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情感的凝華,詩詞是文字的結晶。一首古詩,一首詞,都有它背後的故事,和深藏的情感。
古人寫詩作詞,今人品味經典,歡迎各位文友,和張凡一起,品萬古詩詞,看百態人生。
(文·張凡)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自古文人多有不如意者,這樣的現象,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是屢見不鮮。如名垂千古的詩聖杜甫,半官半隱的詩佛王維,以及浪漫深情的才子李商隱,這些人都是現實中的失意者,既沒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也沒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運。但是不可否認,也正是這樣的無奈,才造就了他們的一世才名。而這位詩人,也與他們有著相似的命運,他的詩早已名動天下,但他的人生卻是一片荒蕪,只能把感慨寫成詩。
此人便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詩人杜牧,他出身官宦世家,書香門第,自幼聰穎好學,少年時期便已頗負盛名。二十三歲時,就寫出了堪稱千古名作的《阿房宮賦》,可以說是年少有為的青年才俊。一時間他的名聲傳遍了大江南北,乃是當之無愧的名動天下之輩。
此時的他也認為自己這一生註定不凡,準備在天地之間一展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然而現實的情形,卻並非他想像的那樣美好,一個年輕氣盛的少年,又豈能在人心險惡的世間如魚得水?於是他的人生,開始走向了另外一番光景,離開了充滿爾虞我詐的長安,身居閒職,浪跡五湖四海。
他這一去就是數十載,多年的漂泊,半生的落魄。心中的無限感慨,終於在他的筆下化成一首古詩,書寫著他人生的遺憾。
《遣懷》
唐·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浮生一場夢,夢醒江湖中。他的人生已然被滄桑覆蓋,被歲月剝奪,只剩下滿心風雨的痕跡,和一身洗不去的塵埃。餘生無望,殘夢已醒,再回首時,唯餘滿眼蕭瑟,一片荒蕪。就如同這首古詩一樣,滿是悽涼的意味,就像是秋風裡的落葉,到處飄零,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天地蒼茫,人世悠悠,江湖流水,難解心愁。此時他才幡然醒悟,當初的自己太過天真,而這個世界上又有太多的汙濁,然而他卻始終無法讓自己融入其中,隨波逐流。或許這就是他的天性,宛若一道清泉,孤獨的在山間流淌。
這些年浪跡江湖的生活,讓他重新認識了自己,和紛亂複雜的人世間。在這段索然無味的歲月裡,他為了排遣寂寞與憂愁,曾經遊歷山川,飽覽世間風景,也曾流連煙花之地,享受迷茫的溫柔。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落寞悽涼,孤寂無奈,這樣的心緒,終於在詩中得到了宣洩。曾經聞名天下的少年才子,如今卻成了落魄孤獨的中年詩人,他親眼見證了自己人生的轉變,但卻無力改變這一切。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倘若這世間有一個真正的用武之地,他又何至於淪落於此?辜負青春,虛度年華,把人生葬送在溫柔鄉裡,最後只換來半生浮名,屬實可悲而又可。
他用這一首古詩,來書寫人生的故事,講述這一生的起落浮沉。仿佛讓人看到了,他獨立在夕陽之下,迎著悽涼瀟灑的秋風,發出了一聲悲傷而又無奈的嘆息。這一聲嘆息的餘音,隨著這首詩一直繚繞了千年,在時間的長河裡激起層層波瀾。
世人皆知。他的詩早已名動天下,但卻少有人知,他的人生竟是一片荒蕪,只能把心中的感慨,寫成這首充滿蕭瑟的古詩。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或許古代的詩人們,都是在這樣的無奈中放逐了自我。然而回顧今朝,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用另一種方式,遠離了原來的自己,再也不是當初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