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約定爭議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是否有效?

2020-08-27 律師日記

最近辦理一起委託創作案件,看到案涉合同約定的管轄條款內容是這樣的:如有爭議,任何一方可向爭議提出方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訴訟。



我們知道,有關合同糾紛管轄一般分為兩種:

1、法律規定:民訴法第23條規定了有關合同糾紛管轄的一般原則,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2、協議管轄:上面原則不排除合同當事人可以協議管轄條款,民訴法第34條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籤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繫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被告管轄權異議:約定原告住所地管轄,到底是否有效?

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是,根據「原告就被告」的一般訴訟原則,如果約定可在原告住所地起訴,被告基本上會以管轄協議無效提出管轄權異議之訴。

該種做法在民事訴訟中很普遍,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拖延訴訟進程而利用法律規則的權宜之計。尤其在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下稱《民訴解釋》)施行之前,最高院曾在1992年7月14日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被《民訴解釋》廢止)中有如下規定:

24、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選擇管轄的協議不明確或者選擇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人民法院中的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的,選擇管轄的協議無效,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該規定其實在合同實務中對當事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當事人的法律知識本就有限,而又要管轄約定滿足不違反專屬和級別管轄的約定,還要像選擇仲裁機構那樣將協議管轄法院唯一特定化,實踐中很難得到當事人的一致認可,結果很可能造成約定管轄條款被認定為無效,從而使當事人喪失協議司法管轄的預期。

所以,最高院在1994年11月27日《關於合同雙方當事人協議約定發生糾紛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如何確定管轄的復函》中明確作出了與92版解釋不同的協議管轄規定: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川法明傳[1994]211號請示收悉。經研究,答覆如下:

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發生糾紛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該約定可認為是選擇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如不違反有關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則該約定應為有效。若當事人已分別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則應由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若立案時間難於分清先後,則應由兩地人民法院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該復函的觀點在《民訴解釋》第30條規定中得以重申:

根據管轄協議,起訴時能夠確定管轄法院的,從其約定;不能確定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確定管轄。

管轄協議約定兩個以上與爭議有實際聯繫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

該條款充分尊重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擴大當事人達成管轄協議的自由,避免了大面積認定管轄協議無效的情形,也減少了因約定明確不造成法院間「推管轄」或「搶管轄」的現象發生。

所以,約定原告住所地司法管轄,通常情況下是有效的。



法律雖然承認了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權利,但當事人的該項權利並非不受限制,表現在:

1、不得突破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法律規定。

級別管轄上,比如說,如果當事人約定的是原告基層院管轄,但基層院因為涉案標的額限制無法受理,此時約定在級別管轄的層面是無效的;但該約定在地域管轄的層面仍然是有效的,所以原告可在其住所地的中院提起訴訟,符合當事人約定的預期。

專屬管轄上,比如不動產糾紛案件,當事人是無法通過協議管轄改變法律對此類案件的專屬管轄的,只能在不動產所在提起訴訟。

2、不得突破專門管轄的限制。

有些特殊的案件需要特殊的法院管轄,比如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專門管轄,海事法院也不能去審理不動產糾紛案件。所以,當事人約定一個不動產糾紛案件約定為海事法院管轄,這也是無效的。

3、協議內容與約定管轄法院沒有連接點,也可能屬於約定無效。

這種約定類似仲裁條款,比如,買賣合同雙方當事人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合同履行在北京,付款在上海。此時雙方就不宜將管轄法院約定在大連的某一法院,不能無限擴大當事人協議管轄的自由。該原則在法律和司法解釋上沒有明確規定,但卻是司法實踐中的一個富有爭議的問題。

所以,正常情況下,法院在此類案件的查明中,會著重調查合同中的各個要素是否與受訴法院所在地有具體的聯繫,如果沒有聯繫,那麼可能被認定約定管轄條款無效,結果是適用民訴法一般原則處理。(2020)遼02民轄終110號中,大連中院就一起承攬合同約定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的審理中,調查了案涉合同中接收貨幣一方即被上訴人所在地在大連,因此認定原審法院對本案享有管轄權。

