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精神心理健康,所有人都不容忽視

2020-08-19 心理醫生楊白勞

精神心理健康,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人都會遭遇精神問題,如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神經衰弱、心理障礙等等。

目前,由於精神心理衛生知識尚不夠普及,不少人對精神心理疾病認識不足,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認為精神心理疾病不算病,致使不少患者恥於治療,因此耽誤了精神心理疾病的最佳治療期,最後結果可能就是把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也許你是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卻在社交上產生恐懼……

也許你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卻在為上班的壓力而抑鬱……

也許你有著和睦的家庭,卻因工作及未來的發展而焦慮不安……

也許你只是一位青少年,卻因與父母對立、學習焦慮、社交困惑等問題痛苦……

也許你只是一位成年人,卻因工作、情感、家庭、親子等問題產生心理障礙……

這許多的問題讓我們心力交瘁!

其實,即便是一個心智健全的人,也不可能毫無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輕重不同而已。孤僻、易怒、固執、輕率、自卑、焦慮、多疑、嫉妒等異常心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但不是所有的精神心理上的問題都是疾病,只有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在排除器質性疾病問題後,嚴格根據疾病診斷標準,才能診斷為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精神障礙、心理障礙等疾病。比如你和某人不對付,每天上班無精打採,時常想起來這個人就會生氣,這樣的情況屬於一般心理問題,但不屬於心理疾病。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是由於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主要包括失眠症、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躁狂症、雙相情感障礙症、恐懼症、心理障礙等疾病。其實,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才會產生衝動和攻擊行為,即老百姓口中的『瘋子』。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精神心理健康?

01、發病率高

我國成人精神障礙的總體患病率為16.6%,而發達國家甚至更高。在物質生活改善,而精神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精神心理疾病的發病率明顯有增加的趨勢,人們也就更應該關注精神心理健康。

02、疾病負擔重

多數精神疾病為慢性疾病,病程長,難以根治,治療較為困難,對患者、照料者、整個家庭和社會均造成嚴重的健康和經濟負擔,其所造成的疾病負擔以間接負擔為主,往往容易被人忽視。而實際上,精神疾病在全球是引起疾病負擔非常重的一類疾患,根據國際上的調查,抑鬱症帶來的疾病負擔已經是慢性病中的第一名。世衛組織估計,每年約有80萬人死於自殺。精神障礙也是中國由於殘疾造成的健康壽命損失的第二大原因。

03、診療率低

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中,約四分之三的患者得不到任何治療。在中國,只有不足6%的焦慮、抑鬱、藥物濫用、痴呆症及癲癇患者尋求過治療。

04、很強的「病恥感」

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有很強的「病恥感」,認為得了這類疾病是一種「恥辱」,這導致他們寧可扛著也不願意和外人吐露。而這種「病恥感」的產生和社會對心理疾病的「汙名化」不無關係,大眾的一些歧視和偏見,更讓這一群體不敢邁出步伐,勇於接受治療。

我們能做些什麼?

1、更多關注心理健康

通過簡單的疾病科普,即可以幫助我們正視現實,擺脫對精神心理疾病的誤解。讓我們及早意識到周圍的潛在的心理問題,更好的幫助到自己和他人。

2、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如果發現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可能,務必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接受專業檢查,明確診斷病情病因,接受科學規範化治療,要聽從專業人士的指導,不要自己任意使用藥物。

3、平常心面對精神心理疾病患者

絕大部分的精神疾病都是可以通過規範治療緩解症狀,甚至消除症狀,進行正常的工作學習,恢復正常社會功能。平常心面對疾病,保持積極心態,勇敢面對生活;減少對精神患者的歧視,以支持患者更好的回歸社會。

