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皇帝,他是個笑話,作為詩人,他是個神話

2021-01-07 寫乎

歡迎關注百家號《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文/宋執群

【作者簡介】宋執群,生於一九六零年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梅雨》《望海門》,長篇文化散文《錦上姑蘇》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三十八歲之前,李煜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

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

(一)亡國之君,眼裡沒有江山,只有宮女

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臘月,萬裡長江已是一江寒流,江南大地也已經千裡冰霜。比天地更寒徹的則是蜷縮在金陵(今南京)一隅的南唐小朝廷,因為北宋的十萬大軍已將它的小小江山死死圍困。

未幾,宋軍便攻進了南唐的皇宮,將嚇得魂不附體的南唐最後一位皇帝李煜從後宮的一個角落裡揪出。驚魂未定的他滿眼都是殺戮的刀劍、搶掠的烽煙和四散的逃兵。直到他聽見皇家音樂廳演奏的宮樂,聽見宮女們離別的歌聲,心魂才一下清醒過來,眼裡已沒有了正在崩潰的江山,滿滿的只有那些在槍戟圍剿中為他長歌送別的宮女,仿佛被風雪撕扯的花朵,剎那間,熱淚奪眶而出……在傷心和傷感中,李煜看破了紅塵,不待宋兵動手,即自行脫光衣服,主動讓人綁縛起來,插上荊條,帶上那個最心愛的皇后小周后裸身出城投降,鑽進了宋軍的囚車。

這場景可不是什麼臆想,有他後來的詞《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為證: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除了他的這份「自供狀」,史書是這麼記載的:作為南唐中主的第六個兒子,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並不是他李煜。但他有一個奇葩的特點,就是一隻眼裡長著兩個眼珠子,被認為是罕見的帝王之相。也就是因為這個不可思議,也不知真假的異相,他受到了哥哥李弘冀的猜忌。由於害怕被兄長打擊迫害,他乾脆遠離政治,潛心詩書藝術中尋求解脫。然而,事與願違,歷史偏偏選擇他即位稱帝。

「哎,你們可以逼著我做皇帝,但總不可以逼著我喜歡做皇帝吧?」李煜無奈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雖身披黃袍,但內裡仍只是個藝術家。

如此,這個既無經略天下的大志,又無治國理政欲望的昏君,白天的朝堂上難見他的尊容,夜晚的皇家娛樂廳裡卻到處都是他神採奕奕的身影。他在那裡聽歌賞舞,與宮女纏綿,玩得興起時,就親自吟詩作畫,寫下了大量輕浮淫豔的詩詞。比如遺留至今的《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開,重按霓裳歌遍徹。」、《浣溪沙》:「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蝶戀花》:「桃杏依稀香暗度,誰在鞦韆,笑裡輕輕語。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菩薩蠻》:「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往事難以追回,殘酷的現實卻無法迴避:更為寒冷的正月來了,亡國之君李煜被押往開封,開始他的囚徒生涯。雖然表面上他還被宋太祖封了侯——違命侯。看看這名字,比「囚犯」兩個字更令他羞辱。原因是此前他曾拒絕過投降、招安,不是託病拖延北上,就是進貢祈求苟延殘喘,直至宋太祖大怒「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一舉將他剿滅。

(二)扒下皇袍、套上囚衣,他才成了真正的皇帝

公元976年,三十九歲的李煜被宋太祖扒下皇袍套上囚衣後,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雖然此前他已經當了十五年的南唐後主,但那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皇帝。因為在那之前,他那皇袍裡面住著的只是個任性的孩子,甚至連正真的詞人都算不上,至多可算個二逼文藝青年。

現在,他已不再是什麼皇帝,也不再是曾經的他。像所有身陷囚籠的人一樣,全世界只剩下了一個孤獨的自己。令始料不及的是,變成孤家寡人後,他那原先漂浮著的身心,反而奇妙地落到了實處,接到了地氣,他那本來被囚禁著的身體也不是被窒息了,反而像是獲得了重生。剩下的就是,他該怎樣化解從皇帝到囚徒這一難以言說的巨大創痛,該怎樣對自己的身份進行重新定位。

