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數的通項公式尋找之旅為何如此艱難?質數的數量是無限的!

2020-12-08 科學新視界

作為最存粹的數學分支,數論的研究和發展實在是艱辛。作為純數學思維的產物,數論的研究幾乎是沒有什麼現實的經濟效益的,在這個追求有用無用論的時代,數論可以說真的是「格格不入」。

可是數論作為數學領域高大上的代名詞,從某個方面來講卻是一門經驗科學甚至是一門實驗科學。數論中的大部分問題都不是在遇到實際問題時產生的,大多都是人為的構思出來的。在數論領域,雖然已有很大一部分的定理已經被「數學性」證明了,但是還有一些卻仍舊停在「經驗階段」,這些問題至今依舊挑戰著地球上最優秀數學家們的大腦。

超級數學家

為什麼質數的數量是無限的?

在數論領域,最難的莫過於「質數問題」了,所謂質數又叫素數,若一個大於1的自然數,它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那麼它就是一個質數。在這個領域最著名的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了。而今天,我們就來討論簡單一點的質數問題,質數的個數為什麼是無限的?

這裡我們無法直接證明,只能利用反證法,假設質數的數量不是無限的,然後得出矛盾,反證出質數的數量是無限的。方法如下:

假設質數的數量是有限的,且最大的質數為N

那我們可以構造一個數M,M是所有已知質數的乘積

則:M=(1*2*3*5*7*…*N)+1

顯然:M>>n,M不可以被我們已知的任何質數整除,包括最大的質數N

所以對於我們構造的這個數M只有兩種可能:

M本身是一個質數或M有一個比質數N還要大的因數

這兩種假設都與我們原本的假設「存在最大的實數N」相矛盾

所以:質數的數量是無限的

在得到這個結論之後,這裡就有了一個問題,是否可以通過一種簡便的方法將所有的質數全部表示出來呢?

尋找質數的通項公式

最早的方法由古希臘數學家埃拉託斯特尼提出,因此也叫「埃拉託斯特尼篩法」。這個方法很簡單,但是步驟卻很複雜,我們只需要寫出完整的整數數列:1,2,3,……,n-1,n。然後我們就開始刪,先刪掉2的倍數,再刪掉3的倍數,再刪掉5的倍數,以此類推,刪掉所有已經篩出的質數的倍數。當篩選的次數足夠多的,質數就全部出來了。利用這個篩法對1到100進行篩選,一共可以得到26個質數。現代計算機已經利用篩法,找到了10億以內的所有質數。

很顯然,上述的篩法是沒有通項公式的,那我麼能夠提取出一個通項公式代表所有的質數嗎?負責的告訴大家,這個問題經過了無數數學家幾千年的努力,依舊沒有結果,但是很多數學家卻疑似找到過所謂的質數通項公式,雖然這些公正最後都被證偽了。

第一位有尋找成果的就是費馬,1640年,費馬自認為找到了一個只能夠計算出質數的公式。他認為2^(2^n)+1(2的2的n次方次冪加1),利用這個公式我們經過計算發現:

2^(2^1)+1=5

2^(2^2)+1=17

2^(2^3)+1=257

2^(2^4)+1=65537

這麼一驗算,前四項計算出的確實是質數,可是自這個公式發明100年後,德國數學家歐拉卻發現這個公式的第五項:2^(2^5)+1=4294967297不是一個質數,歐拉發現這個數是6700417和641的乘積。由此,費馬的質數計算公式宣布失敗。

費馬

除了這個公式以外,還有一個能夠計算出很對質數的公式:n^2-n+41,經過驗證,當n的取值不大於40的時候,得到的數確實都是質數,但是當n為41的時候,得到的數為41^2,是一個完全平方數,所以這個公式也失敗了。

除了n^2-n+41這個公式外,還有一個公式:n^2-79n+1601,很不幸的是,當n取小於80的值得時候,計算出的值確實也是質數,但是當n為80時,這個公式也失敗了。

