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被欺凌的孩子後面,都有不作為的家長

2021-02-18 水木百合課堂

這是清華爸+南大媽打造的原創親子分享平臺,

點擊上方「水木百合課堂」,即可免費訂閱。

本文部分轉自果媽大學好友的公眾號「與你虛度時光」,已獲授權。

這兩天朋友圈被「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刷屏了。


聯繫到最近看的《小別離》中也有類似的一幕: 

張小宇去澳洲留學,因為私自打工而被學校開除又回到了原來的學校。他的同學對他冷嘲熱諷,其中有一個尤其過分,不斷言語諷刺,最後張小宇受不了衝向了他們,混戰一團,直到後來有個男生舉起了椅子……就是因為張小宇是差生,是有錢人,那群家長聚集在老師辦公室,不顧實情紛紛指責張小宇,要求道歉開除。張小宇的繼母劉蒂娜代替他向家長道歉,但是這幫家長還咄咄逼人:「有錢了不起啊。」「一定要開除!」「你看把孩子打成什麼樣子了!」

劉蒂娜發飆了,話說得有理有據:(題外話,這個後媽一點都讓人討厭不起來)首先,我向你們道歉了,醫藥費我們可以承擔;第二,誰先動手的可以去教室取證,這麼多孩子都是見證人,開除誰也不是你們說了算;第三,我們家孩子受的傷不比你們輕;第四,可以報警請公安機關處理。那幫家長也慫了。 

「校園欺凌」從不是什麼新鮮事。

我本身也經歷過,當然並不嚴重。小學時候一小男孩打掃衛生的時候用掃帚蘸了髒水弄到我身上,還嘻嘻笑,我直接把他的書包從二樓扔下,潑了一盆水在上面,然後往老師辦公室一坐。可能我的氣勢太強,這個小男孩後來看到我都繞道走。跟方先生聊的時候,他也說上學的時候也有皮孩子欺負過他,他直接舉起了椅子……因此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遭遇欺凌第一件事就是不能認慫,你先保證你不去欺負別人,但是別人欺負你的時候理直氣壯頂上去,當然,要講究方法策略,單獨硬碰硬要首先估量一下戰鬥力,最好在公共場合,實在不行了去找老師家長唄。


當然,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定是家長強有力的支持。 

有次我和方小延外出旅遊的時候在酒店設置的遊戲區玩。兩個大孩子已經在滑梯上玩了很久,可能已經認為這是他們的領地了。方小延上去的時候,一個小孩就直接動手推他,我大聲制止,那孩子家長直管自己聊天根本不關注,那孩子繼續推,我說你再推推試試,再推我給你推下去!那孩子就不敢再推了。方小延以擁抱我表示了自己的高興。 

我不介意我自己是不是仗著體力的優勢欺負小孩,在我能夠保證孩子不受欺負的時候我為什麼不做?但是後來我還是藉機告訴孩子:「這個哥哥不懂道理,但是我們不能欺負別的孩子。」 

有些家長不知道怎麼回事,不問青紅皂白就覺得是自己孩子的錯,不問明原因劈頭蓋臉就罵自己的孩子,強按著自己孩子向別人道歉什麼的,這樣孩子以後再遇到這種事會跟家長說嗎?有些孩子甚至自我壓抑導致心理抑鬱或者校園暴力升級。 

理智的做法難道不應該首先問清原因嗎?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去欺負別人,那麼該道歉道歉,該賠錢賠錢,該接受處理接受處理,然後回家問清欺負別人的原因,嚴肅教育。如果被別人欺負,那就據理力爭,中國是個法治國家,而且輿論發達,我就不相信可以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再不行,轉學,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必要的時候,以暴制暴不是不可以,對吧?


所以別跟我說:「為什麼不欺負別的孩子就欺負你家孩子?」「你先從自身找找原因?」要不要我先甩你個耳刮子然後讓你自己找找原因為什麼自己這麼欠揍?

