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受客觀因素影響,我國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大幅下滑。這其中,部分三四線城市不僅成交大幅下滑,商品房價格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回調。有報導顯示,某四線城市有樓盤降價幅度高達20%,為此前期購房者集體找開發商,要求退房或補差價,卻被開發商以「漲價的時候怎麼不多給錢」拒絕。通過這個事情可知,房地產市場「閉著眼睛買房賺錢」的美好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樓市#
中國樓市出現2個危險信號,今後用「買白菜」態度買房?
客觀來說,隨著房價日漸高企,呼籲「房價下跌」的聲音也越來越多。但是,事實上絕大部分人內心並非真的希望房價下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部分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房價下跌意味著家庭資產的大幅貶值。央行報告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住房自有率超過96%,超4成家庭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根據房地產市場現狀,目前看來房價並沒有大幅下跌的可能,但比房價下跌更「棘手」的事正在發生,購房者需重點留意。
01三四線城市及一線城市郊區大部分樓盤入住率低,「空城」現象越來越普遍。
前段時間,到某三線城市出差,發現該城市郊區各類樓盤林立,但普遍入住率不高。到了夜晚,大部分樓盤開燈率不足3成,可見多數房子處於「無人居住」狀態。這顯然不是個例,事實上,過去幾年不少城市興起新城新區建設熱潮,城市快速擴張,房地產市場也隨著快速發展。然而,在這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大量「新城」「新區」變成了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空城」,發展動力不足。
「空城」現象的出現,導致我國整體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西南財大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1-2017年,我國城鎮地區住房空置率逐年提高,每年提升幅度在1%左右;截至2017年底,我國一線城市空置率為16.8%,二線城市空置率為22.2%,三線城市空置率為21.8%。如此高的空置率,一方面說明我國大部分城市房子已經「供大於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房價下行壓力非常,未來投資買房賺錢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02二手房掛牌量居高不下,成交量卻逐年縮減,「有價無市」現象顯現。
眾所周知,我國房地產市場正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樓市也從過去「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市場主要特徵表現為:二手房市場交易活躍度也超過新房市場交易活躍度,也就是說二手房市場將成為未來房地產市場的「主陣地」。然而,近年來各大城市二手房掛牌量持續上升,房價下行壓力加大。
數據顯示,截止6月14日,合肥的二手房掛牌量已經超過七萬套,該城市房價也呈現持續下跌態勢。此外,北京、天津、西安、上海、杭州、重慶等熱點城市二手房市場掛牌量都接近或者超過10萬套,這說明二手房市場整體也已經飽和,房價下行壓力較大。有報導顯示,鄭州一業主年初掛牌250萬出售自己的房子(140平),一直無人問津,後來該業主先後兩次下調掛牌價至220,依然無人購買。顯然,隨著二手房掛牌量的增多,二手房市場「有價無市」現象越來越明顯。
小結:房價下跌只是房地產市場遇冷的最直觀表現,真正讓人擔心的是,現在很多城市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二手房掛牌量激增,樓市「有價無市」趨勢顯現。對此,作為購房者,今後應該摒棄「買房投資賺錢」的想法,除非剛需自住,否則謹慎買房,免得資產縮水。同時,購房者今後應該用「買白菜」的心態買房。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