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重要嗎?
答案毋庸置疑——很重要!
身高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但能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相比身高出眾的孩子,長得矮的孩子縱然才華橫溢天賦異稟,身高上的弱勢也讓他們一路走來都要比同齡人承受更多的痛苦。
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何炅就曾公開說過,因為身高問題一直很自卑,一度快樂不起來。
12歲的時候甚至被當時的老師當眾嘲笑,說以為他只有7歲。
自卑、抑鬱、敏感、被欺負……僅僅是身高矮,就要承受這麼多的痛楚。
隨著社會發展,身高帶來的職業和生活優勢越來越明顯。
來自美國諾貝爾獲得者Angus Deaton教授的研究表明:個子高的人過著更好的生活,更幸福,更快樂,更陽光正面。
而有數據顯示,在中國,有身高優勢的人,收入也普遍較高。
圖|Angus Deaton教授的研究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高個有這麼多的優勢,那怎麼做才能讓寶寶有一個出眾的身高呢?
影響身高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營養、生長激素和運動。
而世衛組織研究表明,同等條件下,一年之中身高生長最明顯是在3-5月份,也就是春季。
所以抓住生長旺季,控制好可控生長因素,讓孩子身高突破一個臺階不是難事。
孩子要想長得高,營養搭配少不了。
嚴格來說,現在孩子的營養補充都是足量的,但足量,並不代表著對。很多寶寶身高還沒長起來,體重倒先長起來了。
家長在為孩子制定飲食營養規劃的時候,要注意兩個方面:
一個是均衡,水果蔬菜和肉蛋奶,一定要均衡攝入;
二是補充特定營養,比如幫助長高的營養素。
其中賴氨酸、精氨酸、r-氨基丁酸等可以促進人體自身生長激素分泌,可從蛋白質的食物中補充肉、蛋、奶、海鮮等,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體質,避免出現過敏等問題;
鈣、維生素A/D、蛋白質、鋅、硒等可以促進骨骼生長,可以在奶、花生、豆製品、魚肝油以及胡蘿蔔等多種蔬菜中補充。
同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營養過剩導致的肥胖問題,肥胖是早發育的高危因素,早發育將嚴重影響身高的後期發展。
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就是孩子晚上睡著的時候。
生長激素是由腦垂體來分泌的,但是腦垂體的工作很忙,並不能一天到晚分泌生長激素。
浙醫兒院傅君芬主任醫師說:「生長激素是影響人體身高的重要因素,而生長激素不像人體的其他激素在白天分泌,它是呈脈衝式分泌,主要在晚上分泌,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於生長。」
而研究數據顯示,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是在晚上11點和凌晨6點左右,這個時候最好要保證孩子在深度睡眠狀態,因為一旦醒著,腦垂體在這個時候就不會分泌生長激素。所以寶寶的睡眠時間,應該嚴格控制在晚上9點到早上7點以後。
生長發育期兒童需要運動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事。
因為兒童長高主要是由骨骼的生長發育決定的,運動是有效促進兒童骨骼發育的方法之一。
相關醫學研究也顯示:
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兒童比不參與體育鍛鍊的同齡兒童平均高4~8釐米。
生長發育期兒童骨骼發育快,骨質堆積也快,積極參加體育鍛鍊有利於孩子較高峰的骨質形成。
那哪類運動能幫助孩子長高呢?
一種是跳躍,在跳躍的過程中,會對骨骼產生垂直的壓力,有助於刺激骨骺,幫助長骨軟骨細胞的增殖,促進骨質增強和骨骼生長。
一種是舒展類運動,比如一些體操動作,可以幫助四肢和軀幹得到充分伸展,更重要的是身體各部位關節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延伸從而得到刺激生長的目的。
另外運動前後的熱身拉伸運動也很關鍵,運動前沒有活動開,以及運動過程中肌肉頻繁地收縮,容易造成肌肉緊張或肌肉損傷。運動促進長高的同時,千萬別忽視了孩子的安全前提。
同時,兒童時期身體的肌肉主要為縱向生長,固定關節的力量很弱,骨骼彈性大但硬度弱,而且不管是耐力、肌力、體溫調節能力都比成人差,因此不太適合進行劇烈運動,例如長跑、負重運動、摔跤、掰手腕、拔河等過分使用兒童的四肢肌肉的激烈運動。
孩子出生後有三大黃金成長期,分別是打基礎的0-3歲;生長速度相對穩定的3-7歲;還有快速長高期也是最後生長期8-14歲。人體骨骺線會在14、15歲的時候開始閉合,一旦閉合,無論任何方法都不能實現身高的增長。
想長高的孩子,尤其是爸爸媽媽身高不高,而且骨齡提前、長高時間不多的孩子,一定要及時結合營養、睡眠、運動、心理等多方面進行有效綜合的幹預管理身高。
當然了,無論是何炅還是歷史上著名的「矮子」拿破崙,都證明了夯實自身的實力,任何人都不敢小覷。身高是錦上添花的事,而非必須!
姚明在NBA這種高個雲集的地方,也是靠高情商、刻苦的訓練和出色的成績,為自己贏得了鮮花和掌聲,甚至在退役後入選名人堂。
所以身高固然重要,但想要給自己贏得一生的成功和榮耀,個人素養、教育學習能力、身體素質、靈活的頭腦、情緒控制能力等都必不可少。提升綜合實力,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