本文作者caoyan:三歲男寶媽,資深文藝青年,古文愛好者,微信訂閱號「與你虛度時光」,分享讀書心得、育兒心得、生活瑣事。 

看到事件,絕大多數的家長第一反應都是震怒和聲援,但發酵幾天後,我也看到不少校方或利益相關者(比如學區房中介?)的洗地文,類比「羅爾事件」聲稱「劇情反轉」:有攻擊被欺凌的孩子媽媽是前編劇所以文筆好、顛倒黑白煽動吃瓜群眾的,有攻擊被欺凌者靠關係進的該名校,家長是「事兒精」一言不合故意黑學校的。

看了一路,也是無名火起。所以醫院開的「中度焦慮、重度抑鬱」的診斷是因為這個「有錢有勢」的家長故意弄來污衊學校的?所以被霸凌的小孩就應該是文盲家長不能發聲、四處投訴解決無門委屈的時候就應該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當時看完文章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幸中的萬幸,這孩子的媽媽思路清晰、文字有力量,所以能以此為武器引發主流媒體和社會輿論的關注,因此解決問題有望。否則,在這個國度,沒有話語權的普通家長憑藉一己之力,對抗體制有多難?!

今天我的朋友@caoyan發了這篇「每個被欺凌的孩子後面,都有不作為的家長」,我想在後面補充一句:每個欺凌他人的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的「加持」。

參見這個事件裡的「熊家長」:自己的孩子扣屎盆在別的孩子頭上,認為他只是開了一個不知分寸的玩笑?我在電話裡都給你都道歉了你還鬧到學校是想怎樣?

再參見我們周圍見過的「熊孩子」,無不是從小惡到大惡,步步被「熊家長加持」而來的。

要想自己孩子別變成「熊孩子」,就必須嚴加管教、不能縱容,還有,自己先別「熊」;要想孩子不被「熊孩子」欺負,家長也必須做到不惹事也絕不能怕事。


贊同水木網友@fryingbird說的:「媽媽需要支持孩子,告訴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不能退縮,孩子在外面被欺負沒有反抗的話,要懲罰,如果反抗了,不管惹出什麼簍子,都不能怨孩子。爸爸主要是一個教練的角色,教孩子怎麼打架,怎麼抓頭髮,怎麼用拳頭打臉,怎麼摔倒對手,被圍攻的時候怎麼咬人。如果孩子因為反抗欺負受傷回家,要像對英雄一樣對待孩子。如果孩子欺負其他人,也要給與懲罰。當然如果孩子被老師針對,或者被高年級同學欺負,再或者被銳器傷到,爸爸還是要出面的。這個時候家長要強硬,你在給孩子做出榜樣,教給他什麼叫遇事不怕事。」

因為面對「熊孩子」的一再欺侮,你就得做好抗衡「熊家長」甚至「熊校方」的準備,沒有一個跟這個事件當中的被欺凌者孩子父母那樣破釜沉舟的堅決態度,就無法真正保護自己的孩子!

- END -

about us

果寶,5歲元氣少女,私立幼兒園小美女一枚,愛唱歌愛跳舞愛畫畫,無限熱愛探索新知識,是個小小的「十萬個為什麼」。

果媽,南京大學文學學士,當過記者呆過省教育廳,如今是奮鬥在教育戰線上的教師一枚。出於興趣,熱衷分享,普及親子閱讀、國學&科學知識和習慣養成經驗,是個愛碎碎念的鄰家寶媽。

果爸,清華大學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211大學兼職副教授,是果寶教育路上的宏觀決策者和指導者。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字,請長按二維碼關注。

轉載請回復「授權」了解細則。轉發至朋友圈或朋友請隨意。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原創好文。