絕望中,真正屬於他的老朋友悄悄回來了,那就是過去被他輕薄對待的「詞」。正是她,此刻像個愛人一樣,悄悄地給他送來了溫暖,使他擺脫了身份的困境。

「詞」的重新回歸,猶如盛開在巨大災禍上一朵希望的花朵,既給了他繼續活下去的理由,又幫助他超越了身份和政治,走出了牢籠。

於是,身陷囹圄的李煜,重新擁抱了「詞」,找到了後半生唯一的伴侶,找到了一個安放心靈的家園。

腦洞大開以後,李煜的視野便出現了一個全新的詩詞世界: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相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這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一改他過去詞作的淫豔輕浮,寫盡了一個從天堂墮落地獄之人的撕裂體驗,釋放出他的詞作風格即將發生巨變的明確信號。

(三)一成真帝家國遠,此生只剩憾與愁

成了詩歌的皇帝,李煜原先的家國便成了遙遠的夢境。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四十載命運的滄桑巨變,讓被囚的李煜感悟到了世事的莫測和人生的無常,那個只能在夢中享受一刻貪歡的廢帝,那個不敢獨自憑欄一眺故國江山的舊主,用詞寫盡了一個特別的鄉愁。

說李煜寫的鄉愁特別,是因為他的鄉愁具有排他性,是一個做過皇帝人的鄉愁,是一個凡夫俗子不可能產生的鄉愁。試想一下,哪個草根百姓在回憶故鄉時,會把自己的思念跟江山社稷聯繫起來,並上升到一種家國情懷?即便你要刻意這樣做,恐怕也力不從心,無的放矢。一般的詩人,至多也就能夠寫出「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的意境,而不大可能寫出什麼「天上人間」這種高逼格的境界。

能把鄉愁寫到這種境界的李煜,人生雖然黯淡了下來,但詞作,註定將越來越走向輝煌。

也許可以這樣理解,在從皇帝到囚徒的巨大反差中,李煜過去生活的假象便會深度退去,並在他的不斷反芻、咀嚼和審視中顯現本相,露出實質。

在這種反芻、咀嚼和審視中的李煜,是一個徹底的孤獨者,而一個徹底的孤獨者的反省與思考,必將產生某種獨特的價值。因為這時候他所應對的,已不再是他做南唐後主時的實體家國,而是已經變成記憶的虛幻家國。

跳出個人的恩怨,旁觀著歷史的風雲,已經成了政壇局外人的李煜,好像連恨都淡化了,雖然他還是寫了「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但寫得很節制,因為他早已明白,一切都已無可挽回,恨已經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此時的李煜,已經從對家國的反思進入了對人生的反思,已進入了比恨更高的境界——愁。

正是「愁」這一關乎哲學的根本問題則更加有力地開放了他的視野,開闊了他的胸襟。而這種新的視野與胸襟,也升華了他詞作的品位。使他的詞作擺脫了一己的悲歡,直入人類情感的深處,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闊大境界。

(四)一首詞讓他喪了命,也使他獲得了永生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七夕之夜,銀河生輝,牛郎織女在天堂相會,但四十二歲的南唐前皇帝李煜,卻在大宋首都開封的一間地獄裡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滿地打滾。

這天是他的生日,他剛剛喝下了宋太宗趙光義賜給他的生日酒。那是一壺加入了「牽機藥」的毒酒。這種含有馬錢子和斷腸草的毒酒,是古代君主賜死臣子和后妃的專用毒藥,喝下後酒助藥性會破壞人的中樞神經,導致腹部劇痛,全身抽搐,最後身如彎弓,頭足相接而死,狀若織女牽引織機織布一樣,極為痛苦慘烈,所以被叫做「牽機藥」。

當初,李煜被俘北宋時,宋太祖趙匡胤為他選了開封城西北角一個種了梧桐的院落軟禁。當天,為了紀念自己四十二歲生日,李煜和身邊的傭人,實為看守就在遠離皇宮的這處梧桐深院裡舉辦了一個小小的晚會。喝了幾盞淡酒後,他趁興讓樂工們演唱了自己剛寫的一首新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他身邊的密探迅速將這一情況匯報給了皇上,惹怒了趙光義的龍顏。

