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味道「進化論」

2020-12-19 第一財經

飲食文化是一個城市重要的文化個性和標誌之一,早已融入這座城市的氣質和靈魂之中。有這樣一座城市,光小吃就有500多種,帶上5個胃,在這裡吃上三天三夜也不夠。紅油重彩的火鍋、毛焦火辣的串串、皮薄餡嫩的龍抄手、軟糯爽滑的紅糖餈粑……這就是——成都,一座一千多年前就因美食聞名的城市。

西晉左思的《蜀都賦》中就曾經這樣描述過當時筵宴的盛況:「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佳賓。金壘中座,餚榍四陳,觴以清鰾,鮮以紫鱗。」

唐代詩人杜甫的「魚稱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沽」,「山瓶乳酒下青雲,吃味濃香幸見分」。宋代詩人陸遊的「老子饞堪笑,珍盤憶少城」,「東來坐閱七寒暑,未嘗舉箸忘吾蜀」。這些詩句都生動地反映了成都美酒、美食的狀況。

成都人會吃,更善於在吃上做文章。

據成都餐飲行業協會統計,僅成都的中餐館數量就達到了15萬,在全國城市當中排名第一,餐飲行業每年貢獻了超過800億的收入。2010年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美食之都」稱號,「食在四川,味在成都。」這座城市濃厚的文化底蘊和魅力觸動了無數人的味蕾,甚至外國政要都慕名漂洋過海來一飽口福。

隨著國際直飛航線的密集開行,越來越多的海鮮、牛排等生鮮食材24小時內就能從歐美等原產地到達成都。這為善於創新又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成都人在美食領域又創造了新的發揮空間。成都味道也從口味到食材,從傳統到創新不斷進化。

「食美尋香,各美其美,美美與共」,5月15日至22日,作為在北京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配套活動——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為全球奉上色香味俱全的盛宴。

從宮保雞丁到宮保蝦球

「川菜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不僅味美,也包容和承載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天府文化,部分人對於川菜的誤解認為它就是辣的,實際上川菜中麻辣口味的菜品比例不超過30%,除了麻辣還包括鹹、甜、酥、軟、脆、嫩、鮮、香等口味特點。」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彭子渝,現如今是寬窄巷子「金熊貓餐廳」的顧問團成員。

彭子渝介紹稱,川菜能夠延綿傳承至今靠的就是善於廣泛吸收外來經驗。歷代入川的人既帶進了他們原有的飲食習慣,又逐漸被四川的傳統飲食習俗所同化。川菜對宮廷、官府、民族、民間菜餚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華。

當然,川菜的創新與進化也從未停止。宮保雞丁是眾所周知的代表菜,但當海蝦等食材隨著國際航班大量進入成都,便被創造性地變成了「宮保蝦球」。彭子渝說,類似的例子還有香辣蟹,這一網紅爆款也是出自川菜大師們的創新。近年來,甚至有越來越多的粵菜師傅到成都來學習川菜海鮮的做法。

金熊貓餐廳的另一項創新則是復原,復原那些失傳已久的傳統川菜。比如竹蓀鴿蛋湯,它還有一個極具詩意的名字——推紗望月。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醒世恆言•蘇小妹三難新郎》裡有過一聯膾炙人口的名對:「閉門推出窗前月,投石衝開水底天。」這道菜將此意境運用於竹蓀所獨有的菌幕上,以竹蓀為窗紗,鴿蛋為明月,以上等清湯為清澈寧靜的湖面。成菜上桌後,一碗清湯中,網狀的竹蓀蓋在圓圓的鴿蛋上,就像從窗口通過窗紗觀看明月,筷子一動,撥開竹蓀,又仿佛是推開窗紗。明月皓潔,菜名別致,湯鮮淡雅,深受食客喜愛。

彭子渝表示,「金熊貓餐廳以美味的川菜體驗為入口,賦予天府文化的趣味、情感和文化,演繹『最成都』的幸福、休閒的生活方式,通過川菜傳遞和表達天府文化將是我們金熊貓餐廳為之努力的目標。」

從牛油火鍋到泰式火鍋

漫步成都街頭,除了鮮香的川菜,沸騰的火鍋才是標配。傳統的牛油鍋、鴛鴦鍋、充滿東南亞風情的泰式火鍋……

在成都,你還可以吃到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全球的美食。這是一種飲食文化的包容,更是成都美食自信的表現。

