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剛需」是過去20年樓市最大騙局?坑慘了中國人!

2020-12-23 數字財經智庫

過去20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最大的開銷就是房子,人們對於樓市的關注度遠超過其他。此前,是一些大學生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然後開始定居,出現了買房的需求。可如今,在三四五線城市,也出現了很大的購房需求,這個需求來自哪裡呢?答案是農村。偏遠一點的農村人往縣城買房,富裕一點的農村人往市裡買房,這種情況越來越多。

不得不說,中國的房地產商非常厲害,在一二線城市發展到飽和後,又開始向三四五線擴張,為了讓房子賣出去,就必須讓大家有一個買房的理由,那就是:剛需。「買房剛需」可以說是20年來樓市最大的騙局,一方面忽悠了很多人花光所有積蓄付了首付,然後又要花二三十年的時間給銀行打工。另一方面房地產和銀行賺得盤滿缽滿,當然,地方政府也賺到了。

買房真的是剛需嗎?什麼是剛性需求?是指在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當剛性需求被上漲過快的商品破壞後,這個剛性需求就成了彈性需求。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不管價格怎麼變化,我都需要這個東西,這個才是剛性需求,最直接的就是生活必需品,比如食物,不吃肯定會餓死,所以,各種食品就是剛需,豬肉價格漲到多少,也是有需求的。但買房是剛需嗎?顯然不是。

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媒體還創造了一個詞「剛需族」,專門指「有剛性需求的購房群體」,我們經常聽到「抓緊上車,再等就晚了」,「剛需族什麼時候買都不晚」等等言論,給很多人戴上了一個「剛需族」的帽子,在這種環境下, 你本來需求不是很大,也會逐漸被同化。

因此,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說「買房剛需」是騙局。

首先,所謂的買房的剛性需求,其實就是大眾為了財產保值增值的一種投資手段。自從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房子進入市場後,房價一直在上漲。於是,很多人發現投資房子不但能夠保值,還能賺錢,對於沒有更好投資渠道的中國來說這是大多數民眾的唯一選擇。

為什麼這兩年開始重點提「房住不炒」,這就是因為過去大家都把買房當作了一種投資,而不是居住屬性,既然是投資,就會有炒;為什麼大家都去買股票,就是為了炒股,這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買房剛需事實上是不成立的。

其次,買房被過度商業化包裝了。說白了,就是大家被房地產商、媒體、一些經濟學家洗腦了,他們通過各種趨勢分析、觀念灌輸和危機感營銷,讓「買房剛需」深入到每個人心裡。比如沒有房子,小孩讀書就會很麻煩,上不到好的學校;結婚就需要買房,不然丈母娘不同意等等,將你的人生大事,婚姻幸福與房子捆綁在一起,讓你覺得就必須買房。然而,實際上,你即使不買房,孩子也是可以讀書的,婚一樣可以結,這是一種「偽剛需」。通過各種宣傳,讓你心裡形成害怕,形成危機感,最終被迫走上買房的道路。

最後,中國買房剛需是不存在的,為什麼這麼說?中國人是沒有房子住嗎?房子不夠嗎?並不是。中國的房子實際上是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住房報告顯示: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已達36.6平米。此前,一些機構就發出了數據,說中國的房子夠30億人居住,並不是空口說白話,確實是這樣的,只不過是房子分配不均勻而已。雖然房子足夠了,但是全國各地並沒有停止新房的建設,截止到2018年10月,全國住宅施工面積達54.2344億平方米。

當然,整個社會環境處於焦慮中,也是原因之一,不斷製造各種焦慮,讓年輕人不得融入進去。實際上,買房根本不是剛需,沒有房子一樣可以活,你還可以租房,真正的剛需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東西。

為什麼西方國家房地產市場沒有中國這麼發達,沒有誕生那麼多房地產大富豪,而都是科技、製造業的,那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把房子當作剛需,很多人都願意租房。「買房剛需」就是一個坑,不斷地給人們洗腦,讓人們相信買房是必須的,這種長期以來的宣傳主導了人們的思維。於是,紛紛加入到買房大軍中,房價上漲,房地產商、銀行、地方政府都賺了,何樂不為。

可以這麼說,只要這種觀念不轉變,中國的房地產依舊可以發展得很好。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裡的錢越來越多,投資房子這種固定資產,是最好的選擇。國家雖然說不讓大量的資金湧入房地產,但是老百姓的大部分錢卻投入到了房子上。只要這種「剛需」在,房價想降下來沒那麼容易。

