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褒姒」與西周「俄狄浦斯」:從天命難違,到我命由我不由天

2020-12-20 逸史雜談菌

俄狄浦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悲劇國王,而褒姒則是西周末年的「紅顏禍水」。二人之間原本互不認識,毫無關係,但二人的傳說故事,又體現了兩種不同文化中相似的命運觀念:

天命難違。

從這個角度來看,褒姒的傳說,恰似東方的「俄狄浦斯」;俄狄浦斯的故事,好似古希臘的「褒姒」。

龍涎褒姒

《國語·鄭語》中,左丘明記了這樣一個八卦:

聽說周宣王那會兒,有小女孩唱順口溜,「檿弧箕服,實亡周國」。

後面半句好理解,前面半句費點勁。檿(讀演),是一種桑樹;弧指的是弓;箕服是弓箭袋。所以連起來是,桑樹弓,弓箭袋,會讓周國滅亡。

弓箭怎麼能滅國呢?滅國的是用這些工具的人。周宣王聽說了這個小道消息,認為是賣弓箭的人將滅亡周國。那好辦,抓起來殺了吧。

賣個弓箭,莫名其妙惹上殺身之禍。賣弓箭的夫妻連夜逃跑,還能顧上半道撿了個被人拋棄的女孩子。這小女孩是王室中妾室生的孩子,因為是女嬰而拋棄,不想被逃亡的夫妻撿到,帶往褒國。更神奇的是,小女孩還是千年前,褒國王室流傳下來的血脈。

一千年前,夏王朝衰微。有兩條龍停留在夏朝宮廷,說二龍正是褒國的兩位君主。夏王佔卜,無論留下二龍還是殺死二龍,都不吉利。只有留下龍涎收藏,卦象吉利。

於是龍飛走後,龍口水還保存在宮中,代代相傳。直到周厲王末年,厲王將箱子打開,龍涎譁譁流了一地,打掃不掉。厲王讓宮中婦人赤身鼓譟,意在驅邪。

龍涎化作一隻黑鱉,恰好被府內一個年少的婢女遇見。十五歲時,婢女未婚而孕,不敢留下孩子,便偷偷丟棄於宮外。

被賣弓箭的夫妻撿到了。

過了些年,褒國國君得罪了周王,願獻美女給周幽王。這撿來的女孩沒什麼背景,相貌又美,便被送給幽王。來自褒國,褒人姒姓,得名褒姒。連自己的專屬名字都沒有。

後來,幽王寵愛褒姒,欲廢申後太子,讓褒姒之子繼承王位。又做出些「烽火戲諸侯」的荒唐事來,果然西周滅亡。即便聽了預言,追殺賣弓箭的夫婦,仍未逃過宿命。

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因弗洛伊德用以形容「戀母情結」而有了新的含義。在原本的神話故事中,俄狄浦斯被預言會殺死自己的親生父親。

父親忒拜國王聽了祭司的預言,在兒子出生後,便同褒姒的待遇一樣,拋棄至荒野。而這個孩子也同樣路遇貴人,被牧羊人撿了回去。送給鄰國國王波呂波斯。

因為男孩的腳被父親下令刺穿,波呂波斯為他取名「俄狄浦斯」,意思是腫腳的人。

但在俄狄浦斯長大之後,有人透露他是個養子。俄狄浦斯忍不住去求神啟告知自己的身世。而預言家告訴他,他將殺害自己的親生父親,娶親生母親,生下被詛咒的子女。

但他根本不知道親生父母是誰。

為了不走上預言的命運,他離家四處流浪,來到一條山谷時,遇到一行車隊,隨從粗暴的喊他讓路,車上的主人還鞭打他。一氣之下,俄狄浦斯將一行人盡數殺死,只有一個奴隸逃走,戰鬥力也是驚人。

他繼續遊蕩,竟到了忒拜。忒拜正遇到怪獸斯芬克斯的侵擾,國王又被刺殺,俄狄浦斯見百姓悽苦,決心殺掉斯芬克斯。因解救了忒拜,他成為國王,娶了王后,又生下了子女。

雖為無心,但預言到底是應驗了。

後來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情結形容戀母情結,雖然符合文化背景容易記憶,但對俄狄浦斯多少有點不公平。俄狄浦斯戀的時候,可不知道那是母啊。