沸騰的火鍋與激蕩的三國看似永遠沒有交集,但是通過創新,網紅火鍋「味蜀吾」將美食與三國文化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味蜀吾」之名是用「魏蜀吳」之諧音,店內裝潢擺設,也多三國文化主題的內容,向客人呈現出原汁原味的巴蜀文化底蘊。入門處一張川味臉譜就讓客人印象深刻;在過道兩邊的櫥窗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川劇變臉玩偶,是不少年輕人拍照打卡的必備佳品。在餐具的選擇上,他們也擯棄了如今千篇一律的套裝碗筷,而是運用獨具特色的古代瓷碗碟。而店內的重頭戲,更是現場表演變臉絕活。

味蜀吾創始人範勤耘表示,「VI和產品一樣,是一家餐廳的基礎和標配。從沸騰三國的潮文化,到蜀國文化的伴手禮,再到熊貓鍋的成都代表文化,這已經不僅僅是產品、營銷的傳播,而且是文化與價值觀的傳遞。而品牌、產品,最後也都會跟著VI一起,升級為品牌的傳播符號,可以讓全世界人不用來成都。不用到店裡去,就能吃到、感受到成都的潮文化、蜀國文化、甚至熊貓文化。」

同樣是網紅,位於太古裡的泰式海鮮火鍋集漁,與傳統的麻辣火鍋不同的是,食材以海鮮為主,而且大多都是從泰國空運而來,十分新鮮,口味則以酸辣為主。

對於被業界稱為「網紅」,集漁泰式海鮮火鍋創始人陳偉並不在意,他認為「網紅」和「老字號」、「草根店」一樣,只是定義某種現象的一個詞語,不該帶有額外的情緒。傳統火鍋與泰式海鮮火鍋之間的區別也許就在於,前者是閱歷豐富的中年油膩大叔,後者則是當下頗受歡迎的年輕小鮮肉。在川式火鍋的大本營成都,闖出一片天地,得益於成都的包容和開放,使得兩者能夠和諧的共存。

與集漁類似,日式料理大德會席也位於太古裡,這家店號稱擁有全成都最新鮮的魚生。成都雖然是內陸城市,但這裡一樣能吃到最新鮮的魚生。大德會席堅持日料的原汁原味,食材都是從日本本土24小時空運過來的,店裡的另一個特色菜海膽是從加拿大進口的。

廚師長本人來自日本,來成都之前已經在日本、新加坡和上海做了很多年的料理,他告訴記者,「來成都之前,其實國內很多城市都曾邀請過他過去做料理,經過多方考察,最終還是選擇成都,因為成都更包容更具有國際化潛力。」

泰國火鍋和日本料理的迅速在成都走紅,是因為成都的人除了愛好吃,接受度高,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成都的開放,目前,成都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機遇,已經開通117條國際及地區航線,與歐洲國家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合作均處於高速增長水平,蓉歐快鐵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僅打通了成都往外擴張的通道,給美食帶來了更多可能,也吸引世界各地的美食入川。

從古代網紅到全球網紅

如今的川菜,不再只是成都人餐桌上的美味,成都美食打開了成都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菜單,越來越多的成都本地餐飲企業「走出去」設立餐飲網點,開展境外川菜展示、品鑑等營銷推廣活動,積極開拓國外餐飲市場,進化成全球的網紅。

在日本,能吃到一份正宗的麻婆豆腐,絕對是一件值得在朋友圈炫耀的事。日本影星山下智久就曾在微博上曬自己吃到的麻婆豆腐。日本人為什麼這麼愛麻婆豆腐這樣的川菜,這要從很早很早以前說起了。1958年,自貢人陳建民在東京開了日本第一家川菜館,招牌菜有回鍋肉、幹燒蝦仁、麻婆豆腐、擔擔麵等。但是飯館一開張,這些又麻又辣的川菜就嚇退了日本食客。為了適應日本人的口味,陳建民開始改良這些川菜,比如麻婆豆腐就少放辣椒,花椒粉換成了沒那麼麻的山椒粉……「新版」的麻婆豆腐從此大受歡迎,一炮而紅,開始在日本人的飯桌上流行起來。日本人也逐漸接受了微辣、麻辣的口味。

清淡版的麻婆豆腐徵服了日本,酸甜版的宮保雞丁也徵服了美國。作為全球規模最大中式連鎖快餐品牌——熊貓快餐(Panda Express)可能很多中國人沒聽過。但一看這個LOGO就懂,這肯定是中餐館。熊貓快餐主營的是四川口味的中國菜。其創始人程正昌發現,和傳統中餐的風味相比,美國人更喜歡「酸甜中略帶一點辣」的獨特口味。熊貓快餐最暢銷的陳皮雞,就是酸甜中帶辣,銷售額一度佔到營收的30%。還有他們的宮保雞丁,在美國簡直是家喻戶曉,也是因為它原本的味道就符合美國人喜歡的酸、甜、辣。

