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女性得知自己懷孕後,會變得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尤其是懷孕的前三個月裡,對於胎兒的「安家落戶」和發育是十分重要的。
備孕階段,我們都知道要補充葉酸,而葉酸也需要一直補充到懷孕後的三個月。
但即使是懷孕3個月了,胎兒也依舊十分脆弱,所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之後,孕媽就不要光顧著補充葉酸,而忽略了其他的營養元素。
鄰居瑤瑤最近被檢查出懷孕了,著實是十分興奮,看她開心的樣子,我們身邊人也著實為她感到開心。
瑤瑤初為準媽媽,對於孕期沒有經驗,於是就向我請教:「姐,是不是懷孕前三個月的時候,注意多補充些葉酸就可以了?」
我聽完後笑了笑,回到道:「孕期要注意補充葉酸是沒錯的,但是也不能光補充葉酸,別忘了還會其他幾個營養素,同樣也是十分重要的,都需要補充攝入」。
1) 鐵元素
鐵元素在孕期的作用「不容小覷」,甚至它和葉酸一樣,在備孕期間就需要格外補充了。
眾所周知,鐵元素是血紅蛋白的主要組成成分,而血紅蛋白決定著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如果鐵元素不足,間接就會影響血氧含量。
鐵元素不足,會造成孕媽貧血,即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水平。孕媽會出現疲倦、乏力、頭暈等情況。
鐵元素不足也會影響胎兒的供氧量,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同時也會阻礙大腦的正常發育。
對於鐵元素的補充,一般在飲食上就可以獲取。像一些動物肝臟、瘦肉等。
2) 碘元素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碘元素,想要寶寶出生後智力超群,可不少了它!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缺碘會造成孩子至少失去5-20個IQ百分點。
碘元素的含量決定了甲狀腺功能,而甲狀腺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進而影響孩子神經系統發育的問題。如果神經系統發育遲緩,那麼會對智力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傷。
醫生提醒:在孕期,孕婦需要每天補充230微克的碘元素。
補充碘元素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攝入含碘鹽,另外,像一些海產品中,像海帶、蝦皮、紫菜中都含有高含量的碘元素,孕媽在平時飲食中可以適當地攝入一些。
3) 鎂元素
孕期的前三個月,是胎兒各種組織發育的關鍵時期,而鎂元素對於胎兒的肌肉發育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研究發現:鎂元素對於孩子以後的身高、體重和頭圍大小有影響關係。
所以在孕期,孕媽適當補充一些鎂元素,可以促進胎兒的肌肉和骨骼的發育,像堅果和南瓜中,都是富含鎂元素的食物。
4) 維生素A
在孕期,維生素是一直都需要補充的,其中維生素A是必不可少的。
維生素A對於胎兒的皮膚健康有保證作用,同時還能有效地保護胎兒的腸胃和肺部,所以孕媽想要生一個白白嫩嫩的孩子,維生素A是不能缺少的。
孕早期一般指12+6周之前,也有一些將懷孕14周之前稱為孕早期。
1. 孕早期檢查
孕早期的檢查包括:B超確認懷孕——確認是否宮內妊娠——NT檢查——早期唐篩。
孕早期孕媽需要以上主要的檢查,一般孕早期的檢查是每四周檢查一次,而且像唐篩、NT檢查都是有明確的時間,孕媽一定要記清楚以免錯過。
2. 日常飲食健康
孕早期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妊娠反應,這個時候孕媽的食慾會較差,所以在能吃得下的前提下,要保證飲食的營養。
多吃一些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和深綠色蔬菜,保證一定量的碳水攝入,少食多餐,有胃口的時候可以稍微多吃一些。
3. 注意生活事項
孕早期孕媽會出現身體乏累、嗜睡、精神不振的情況,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孕媽只需要注意多多休息即可。
另外,懷孕後的情緒也會變得緊張、焦慮,要嘗試調整和接納自己的情緒。
同時,大約有20-30% 的孕婦在孕期有過輕微的出血情況,持續時間也較短,這類出血也不用擔心。
寫在最後:
孕早期是準媽媽剛開始適應新身份的一個階段,心理和身體都會不適應。但在適應的過程中,也不要光顧著難受,在孕早期也定要注意營養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