歐拉

因此,找到一個只能夠計算質數的公式至今依舊未能解決,找到能表示所有質數的通項公式也許更加不可能被解決吧。

2000多年來,人類一群最聰明的大腦為了解決關於質數的問題可謂耗盡了所有的精力,雖然如今已經取得了一些較小的突破,但是還有更多的困難等待著我們去解決。

相關焦點

  • 科學家不斷尋找「最大的質數」真的有意義嗎?
    這可能是我們看到新聞的疑問,但相信人們更好奇的是,人類為何要一直用超強電腦找「最大質數」,就算找到了又有甚麼意義,是吃飽太撐嗎?難不成每年都要出一本《最大的質數》?俗話說「數學為科學之母」,人類研究數學的行為本身,起初都沒有目的性,純粹只是為求真理,但這些看似沒有用的理論與計算,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科學工具。
  • 2300年了,數學家為何仍痴迷於質數研究?
    朗蘭茲提出的綱領探討了數論和調和分析之間的深層聯繫,這種聯繫被數學家用來解答與質數性質相關的問題2300多年以來,數學家一直都在試圖更好的理解質數。可以說,相關的研究構成了數學史上最大最古老的數據集。我們不免好奇,質數如何能讓數學家為之著迷上千年?如何尋找質數?
  • 兩千多年了,數學家為何仍痴迷於質數研究?
    朗蘭茲提出的綱領探討了數論和調和分析之間的深層聯繫,這種聯繫被數學家用來解答與質數性質相關的問題。2300多年以來,數學家一直都在試圖更好的理解質數。可以說,相關的研究構成了數學史上最大最古老的數據集。我們不免好奇,質數如何能讓數學家為之著迷上千年?如何尋找質數?
  • 質數——彩票號碼?還是構建數學的基石?
    序列中的第 n 個數記錄了有 n 行的三角形中的石頭數量,也就是說,前 n 個數的總和:1+2+...+n 。第二個序列是大自然最喜歡的序列之一。在十三世紀數學家斐波那契第一次認識到這列數的重要性之後,我們稱這列數為斐波那契數列,序列中的每一個數都是通過把前兩個數相加而得到的。一朵花的花瓣數量總是這個序列中的一個數字。
  • 何時攻破質數難題,探尋神奇的質數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數學英雄」歐拉、「業餘數學家之王」費馬、「數學王子」高斯……都曾痴迷於質數的無窮魅力。費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孿生質數猜想等印證著人們探索質數神秘表象背後潛藏的奧秘的堅持和尋找通往未知道路的努力。質數神出鬼沒,分布得極不規則,而且無窮無盡,怎樣從自然數中把質數找出來?
  • 令人著迷的孤獨質數
    如果N 是擁有兩組不同的質因數分解的數字中最小的那一個,表示為:p1p2…pr = N = q1q2…qs其中所有的pi 和qj 項都是質數。因為N 一定是質數p1 的倍數,所以p1 一定是其中一個qj 項的因數。為了讓標記簡單一些,我們就說p1 整除q1 好了。因此,由於q1 是質數,所以我們一定會得到q1=p1。
  • 《質數的孤獨》:孤獨的,不僅僅是質數
    作者讓筆下的人物回歸一種自我救贖的狀態,讓他們體味真正的孤獨,去尋找內心的方向。如此寫實的描摹,讓許多年輕人產生共鳴,同樣是青澀年華裡,盡情揮霍青春,肆意妄為,為了愛我們不管不顧,無視一切,捨棄一切。本書的成功之處在於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豐滿立體,以及作者細緻冷靜的語言風格和獨特新穎的視角,從數學領域有關質數的概念中挖掘出貼合當下社會生存中某些心理特徵的元素。書中兩個主角遭遇的那種孤獨,正是我們所同樣經歷的,主人公流露出來的自我保護和刻意退讓,正是我們生活中曾經或者正在遭遇的點點滴滴。
  • 千年質數之謎藏在準晶體結構中?研究發現原子排列與質數驚人重合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於公元前 300 年前後證明有無限多個素數存在以來,至今科學家仍未發現可以完全區別素數與合數的公式。此外,還有許多有關素數的問題依然未解,如哥德巴赫猜想。但素數已廣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例如公鑰加密就利用了難以將大數分解成其素因數的性質。目前,確定一個數是否為素數只能進行測試,而難以通過規律準確預測。
  • 質數的分布有什麼規律?
    正因為質數如此迷人和複雜,目前人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質數的規律,所以人們才把質數作為密碼學的基礎。那麼,質數到底有多少個呢?它的分布有什麼規律嗎?人們對質數的研究已經有了哪些成果呢?它有一個1187位的因子,還沒有判斷出來是不是質數。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希望發現質數的分布規律,最好能通過一個公式算出質數,或者能通過前面的質數計算出後一個質數。
  • 樹上微精讀——自然數的質數判定,合數分解與孿生質數分布
    世界難題1內容簡介:書中給出了自然數的數性和質數的判定定理和判定公式、自然數中的合數分解定理和質因數判定公式、自然數中孿生質數的分布定理和判定公式。給出了借用普通計算機進行自然數數性判定、求質數、求孿生質數、求合數的質因數的方法。
