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之間也「說話」,雖然它們沒有發音器官,但也是有語言的

2020-12-24 大廣州吃喝玩樂

植物能說話?聽上去怎麼都難以讓人理解。說話,似乎是人類獨有的專利。人類有語言,通過交流可以互相領會對方的意思。即使我們聽不懂動物的語言,但動物長有嘴巴,能發出各種聲音,還通過聲吶發出信號,形成了它們獨特的語言。說到植物也能「說話」,誰都會懷疑呀!想想看,植物沒有發音器官,除了風吹樹葉沙沙響以外,從來也沒有誰聽見過植物主動說過什麼呀!

然而,科學家告訴我們,植物也是有語言的。英國植物學家威廉布爾對植物的語言進行了研究。他發現,正常情況下,植物的語言是些有節奏的、輕微的像音樂一樣的曲調:當受到病蟲害或遭遇颳風天氣時,植物就會「煩悶疼痛」,發出的聲音變得低沉、可怕和混亂。威廉布爾還利用一種名叫「植物探測儀」的的儀器來與植物對話。他戴上耳機,把儀器上的一根線頭與植物的葉子連接起來,就可以聽到植物的說話聲了。

威廉布爾給植物的語言取了個名字,叫作「微熱量語」。原來,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進行能量交換。它雖然進行得較慢,卻能夠表現出極其微弱的熱量變化,敘說它受外界條件的影響及其生長情況。威廉布爾還製造出一種微熱量測定儀器,用來測定和記錄植物的熱量變化,即使是極低的熱量變化也能記錄下來。這是一種奇特的植物語言錄音機。

研究表明,各種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能量交換。這種交換當然是很緩慢、不易被察覺的,但交換過程中必然會有微弱的熱量變化和聲響,用特製的錄音機把這樣的語言錄下來,就能知道植物在說什麼了。傾聽植物的語言,可以知道它是冷是熱,是飽是餓,更可以知道它喜歡什麼樣的溫度、水分和養料。植物通過對話,促進了同伴之間的交流,內容包括提醒同伴害蟲入侵,或是討論周圍出現的蜜蜂可以傳粉等。