相關焦點

  • 農村孩子受到校園欺凌將生活費藏鞋墊裡,卻不敢告訴老師家長!
    前段時間電影《少年的你》火了,電影就是以校園欺凌的故事而展開的。電影主人公陳念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同桌因為屢次受到同學的欺凌而輕生,正在大家都在拿手機遠遠的看著屍體拍照議論的時候,作為同桌的她勇敢地上前去用校服把把同桌的屍體蓋住。而正因為這個舉動讓自己成為了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
  • 15歲女兒被扇50個耳光卻不還手?孩子被「欺凌」,家長該怎麼辦?
    那如果孩子在學校裡面受到欺凌那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孩子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時候是最容易受欺凌的時候,作為父母的你們曾經有遇到過嗎?你們都是怎麼處理的呢?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最重要的2方人員的決斷,會關係到孩子的成長,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 如何與孩子討論欺凌——給家長的建議
    【內容來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欺凌或網絡欺凌而身心痛苦,很令人心碎。有些家長不清楚怎麼幫孩子應對欺凌和暴力。還有些家長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受害者、旁觀者,甚至是欺凌者。您的孩子有權擁有安全、有尊嚴且有利於其健康成長的校園環境。《兒童權利公約》規定,所有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並有權受到保護,免受一切形式的身心暴力、傷害或虐待。欺凌也不例外。從預防開始我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免受校園欺凌?
  • 要是你的孩子在校園被欺凌了,作為家長,你會選擇怎麼做呢?
    肯定不行,要知道冤冤相報何時了,不僅孩子之間會激化矛盾,而且還有可能引發家庭之間的矛盾升級,為了孩子之間的一點衝突小事,實在不值當的。最好的做法,筆者談三點:第一、趁機教育和激勵孩子強身健體,只有自己身強體壯了,別人才不敢輕易欺凌你。
  • 金堂校園欺凌 如何才能讓孩子不被欺凌
    看到這樣的視頻,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去給自己家的女兒報拳擊散打!自己的孩子堅決不能被人如此欺負,那麼我們想想,真的就是報拳擊就能避免嗎?校園欺凌並不是個別現象,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發生率,欺凌行為的發生,有欺凌者自身的原因,以及社會的原因。
  • 校園欺凌:每個霸凌者心裡,都住著一個魔鬼
    校園欺凌再次上的熱搜:全世界每三個學生就有一個曾遭欺凌。長久以往,校園欺凌和網絡暴力一直是社會發展路上的兩顆毒瘤,等到群眾意識到這兩顆毒瘤的危害性時,它們已經對社會有了嚴重危害,不再是一個"微創手術"就能解決的問題。
  • 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作為家長的我們應當怎麼辦?
    校園欺凌。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無緣無故的不想上學,情緒低落?或者是?無緣無故的滿身是傷,哭著求你為他轉學。那麼有可能你的孩子遭到了校園欺凌。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第一,我們應該問清事實,確定欺負我們孩子對象。對象無非有三種:學校外的,同班同學,還有就是高年級的同學。
  • 孩子世界「隱秘的角落」!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家長該怎麼辦?
    有沒有碰到過什麼煩心事?也許你不知道,孩子的一些表現是在抗拒一些校園的「隱秘角落」 —— 校園欺凌。前段時間,秦昊在一檔節目中就說到:有一次孩子上舞蹈課,每個孩子面前有一個小圈,女兒由於性格柔弱,便被那個小男孩擠到牆角。女兒似乎並沒有意識到「被欺負」,也沒有推開男孩,只是甜甜地笑著衝媽媽揮手打招呼。
  • 孩子世界「隱秘的角落」!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家長該怎麼辦?
    暑假快到了,許多孩子又要從校園集體生活回歸家庭生活,但你有沒有和孩子好好的交談過,孩子在學校是不是開心?有沒有碰到過什麼煩心事?也許你不知道,孩子的一些表現是在抗拒一些校園的「隱秘角落」 —— 校園欺凌。前段時間,秦昊在一檔節目中就說到:有一次孩子上舞蹈課,每個孩子面前有一個小圈,女兒由於性格柔弱,便被那個小男孩擠到牆角。
  • 孩子在幼兒園遭欺凌,媽媽不吵鬧從根源解決問題,家長表示沒想到
    導讀:孩子在幼兒園遭欺凌,媽媽不吵鬧從根源解決問題,家長表示沒想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在幼兒園遭欺凌,媽媽不吵鬧從根源解決問題,家長表示沒想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面對孩子遭受校園欺凌暴力問題,學校、老師、家長該怎樣做?
