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將採納漢語拼音

2020-12-25 光明網

據報導,臺灣在國際化與計算機處理的迫切需求下,初步決定將以漢語拼音系統為主要的音譯基礎,現有的注音二式及通用拼音將被排除。至於漢語拼音無法適當音譯的中文或本土語音發音,將以外加方式另訂拼音方法,成為「模組式」的英譯系統。

有關人士指出,目前全世界華人的80%已經在使用漢語拼音,而且漢語拼音在聯合國也已經註冊,這對未來中文的國際化與計算機處理相當有幫助。

但他也同時指出,漢語拼音在翻譯中文時也存在部分的限制與不便,有些漢語拼音不僅超出了英文字母範圍,而且無法用計算機來記錄。

為補足這些不足,有關方面還將邀請專家學者,針對漢語拼音無法適用的語音另訂拼音方法,譬如「yu」,將來也可用來學習閩南語與客家語等本土語言的特殊語音。

為方便學習,有關方面將會訂出確定的「模組式」中文音譯系統譯音對照表,除漢語拼音系統外,也將列出各種特殊語音的模組拼音方法。預計這套新系統將於年底前公告,以適應臺灣街道、英譯名稱更新所需。新護照的中文姓名英譯也將可適用這一新的制度,但諸如日月潭(Sun-MoonLake)等歷史上形成的特殊詞彙,則將尊重地方與民眾個人意願,可繼續沿用舊制。