相關焦點

  • 認識我們的發音器官
    對我們的發音器官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一個教語音的老師非常重要,它可以讓老師更全面的理解不同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培養學生正確的發音方式。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認識人類的發音器官。我們說話時發出的所有聲音都是肌肉收縮產生的。我們平時用於呼吸的胸肌能夠產生幾乎所有語音發出所需的空氣流動;喉部(larynx)的肌肉可以修飾和加工從胸部到嘴部的氣流。
  • 孩子說話大舌頭是什麼意思?語言訓練有用嗎?
    說話,基本上每個人都不能捨棄的重要技能,從小時候磕磕絆絆學會一些簡單字音開始,我們的語言表達就開始了它快速卻又顯得漫長的旅途。不過,有些語言問題可不會在乎咱們的語言到底有沒有正常發展,在它們眼中,只要有機會就必須出來秀秀存在感。而在我們熟知的那些語言問題中,大舌頭可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典型代表。
  • 教寶寶說話講究多,「奶味」語言不利於寶寶語言能力發展
    、說出完整句子等幾個階段,父母對寶寶進行教育時,應了解這一規律:發育階段(2-4個月):嬰兒剛出生就有哭聲,兩三個月會發「咿、呃」等聲音,這不是語言,是簡單的發音咿呀言語階段(4~12個月):小兒最初的語言發育,是從聽成人說話開始,4~6個月後能發出連續的單音,如「娃娃」、「媽媽」等;10
  • 多語言環境影響寶寶說話早晚?是否要學習多語言,問題其實不複雜
    而在中國雖然用通用漢語,但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比如南方地區,可謂是隔一村就有一種語言,就拿閩南話來講,和普通話相差極大,只會普通話的人來閩南語區根本聽不懂,說是兩種語言都不為過了。因此,對於方言和普通話相差很大的孩子來說,他們生來就處於多語言的環境下。
  • 大舌頭,難說話,想改變,靠矯正
    說話、發音、表達是每個人從小到大經歷的過程,看著簡陋的語言體系從單個的字音到複雜的句子,其實還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清楚的語言表達可不僅僅只有這些基礎,如何合理的調動口部肌肉和唇齒舌顎也很重要。所以一旦孩子的發聲器官和語言表達的基礎部位出現問題,那孩子的說話就成了問題,大舌頭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於我們的生活中。那我們熟知的發音器官都有哪些呢?可能一說到發音器官大家就會提到嘴巴,會提到聲帶。沒錯,口部和聲帶的確是發音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卻不是發音器官的全部,更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 大舌頭,難說話,想改變,靠矯正
    說話、發音、表達是每個人從小到大經歷的過程,看著簡陋的語言體系從單個的字音到複雜的句子,其實還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清楚的語言表達可不僅僅只有這些基礎,如何合理的調動口部肌肉和唇齒舌顎也很重要。可能一說到發音器官大家就會提到嘴巴,會提到聲帶。沒錯,口部和聲帶的確是發音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卻不是發音器官的全部,更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 那些說話不清楚的孩子,往往才知道語言的可貴,快去矯正
    為了爭奪孩子的寵愛,不少父母覺得在稱呼上可不能有絲毫的讓步。,畢竟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也學到了不少的字音,但是他們的咬字發音還是比較差,也很難正確的分辨不同字音。可如果孩子到了三歲之後還是說不清楚,那大家就要注意語言問題的出現。人類的發音是一個精密而複雜的過程,它包含了很多的發音器官,比如喉頭、聲帶、聲腔等等。正是由於這些發聲器官的存在,我們人類的聲音才能變得如此美妙生動,人類社會也由於這些發音器官的存在而變得更加文明發達。
  • 植物之間如何「交流」,它們是怎麼感受到大自然的?
    儘管植物沒有處理信號的神經中樞,但是它們仍舊能夠傳送、接收並分析信號。最近,科學家揭示這種信號處理與動物神經細胞處理信號機制非常類似。植物是如何做到的呢?美國內華達山脈北部地區,長滿了一種叫山艾的植物,它們在這裡的斜坡上彼此交流,但沒有人知道它們在說什麼。
  • 寶寶語言發育必讀,說話不清楚什麼原因
    最近接到很過關於「說話不清楚」「說話大舌頭」「吐字跑音」等問題求助,如:哪些發音有問題?具體發音是怎樣的?有沒有相關的疾病,小時候學說話的過程有沒有什麼異常?當時的語言環境是怎樣的?可能造成這種情況原因有多少?
  • 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為什麼會「突然」開口說話?
    一直有家長問我這樣的問題:我家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為什麼突然就會說話了?是不是會說了,就沒有其他問題了?其實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一句兩句解釋不清楚。要想回答這個問題,要先了解一下語言發展的原理,才能準確地回答,尤其是會說話了,還會不會有其他問題。
  • 說話晚≠語言發育遲緩!5歲孩子語言遲緩該怎麼辦?