有關協議管轄的法律規定,您有何意見和經歷,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判例:法人當事人在合同協議管轄條款中約定「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的,可合理解釋為原告住所地法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合同糾紛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籤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繫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阿拉丁公司認為,涉案合同約定的「原告所在地」並不等同於「原告住所地」。因此,涉案合同對於本案管轄法院約定不明,不能適用「原告住所地」管轄的約定。
  • 銀行分支機構籤訂的合同,能不能都約定由總行住所地法院管轄?
    這樣的約定是否有效?例如,一家城商行總行在某省省會,其在該省各個地級市均設立了分行,其分行和支行籤訂的貸款合同的管轄法院能不能全部約定在總行住所地法院。綜合以上規定,筆者認為,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籤訂的合同約定總行住所地法院作為管轄法院是否有效,關鍵就在於總行住所地算不算與爭議有實際聯繫的地點,對此筆者法院我國目前沒有與此問題直接的規定,相關的判例也有分歧,既有認定相應約定有效的,也有認定為約定無效的,關鍵是當地法院如何理解《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
  • 合同約定:發生糾紛由合同籤訂地法院管轄 咋成了約定不明?
    小編最近就遇到一件管轄權爭議的案件:《買賣合同》中明確約定:發生糾紛的,由合同籤訂地人民法院管轄。在《買賣合同》的首頁,除了合同編號,也明確寫明了「合同籤訂地:中國.西安」。《民訴法》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籤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繫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 上海高院:合同約定管轄實際聯繫地不限於原被告住所地等5個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認為,涉案《大世界項目諮詢協議》雖約定發生爭議向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起訴,但是本案當事人住所地、租賃標的物所在地等均不在浦東新區,因此合同約定的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與本案沒有實際聯繫。遂裁定將本案移送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審理。
  • 協議約定的管轄法院不清晰,是否無效?
    越秀法院普法學堂當合同發生糾紛時,當事人約定的管轄法院有可能不明確、不具有唯一性,如約定「發生爭議可向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如有爭議可以由向產品發源地或者銷售地人民法院管轄」等等,這類約定往往會造成當事人之間的管轄爭議。在此情形下,協議管轄是否無效?
  • 管轄|合同約定籤訂地與實際籤訂地不一致如何確定管轄?
    原告註冊地是河北省,本案的當事人中沒有一人與南昌市西湖區有關聯關係,合同的籤訂和履行地亦不在南昌市西湖區,即便原告提交的《車輛融資租賃合同》中有手寫的籤訂地點「南昌市西湖區"這一表述,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該約定應為無效規定,本案應依據原告就被告的原則依法由有管轄權的法院管轄。
  • 關於勞動爭議案件約定管轄有效嗎
    在勞動仲裁階段管轄原則為:勞動合同履行地+用人單位所在地(二者擇一,同時申請時勞動合同履行地優先);進入勞動訴訟後,法院管轄不受仲裁管轄的影響,管轄原則為:勞動合同履行地+用人單位所在地(二者擇一,雙方都起訴時先受理的法院管轄優先)。
  • 合同約定不明,管轄法院是否一定原告就被告
    龍某某在答辯期內對管轄權提出異議,認為其戶籍所在地和居住地均在石家莊市裕華區,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的規定,該案應由石家莊市裕華區人民法院審理。平山法院經審查後,駁回了龍某某提出的管轄權異議。龍某某不服提起上訴,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 尹明場律師:合同約定「由守約方所在地法院管轄」的效力如何認定
    標籤:尹明場律師、管轄權、合同約定尹明場律師分析裁判要旨要判斷何方當事人守約,需要經過實體審理方能明確,在確定管轄權的階段無法判明,合同中約定「由守約方所在地法院管轄」的協議無法執行,應當認定為無效尹明場律師以案說法原、被告於2012年1月14日籤訂一份《物資買賣合同》,原告購買被告變壓器4臺,雙方對價款、交貨時間、交貨地點、質量標準、付款方式、違約責任及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等作了約定,其中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向合同守約方所在地法院起訴
  • 法院如何審查約定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合同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籤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繫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與專屬管轄的規定。對於約定管轄這一地域管轄的下位概念,我們如何正確把握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原則入手進行把握: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誠實信用原則以及獨立性原則。
  • 勞動爭議適用約定管轄嗎?最高院的判決來了