天命難違

兩個故事雖有不同,但都透露了當時人們的宿命觀念。

無論是否提前得知天意,做出準備,天命終究不會因人力而轉移,只能順應,無法違抗。

無論是褒姒還是俄狄浦斯,出生時都被遠遠拋棄,卻又因為一系列偶然事件,終於走上指定的道路。曲折的情節走向,更能讓人們畏懼天命,感慨於宿命的必然。

不過,東西方的天命觀念也有很大不同。

中國古代的天命觀,重德。如果德不配位,就會得到上天的懲罰。一些自然現象,如星象、地震、災荒等等,都可能會被看作上天對於無德之君的警示。

周幽王滅國,也是因為他自身行為荒淫所致。只要君王自身仁德愛民,便不會受到上天的懲罰。

而古希臘的神明,便任性多了。俄狄浦斯為了父母安危離家遠行,殺人是為了自保,後來為了百姓勇鬥怪獸,當上國王之後施行仁政……但仍逃不過命運的玩笑。

我命由我不由天

從宿命難違,到但盡人事各憑天命,再到人定勝天。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和對外界環境越來越深入的了解,許多古代無法解釋的事情,如今都有了科學上的解釋。用自然規律而非神的意志來解讀,人們自然很難繼續堅持宿命論的觀點。

以現代的觀念,再看以上兩個神話傳說,我們可以從新的角度進行解讀:自證預言。

自證預言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現象,意指人會因預言的影響,做出一些促使預言實現的行為。