(《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趙匡胤)

這首詞其實是在自言自語,是一個極度孤獨的人在和自己說話。但趙光義可不這麼想。什麼意思,你小子想復闢啊?也太不拿我當幹部,也太讓朕難堪了吧?看看,「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朱顏改了又能怎樣,你小子還想翻天不成?那好,既然你小子賊心不死,那就別怪我下狠手了,那我就讓你死得很難看。怒不可遏的趙光義連夜給他賞賜了「牽機藥」。

這個生於七夕,也死於七夕的傳奇人物,就這樣像一隻煮熟的大蝦般結束了他那大起大落的一生。

本來,被俘三年的李煜已經認輸服軟,早就沒有了重振家國的奢望和雄心。如果不是在此前發生了一件讓他生不如死的事,早就從詩詞創作中獲得了救贖的他,可能就不會填寫這首招致殺身之禍的新歌了。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事情是這樣的:李煜被俘的同年,宋太祖趙匡胤去世,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登基繼位,給掙扎在噩夢中的李煜又增添了一重噩夢,那就是他看中了李煜原先的皇后小周后。

李煜在做南唐後主時,雖然後宮佳麗無數,但他最鍾情的只有大小周后姐妹,尤其是小周后。史料記載:小周后十五歲第一次見到李煜時,大她十四歲已是皇后的姐姐正在病中。為了寬慰皇上和姐姐,她即興為他們彈奏了一首《春江花月夜》。當十五歲少女的青春從春、江、花、月、夜中婉轉騰挪出來的時候,李煜恩愛的目光從已經二十九歲的皇后病體上遊移了出來。接下來的事情用不著再贅述。故情的結局是,小周后為姐姐探病,卻更快地送了姐姐的命,而姐姐多年前的恩寵隨即在她的身上重演。

我猜想,趙光義霸佔小周后,可能並非全因看中她的美色,而是要藉此更深切地羞辱李煜。不然,他何以非要把一個求歡的行為搞得那麼變態?

據說,趙光義每次要臨幸小周后時,都要派一大幫太監轟轟烈烈地闖入李煜的梧桐院,並當眾將小周后脫光扒盡,然後用幾丈紅綾包裹起來,敲鑼打鼓地將她抬進自己的寢宮。更為匪夷所思的是,有一次,他在強暴小周后時,不僅把宮女太監叫到身邊圍觀,還把宮廷畫師召來,將「臨幸」小周后的實況進行現場直播,並留下紀實繪畫《熙陵幸小周后圖》。關於這幅畫,明代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果報·勝國之女致禍》有明確記載:

偶於友人處,見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頭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器具甚偉;周后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作蹙額不能勝之狀。蓋後為周宗幼女,即野史所云:每從諸夫人入禁中,輒留數日不出,其出時必詈辱後主,後主宛轉避之。

「不要說你還當過皇上,這個都能忍,你還是個男人嗎?」也許就是在這次現場直播後,小周后對李煜流露了怨恨與鄙夷。

連愛情的神也閉上了眼,可以想像,這個愛美人勝過愛江山的李煜,這時候該有多麼的孤單與絕望。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李煜反抗了,當然不是用金戈鐵馬,他那窩囊的前半生已經證明了那不是他所擅長的。於是,他只能以筆為刀,用他的詞那把軟刀子捅向了他的仇敵。

可以說,李煜要寫這首絕命詞是遲早的事,因為他早已是「未成曲調先有情」。

於是,一切都像是命運的有意安排,這個只懂愛情,卻誤入政壇的亡國之君,終於用一首絕命之作燃燒了自己,照亮了詞壇,既讓他喪了命,也使他獲得了永生。

(《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趙光義)