    作為老師除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外,有必要補充強化對校園暴力和問題孩子的認知、引導和教育方面的知識。鑑於校園暴力多因同學之間的瑣事而引起,作為老師善於捕捉、發現同學之間的小矛盾、小摩擦、欺凌霸道行為,進行及時的化解和處理,可以避免事態的激化,杜絕惡性暴力事件的發生。
  • 孩子都是寶,若他在幼兒園或者學校遇到欺凌,怎麼辦?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貝,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希望他到了任何地方都能被善待,但是,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我們不可能一直都陪在他們身邊,他們需要去上幼兒園、去上學,我們總以為,孩子們的內心都是純潔的,他們會和平相處,就算有點小矛盾,也是小朋友之間的小打小鬧。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孩子被欺凌,從不是家長眼裡的"小打小鬧",怎麼做才能保護孩子
    其實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一個社會,有善良的孩子,同樣就會有不善良、愛欺凌的孩子,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來應對欺凌,如何保護自己。也有的網友覺得王女士說得有道理,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大人不用管。還有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網友說:"大人應該教會孩子向老師求助。"其實每個人說的都有道理,但是作為家長,對於孩子之間的打鬧應該引起重視。
  • 孩子被欺凌,從不是家長眼裡的「小打小鬧」,怎麼做才能保護孩子
    其實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一個社會,有善良的孩子,同樣就會有不善良、愛欺凌的孩子,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來應對欺凌,如何保護自己。 也有的網友覺得王女士說得有道理,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大人不用管。還有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網友說:"大人應該教會孩子向老師求助。" 其實每個人說的都有道理,但是作為家長,對於孩子之間的打鬧應該引起重視。
  • 我們的小孩如果受到其他孩子的欺凌,作為家長的我們該怎麼辦
    其中一個小孩帶著點不服氣的說:「哼,我才沒有搶她的,是她給我的。」我說「那她既然哭得這麼厲害,你還給她啊。」那個說話的女孩牽著另外那個沒有說話的女孩說「我們走,不跟她玩。」說完轉身就走了。獨留那個哭泣的女孩,我把她拉到我身邊坐下,我問她,「你媽媽呢?」「在小區打牌。」
  • 「手足欺凌」給孩子帶來隱形傷害,家長合理引導,讓矛盾止於幼時
    這個畫面在很多二胎家庭中都出現過,表面上是一種父母的偏心或孩子不懂事。在這背後容易忽略的是,一種隱形的手足欺凌正在發生。手足欺凌就在身邊,很多家長沒重視兄弟姐妹之間如同手足,所以這種欺凌也來自於他們,給孩子帶來傷害很大。
  • 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這到底是誰的錯?家長又該如何保護孩子?
    這段時間有一部電影非常火,電影就是由周冬雨與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這是一部以校園欺凌為主旋律的電影。在之前也有一部題材相似的電影《那悲傷逆流成河》,這兩部影片敘述的都是校園欺凌帶給同學們的傷害。很多家長一般都以為在學校孩子是最安全的,因為有老師和校長的保護。但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學校也是多數校園案件頻發的地點。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家長對孩子校園生活的擔心,也大多都是聚焦於孩子的「社交能力」。這種擔心也不是杞人憂天,校園也是一個小的社會縮影,群體交際中,孩子們的關係親疏,有無數種排列組合方式。而有關係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會有衝突。孩子在學校,在群體生活中學習人際交往,作為家長,需要學習的是,在孩子遇到「交際衝突」時應該如何處理。
  • 當孩子被欺凌,家長應該如何教育,才能把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文文下班回家,來到樓下的花園看孩子玩耍,他看見五歲的兒子被一起玩的小朋友,一會打一拳,一會踹一腳的,而兒子卻一動不動的任別人打。這讓文文怒火中燒,不僅對打人的小朋友感到厭惡,更對兒子的挨打感到生氣,可是作為大人,也不能替孩子打回去,只好把兒子領回家,生氣的指責兒子 ,為什麼不還手。
  • "校園欺凌"再次登上熱搜,這些孩子為什麼總是被欺凌?
    今天小lu給大家科普下,哪幾種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中國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從小學到大學屢屢發生,這是不應該被忽視的嚴重問題。許多被欺凌的孩子不少心理扭曲抑鬱,內心留下難以平復的傷害。甚至有些孩子在遭受欺凌之後,被學校、社會、身邊的人二次傷害,而結束生命,令人扼腕嘆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