比方說,聽到物價上漲的預言,便衝去瘋狂囤積。若有很多人如此,正常情況下充裕的庫存一時也會不足,價格自然上漲。若無預言,無人搶購,物價也便不會上漲。

這就是因為預言本身的影響,使得預言實現的例子。

若周王不追殺賣弓箭者,二人便沒機會撿到褒姒,或許褒姒便死於荒野;若忒拜國王沒有聽到預言,不拋棄兒子,俄狄浦斯也不至於不知親生父母是誰,造成悲劇。

性命由己,操之在我。人生不會一帆風順,更不可能為所欲為。但就像同樣的兩個傳說,可以從不同角度詮釋一樣,我們的人生,可以由自己看待生活的角度來定義。

相關焦點

  • 我命由我不由天-淺談《俄狄浦斯王》中古希臘人的命運觀
    這一特點也貫穿了俄狄浦斯的一生。俄狄浦斯出生時就被神諭表示將難逃殺父娶母的厄運。為了避免神諭成真,國王夫婦將孩子遺棄在荒野,後俄狄浦斯被帶去科林斯國長大成人,當他聽到神諭後,決心離開養父母以避災禍,於是他只身前往忒拜城——他真正的故鄉。此後,他在完全未知的情況下殺害了生父,破解斯芬克斯的謎語,之後登上王位,迎娶生母。為了解救受瘟疫折磨的子民,調查殺害老國王的真兇。
  • 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希臘神話悲劇故事
    俄狄浦斯感覺自己的機會到了,他想去試一試,失敗也認了,反正自己的人生也沒什麼可眷戀了,而且他死了,父母就安全了。接著斯芬克斯就問出了那個著名的問題:什麼動物早上四條腿走路,中午兩條腿走路,晚上3條腿走路,腿越多,力量越弱。思考過後的俄狄浦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是人,嬰兒時期爬行時,手腳並用,就是四條腿,壯年時雙腿走路,老年時要依靠拐杖,就是三條腿。
  • 俄狄浦斯的困境
    儘管拉伊俄斯在俄狄浦斯一出生時就試圖殺死他,儘管俄狄浦斯逃離出了他生長的科林斯企圖避免自己的悲劇命運,儘管讓俄狄浦斯子償父債頗有些無辜,但阿波羅的神諭還是應驗了,俄狄浦斯未能逃過他的厄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了他的父親,並娶他的母親為妻。儘管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但是俄狄浦斯還是背負罪孽,他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重的代價,最後被驅逐出他曾經拯救過的忒拜並自己弄瞎了自己的眼睛。
  • [希臘神話]俄狄浦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希臘神話]俄狄浦斯 2012-03-19 10:55 來源:[標籤:來源] 作者:
  • 《獅子王》|從俄狄浦斯情結、陰陽哲學、心理療愈,闡釋自我成長
    俄狄浦斯情結影片闡釋了精神分析學派的一個重要概念:俄狄浦斯情結。它來源於希臘神話傳說《俄狄浦斯王》。傳說俄狄浦斯出生後,其父從神諭中得知,他長大後將會殺父娶母,因而命人將他拋棄。此後被科林斯國王收養,成年後,當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殺父娶母時,為躲避厄運,選擇了逃離,他認為科林斯國王和王后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後來,當上國王后,陰差陽錯,他殺死了親生父親,並娶了自己的生母,生育了兩個孩子。
  • 子虛烏有的「俄狄浦斯情結」
    但很多精神分析師和心理醫生相信,孩子由於害怕同性父母的報復,而壓抑了對異性父母的性愛想法——你要是不承認自己有這些想法,就會說你把亂倫的想法壓抑到潛意識裡頭,沒有過好「俄狄浦斯期」,怪不得現在出現了種種心理問題!
  • 古希臘戀母情結:是一種叫「俄狄浦斯癥結」的精神病
    原標題:經典 | 古希臘戀母情結:是一種叫「俄狄浦斯癥結」的精神病俄狄浦斯情結:戀母和弒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認識自己的父母,在一場比賽中失手殺死了父親,又娶了自己的母親,後來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
  • 超越心理學意義的「俄狄浦斯」
    沒有讀過希臘神話的人可能對荷馬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對赫西俄德的《神譜》以及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裡庇得斯,不甚了解,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但是眾多中國人卻知道「俄狄浦斯情結」---源自著名的西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由公元前496年出生的索福克勒斯創作,這要歸功於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幼年性慾說」,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每個人一定要經歷的,是導致神經症的病因,他寫道:「俄狄浦斯王的命運使我們感動不已。他遭受的詛咒是早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領受過的。大概我們都是帶著像他一樣的命運出生的。
  • 俄狄浦斯為何要「弒父」,真的是弗洛伊德說的「戀母」情結嗎?
    motif最早由胡適引入中國,將之翻譯為母題取的正是其本質性和孕育性意義。分析俄狄浦斯的弒父故事,不難發現其中包含著「棄子」與「弒父」兩個母題。「棄子」母題俄狄浦斯在希臘語中意為「腫脹的腳」,俄狄浦斯得此名字,正是因為他是一個棄子。在《俄狄浦斯王》中,伊俄卡斯忒曾這樣說道:我們的嬰兒,出生不到三天,就被拉伊俄斯釘住左右腳跟,叫人丟在沒有人跡的荒山裡了。拉伊俄斯曾被詛咒將被兒子所殺,因此他一直避免讓伊俄卡斯忒懷上孩子,俄狄浦斯的出生是醉酒所導致的意外。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俄狄浦斯王》是希臘索福克勒斯所作,福克勒斯被譽為戲劇藝術的「荷馬",他的創作標誌著古希臘悲劇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傳說他一共寫了120多部作品,但我們能看到的只有7部完整的,其中《俄狄浦斯王》可以說是開啟了西方心理學的經典命名。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二折」為俄狄浦斯預感到自己就是殺人兇手,他說出自己也聽到類似的預言,所以才逃離到外地,在三岔路口打死了一位態度粗鄙的老人,只是不確信這位老人是什麼身份,唯有當時倖存的牧人可以證明。在等待傳召牧人的時候,有報信人帶來波呂波斯的死訊,這對於俄狄浦斯似乎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他以為自己不會是殺父兇手了。