(五)作為皇帝,他是個笑話,作為詩人,他是個神話

早在李煜百年之前,十八歲的唐朝傳奇女詩人魚玄機就曾在詩中表達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相似意境。她在思念情人李億的《江陵愁望寄子安》中寫道:「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但直到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出來,才把「東流水」和「愁」的意境提升到了神品的高度。所以,他的「東流水」和「愁」一經樂工們唱出來,就把趙光義聽炸了。這歌聲中唱的那個「愁」,既愁美到哭,又愁美到崩潰,愁美到讓他絕望,讓他懷疑人生。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知道,大宋的皇上都喜歡彈彈琴,畫畫畫,寫寫字,吟吟詩,而這首詞足以讓他立馬意識到,原來他自己的那些附庸風雅的詩詞都不過是狗屎。這不是在打臉嗎?難怪他會怒從心頭起,恨向膽邊生。好,算你狠,你知道我可以霸佔你的女人,卻無法霸佔你的才情,那我殺了你再沒話說了吧?

但趙光義還是晚了一步,在殺了他之前,李煜已經說出了很多名垂千古的話: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除了「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國情仇,李煜還以如此巨大的情感力量,僅僅利用「水」的流動性和一去不復返,就將光陰易逝,人生無常的終極感傷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出來,使詞作超越了一己的慨嘆,而抵達普遍的人性深度。

拋卻帝王的身份不說,這樣的李煜,能不讓同為文藝青年的趙光義羨慕嫉妒恨嘛。

從這個意義上講,李煜這個軟弱的皇帝,倒是個很勇敢的詩人。也許從登基的那天他就明白,作為一個皇帝,他註定要成為失敗者。但當這個失敗如期到來時,他並沒有真正地退縮,而是勇敢地扮演了另外一個角色:不能在政治舞臺上稱王稱霸,但可以在詞壇上獲得霸主地位。

