區,只要不武力進行抵抗,對於這些民族性的土豪,紅軍是不會動他們的。

一般的情況之下,紅軍回到土豪家中搜查,調查名面上的財產,其次讓群眾進行舉報,保證打土豪的速度、準確定,最後還會用傳條子的方法,紅軍會把土豪的罪行張貼出來,讓他們把財物,送到指定的地點。

第四,就地購買

上面我們說到,到一些民族地區,是不準進行打土豪行動的,於是紅軍採取購買的方式,向當地的商人、商會,用直接付款或者欠款的方式,解決糧食問題,由於當時供應的問題,這個階段紅軍的處境相當的的困難。

大家都知道,中國當時的情況,即使用錢購買,也不是那麼簡單的。紅軍規定,在買賣的過程中,態度必須要好,絕不可以強買強賣,並且價錢要公平,必須按照市價進行交還。

第五,向富人借糧

對於一些反動的土豪,紅軍就直接採取武力的方式,沒收他們的財產。可是還有一部分的富商,並不是這種激進分子,對於他們紅軍就採用了借的方式。

紅軍不到萬不得已,根本不會採取這種方式,因此在操作上十分的謹慎,一般中小型的商人,不在考慮之內,目標都是絕對的大商人。而且在行動之前,必須經過團級以上的政治機關下達命令,才可以向富商進行募捐或者徵借。

第六,戰場繳獲

紅軍在長徵的途中,一直在戰鬥,繳獲物資就成為軍需的補充來源。一直到韓戰之前,這種方式一直是中國紅軍解決軍需的主要手段之一。

尤其是長徵過程中,消耗巨大,紅軍經常使用遊擊戰、殲滅戰獲得戰利品。有時候,主力進攻防備比較薄弱的城市,佔領並繳獲軍需品。

第七,取之自然

這種就是最悲催的局面了,沒有糧食怎麼辦,只能吃野菜、草根、樹皮、荒野中的野獸,萬不得已之下,甚至會殺掉軍馬充飢。

尤其是到了沼澤地,很多的東西都有毒,野菜更加的難找,有的戰士直接把皮製品,煮爛充當乾糧。過草地的時候,紅軍戰士每人只帶了三斤青稞粉,局面有多艱難,可想而知。

小編只能說,特殊時期,採用特殊的手段,是可以理解的。打倒土豪、沒收軍閥財產、向富商借糧,很多的手段,都是萬不得已。可是正是多樣性的辦法,保障了紅軍途中的軍需,最終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戰略轉移。