  • 「長大我要娶媽媽」?孩子患有「俄狄浦斯情結」,化解妙招在這裡
    但是,在這裡,我要告訴各位家長的是,當我們的孩子出現說出這樣的話語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患有了"俄狄浦斯情結"需要引起我們父母的重視。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我們又應該如何緩解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呢?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俄狄浦斯王:一個最悲劇的男人,一顆永遠抗爭的心
    下面我試著從劇本結構、語言魔力和命運角逐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一齣好戲:精妙絕倫的劇本結構亞里斯多德對《俄狄浦斯王》極為讚賞,他在《詩學》中多次論及這部作品,認為它是全部希臘悲劇中最典型、最成熟完美的命運悲劇。
  • 高乃依、伏爾泰與他們的俄狄浦斯故事
    所以,他選擇了俄狄浦斯這樣一個角色。但這個光彩奪目的主角很快變成了一個陷阱。為了獲取他所計劃的成功,高乃依放棄了直接轉譯索福克勒斯的觀念,並且揭露俄狄浦斯的罪行的主角,這些都需要重新創作。我知道,這些在古代令人驚嘆的形象已經遠去。在我們今天的時代裡看起來有些恐怖,對這位挖出自己雙眼的憂傷的君王的描寫,文採奕奕,令人稱奇,鮮血從他被剜去雙眼的眼眶中流出,沾滿他的整個面龐。
  • 心聞 | 育兒中的俄狄浦斯
    期俄狄浦斯是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他不認識自己的父母,在一場比賽中失手殺死了父親,又娶了自己的母親,後來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刺瞎了雙眼,流放了自己。在心理學中,引用「俄狄浦斯」這個詞語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年齡大概是3歲至6歲,這個時期我們對同性父母產生敵意,同時對異性父母產生好感,我們稱這段時期為「俄狄浦斯期」。
  • 弒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後來怎麼了?
    前一個故事,俄狄浦斯殺夫娶母,婦孺皆知,而他晚年在科羅諾斯的遭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沒想到情節竟然如此精彩。俄狄浦斯自刺雙眼帶給我們的遺憾,在後一個故事裡得到了撫慰和滿足。我們看到俄狄浦斯不僅僅是殺了父親睡了母親那麼簡單,他還是一位因飽受苦難而獲得神恩,能夠帶領人們走出黑暗困境的英雄。
  • 俄狄浦斯情結:如何看透衝突背後的衝突才是核心
    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簡單的來說就是戀母情結,複雜的來說就是一個孩子與父親和母親的三角關係中存在的愛與恨、好與壞等眾多的矛盾關係衝突。這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術語來自精神分析流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是根據希臘神話《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弒父娶母的戲劇性故事中總結出的一個心理學中精神分析學派用語
  • 俄狄浦斯情結:如何看透衝突背後的衝突才是核心
    這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術語來自精神分析流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是根據希臘神話《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弒父娶母的戲劇性故事中總結出的一個心理學中精神分析學派用語。弒父娶母只是戀母情結的一個極端的表現。暫且不說這是否真實,但是弄懂俄狄浦斯情結背後的衝突對一家人的相處和孩子的性格成長是有非常巨大的好處的。但是俄狄浦斯情結畢竟是舶來品,是以西方人類心靈的研究為主的。
  • 「長大我要娶媽媽!」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家長要這樣來解
    但是小編要告訴各位家長,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孩子所說話,其實孩子患上了"俄狄浦斯情結",恰恰需要父母的注意。那麼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呢?為什麼孩子會產生"俄狄浦斯情結",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安全度過"俄狄浦斯情結"期呢?
  • 《衝突背後的衝突》父親缺位:孩子一生無法逾越的俄狄浦斯之巔
    在讀《衝突背後的衝突》這本書之前,我只知道有關俄狄浦斯的希臘神話故事,卻不懂其背後蘊含的心理學知識和精神學科深意。張天布老師本來要講的俄狄浦斯,是一個複雜而難以理解的精神學科專業問題。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悲情的親情倫理故事:與親生父親分離的兒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了父親,並與母親結婚生子,最後俄狄浦斯無法承受內心的煎熬,放棄王位漂泊四方,用一生的精神折磨進行自我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