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學者合作翻譯宋詞 助推中國文化走出去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國前駐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大使姚培生出席《畫說宋詞》漢俄文版首發式並致辭。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張文暉)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文化「軟實力」輸出更在加速推進。

由中國前駐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大使姚培生,俄羅斯詩人尼古拉·茲維亞津採夫等人合譯的《畫說宋詞》(漢俄對照)日前在京正式發布。該書包含了47位宋詞名家的100首優秀作品。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以詞為文體的詩歌創作到宋代達到極盛,從而也出現了以柳永、歐陽修、蘇軾、李清照、陸遊等人為代表的一大批的宋詞名家。但由於各國文化背景不同,語言差異等方面,翻譯難度較高,文化「軟實力」輸出相對較難。隨著近年來中外學者的不斷協同合作,諸多文化瑰寶正在加速推向海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右一)會後向俄羅斯詩人贈書。 張文暉 攝

「因為文化差異,所以中文文學作品翻譯俄語比較困難。《畫說宋詞》就是一本非常好的國際文學合作榜樣。最重要的是,對於中俄譯者而言,使用母語翻譯可以很好的表達出語境。」俄羅斯駐華大使安德烈·傑尼索夫在當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隨著中俄兩國政府的推動,以及兩國學者的合作努力,中俄文化交流正在不斷加深。

據姚培生介紹,從18世紀中葉起,一代代漢學家翻譯或介紹了從《詩經》到《紅樓夢》各個時代的代表性文學作品,為向俄語讀者傳播中國古典文學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能把晦澀難懂的中國古文譯成俄文,是件了不起的事情。20世紀80年代,俄羅斯有些漢學家曾表示,中國古文,尤其古詩詞非常難懂,因此譯介中難免發生偏差或誤譯。

俄羅斯留學生用中俄雙語朗讀宋詞。主辦方供圖

為了提高效率、確保品質,姚培生聯合俄羅斯詩人尼古拉·茲維亞津採夫、俄羅斯漢學家伊萬·謝緬年科,以及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青年學者阿爾金奈·朱努索娃,組成優勢互補翻譯小組。通過不斷的磨合,以及雙方對中國宋詞的深刻理解和熱愛,歷時三年,《畫說宋詞》(漢俄對照)正式發布。「相互傳播文學作品是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對促進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相互了解有助益。」姚培生表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在發布會上表示,該書俄語譯文準確、生動而優美,尤其是文內插畫,一詞一畫、圖文並茂,很好地助推了中國文化傳播。(完)