從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到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再到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眾多海外名人的成都行中,與成都美食的「互動」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而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等聚集眾多國際友人的會議上,「成都美食展示體驗活動」給前來參會的外國嘉賓帶來「驚豔的成都味道」。

顯然,美食從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中升騰出濃鬱的市井煙火氣,經過千百年的傳承發展,化作一座城市引以為傲的榮譽和底氣。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配套活動——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期間,在成都舉辦的「舌尖上的亞洲」美食文化旅遊主題日系列活動,與以色列、泰國、巴基斯坦、新加坡,韓國駐蓉總領事館,香港駐成都經貿辦、澳門貿促局和日本在蓉商業機構合作,以一日一國(地區)為主題,推介亞洲美食、文化、旅遊資源,促進相關了解。

相關焦點

  • 創造論與進化論
    前面幾章已經提到,自從一八五九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後,進化的思想像野火一樣迅速在思想界、科學界蔓延,對《聖經》所啟示的創造論提出空前的嚴重挑戰。雖然《聖經》的歷史性已被考古學的證據充分證明,不少人仍把進化論當作科學真理,認為創造論不符合科學,是無法接受的。進化論成為許多知識分子接觸、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阻攔。
  • 進化認識論的實在論辯護
    隨著適應論綱領不斷受到挑戰,其實在論觀點也受到內在懷疑論的致命威脅。本文通過對新近出現的激進建構論、非適應論的進化認識論以及應用的進化認識論進行評析,探討其中的實在論議題,從而重構進化認識論中的實在論立場並為其提供辯護。
  • 進化論被推翻三大理由,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有哪些?
    他認為生物是在不斷進化的,而人類也是一步步由草履蟲發展進化而來的。但是近些年來人們發現進化論中也有些不符合邏輯的,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有哪些     在十九世紀的時候達爾文發現了進化論,這是相當重要的甚至於最終成為了現代科學的研究基礎,當然很多方面還是比較符合進化論的,比如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會那麼長等問題就是比較符合的。
  • 你如何看待進化論?進化論到底有多少漏洞?
    網絡上對於進化論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不僅僅是進化論,很多其他理論,比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都會受到質疑。質疑科學理論並沒有錯,科學本來就是用來質疑的,沒有質疑就沒有前進的動力。而網絡上流行的所謂「進化論漏洞」能明顯看出根本沒有了解進化論到底是一個什麼理論,了解到的僅僅是進化論的皮毛而已。不可否認的是,進化論在當今世界早已是相當成熟的理論了,遠不像達爾文時代了,有現代多門學科的支持,基因,胚胎研究, 考古學等都是進化論有力支持。網絡上一些人所為的「進化論在西方國家被否定」完全是子虛烏有!
  • 張五常《經濟解釋》中蘊含的進化論思想
    本部分將談談《經濟解釋》中的進化論。張五常認為:「今天,衡量人類科學思想發展的專家們,不少認為達爾文的「自然淘汰」是古往今來最重要的思維。這一思維來源自斯密:整本《國富論》都有自然淘汰的味道」。經濟學家中相信進化論的比重可能是所有學科中比重最高的,《經濟解釋》中仍然或明或暗的瀰漫著進化論的理念,對進化論的強調貫徹著《經濟解釋》的始終,進化論是張五常《經濟解釋》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
  • 進化論被推翻了嗎?
    事實上,自 150 年前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有無數考古發現和科學實驗都具有證偽進化論的潛力,但它們都沒能做到這一點。拿進化論做例子。曾經有個名叫 J.R.S. Haldane 的生物學家在被問到如何證偽進化論時,說了下面一句著名的話:「前寒武紀的化石兔子!」
  • 全球矚目成都 新經濟的城市進化論
    全球矚目成都 新經濟的城市進化論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1 01:01:30
  • 進化論只是達爾文理論?它何以被廣泛接受?談談進化論的歷史
    在近年來的中文網際網路上,會時不時看到一些質疑進化論的言論,而且還會經常有人說這是目前國際社會的一種新思潮,好像是有什麼最新的發現要推翻進化論似的。但其實在國際社會裡,進化論面臨的情況卻正好相反。因為在進化論真正作為一個理論提出的年代和20世紀早期,它確實曾經受到過很大的質疑。但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和21世紀之後,對進化論的質疑聲其實是越來越少了。
  • 進化論被推翻的證據
    進化論被推翻的證據壹、進化論的由來與論點 根據這些現象,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叫做漸進(Gradualism),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然進化論(Naturalistic evolutionism),或者簡單稱為進化論。在這裡,所謂「漸進」是指進化是一個緩慢持續的過程。所謂「自然」是指自然而然,不藉助外來的能力或智慧,也就是不需要神,或者外來智慧的設計,乃是借著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
  • 專訪|《其實你不懂進化論》作者史鈞:我們對進化論充滿誤解