相關焦點

  • 房價上漲成為過去式,剛需:終於看到買房的希望
    而且隨著樓市調控政策不斷深入,我個人覺得過去那種房價上漲再也不會出現了,剛需終於看到了能輕易買房的希望了。樓市為什麼為什麼會出現下跌?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這都是樓市調控政策嚴格而密集帶來的結果,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樓市調控次數超過了600次。而且就現在來看,這一輪樓市調控還在不斷加碼,例如在11月的前20天裡全國就有5個省市地區對樓市調控政策進行了升級。
  • 58同城:樓市恢復明顯,優惠開始取消,剛需又錯過買房機會了嗎
    近日,58同城、安居客發布《2020年一季度長三角熱點城市樓市報告》顯示,從疫情後市場的表現來看,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在內,杭州、蘇州、南京、寧波等城市的市場熱度回升較快,3月的用戶找房熱度已經明顯超過1、2月份,同步帶動市場成交量的提升,部分城市3月的二手房成交已經達到並超過1月份水平,這在疫情陰影依然存在的一季度末顯得尤為不易。
  • 中國樓市出現2個危險信號,今後用「買白菜」態度買房?恭喜剛需
    有報導顯示,某四線城市有樓盤降價幅度高達20%,為此前期購房者集體找開發商,要求退房或補差價,卻被開發商以「漲價的時候怎麼不多給錢」拒絕。通過這個事情可知,房地產市場「閉著眼睛買房賺錢」的美好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國家表態樓市,2020年樓市迎來3大「好消息」,沒買房的恭喜了?
    不過,應該注意,在經歷了三年多的調控後,房價平穩了,不少城市甚至面臨下行的壓力,所以國家也明確表示2020年要落實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調控方式,所以調控最嚴厲的時候過去了。在這樣的態勢下,對於購房者來說,今年樓市正在迎來3大「好消息」,準備買房的恭喜了。
  • 2021年樓市將迎來「窗口期」?新規下,專家預測:剛需還要等3年
    還記得經濟專家李迅雷在2017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說過這麼一句話,「房價泡沫肯定是會破滅的,要麼在2020年,要麼在2021年。」無獨有偶,另一位經濟學家馬光遠也有類似看法,他認為城市的崛起是下一個30年中國最大的亮點,當地產作為投資性產品的時代正在慢慢過去。
  • 2020年,樓市方向確定,國家政策來了,上漲或成過去式!
    2, 這幾年來,不少城市的房價接連上漲,而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還停在原地,這就造成剛需買房困難,租房也不容易。 比如我身邊一個朋友就比較典型,2015年收入每月5千多元,他所在的城市房價均價僅9000左右每平,每月租金1000元,而2019年工資雖然漲到8000元左右,但房價也已經漲到了2萬多每平米,每月租金漲到了1800元。收入雖然增長了一些,但房價上漲,租金也上漲,這種情況之下,買房更加困難。
  • 剛需買房和投資買房有什麼區別?需要注意些什麼樣的問題?
    剛需買房和投資買房有什麼區別?需要注意些什麼樣的問題?有更多人買房是為了改善居住環境,但還有一些人很有錢,他們現在買的可能不是第一套房,他們現在買房的目的就是為了投資。雖然現在提倡房住不炒的基調,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抱著炒房的目的買房。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剛需買房和投資買房有什麼區別,需要注意些什麼樣的問題?剛需和投資有什麼區別?
  • 馬雲四字金言,揭露樓市走向!未來是否買房?李嘉誠早有預示!
    在中國人的眼中,房子就是命,大部分的中國人寧可不吃不喝也要買房!可能有人覺得小編說的太誇張,但事實上卻是國人對於買房強烈渴望的真實寫照。那麼中國人買房是為了什麼呢?在以前,我們買房都是為了居住,為了讓自己能夠有一個安全而又溫馨的小家。然而現在人買房,考慮的因素卻多了很多。
  • 樓市就是「丟手絹」的遊戲,到底應該怎麼做,剛需卻始終不懂
    2019年09月10日13:08 來源:駐家金陵 我國樓市的發展,可以說過去是順風順水的,每幾年就會增加幾個房企
  • 房地產大局已定,未來5年趨勢不變,剛需買房不再難
    文|書晗樓市現在整體降溫,定向降準錢不再進樓市2019年上半年即將結束,上半年裡雖然央行連續兩次降準,但是並未給房地產發福利。但是房住不炒可不是一句空話,由於一些城市濫用「分類調控」,企圖打「一城一策」的擦邊球,導致對樓市調控表於形式,缺乏有效引導,使得部分城市出現房價過快上漲的情景,這些城市的土拍熱度也逐漸升溫。當大家都認為房價將再次掉頭向上時,一盆冷水潑了下來。今年4月19日中央重申房住不炒,並且對樓市過熱的城市發出了預警。人們終於開始意識到,調控並未放鬆,未來也不太可能放鬆。樓市橫盤早已是大勢所趨!
  • 馮侖看空樓市,未來20年睜著眼睛都會做錯的就是買房