是的,成為了詞壇霸主的李煜,超越了一個普通的亡國奴的身份,超越了世俗的豐功偉績,成功地把自己重塑成了另一個意義上的皇帝,成為了此後所有婉約詞人仰慕的標杆。

因此,對於李煜的一生,也許可以這麼總結:作為皇帝,他是個笑話,作為詩人,他則是個神話。

相關焦點

  • 作為一個皇帝,他是一個笑話。作為一個詞人,他是一個神話
    也許他根本不想當皇帝,只想成為一位簡單的詩人。史載,趙光義曾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嗎?」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餘年?」徐鉉在《吳王隴西公墓志銘》也寫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厭戰之心,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已躬行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作為一個皇帝,他是一個笑話。作為一個詞人,他是一個神話。
  • 神話中為何龍王任人宰割?看他的九個兒子就知道了,九子無一是龍
    龍王託夢李世民想要他救命,李世民卻沒能阻止魏徵。讓涇河龍王懷恨在心,到夜間尋仇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涇河龍王作為一方之主的顯貴地位根本沒有得以體現,原本就是袁天罡道破了天機,讓涇河龍王的魚子蝦孫受損,這才到城隍廟算卦打賭,本意是無害的,只是為了讓袁天罡收手,不要再傷害自己的魚子蝦孫,沒想到這個賭約確搞大了,讓涇河龍王白白丟了性命。
  • 作為詩人的阿巴斯
    實際上,阿巴斯也是為詩人,似乎只寫短詩。這表現出阿巴斯對待詩歌寫作的克制,甚至是謙遜。在詩人西川眼中,導演阿巴斯寫詩這件事,是順理成章的。我假裝沒看過他的電影。我只讀他的詩歌。聽說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也是位詩人時我感到驚訝,讀到他的詩歌時我的驚訝更加深了一層,因為他的詩歌不同於我讀過的任何人的詩歌。阿巴斯似乎應該是一個口袋裡揣著筆記本的人,他會隨時記下他的所見所想;如果不是這樣,那他就是一個能夠把瞬間發現變成一種持久的發現狀態的人。仔細想一想阿巴斯寫詩這件事,又覺得這本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 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他的管理有哪些不足?
    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他的管理有哪些不足?時下很多論調喜歡把四阿哥跟朱由檢陪綁在一起,兩者也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只一點上就可以打破這個可比性。那便是歷練,崇禎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個沒怎麼出過宮門的兒皇帝,然而雍正早已歷練的讓康熙都不得不讚譽有加。康熙唯一的遺憾便是各位兒子雖然都負有不同的絕技,卻總是不能擰成一股繩,這一點上崇禎看上去便比雍正幸福多了(只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麼給雍正一個病在骨髓的爛攤子,他能收拾起來麼?答案肯定是不能。
  • 朱由校作為有名的「木匠皇帝」,他在木工方面的造詣到底有多高?
    有些皇帝為天下著想,在位期間儘自己全力去為百姓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使國家更加富強。但是有些皇帝在卻只顧自己享受奢靡的生活,從來不知道民間百姓疾苦,甚至還出了個問百姓吃不飽飯為什麼不吃肉的皇帝。小編今天所說的這位皇帝,也不算是一個明君,但是他在工匠方面卻絕對是一把好手。這個皇帝就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天啟皇帝朱由校。
  • 卡裡古拉,臭名昭著的羅馬皇帝,他讓他的馬成為參議員
    在人們的心目中,蓋烏斯皇帝的名字只能意味著回到過去的美好時光。他們錯了。在短短的四年內,他們的「救世主」在奧運會上被自己的衛兵殺害了。歷史會記住蓋烏斯皇帝是羅馬最糟糕的統治者之一。它也會記住他那討厭的童年綽號。因為凱撒變成了「小靴子」或者卡裡古拉。作為嗜血的狂妄自大者,卡裡古拉犯有褻瀆、亂倫和國家批准的謀殺、酷刑和搶劫罪。
  • 譯者|穆旦:作為詩人的翻譯家
    1937年末到1948年這十餘年間,是「穆旦」作為一個新銳詩人嶄露頭角,充分展現其創作潛質和能量、並達到一個令人矚目的狀態的時期。聞一多在西南聯大期間編選的《現代詩鈔》,就曾破例選入穆旦詩11首,數量之多,僅次於徐志摩。 在經歷了長期的不公正待遇和排斥後,作為詩人的穆旦重新被人們發現和認識。
  • 羅蘭·巴特 | 作為符號學系統的神話
    來看幾個例子:索緒爾著意研究抽象的整體語言,語言是個特定的符號學系統,在方法論上則具有典範意義,他認為所指是概念,能指是(屬於心理範疇的)聽覺印象,概念和印象的聯結形成符號(譬如詞之類)或具體實體。弗洛伊德認為心理現象是一種等值厚度。
  • 梁武帝:作為一個作天作地作死自己的皇帝,他在這個世上無人能及
    2020-12-24 09:31:12 來源: 草莓老師說歷史 舉報   梁武帝:作為一個作天作地作死自己的皇帝
  • 夢想報效朝廷,卻總是無人能看到他的能力,終此一生也毫無作為
    李白作為唐朝最著名的詩人之一,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很多的著作,評價說這些作品既可以代表我們古人在文化上面的優越感,也可以象徵當時國力的雄厚,以及百姓生活的美好,所以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能夠代表歷史的痕跡,但是除了文學之外,其實他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報效朝廷的人,畢竟他認為自己在政治方面也有一定的才華
  • 他是唯一被火化的皇帝,老師個個是頂尖學者,卻在學歷欄寫:初中