    著名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曾說過:如果不按照進化思想思考問題,生物學的一切將無法理解。有人把進化論稱為是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是科學中的科學。西方科學精神的培養,很大部分得益於進化論的傳播。不過時至今日,人們對進化論的認知依然存在有不少誤區;即使是略微了解進化論的讀者,對這門學科的認知也還停留在經典進化論階段。
  • 進化論為什麼越來越被質疑?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進化論認為生物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和發展,比如:人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現在很多人開始不相信進化論,轉而開始相信神創論,主要是因為進化論還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疑點,神創論者就利用這些疑點就斷章取義全盤否認進化論並推行他們的神創論說。
  • 進化論150年那些與達爾文 無關的「進化」(組圖)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一生物學的理論,意外地對中國近代思想史乃至中國現實產生巨大影響,且至今不絕。  事實上,達爾文自己始終反對把進化論用於社會思想學領域,直到臨終時他也沒有發現有什麼理由可以把進化論用於哲學。他在1878年評價這種做法時說:「這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觀念。」
  • 如何評價達爾文的進化論
    提到進化論,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想到達爾文,達爾文的名字就是進化論的代名詞。進化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這個理論涉及到人從何處來,又會向何處去,以及生命的存在意義等問題。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科學和人文領域有著重要影響,但同時也是一個極具爭議的理論。科學史上沒有哪一個理論學說像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那樣面對著那麼多的反對者,遭到那麼多的攻擊、誤解和歪曲,經歷了那麼長久而激烈的爭論。達爾文的最大貢獻是促進了進化論思想的傳播,但達爾文對生物進化方式的解釋對不對,卻一直存在著爭議。
  • 進化論,一個錯誤的信仰?
    嚴格地說,進化論至今都只是一種假說,當年達爾文希望將來能發現確鑿的證據,可是禁得起檢驗的證據至今也沒有找到,而且進化論的理論與事實也出入太大,論證模稜兩可,結論也無法重複。後來的學者是把進化論當作一種科學的信仰繼承下來的。也正是因為信仰,才把它當成真理介紹給學術界和公眾,這種新奇的假說很快形成了一個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們當成了真理。
  • 達爾文的進化論正確嗎?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完美的嗎?生物分子的進化是生物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進化理論的「選擇」仍是指自然選擇,因而它發展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但它未能在分子水平上闡述遺傳機制,故仍然是不完美的。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建立與發展,這一不足為另一新說「中性突變論」所克服。
  • 否認了達爾文,進化論就被推翻了嗎?
    否認進化論的人,在證據完全做不到,就轉而去攻擊達爾文,好像找到了達爾文說過的錯話,就可以推翻進化論似的。就目前在大陸的自媒體上,進化論已經被「民科」們推翻了無數次,幾乎每個月都能看見聳人聽聞的大標題——進化論被推翻了!可是,進化論還是巋然不動,無論它在自媒體上被推翻了n+1次。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1744-1829)在1809年發表了《動物哲學》一書,廣泛探討了動物界的進化,指出高等動物起源於低等動物,人類來源於人猿,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系統的進化論。可是在教會勢力嚴密控制下的歐洲,他當時還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駁倒他的反對者。
  • 達爾文進化論漏洞百出?
    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沿用至今,可是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漏洞被挖掘出來,也越來越讓生物學研究者們不得不去重視。其次,達爾文的進化論只談競爭,不談協調。競爭和協調是生命發展的兩種形式,而進化論卻對協調這種生命進化的方式閉口不談,這不僅僅是不嚴謹的問題了。再者「優勝劣汰」誤導為存在的、現強的、後繼的都是優,「優勝劣汰」理論上否定了物種的多樣性現狀。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
    本期我將帶大家探討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進化論真的可信嗎?便對前四期的內容做一個總結。,這是他們對進化論嚴重的認知偏差(下期內容:「進化論的認識誤區」,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關注)。達爾文與進化論一個半世紀前,進化論是作為特創論的對立面而出現的。進化論代替特創論對生物學、自然科學乃至人類思想是一次革命。在這之前,特創論佔統治地位。
  • 遊子吟 (六) | 創造論與進化論-5
    但按進化論的觀點,眼睛的結構與功能也是一點點地進化來的。可是,眼睛的各部分以及它與大腦的聯繫等怎麼都那麼湊巧地同時進化到這樣準確的程度使眼睛有正常的功能呢?其中任何一部分配合稍差一點,眼睛就無法起作用。試想,在進化過程中,10%,50%,甚至99%進化程度的眼睛如何發揮功能呢?眼睛的形成,是很難用進化來解釋的。達爾文本人對此也相當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