    文/房產老J房地產大佬看空樓市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可能當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有對這個行業不同的看法。近日,馮侖在參加2020網易未來大會的時候表示:以住宅為核心,快速建設銷售的房產模式開始減量,過去20年中閉著眼睛能做的是買房子,未來20年睜著眼睛都會做錯的也是買房。馮侖對樓市的看空情緒其實又來以及,他個人也一直活躍在銀幕之上找到了新的樂趣。不過每一次馮侖看空樓市的佐證也都差不多,這一次馮侖依然談到了現在中國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40平米。
  • 樓市傳來三大消息,下半年房價如何走,剛需該不該買房都有定論了
    最近樓市傳來的三大信號,可以佐證以上說法:首先,第一次,全國20城房價迎來實質性下跌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二手房方面,房價環比下跌的城市多達20個,上海、武漢、長沙、福州、深圳、貴陽等熱點城市均在列,與5月的11
  • 按揭買房選「20年」還是「30年」?下個月有新變化
    樓市擴張的腳步有多快?最近看到了一份數據,很說明問題。 1998-2018年,20年的時間中,全國新建商品住宅均價從1854元/平上漲至8542元。
  • 如果樓市「崩盤」的話,會引發哪些連鎖反應?誰是最大受害者?
    如果樓市一夜「崩盤」的話,會引發哪些連鎖反應?誰是最大受害者?最近在網上問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國房價上漲了多少年?大部分的答案都是20年,是從2000年到2020年,其實從2018年開始,全國的房價是有分化的,但是深圳,杭州,蘇州,重慶,西安這些城市房價在這兩年,還是有所上漲的,在這段時期,不少人靠炒房賺了大錢,就連任正非也調侃道,不應該搞通信,應該搞房地產,因為房地產賺錢。
  • 濟南樓市,現在買房合適嗎?
    1、買房別只算錢從我的角度來說什麼時候買房都合適,前提是別買到虛高的樓盤。另外買房不能只看價格的變化。你比如去年年底中新國際城那一波促銷,12500精裝高層,今年就交房了,對於剛需來說就很合適。現在中新國際城小高層12500毛坯,但是交房得2022年以後了,再加推的高層2023年才交房,價格可能12000以內,單純看價格是有向下一點調整,但是我認為還是去年年底那個價格,今年交房的更合適。還有買改善盤的人,更不應該只盯住價格。
  • 樓市「三條紅線」,讓開發商們「坐立不安」?或許是剛需買房機會
    官媒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科院共同主辦發布了《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9—2020)》,對2020年的整體樓市發展趨勢做出了預測評估,並且給出經典性結論,認為我國的房地產調控機遇窗口期將在2025年左右予以關閉。同時這份報告還認為,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巨大潛力也可能在未來的5年時間內做出改變,接下來的2-3年(也就是2020年-2023年)將會是樓市調控的關鍵時期。
  • 看房不買房!「金九」樓市流行起「櫥窗購物」
    此前,北京西城區規定,自2020年7月31日後,西城區購房並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家庭適齡子女申請入小學時,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隨後,北京西城區樓市掀起一波買房潮。  看房不買房的現象並不只出現在北京,貝殼研究院9月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以2019年7月為基期,貝殼全國100城新房帶看認購比指數在9月明顯走高。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解釋,這項指數越高 說明交易難度越大,也即帶看了大量的客戶,但都沒有成交 。
  • 成都房產:剛需買房切勿隨便,專家透露買房要點!
    老破小基本房齡在20年左右,戶型設置不合理、物業差、環境差等等。2、 升值潛力小。齡過高,折損率增加,房價的升值空間小。3、 轉手難度高。房齡超20,銀行不給予抵押貸款,只能一次性購買,加大置換的難度。
  • 全球高房價龐氏騙局似乎被揭開,20個城市房價或進入自由落體模式
    過去十年間,世界經濟上演了一道奇特景象,這就是不分洲際,多個城市的房價出現了空前的飆升。一方面的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導火線是美國樓市次貸危機,當時,在擠出美國樓市泡沫的同時,全世界多個城市的房價也相對處於低點。另一方面是,美聯儲在金融危機之後,大開QE印鈔閘門,多個央行長期跟隨低息,直接刺激了全球樓市的盛宴。
  • 中國式「丈母娘」買房成為過去式
    隨著房價的上漲買房的人發生了變化,曾經以丈母娘式的買房減少了許多,更多的人表示如今結婚更看重的是人品,因為現在的買房已然讓不少人難以承擔房貸,現在的年輕人提倡超前消費,超前消費的背後結婚會背負較大的債務,然而「丈母娘」式的買房漸漸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