    但是這個時期他們還不能喊出有意義的字詞,因為發音器官還處於發展階段,不能支持他們進行更多的表達。 而到了8個月左右的時候,孩子對於語言的敏感度已經有了相當明顯的變化,他們開始在父母的引導下模糊的喊 「爸爸媽媽」,雖然不太準確,但這已經是一種很大的進步。而到了一歲多的時候,這句「爸爸媽媽」終於變清楚了起來。
  • 想要讓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說話,先要讓他知道語言是什麼
    不管是一兩歲還是三四歲,孩子的說話發音雖然有所成長,但他們語言的核心卻沒有多大的變化,因為他們還不知道語言是什麼,也不知道說話發音的準確和清楚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但對於稚嫩的孩子來說,語法、結構、邏輯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他們唯一還算清楚的就是那些個字詞、長短句之類的語言基礎。也許是因為成人和兒童之間多少存在著一些理解上的鴻溝,因此有不少的家長在教導孩子認識字音的時候往往會感覺到很疑惑: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一個字音要教上好久才能掌握?
  • 顎裂語言訓練對顎裂兒童究竟有沒有用?有,但要找對方法
    不過大家也不要擔心,顎裂雖然是一種先天性的生理缺陷,但它和聽力障礙這一類的問題還是有些許不同,比如聽力嚴重損傷的兒童可能這輩子都很難擁有表達的能力,可顎裂卻不一樣,它完全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來恢復受損的發音器官。
  • 顎裂語言矯正,面臨著這些現實的問題
    平時我們總是說話、說話,再說話,從學習到生活,從父母到孩子似乎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史丹福大學的研究指出,人一生所說的單詞整合起來,相當於上百本400頁的書。那麼我們到底是怎樣說話的呢?簡單來說,人類的說話過程可以這樣歸納:信息表達—語言代碼—神經肌肉運動—發音系統。
  • 為什麼長時間不說話,很多語言功能會後退甚至喪失語言能力
    但是究竟多久不說話,才會影響語言功能,還沒有聽過有人做過嚴謹的研究,可能是因為語言受環境影響、受母語習得過程,受個人認知水平差異等原因的影響太過複雜了。可能會有人說,這個問題沒有討論價值,哪些情況畢竟屬於特例,時至今日,不論是從口頭語言還是從文字,甚至通過網絡進行交流,人們交流的方式很多,語言交流的渠道和形式,已經打破了原有的局限性。
  • 剪完舌系帶還是說話不清楚為啥,兒童語言障礙如何分析
    特別是處於語言發育時期的兒童,他人的語音是學習的模板,聽不見基本學不會說話,而聽不清一般也會說不清。其實孩子有中輕度聽力損失很容易被忽略,卻會在語言發育過程中造成構音障礙。另外,如果孩子的認知、智力等出現問題,就會影響語言的理解和表達,造成語言發育遲緩,同時也很可能造成發音得不到足夠的練習,發音器官的功能發育也比不上正常兒童,甚至形成固化下來的錯誤發音習慣,而錯誤發音習慣反過來又形成固化下來的肌肉功能,因此發音習慣與發音器官的功能也是一個辯證的關係,比如舌肌就是非常複雜精密的,很可能因為某個或某些音素得不到正確的練習
  • 關於語言矯正,不得不說的幾個問題
    在語言學領域,凡是語音、語義、語法、語用、語言表達、語言認知上發生異常或在語言發展上有遲緩或異常皆可算是一種語言障礙,這和普通人對語言障礙的理解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在普通人看來,到了一定年齡不會說話,或者有口吃、發音不準的情況就是語言障礙。其實,語言障礙的矯正有兩大重要方面:理解和表達。我們可以理解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語言存在的意義就是要為我所用,不能隨意使用的語言那就是出現問題了。但我們不知道的是,語言理解能力是先於口頭表達能力存在的,理解能力決定了表達能力。
  • 揭秘海豚之間是如何溝通交流的,它們的語言竟然與人類的類似
    但是海豚卻總是會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科學家對於海豚的這些語言,可以說非常的好奇,那麼不同的海豚之間究竟如何通過特殊的語言溝通的呢?科學家想要逐步的解開。海豚絕對是一種本領非常超群,而且又特別聰明的一種海洋動物,尤其是現在通過人類的訓練之後,海豚甚至能夠做很多的高難度動作,比如說打桌球或者是跳火圈,配合訓練員做各種不同的動作,所以海豚被稱之為動物之中最聰明的動物之一。
  • 自然界中有沒有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
    按理說,現存的生物都有著明確的生物學分類,動物就是動物界內所有生物的總稱,而植物則是植物界下所有生物的總稱,所以理論上說不存在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但是,神奇的大自然總是不缺少驚喜和意外,所以自然界中不但有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也有具有明顯的植物特點的動物以及既像動物又像植物的生物。下面我們來簡單的介紹幾種。
  • 孩子說話不清楚?蒙氏語言,讓孩子願意開口說話
    一、可能是構音器官生理缺陷完整的說話過程,需要「口腔」、「咽喉」和」肺部「協調聯動才能實現,反過來講,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者彼此之間協調性不足,都會導致發音不準/不清。如添加輔食的時間及添加輔食的軟硬度都有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從小讓孩子吃流食,或添加輔食較晚較少,都會導致孩子口腔肌肉張力不足。這完全是因為缺乏鍛鍊的原因,所以相應的,通過適量有針對性的鍛鍊即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