相關焦點

  • 長徵中紅軍如何解決「食」的問題
    「糧食不繼,行軍大忌。」吃飯問題是戰鬥力的基礎和兵心的力量源泉,更是指揮員行軍打仗首先思考的戰略難題。長徵路上的吃飯問題關係到紅軍能否翻過雪山、越過草地,勝利到達戰略後方,關係到紅軍的生存和發展,更關係到中國革命的前途與命運,其承載的政治意義、軍事意義更加突出。那麼,紅軍長徵中是如何解決吃的難題呢?
  • 勝利山戰鬥:中央紅軍長徵途中最後一仗
    學習強國 作者:苗剛1935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一方面軍長徵到達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在哈達鋪期間,毛澤東從國民黨報紙上了解到陝北有蘇區和劉志丹領導的紅軍。首先要到陝北去,那裡有劉志丹的紅軍。從現地到劉志丹創建的陝北革命根據地不過七八百裡的路程。大家要振奮精神,繼續北上。」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彭陽時,就發現敵馬鴻逵部的四個騎兵團像一條尾巴一樣,緊緊地尾隨在後面。蔣介石聽到中央紅軍向陝北進發的消息時,急電令馬鴻逵:「紅軍長途行軍,疲憊不堪,企圖進入陝北會合劉志丹,茲令你部騎兵前行堵截,相機包圍,予以殲滅。」妄圖將紅軍消滅於長徵途中。
  • 紅軍長徵用了哪些宣傳方式?
    兩萬五千裡的跋涉,紅軍最常用的宣傳方法有三種,新聞宣傳、標語宣傳以及紅色歌謠宣傳。這幾種宣傳方式從最開始的不懂變通到後來的靈活機動,讓紅軍摸著石頭過河的同時,把未知的恐懼戰勝了。中央紅軍撤出瑞金,紅色中華新聞臺、紅中社以及宣傳部一起被編入中央縱隊(也叫紅章縱隊),隨軍出徵。為了能夠及時地油印宣傳標語,紅軍把印刷機帶上了路,雖然很笨重,但一直都由腳夫挑著,每天給工錢,一路背到遵義。途中,戰士們每到一個地方,第一件事情就是搞宣傳。
  • 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徵,我軍犧牲了哪些高級將領?當時年齡多大?
    事實上除了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也進行了長徵,並稱為紅軍三大主力。在長徵途中,紅軍不僅要應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與圍追堵截的國軍戰鬥,整個過程可謂是極其艱難,為此也犧牲了不少高級將領。那麼艱難卓絕的紅軍長徵,我軍犧牲了哪些高級將領呢?當時都多大年紀?我們來仔細回顧一下。
  • 關於長徵,這10個問題網友最關注……
    甚至連毛澤東一開始都沒有在長徵名單之中。曾任李德俄文翻譯的伍修權在《我的歷程》中寫道:「當初他們還打算連毛澤東同志也不帶走,當時已將他排斥出中央領導核心,被弄到於都去搞調查研究。」後來,經過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等人極力爭取,毛澤東才得以參加長徵。    問題4:犧牲在長徵路上的紅軍高級將領有哪些?
  • 揭秘長徵路上的女紅軍:生下孩子就要拋棄
    當歷史的目光聚焦在幾萬名參加長徵的男紅軍身上時,不足3000名女紅軍的長徵歷程卻少有人提起。  有的女紅軍在長徵途中生下孩子,生下的同時又要被迫扔掉孩子;有的女紅軍身背大刀、手握步槍,與男戰士一樣浴血殺敵,枕著死人的頭骨入睡……長徵結束後,紅四方面軍當初參加長徵的2000多名女紅軍只剩下1000多人。有的女紅軍,犧牲時連名字也沒有留下。
  • 漫漫長徵路,紅軍吃什麼?
    尋常人家感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米,連頓飯都做不來,而刀口上舔血,刀尖上跳舞的紅軍戰士們,卻沒有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兵家法則放在心裡。他們以動制敵,以天為蓋地為廬,有什麼吃什麼,少了許多後顧之憂。1934年秋,紅軍開始長徵。
  • 紅軍長徵都吃過哪些東西?有的難以下咽,最後幾個不敢想像
    有戰爭就有死亡,在這長達一個世紀的革命鬥爭中,不知多少生命死在了敵人的武器之下,又有多少無辜百姓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死在他鄉。戰爭是殘酷而又無奈的,很多人都知道戰爭很可怕,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那一個個瀕臨死亡的瞬間戰士們是怎樣挺過的。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紅軍長徵途中那些生死一線的瞬間。
  • ...紅軍,謝益先,皮帶,中革軍委,總政治部,青稞,草地,給養,任弼時...
    在長徵路上,吃飯問題關係到紅軍能否翻過雪山、越過草地,勝利到達戰略後方。毫不誇張地說,「吃」的問題關係到紅軍的生存和發展,關係到中國革命的前途與命運。  那麼,紅軍長徵途中到底吃什麼?缺少糧食時,如何解決吃的難題?是不是像網絡上有些人說的把沿途老百姓的口糧都搶光、吃光了?
  • 我的長徵 尋找最後的女紅軍
    【編者按】 長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在中共黨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長徵途中的女紅軍,是一個特殊而偉大的群體,她們理想信念堅定,英勇頑強。
