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清華爸+南大媽打造的原創親子分享平臺,
點擊上方「水木百合課堂」,即可免費訂閱。
本文部分轉自果媽大學好友的公眾號「與你虛度時光」,已獲授權。
這兩天朋友圈被「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刷屏了。
聯繫到最近看的《小別離》中也有類似的一幕:
張小宇去澳洲留學,因為私自打工而被學校開除又回到了原來的學校。他的同學對他冷嘲熱諷,其中有一個尤其過分,不斷言語諷刺,最後張小宇受不了衝向了他們,混戰一團,直到後來有個男生舉起了椅子……就是因為張小宇是差生,是有錢人,那群家長聚集在老師辦公室,不顧實情紛紛指責張小宇,要求道歉開除。張小宇的繼母劉蒂娜代替他向家長道歉,但是這幫家長還咄咄逼人:「有錢了不起啊。」「一定要開除!」「你看把孩子打成什麼樣子了!」
劉蒂娜發飆了,話說得有理有據:(題外話,這個後媽一點都讓人討厭不起來)首先,我向你們道歉了,醫藥費我們可以承擔;第二,誰先動手的可以去教室取證,這麼多孩子都是見證人,開除誰也不是你們說了算;第三,我們家孩子受的傷不比你們輕;第四,可以報警請公安機關處理。那幫家長也慫了。
「校園欺凌」從不是什麼新鮮事。
我本身也經歷過,當然並不嚴重。小學時候一小男孩打掃衛生的時候用掃帚蘸了髒水弄到我身上,還嘻嘻笑,我直接把他的書包從二樓扔下,潑了一盆水在上面,然後往老師辦公室一坐。可能我的氣勢太強,這個小男孩後來看到我都繞道走。跟方先生聊的時候,他也說上學的時候也有皮孩子欺負過他,他直接舉起了椅子……因此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遭遇欺凌第一件事就是不能認慫,你先保證你不去欺負別人,但是別人欺負你的時候理直氣壯頂上去,當然,要講究方法策略,單獨硬碰硬要首先估量一下戰鬥力,最好在公共場合,實在不行了去找老師家長唄。
當然,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定是家長強有力的支持。
有次我和方小延外出旅遊的時候在酒店設置的遊戲區玩。兩個大孩子已經在滑梯上玩了很久,可能已經認為這是他們的領地了。方小延上去的時候,一個小孩就直接動手推他,我大聲制止,那孩子家長直管自己聊天根本不關注,那孩子繼續推,我說你再推推試試,再推我給你推下去!那孩子就不敢再推了。方小延以擁抱我表示了自己的高興。
我不介意我自己是不是仗著體力的優勢欺負小孩,在我能夠保證孩子不受欺負的時候我為什麼不做?但是後來我還是藉機告訴孩子:「這個哥哥不懂道理,但是我們不能欺負別的孩子。」
有些家長不知道怎麼回事,不問青紅皂白就覺得是自己孩子的錯,不問明原因劈頭蓋臉就罵自己的孩子,強按著自己孩子向別人道歉什麼的,這樣孩子以後再遇到這種事會跟家長說嗎?有些孩子甚至自我壓抑導致心理抑鬱或者校園暴力升級。
理智的做法難道不應該首先問清原因嗎?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去欺負別人,那麼該道歉道歉,該賠錢賠錢,該接受處理接受處理,然後回家問清欺負別人的原因,嚴肅教育。如果被別人欺負,那就據理力爭,中國是個法治國家,而且輿論發達,我就不相信可以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再不行,轉學,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必要的時候,以暴制暴不是不可以,對吧?
所以別跟我說:「為什麼不欺負別的孩子就欺負你家孩子?」「你先從自身找找原因?」要不要我先甩你個耳刮子然後讓你自己找找原因為什麼自己這麼欠揍?
本文作者caoyan:三歲男寶媽,資深文藝青年,古文愛好者,微信訂閱號「與你虛度時光」,分享讀書心得、育兒心得、生活瑣事。看到事件,絕大多數的家長第一反應都是震怒和聲援,但發酵幾天後,我也看到不少校方或利益相關者(比如學區房中介?)的洗地文,類比「羅爾事件」聲稱「劇情反轉」:有攻擊被欺凌的孩子媽媽是前編劇所以文筆好、顛倒黑白煽動吃瓜群眾的,有攻擊被欺凌者靠關係進的該名校,家長是「事兒精」一言不合故意黑學校的。
看了一路,也是無名火起。所以醫院開的「中度焦慮、重度抑鬱」的診斷是因為這個「有錢有勢」的家長故意弄來污衊學校的?所以被霸凌的小孩就應該是文盲家長不能發聲、四處投訴解決無門委屈的時候就應該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當時看完文章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幸中的萬幸,這孩子的媽媽思路清晰、文字有力量,所以能以此為武器引發主流媒體和社會輿論的關注,因此解決問題有望。否則,在這個國度,沒有話語權的普通家長憑藉一己之力,對抗體制有多難?!
今天我的朋友@caoyan發了這篇「每個被欺凌的孩子後面,都有不作為的家長」,我想在後面補充一句:每個欺凌他人的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的「加持」。
參見這個事件裡的「熊家長」:自己的孩子扣屎盆在別的孩子頭上,認為他只是開了一個不知分寸的玩笑?我在電話裡都給你都道歉了你還鬧到學校是想怎樣?
再參見我們周圍見過的「熊孩子」,無不是從小惡到大惡,步步被「熊家長加持」而來的。
要想自己孩子別變成「熊孩子」,就必須嚴加管教、不能縱容,還有,自己先別「熊」;要想孩子不被「熊孩子」欺負,家長也必須做到不惹事也絕不能怕事。
贊同水木網友@fryingbird說的:「媽媽需要支持孩子,告訴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不能退縮,孩子在外面被欺負沒有反抗的話,要懲罰,如果反抗了,不管惹出什麼簍子,都不能怨孩子。爸爸主要是一個教練的角色,教孩子怎麼打架,怎麼抓頭髮,怎麼用拳頭打臉,怎麼摔倒對手,被圍攻的時候怎麼咬人。如果孩子因為反抗欺負受傷回家,要像對英雄一樣對待孩子。如果孩子欺負其他人,也要給與懲罰。當然如果孩子被老師針對,或者被高年級同學欺負,再或者被銳器傷到,爸爸還是要出面的。這個時候家長要強硬,你在給孩子做出榜樣,教給他什麼叫遇事不怕事。」
因為面對「熊孩子」的一再欺侮,你就得做好抗衡「熊家長」甚至「熊校方」的準備,沒有一個跟這個事件當中的被欺凌者孩子父母那樣破釜沉舟的堅決態度,就無法真正保護自己的孩子!
- END -
about us
果寶,5歲元氣少女,私立幼兒園小美女一枚,愛唱歌愛跳舞愛畫畫,無限熱愛探索新知識,是個小小的「十萬個為什麼」。
果媽,南京大學文學學士,當過記者呆過省教育廳,如今是奮鬥在教育戰線上的教師一枚。出於興趣,熱衷分享,普及親子閱讀、國學&科學知識和習慣養成經驗,是個愛碎碎念的鄰家寶媽。
果爸,清華大學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211大學兼職副教授,是果寶教育路上的宏觀決策者和指導者。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字,請長按二維碼關注。
轉載請回復「授權」了解細則。轉發至朋友圈或朋友請隨意。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原創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