    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據說他的登基大典充滿了預示的味道,三歲的溥儀受不了煩瑣的登基儀式,尤其是下面黑壓壓跪著一群官員,小孩子突然就哭著說要回家了身旁的醇親王(溥儀生父)趕緊跪著安撫年幼的皇帝: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 歷史小知識:朱棣是明代有作為之皇帝,他躬行節儉,知人善任
    歷史小知識:朱棣是明代有作為之皇帝,他躬行節儉,知人善任文/歷史的學堂加強中央集權,削藩。棣以反削藩為名起兵,但亦深知諸藩王兵權過重之害。作為傳播中華文化的和平使者,鄭和歷時28年,先後到過30餘國。至此,中國威名遠播,人貢者不絕。平安南(今越南),惠帝時,安南相黎季犛殺其國王陳日焜和國王弟、子。國王孫陳天平來朝哭訴。棣遣使責之,時新立為王之季犛(自稱太上皇)子胡蒼遣使謝罪,並偽稱歡迎天平歸國。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棣以兵五千護送天平至安南境,為季犛伏軍所殺。棣怒,七月,派軍討之。次年,大破安南軍,擒黎氏父子送京。
  • 皇帝沒有子嗣,他將有孕小妾獻上去,兒子當皇帝後,他卻被滅門
    皇帝作為封建王朝的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地位,因此皇位成為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位置。但是每一個時代,皇帝的數量是不多的,因此就存在了競爭關係。而在這種時候,就出現了很多為了登上皇位而不擇手段的人,他們甚至因此而鬧出不少的笑話。
  • 他是大清很有作為的皇帝,康雍乾都不能比,卻鮮少被世人提及
    要說大清很有作為的皇帝,很多人會說康熙、乾隆等等其他的皇帝,但是個人認為皇太極是大清很有作為的皇帝,今天咱們就講講鮮少被世人提及的清朝第二位君主——皇太極。皇太極的固本維新皇太極繼承了努爾哈赤的基業,同時他也看到了父汗時期的弊政,皇太極採取固本維新,進行改革。固本維新主要從政治、軍事、經濟、民族、八旗、外事等多方面的措施。
  • 火了的作家唐國明是個聖人,還是個怪人;是個神話,還是個笑話
    火了的作家唐國明是個聖人,還是個怪人;是個神話,還是個笑話(提醒:本篇正文的內容從下面的第四張圖片下開始)————————————————————————————————《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復原」根據與資料來源於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
  • 專訪|田原:女性塑造了作為詩人的谷川俊太郎的另一面
    在以譯者身份與谷川俊太郎相交二十餘年的田原看來,谷川俊太郎既是女權主義的支持者和理解者,也是女權主義的捍衛者,還曾一度希望女性主導社會,更對自己與女性的態度有過反省和批判——在詩集《不諳世故》中,谷川俊太郎曾寫道:「拋棄女人時我是詩人嗎?」田原認為,女性是人類生命的源泉,更是谷川寫作的原動力之一,「女性塑造了作為詩人谷川俊太郎的另一面,愛情成為他詩歌寫作的靈感之源,但不是唯一。」
  • 此人眼睛裡長了兩個瞳孔,有人預言必當皇帝,25歲果然成功當皇帝
    當然,還有的皇帝如果不是皇帝,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藝術家。可惜生在帝王之家,以至於沉迷自己的天才而忽視了治國,忘記了自己皇帝的職責。比如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我們太熟悉了,他那幾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們至今吟唱。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他本來不是皇位接班人,也就是皇帝原本輪不到他做,而他本人也根本就對皇位不感興趣。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首創8個字,被清朝皇帝經常使用
    大家在看古裝戲,尤其是清朝宮內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皇帝頒發聖旨,然後聖旨中提到8個字,分別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其實首創「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作為聖旨開頭語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出現於聖旨中,始於明朝。
  • 溥儀作為皇帝雖然失敗,但卻是個「全能型人才」,尤其擅長英文
    溥儀作為皇帝雖然失敗,但卻是個「全能型人才」,尤其擅長英文大清滅亡之後,末代皇帝溥儀也喪失了皇帝的身份,成為了一個普通人。教育溥儀的老師,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個個頂尖。僅僅三門課的老師,加起來竟然有八位還多。就拿溥儀的英語老師來說,教授溥儀英語的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莊士敦。莊士敦除了教溥儀英語之外,還會教授西方的數學、歷史、地理等科目。除此以外,莊士敦還經常向溥儀傳授西方的思想理念和方式。後來的溥儀能夠打破禁錮,剪去辮子,與莊士敦的影響密不可分。
  • 這個南朝皇帝,他幹的醜事,使他成了皇帝群中的獨一份
    這個南朝皇帝,他幹的醜事,使他成了皇帝群中的獨一份文/張秀陽南北朝(420宋是南朝四個朝代存在時間最久的,共60年。劉宋的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原為東晉北府軍的將領,在桓玄之亂後掌握朝廷大權。他為了獲得聲望來篡晉,發動了兩次北伐,收復了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關中後被夏佔領)。之後劉裕殺晉安帝,改立晉恭帝,並在兩年後(420年)踐位,國號宋,改元永初,史稱劉宋,東晉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