溫馨提醒:當一個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創傷和打擊而無法解脫時,應當學會自己調整心態,以保持心理健康,成為一個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人。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如果還有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可以點擊關注並私信我,更多精彩等著您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心理測評系統:心理健康至上,關注抑鬱症的篩查和評估
    精神疾病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新冠疫情的暴發給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焦慮、抑鬱等常見精神心理問題備受關注。作為「健康中國2030」行動中規定的15個專項行動之一,「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全社會要提高對抑鬱症、焦慮症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疾病篩查、評估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疾病幹預。
  • 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如需幫助請撥打...
    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如需幫助請撥打這個號碼時間:2020-10-10 10:23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 !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如需幫助請撥打這個號碼 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鬱症,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
  • 世界心智日旨在公平對待所有人的精神健康
    這項全球性活動旨在實現所有人的精神健康得到公平地對待。這項活動希望全球所有人的精神健康得到公平對待,並將著重關注以下優先問題: 資金、資源、療效和研究方面的公平和公正 有效服務的易用性 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結合 減少歧視和侮辱行為 保證所有人的尊嚴和平等 公眾和利益相關人的宣傳教育
  • 關注心理健康  助力學生成長
    結合本校實際,堅持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探索,大膽實踐,以實效為標準,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關注教師心理需求,改善家庭教育氛圍,為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提升教師人文素養、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奠定了堅實基礎,從而也全面地促進了學校的和諧發展。
  • 你的精神心理健康嗎?
    2019年發表的最新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人口各種精神障礙終生患病率為16.57%。據此估算,我國大概有2.3億人罹患各種精神障礙,也就是說,6個人中就有1個人至少患有一種精神障礙。數字觸目驚心,提醒我們精神障礙並不遙遠,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遇到精神心理問題的困擾。如何去判斷自己的精神活動是否健康呢?
  • 未來的社會當更多的關心關注人的心理健康
    今天,我們的社會,物質越加的豐富,精神上的豐富卻遠遠跟不上物質增長的速度。當今社會,各種誘惑,各種利益,在這物慾橫流的世界,當我們急功近利的追求物質,追求成功時,我們心靈世界卻很容易落下病根,很容易失去對它的照管,心理上的問題卻多了起來。
  •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整體素質提高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障。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夠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另據北京市教科院早年披露的《師源性心理傷害的成因及對策》的調查報告顯示,從調查數據來看,教師的強迫症狀、人際敏感、憂鬱化以及偏執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打罵學生、講課死板、對工作不負責任、偏心等不被學生喜歡的行為會給學生心理造成傷害,構成師源性心理傷害。
  • 網評 | 開學需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我們在思想上絕不能有絲毫的麻痺和懈怠,必須把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落細、落實、落到位,確保不發生校園聚集性疫情,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做好校園防疫措施、教導學生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 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評估 增加心理諮詢服務
    開展試點,意味著心理健康幹預有望和慢病管理一樣成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得到全社會關注和重視。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有什麼意義?各地推進老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有哪些好的做法?如何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記者對此進行了調研採訪。老人開懷,社會和諧發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對社會和諧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到女兒家生活,每天樂呵呵,親戚都說我變了。」
  • 企鵝醫生推出精神心理科:時刻關注患者心理健康
    企鵝醫生精神心理科為企鵝杏仁集團特色重點建設學科之一,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復旦大學醫學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博士江敏俊醫生為精神心理科學科帶頭人,整合匯聚國內外高年資精神心理學科力量打造新型精神+臨床心理的醫療模式。
  • 疫情影響數百萬人精神健康 愈見心理構建大眾心理平臺
    疫情誘發心理疾病問題 大眾心理平臺引發關注本網9月17日訊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發言稱呼,新冠肺炎不僅影響了數百萬人的身體健康,更給患者及周邊人群的精神健康帶來嚴重影響。
  • 關注心理健康:說說多大的中文心理健康資源
    在肝due的同時,別忘了注意心理健康,適當調節自己呀!有時候,或許是因為學習,抑或是生活其他方面的原因,同學們會覺得需要找人傾訴,或者需要額外的幫助和建議。這是非常正常的。It's OK to not be OK!
  • 重陽敬老日,WHO倡導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登高賞秋的同時,老年人的健康也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如今,人們的期望壽命已經比前幾代人更長,壽命年數的增加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愛的人在一起,也讓我們有機會從事更多新的活動,比如進一步求學、開啟新職業,或者從事之前被忽視的愛好等。老年人同樣也可以用多種方式對家庭和社會做出貢獻。然而這些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一個因素:健康。
  • 百度精神衛生日搜索大數據:疫情衝擊實體行業 今年餐飲業者心理...
    疫情帶來「心理挑戰」,30+女性精神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餐飲業者迫切需求專業心理輔助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讓大眾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帶來了對心理健康的關注。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心理援助」相關內容的搜索熱度達到近十年峰值。
  • 人文關懷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關注教師心理健康
    以人文關懷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精神  七寶中學是全面發展、人文見長的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堅持人文關懷,以學生心理發展性輔導為主。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融入人文元素,關注老師和學生的心理品質優化,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概況起來就是:「人文心育,師生共諧。」  仇忠海說,「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有很強人文屬性。
  • 母嬰健康從心理開始 關注孕產期心理健康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孕婦心理健康問題?雖然做過多次檢查,但檢查畢竟是通過機器和各種化驗,有些胎兒存在健康問題不能查出,產婦對此焦慮,怕生個不健康的寶寶。城市人對生男生女大多能正確看待。但在人的潛意識裡仍有某種對胎兒性別的好惡,或家人對生男生女比較在意。不知胎兒性別,心中不免打鼓。
  • 海南將逐步實現所有中小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方案》強調,將逐步實現所有中小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確保所有班級每月至少1課時。  關鍵詞:行動目標  2022年底,建成多方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海南建設的重要內容。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的言行背後所折射出的教師群體心理狀況,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眾多研究表明,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僅會影響教育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更與自身職業幸福感息息相關。
  • 突如其來的疫情,保持身體健康的同時,孩子的心理感受也不容忽視
    疫情當前,保持身體健康自然是首要任務,但是不能出門的特殊時期,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視的!他當天晚上失望極了,設想所有沒接到電話的可能性。最後,他歸結為:他和家人分開太久了,和哥哥之間的感情也沒有之前好了。為此他度過了漫長而又煎熬的一夜,到第二天早上,當他起來的時候發現,電話線在他等待電話踱步的期間被扯下來了。接上電話線的那一刻,哥哥的電話就打進來了,同樣憤怒的還有哥哥,因為他一直在嘗試打電話,卻一直接不通。
  • 關注備考研究生人群的心理健康
    作為參考信息的考錄比越低,考生體驗到的壓力感越低,相應地,其考試成績更好,健康水平更高。這個相關關係印證了壓力與健康、壓力與成績的一般模型,即高壓力事實上會損害考生的健康,並導致考試成績下降。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高校備考研究生人群的健康狀態沒有得到區別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