相關焦點

  • 翻譯為橋,助推中國文學「走出去」
    日前,由文化和旅遊部外聯局主辦,中國文化國際旅行社、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中國文化譯研網承辦的「2018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合作研修班」在北京、天津兩地舉辦,包括杜光民在內的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41名出版翻譯界代表、出版家和漢學家,在為期6天的研修活動中與中國作家、出版商、學者圍桌共話,共商中國文學作品翻譯出版,為中國文學「走出去」鋪路架橋。
  • 亞馬遜助推中國圖書走出去 18本書即將翻譯出版
    迄今為止,亞馬遜已經將18本圖書列入翻譯出版計劃,其中的13本已經完成了翻譯出版,5本曾經登上亞洲文學排行榜銷售冠軍。圖書翻譯任重道遠近年來,我國出臺了相關政策,大力扶持文化走出去,文化走出去前景利好。在圖書出版行業,各種翻譯類別的資助以國家為主導,搭建了各種國內外翻譯交流中心和平臺。
  • 專家學者探討翻譯如何助力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主辦方供圖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記者李娜)首屆中國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13日在京開幕。與會嘉賓表示,翻譯對文化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翻譯以中醫藥為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時,要充分考慮到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本次研討會由北京語言大學主辦。
  • 2018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加強本土化譯製 助推中國影視「走出去」
    2018中國翻譯協會年會上,「中國影視翻譯與國際化」專題論壇匯集了從事影視翻譯製作、發行的專業人士,就中國影視作品本土化譯製和國際傳播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影視譯製是提高影視國際傳播力的重要環節,在中國影視「走出去」過程中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影視作品在不少國家掀起「華流」現象,成為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的重要窗口,促進了民心相通。
  • 《文史哲》英文版首發式 學者共探中國文化走出去
    來自中國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30餘位具有海外學術背景的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  山東大學副校長、《文史哲》前任主編陳炎在致辭中指出,在全球化日益向縱深發展的時代,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已成為擺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 鄒馨磐:一帶一路:讓文化翻譯「走出去」
    鄒馨磐:一帶一路:讓文化翻譯「走出去」 2017年07月21日 15: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鄒馨磐 字號 關鍵詞:文化翻譯;中介;漢語;需要;
  • 淨因法師:翻譯已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
    本次國際研討會對於推動漢傳佛教學術經典的翻譯事業,促進漢傳佛教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研討會期間,鳳凰網佛教對話了淨因法師。淨因法師表示,外國的文化走進來需要翻譯,中國當代的學術研究成果和中國的文化走出去,同樣需要翻譯,高質量的翻譯已經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
  • 海外學術期刊與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
    作者:周春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基地向世界講好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故事,提升中國在世界的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國策。習總書記在多次出訪中,都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個國策。
  • 中國文化走出去需邁翻譯坎 有影響譯著鳳毛麟角
    中國文化走出去 急需邁過翻譯坎  「中國儒家經典著作《五經》將被翻譯成9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近日在北京召開的《五經》研究與翻譯國際學術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布,將組織海內外學者共同翻譯《五經》,並計劃3年半推出英譯本。
  • 翻譯,如何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8日,在上海翻譯家協會和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再登巴別塔——文學翻譯的現狀和未來」研討會上,外國文學領域的資深出版人彭倫對當下翻譯出版界的「文化走出去」熱潮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聲勢浩大,莫言、劉慈欣、曹文軒等中國作家在海外頻頻獲得重磅獎項,也提升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自信。
  • 馬利:加強交流、凝聚共識,中俄網絡媒體助推中俄兩國友好事業
    2020中俄網絡媒體雲論壇於12月18日成功舉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利在論壇致辭中指出,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衝擊下,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正在深刻調整。各國在居民生活、市場消費、企業生產等方面都面臨諸多問題。
  • 南哲新聞|對話賴永海:中國佛教文化走出去需要優秀的「翻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本次研討會對於中國佛教文化走出去有什麼積極的影響?賴永海:實際上,佛教本來不是中國的,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但是佛教在中國走了兩千年,走的是一條中國化的路,已經成為中國古代三大思潮之一,現如今,中國佛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文化怎麼走出去?實際上漢傳佛教以前在這一點做得很不好。
  • 中醫藥「走出去」 翻譯難題怎麼破
    中醫藥走出去,特有詞彙怎麼翻譯?中醫藥翻譯人才如何培養?11月2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第十一屆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吸引了150餘名海內外學者參加,旨在進一步推進中醫翻譯領域的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探討中醫藥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策略。  中醫是一門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醫學體系,因此一些專業術語難以在西方話語體系中找到對應詞語。
  • 中國文論「走出去」路徑探析
    -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字號關鍵詞:列印推薦近年來,中國文學如何「走出去」已引起學界關注,而中國文論在經過長時間的「引進來」之後,也要逐步建立「走出去」的意識。推動中外文論對話交流中國文論「走出去」離不開對古代文論的現代闡釋,同樣也離不開對中國文論的翻譯,以及中外文論的對話與交流。為了更好促進中國文論「走出去」,我們需要激活中國傳統文論,探索中國文論跨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積極嘗試運用中國文論闡釋中外文學作品,促進中外文論融合會通,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外文論間的生成性對話。
  • 淨因法師:打造優秀翻譯團隊 讓中國文化真正走出去
    本次國際研討會對於推動漢傳佛教學術經典的翻譯事業,促進漢傳佛教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研討會期間,鳳凰網佛教對話了淨因法師。淨因法師表示,想要中國文化走出去,就需要一支優秀的翻譯團隊,團隊中需要有優秀的人才,有共同理念,共同信仰,且行動一致,建立這樣一支優秀的翻譯團隊,是要有機緣和積累的。
  • 文化走出去,別被「神翻譯」絆一跤
    他告訴記者,「傳統文化要真正能走出去,翻譯這道關必須重視。如果翻譯不準確,會影響外國觀眾的觀劇感受,進而影響到中國文化的傳播效果。」這些年,省昆每場演出都會打出「翻譯準確」的中英雙語字幕,還貼心地將劇場通行的豎版字幕改為橫版。他們的「外援」,是一群懂戲曲的外國留學生。
  • 教育走出去的中國步伐
    漢語,作為了解中國和與中國交往的重要工具、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受到外國政府、教育機構、企業和廣大民眾的重視。在許多國家,學習漢語已經成為把握機會、掌控未來的必然選擇。  面對機遇和競爭,中國邁出「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在海外支持設立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公益機構——孔子學院。
  • 文化"走出去"呼喚翻譯精品意識
    近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迅速,電影、電視劇、圖書出版物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也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產品。
  • 中國文學「走出去」不只是一個翻譯問題
    中國文學、文化要切實有效地「走出去」,有三個問題和兩個特殊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翻譯的目標在於促成相互理解和有效交流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影響中國文學、文化有效「走出去」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實質性問題。首先是對翻譯的認識有失偏頗,以為只要翻譯成外文,中國文學、文化就「走出去」了。
  • 科大訊飛中國外文局合作 訊飛翻譯同聲翻譯模式首發
    網易科技訊 6月21日,科大訊飛與中國外文局達成戰略合作並發布訊飛翻譯機2.0「中俄離線翻譯」功能和「同聲翻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