  • 整個數學界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質數是如何分布的?
    看上去質數會隨增大而稀少。如果選擇更大的數,我們會發現10,000和10,100之間僅有11個質數,100,000和100,100之間僅有6個。這似乎證明了質數的數量隨數值增大逐漸減少, 那麼它們最終會消失嗎? 我們知道,地球上沒有超過92-鈾的自然存在的元素。那麼質數也適用同理嗎?最大質數是什麼?
  • 為何美洲蟬中意17這個質數?| 神奇的數學
    為何美洲蟬中意17這個質數?在北美洲的森林裡,棲息著一種生命周期十分古怪的蟬類。這些蟬藏於地下長達17年,其間甚少活動,只是吸吮樹木的根莖以獲得養分。而在第17個年頭的五月份,這些蟬只會集體鑽出地面,侵入森林,而侵入每英畝1森林的蟬只數量就多達百萬。
  • 質數與合數的暢想
    ,關於質數與合數,你能夠提出什麼問題呢?(預設:質數和合數是什麼?質數和合數有什麼用?)T: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去學習今天的內容。(出示相關概念:質數:只有1和本身的因數的自然數,合數:具有兩個以上因數的自然數)T: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 科幻小說作家們為何鍾情質數?
    通過將其轉換為十進位後,她突然發現其中存在著一種模式:59、61、67、71……全是質數。隨著信號的持續,她更加確信這一推測,質數列表一路攀升,一直到907。於是,她得出結論,這些信號不可能是隨機的。有人正在向我們打招呼。許多數學家都認為,即使宇宙的另一邊存在著不同的生物學,不同的化學,甚至不同的物理學,但是,數學肯定是相同的。
  • 50以內的質數 50以內的質數有哪些
    50以內的質數如下: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質數是指在大於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數的自然數。  質數是什麼  質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 雙語:兩千多年了,數學家為何仍痴迷於質數研究?
    朗蘭茲說他著迷於質數的歷史和最近的進展,並熱衷於如何揭示他們的秘密。我們不免好奇,質數如何能讓數學家為之著迷上千年?   How to find primes   如何尋找質數?   為了研究質數,數學家將整數一個個通過他們的虛擬網格,將質數「篩選」出來。這種篩分過程在19世紀就產生了含有數百萬個質數的表格。現代計算機可以用這種方法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找到數十億個質數。但篩分的核心思想卻在2000多年間從沒改變過。
  • 假如質數是一串粒子,它們會有怎樣的衍射圖樣?
    獲得的圖樣由一個周期性的明亮峰值序列組成的,這些峰值代表了質數中的最常見間隔——所有質數(除2以外)都在數字線的奇整數位置上,相隔的距離是2的倍數。那些最明亮的亮峰以規律的間隔分散,它們代表的是在數字線上間隔為6的倍數的質數。在它們之間出現的更暗淡的峰值,對應的是相距更遠的質數對,等等等等,直到出現無限密集的布拉格峰嵌套。
  • 質數分布、晶體衍射和分形幾何——竟然被一個小實驗聯繫到了一塊兒
    在本文介紹的研究中,晶體粒子以質數序列排布,在衍射實驗中呈現出類似分形的結構,這為揭開質數之謎提帶來來新的靈感。當晶體學家將質數當作一個粒子系統,由此產生的衍射圖樣為現有的數論猜想創造了一個新的視角。(他們發現這是一個「黃金區間」,在此區間內的質數數量足夠多,對應的粒子密度足夠大,產生的信號足夠強,可以得到明顯的衍射圖樣。)Torquato 做實驗時並不清楚會出現什麼樣的衍射圖樣,或者是否會有衍射圖樣。質數,所有自然數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無規律地掠過數軸,像打水漂時石子掠過水麵跳躍,激蕩起深刻的問題。
  • 質數和篩選法
    「小米,你知道什麼是質數?」「知道啊!如果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它就是質數,也叫素數。如2,3,5,7,11,13,等等。而12,可以寫成2×2×3,那它就不是質數。」「完全正確。那麼質數的數目是無窮無盡的,還是有限的呢?也就是說,是不是存在一個最大的質數,凡是比這個質數更大的數,都可以表示為幾個質數的乘積?」
  • 計算:為什麼數學家對質數很著迷?
    質數研究史在1601年的時候,既是法官又是業餘數學家的費馬開始研究費馬數,費馬數由一個公式來定義,咱們不具體說了,如果順著這個公式算下去,前幾個數都是質數,這前幾個是3、5、17、257、65537,但是第六個數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