  • 前往九寨溝途中的巨大紅軍雕像:川主寺的紅軍長徵紀念館
    這個小鎮海拔剛好3000來米,而這個小鎮有三條到不同目的地的道路。 一條到諾爾蓋,一條到九寨溝,一條到黃龍。去哪裡玩,就的在這裡下決定了。 而剛到這裡,每個人肯定都會被鎮邊的山丘上的一座巨大的紅軍雕像給吸引了眼球去。這個山丘之下便是我們的紅軍長徵紀念館。可以從紀念館園區看到整個紀念館園區的構成。從入口進入就是題字。
  • 解密:一位跟隨紅軍長徵的國民黨高級將領
    他有很多作戰經驗和軍事知識。他參加軍閥同外蒙古的談判失敗後,被蒙方驅逐回來,經歷了許多天徒步沙漠的艱苦考驗,克服了無食無水的困難,這些生存的能力也是軍人所必備的。他有這些經驗,我們就要向他學習。」紅軍在長徵途中那樣艱苦的條件下,給了他很好的照顧。紅軍給他以軍團級幹部的待遇,給他配了騾子作為坐騎,給他配了專門的勤務人員照料他的生活。賀老總、任弼時同志、蕭克將軍把他當作朋友一起談古論今。
  • 噬人沼澤 殺人河流:從紅軍過草地 看長徵到底有多艱難
    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片草地有多危險。因此過草地,也成為紅軍長徵中最為危險的一段路程!對於那些傷員或者生病的人,往往找力氣大的紅軍戰士背他們過去。即使是這樣,也有不少戰士犧牲在渡河當中。而渡河最安全的方法,便是使用騾子或者馬匹。因為這些動物,最為熟悉這樣的環境。紅軍再過草地的時候,經常用馬匹來託運物品或者傷員。紅四方面軍有個團長,因為生病無力渡河。他甚至將黨員證交給同鄉,讓他活著去向自己的老母親說一聲。
  • 《長徵書簡》收藏長徵途中珍貴書信
    《長徵書簡》收藏了長徵途中帶有革命先烈濃濃溫情的珍貴書信,匯集了紅軍將士驚天地、泣鬼神的家國情懷,重現了紅軍長徵的英勇歷程,書簡雖短,但足以呈現鮮活的長徵精神,被評為中央宣傳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 長徵途中精彩的軍事戰略,四渡赤水出奇兵,紅軍的四渡赤水在何時
    吧,四渡赤水可以說是紅軍長徵途中以少勝多的精彩軍事行動,是毛主席最精彩的軍事戰略。那麼,紅軍的四渡赤水都在哪裡渡過赤水河的呢?我們先來看看紅軍四渡赤水的背景。此時蔣介石準備進攻我黔北地區的紅軍,他集中了大批的兵力,逼進遵義,妄圖圍困住我中央紅軍。我中央紅軍決定迅速離開敵兵壓境的遵義,攻佔赤水城向北渡過長江,到四川西部或西北部建立革命根據地。
  • 哪些外國人參加了紅軍長徵?
    在中國工農紅軍進行長徵的偉大徵途中,有一批特殊的紅軍戰士。他們儘管來自不同的國家,但對於共產主義事業的熱愛讓他們聚集在一起,最終完成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第五次反圍剿期間,中央臨時負責人博古將紅軍的指揮權交給李德。可是李德不顧中國的具體實際,主張硬拼硬打,結果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敗,致使紅軍被迫踏上戰略轉移的道路。長徵初期,李德在戰爭中採取了消極避戰的逃跑戰術,完全不顧其他指揮員的反對。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後,新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立,從而結束了李德對紅軍的軍事指揮。
  • 再走長徵路|這座橋見證紅軍長徵到綦江 也見證了紅軍嚴明軍紀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謝鵬飛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6日6時訊(記者 伊永軍)紅軍長徵有二萬五千裡,這座橋的跨度只有19米,整個長度在紅軍長徵途中可謂微不足道。但是,正是這一段距離,見證了紅軍長徵到綦江的這段歷史,也見證了紅軍秋毫無犯的嚴明軍紀。因此,它才被命名為「紅軍橋」。
  • 分享長徵故事,踐行紅軍精神
    2020年8月21日上午9時,由六安市統戰部、六安市政協民宗委、六安市婦聯聯合舉辦的女性素質提升工程之黃聖鳳長徵故事讀書分享會,在市政協常委會議室如期召開。參加讀書會的有市婦聯部分領導、市女企業家協會、市愛心聯盟公益聯合會、市女書法家協會選派20名優秀代表、市愛心媽媽公益協會選送80餘名優秀代表,並有10多名學生小記者,共110餘人參加此次會議。
  • 紅軍長徵新聞輿論工作的時代啟示
    關鍵詞:紅軍長徵;新聞宣傳;輿論工作;時代啟示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徵勝利結束。歷經硝煙彈雨的洗禮,長徵途中紅軍報刊探索出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經驗做法,對我們今天的新聞宣傳輿論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 長徵中挽救黨和紅軍的「六次會議」
    資料圖片 翻開紅軍長徵史料,會發現這樣一個特點:紅軍在長徵途中經常是一邊行軍一邊頻繁地開會。這種現象在湘江戰役後尤為明顯。今天再去回顧這些會議,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所發生的一次又一次偉大轉折的思想軌跡。 長徵中,中共中央召開的重要會議,留有記錄的就有30多次; 各路紅軍召開的重要會議也有數十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