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寫寫自己的拖延症,畢竟這篇文章的題目,從我想到再到我開始寫,經過了三四個小時,而寫出來,再到發布,應該經歷了十幾個小時。
寫出來,在今天的零點開始。發布,在這個新聞聯播開始的時間。而有這個想法,在昨天的晚上八點多快到九點的時候。而之所以能拖延到現在,我只能歸咎於自己的拖延症。畢竟我不能說是嗶哩嗶哩視頻太好看,也不能說是小說情節過於精彩讓人難以自拔,更不能說是我單純就是不想動。
所以,「拖延症」這個詞語為我們許許多多的事情找到了理由。
我們大喊:努力踏實!
我們大喊:永不止步!
我們大喊:為了夢想!
但是,當我們說出:「明天再說」時,一切都變成了「明天再說」。
優秀的詞語「拖延症」,優秀的詞語「懶癌」,為我們緩解了尷尬。當別人看著我們,當別人問我們,用這個詞語,一切都可以一笑而過。
而我自己,則是深諳此道。
「姜辰,趕緊把今天夢幻辰風公眾號、頭條號、Steemit、Hive、Blog的文章更新一下......」
我的內心催促著我。
回應的,只是淡淡一句:「明天再說。」
而一個月後,我看著自己日曆空蕩蕩的,突然想起來,不寫文章,似乎很舒服。尤其是拖延到了最後發現寫不寫都一樣之後,好像很好玩。
就像那麼一句「一時咕咕一時爽,一直咕咕一直爽。」
似乎拖延症也可以這樣說,「一時拖延一時爽,一直拖延一直爽。」
爽了很久之後,我發現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寫東西成為了我的奢望,而當我的指尖再次碰觸到鍵盤時,卻發現大腦空空蕩蕩,完全沒有了讓手指在鍵盤上舞動的想法。
久了,就不想動了
「我以前也寫,但是我現在不寫了。」
不寫的緣故,或許是生活再沒了言語,但也許是心中再沒了那份激情與熱血。停筆很容易,但是當許久之後再次想起自己曾經飽讀詩書,但是下筆無墨,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讓自己荒廢很容易,但是讓自己振作去改變確實很難。
我記得有有一個說21天效應,我每天寫一篇文章的次數,我三次都超過了21天,但是卻沒有堅持下來。很簡單,到了最後總會有靈感枯竭的那一天,也會有完全不想動的那一天,最重要的是,會有「明天再說」的那一刻。
而那一刻,多麼豪言壯語的開始,有千千萬萬精彩的過程,都在那一刻黯然失色。
也正是這個緣由,我一直拒絕說這個詞語,但是發現很多時候我有不得不說這個詞語,畢竟有些東西,它並不由我決定,我需要等待。
而等待,那就是「明天」了。
我便開始試圖將自己所有的事情都避免「明天再說」,可是漸漸發現僅有自己是完全不夠的。讓清水汙濁很容易,但是讓汙水清澈卻很難。我把東西推到明天很容易,但是在現在立刻完成卻很難。
去改變下自己?
我又一次對自己說這句話。與以往不同,我說完之後看了看四周,似乎沒人注意。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不會被關注,即使失敗也只是下一次不被注意的打臉。
那麼,明天再說?
還是,今天搞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