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健康,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人都會遭遇精神問題,如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神經衰弱、心理障礙等等。
目前,由於精神心理衛生知識尚不夠普及,不少人對精神心理疾病認識不足,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認為精神心理疾病不算病,致使不少患者恥於治療,因此耽誤了精神心理疾病的最佳治療期,最後結果可能就是把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也許你是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卻在社交上產生恐懼……
也許你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卻在為上班的壓力而抑鬱……
也許你有著和睦的家庭,卻因工作及未來的發展而焦慮不安……
也許你只是一位青少年,卻因與父母對立、學習焦慮、社交困惑等問題痛苦……
也許你只是一位成年人,卻因工作、情感、家庭、親子等問題產生心理障礙……
這許多的問題讓我們心力交瘁!
其實,即便是一個心智健全的人,也不可能毫無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輕重不同而已。孤僻、易怒、固執、輕率、自卑、焦慮、多疑、嫉妒等異常心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但不是所有的精神心理上的問題都是疾病,只有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在排除器質性疾病問題後,嚴格根據疾病診斷標準,才能診斷為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精神障礙、心理障礙等疾病。比如你和某人不對付,每天上班無精打採,時常想起來這個人就會生氣,這樣的情況屬於一般心理問題,但不屬於心理疾病。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是由於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主要包括失眠症、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躁狂症、雙相情感障礙症、恐懼症、心理障礙等疾病。其實,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才會產生衝動和攻擊行為,即老百姓口中的『瘋子』。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精神心理健康?
01、發病率高
我國成人精神障礙的總體患病率為16.6%,而發達國家甚至更高。在物質生活改善,而精神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精神心理疾病的發病率明顯有增加的趨勢,人們也就更應該關注精神心理健康。
02、疾病負擔重
多數精神疾病為慢性疾病,病程長,難以根治,治療較為困難,對患者、照料者、整個家庭和社會均造成嚴重的健康和經濟負擔,其所造成的疾病負擔以間接負擔為主,往往容易被人忽視。而實際上,精神疾病在全球是引起疾病負擔非常重的一類疾患,根據國際上的調查,抑鬱症帶來的疾病負擔已經是慢性病中的第一名。世衛組織估計,每年約有80萬人死於自殺。精神障礙也是中國由於殘疾造成的健康壽命損失的第二大原因。
03、診療率低
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中,約四分之三的患者得不到任何治療。在中國,只有不足6%的焦慮、抑鬱、藥物濫用、痴呆症及癲癇患者尋求過治療。
04、很強的「病恥感」
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有很強的「病恥感」,認為得了這類疾病是一種「恥辱」,這導致他們寧可扛著也不願意和外人吐露。而這種「病恥感」的產生和社會對心理疾病的「汙名化」不無關係,大眾的一些歧視和偏見,更讓這一群體不敢邁出步伐,勇於接受治療。
我們能做些什麼?
1、更多關注心理健康
通過簡單的疾病科普,即可以幫助我們正視現實,擺脫對精神心理疾病的誤解。讓我們及早意識到周圍的潛在的心理問題,更好的幫助到自己和他人。
2、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如果發現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可能,務必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接受專業檢查,明確診斷病情病因,接受科學規範化治療,要聽從專業人士的指導,不要自己任意使用藥物。
3、平常心面對精神心理疾病患者
絕大部分的精神疾病都是可以通過規範治療緩解症狀,甚至消除症狀,進行正常的工作學習,恢復正常社會功能。平常心面對疾病,保持積極心態,勇敢面對生活;減少對精神患者的歧視,以支持患者更好的回歸社會。
溫馨提醒:當一個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創傷和打擊而無法解脫時,應當學會自己調整心態,以保持心理健康,成為一個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人。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如果還有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可以點擊關注並私信我,更多精彩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