相關焦點

  • 兩岸漢語拼音將首先「統一」軟性抵拒臺獨
    一段時期內,同一種語言,大陸使用的是漢語拼音法,而臺灣地區使用的則是「通用拼音」——一種整合了普通話、閩南話、客家話等語言的拼音法,但在一個月後,兩岸漢字拼音將實行統一。臺當局日前發出通牒,要求在一個月內必須將在臺灣使用的拼音標註法全部改為大陸使用的漢語拼音。一些分析認為,這一措施是臺灣當局從文化層面軟性抵拒「臺獨」意識滋長的根本之計,有利於兩岸文化尋求共識,擴大溝通面,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 世界日報:臺灣採認漢語拼音有利中國文化傳承
    世界日報:臺灣採認漢語拼音有利中國文化傳承 2008年10月13日 08: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社論摘錄如下:  臺灣「行政院」跨部會「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最近通過「教育部」的提案,調整中文譯音政策,改採「漢語拼音」。往後凡是涉及中譯英部分者,但視地方政府是否採用漢語拼音,決定給予或不予補助。此舉自具有強烈的政策導向。
  • 臺灣漢字拼音採用漢語注音符號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臺灣漢字拼音採用漢語注音符號。 臺灣的中文羅馬拼音系統為國際通行的漢語拼音(2008年-),早期曾採用威妥瑪式拼音法。 目前地名(縣市名除外)、街道名、人名均以漢語拼音翻譯。
  • 拋棄複雜的繁體字 網友:還應改用漢語拼音-臺灣,漢字,注音,漢語...
    近日,有網友表示臺灣一直採用的漢字注音符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並且表示漢語拼音更好用,從而引發熱議。昨日是漢語拼音之父、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111歲大壽,50年前,老爺子用時三年,深入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研究,公布了如今膾炙人口的漢語拼音。
  • "通用拼音"不"通用" 一月內兩岸漢語拼音"統一"
    臺商馮思德剛到廈門經商時,經常為自己名片上的拼音煩惱。「馮」在臺灣地區的拼音是「FUNG」,在大陸是「FENG」。接到他名片的人老搞不懂「FUNG」要怎麼讀?為了方便,最後,馮思德將「FUNG」都改成了「FENG」。  這種尷尬情況在不久的將來不再出現。
  • 「《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
    400多年前,隨著西學東漸,許多種外國人為學習漢語而制定的拼音方案陸續問世。其中義大利人利瑪竇的《西字奇蹟》和法國人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是最早的兩種。近100多年來應用範圍甚廣的是英國人制定的威妥瑪式拼音和主要用於地名拼寫的郵政式拼音。但是這些拼音方案都是為外國人服務的,既沒有統一的語音標準,也不求與漢語漢字讀音對應的準確性。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它不止在中國內地的基礎教育中全面使用,更在海外漢語使用地區和場所(如東南亞、各國唐人街)廣泛流通,是目前世界通用的漢字拉丁字母轉寫方案。漢語拼音今天有如此的影響力,但其實它的出世不過一個甲子而已,漢語拼音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它是如何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出的?本文將為您簡單分析。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
  • 揭秘中國臺灣「拼音大戰」的歷史 兩岸拼音為何不同
    1928年,南京國民黨政府大學院將其作為「國音字母第二式」公布,與注音字母同時推行。1986年臺灣地區又發布了俗稱「新國羅」的《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而通用拼音方案最早在1997年提出,1998年率先在陳水扁擔任市長的臺北市使用。2002年,臺灣教育部通過「華語拼音系統為通用拼音」,用通用拼音取代了漢語拼音。
  • 臺灣:漢語拼音「通用拼音」爭鬥的背後
    「通用拼音」為近年由臺灣學者依照漢語拼音研發而來,目前使用者以學者為主,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臺北市「市長」任內曾採用於地名和路街名譯音。雖然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之間使用的符號差異只有15%,但少數幾個符號不同,會帶來幾何級數的差異,會使大量的中文複合詞、詞彙不一樣,尤為嚴重的是,它還將帶來實際使用上的極大麻煩。如中國第一大姓―――「張」姓,用漢語拼音為ZHANG,「通用拼音」則為JHANG。
  • 臺灣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爭鬥的背後
    「通用拼音」是什麼東西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都是使用羅馬字母的拼音系統,漢語拼音於1952年由祖國大陸研發,目前已經廣為國際採用,並已獲得國際ISO認證,目前全球有15億人口熟悉漢語拼音。「通用拼音」為近年由臺灣學者依照漢語拼音研發而來,目前使用者以學者為主,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臺北市「市長」任內曾採用於地名和路街名譯音。
  • 人名漢語拼音拼寫國標將出臺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透露,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人名漢語拼音拼寫的國家標準就將出臺。今後無論是國際會議、還是護照填表,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人名,必須姓在前,名在後,姓和名的漢語拼音首字母都應大寫。由國家語委、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制定的《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已報給國家質監總局,申報國家標準。
  • 兩岸統一拼音 臺灣地區政策更新
    調整中文譯音政策臺灣當局「行政院」「跨部會會議」前天通過臺當局主管部門的提案,調整中文譯音政策,改採漢語拼音。即日起,臺當局的各項補助活動,若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不予補助。臺當局「政務委員」曾志朗前日主持「行政院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第一次會議,臺當局「教育部」在會中提案,主張基於與國際接軌及提升國際競爭力等角度,提議將中文譯音改採漢語拼音。臺當局「教育部」在會中指出,中文譯音政策採用通用拼音,執行六年來,紊亂不一,「中央」單位及縣市政府採用通用拼音的佔68%,不少單位認為推動通用拼音有困難。
  • 谷歌搜索封面紀念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他讓谷歌變GǔGē
    該方案在1982年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採納,1986年被聯合國採納,成為了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的國際標準。谷歌認為,如果不是語言學家周有光,以拼音拼寫漢字的表達方式永遠不會成為現實 。此次谷歌塗鴉的介紹中稱,拼音極大地增進了國民的讀寫能力,降低文盲率,減輕了外國人學習中文的痛苦,向盲人提供了一種通過盲文閱讀的方法、將無數的中國方言與其共同的聲音命名法聯繫起來。
  • 歷史 | 漢語拼音的來源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臺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音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行。
  • 馮志偉|《漢語拼音方案》之前的拼音探索
    《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已經60年了,現在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拼寫漢語普通話的國家規範和國際標準。《漢語拼音方案》是我國人民探索漢字注音方法的重要成績(馮志偉,1997)。為了給古老的漢字注音,我國人民經歷了長期的探索,從唐朝末年守溫的三十字母開始,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本文中,讓我們回顧一下《漢語拼音方案》之前拼音探索的艱苦過程。
  • 漢語拼音新規將實施 拼音中文名須姓在前名在後
    10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規定  拼音中文名須姓在前名在後  本報訊 (記者 王蔚)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新修訂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將於今年10月1日起實施。
  • 漢語拼音到底是誰發明的?
    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首次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他在中國期間結識了韓雲、王徵等人,並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利瑪竇等傳教士漢語注音的西書《西字奇蹟》基礎上,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彙。  拼音由來古代 古代沒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兩個認識會念的字,取第一個的聲母,取第二個的韻母,拼合起來就行了.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正大認為,漢語拼音對記錄漢字讀音的固化、標準化、可讀化產生了革命性的作用,它使得基礎漢字教育、漢語作為外語教育以及計算機漢字輸入、計算等基礎工程更為高效。長遠地看,漢語拼音對於漢語和中華文化的傳播具有深刻的積極影響。 「漢語拼音為外國人了解漢語的語音提供了便利,它就像一扇門,推開門,你將進入豐富多彩的中文寶庫。」
  • 臺灣「拼音大戰」幕后角力:一場「統獨」之爭
    甚至各縣市在統一譯名時,還會出現高雄採用通用拼音、臺北則採用漢語拼音的做法。  9月16日,臺當局「行政院跨部會會議」通過相關主管部門的提案,確定未來中文譯音政策將改採漢語拼音,不再使用民進黨政府6年前決定的通用拼音。持續多年的兩岸「拼音大戰」,終於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