    實務中,有些用人單位為了避免去外地處理糾紛,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如發生爭議由用人單位所在地法院管轄。有人認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籤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繫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勞動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種,可以適用約定管轄的規定。
  • 貨物運輸合同是否可以約定管轄,管轄權如何確定?
    貨物運輸合同,是指承運人按照合同的約定將承運貨物運送到指定地點,託運人支付相應報酬的協議。包括水上、公路、航空、鐵路以及聯運等運輸合同具有計劃性,通常為格式合同。那麼,貨物運輸合同是否可以約定管轄,管轄權如何確定?
  • 合同條款中「協議管轄」的法律要點
    比如合同一方當事人在籤訂協議時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未滿8周歲),又如合同加蓋的是虛假的單位公章或法定代表人籤章,人民法院都不會認可管轄協議的效力。叄、協議管轄的法院應當是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籤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繫的地點的人民法院。
  • 約定雙方管轄的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要求鼎城區法院裁定將此案已送至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對於本案管轄法院的確定,出現了以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雖然被告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法律依據均已被修訂或廢止,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 少了這句話,即使約定了合同籤訂地,當地法院也沒有管轄權
    法律賦予了合同籤訂方意思自治的權利,即只要不違法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的內容不管多麼離譜、多麼不可思議都是有效的。而這其中就包括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在雙方因履行合同發生糾紛時的管轄法院,可供合同雙方選擇的管轄法院包括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籤訂地、合同履行地、標的物所在地五個地點的基層人民法院。
  • 信息網絡侵權糾紛,原告住所地法院是否享有管轄權?
    被告在提交答辯狀期間,對管轄權提出異議認為,認為本案被告住所地、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絡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均在天津市西青區,因此,本案應由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因此,本案應由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管轄,而原告住所地法院並無管轄權。
  • 為什麼約定了合同籤訂地,當地法院仍沒有管轄權?只因少了這句話
    而這其中就包括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在雙方因履行合同發生糾紛時的管轄法院,可供合同雙方選擇的管轄法院包括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籤訂地、合同履行地、標的物所在地五個地點的基層人民法院。而在這五個管轄法院湖南路,合同雙方往往會選擇合同籤訂地人民法院作為管轄法院。
  • 合同條款中「協議管轄」的法律要點|轉需
    叄、協議管轄的法院應當是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籤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繫的地點的人民法院。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對合同履行發生糾紛的地域管轄約定是明確的,但對級別管轄約定不明確,無法認定雙方當事人有關管轄的約定明確且有效,最終認定該管轄協議約定無效。至於該案管轄法院的確定,應按照《民事訴訟法》第23條規定,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受理。當事人約定由基層法院管轄,但訴訟標的額超過基層法院受理標準的,該管轄協議是否有效呢?
  • 追償權糾紛案件中三方協議有協議管轄條款,是否應適用該協議管轄
    審判實踐中,基層法院的追償權糾紛很多是房地產開發商在為房屋買受人的房屋貸款進行擔保後,因買受人違約向貸款銀行承擔保證責任後,向房屋買受人追償的案件。這類案件中,由於合同基本是銀行提供的格式合同,基本都會約定協議管轄,且多數是約定貸款人住所地,但是對於此協議管轄條款是否能適用於借款人與保證人之間的追償權糾紛存在一定的爭議。
  • 約定管轄是什麼?它有什麼優勢?離婚協議裡能否約定管轄條款?
    那麼離婚協議中能不能約定管轄?首先,我們先理解一下什麼叫「約定管轄」。約定管轄,即協議管轄,是指雙方當事人在合同糾紛或者財產權益糾紛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後,以協議的方式選擇解決糾紛的管轄法院。普通的民事案件,一般適用「原告就被告」的原則確定管轄法院,也即在沒有約定管轄法院的前提下,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但在合同糾紛或財產權益糾紛中,如果在管轄法院有約定且約定有效的情況下,則遵照雙方的意願由所選擇的法院受理。有人認為,離婚涉及人身關係,不適用協議管轄,因而不能約定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