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觀是人們在探討古希臘人時一個躲不開的話題。古希臘人認為,命運凌駕於人與神,主宰著世界萬物。當時的戲劇作品中,有著古希臘人對命運的鬥爭和反抗;也有著不服從命運卻被命運捉弄,最後只能屈從於命運的悲慘結局。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劇作品《俄狄浦斯王》講述了主人公最初反抗命運、試圖躲避命運,到不可避免地迎合命運、「神諭」應驗,最終無可奈何地向命運屈服的故事,向後世闡釋了古希臘人對命運的觀點。
命運觀是人們在探討古希臘人時一個躲不開的話題。古希臘人認為,命運凌駕於人與神,主宰著世界萬物。當時的戲劇作品中,有著古希臘人對命運的鬥爭和反抗;也有著不服從命運卻被命運捉弄,最後只能屈從於命運的悲慘結局。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劇作品《俄狄浦斯王》講述了主人公最初反抗命運、試圖躲避命運,到不可避免地迎合命運、「神諭」應驗,最終無可奈何地向命運屈服的故事,向後世闡釋了古希臘人對命運的觀點。本文將以《俄狄浦斯王》為切入點,淺談古希臘人的命運觀並分析這種觀點給現代社會帶來的啟示。
一、命運的必然性與未知性:《俄狄浦斯王》中的「命運悲劇」
《俄狄浦斯王》中的「神諭」即代表了所謂的命運,它被賦予了先天的超自然力量,看似是「神」所下達的,其實它本身是凌駕於一切事物之上的。故事中的「神」和「先知」等都只是傳達對眾人命運宣判結果的載體,這就使命運有著不可違抗的特點。這一特點也貫穿了俄狄浦斯的一生。俄狄浦斯出生時就被神諭表示將難逃殺父娶母的厄運。為了避免神諭成真,國王夫婦將孩子遺棄在荒野,後俄狄浦斯被帶去科林斯國長大成人,當他聽到神諭後,決心離開養父母以避災禍,於是他只身前往忒拜城——他真正的故鄉。此後,他在完全未知的情況下殺害了生父,破解斯芬克斯的謎語,之後登上王位,迎娶生母。為了解救受瘟疫折磨的子民,調查殺害老國王的真兇。當他得知自己殺父娶母的真相之後,他徹底的絕望和崩潰了。最終俄狄浦斯刺瞎了雙眼,離開忒拜,從此浪跡天涯。
《俄狄浦斯王》被人們稱為「命運悲劇」。所謂的「命運悲劇」,就是指主人公積極地同命運進行對抗,但結局往往是他們無法從命運的手掌中逃脫出來而不得不被命運毀滅。索福克勒斯在此向我們展現了古希臘人悲劇命運觀的源頭:在超自然力量的面前,人類避無可避,只能服從,因為命運是未知的,同時也是不可避免的。它決定了每個人的生命歷程,特別是消極的、不幸的悲劇部分,倘若一個人遭遇了天災人禍,那絕非偶然,而是命運安排好的一定會發生的事,這是古希臘人對命運的預見性的設想。並且,命運的巨大威力讓人心生畏懼,除了想方設法躲避,沒有別的方式,但最終一定會陷入命運的漩渦,這給命運附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基於這樣的認識,古希臘人將所有不可闡述的巧合或不能解釋的非人力事件統一歸結於「命運」這一虛無縹緲的概念上來,並以此來解釋許多天災人禍。古希臘悲劇是古希臘人思想和信念的表現,這使得「命運」這一不可抗力看似客觀的背後蘊含了鮮明的主觀特徵。但與此同時,命運不只是與悲劇緊密相連,連同世人所遭受的巨大喜悅、幸福快樂的生活、衣食富足的狀態,都一定是因為「上天」的旨意使之獲得的。至此,人已經完全失去了自主生命的權利,人類對自然的恐懼,對生死的悲歡,對不幸的曲解,使得自身本來具有的喜怒哀樂、幸與不幸全部都成為了所謂「命運」的附庸。我們不妨大膽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接下來我將闡釋到的人類對「命運」的自發性反抗,即人類自主意識的覺醒,那麼以「放生」求「無生」的這種行為,也正是以「放生」求解脫,超越生死,進入涅槃。
二、古希臘人在同命運鬥爭中所表現出的不屈的反抗精神
反抗,是古希臘人面對命運的不公時最直接的本能反應。反抗的形式是多樣的,在《俄狄浦斯王》中有著多處體現:國王夫婦為了躲避「弒父娶母」的神諭的應驗,將孩子丟棄在深山,這是對命運的躲避;成年後的俄狄浦斯在得知神諭後遠走他鄉,離開養父母,是對命運的否定;得知自己的神諭已經應驗以後,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雙眼並主動放逐自己,這是對命運無可奈何的同時保留人性與良知的自我救贖。
在這些種種不同形式的反抗命運的故事情節之中,最矚目的還屬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斯之謎這一別具心裁的情節。將故事與古希臘文藝象徵緊密聯繫起來後我們能發現,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象徵著恐怖的命運悲劇,而俄狄浦斯則象徵著充滿智慧、膽識和勇氣的反抗者。他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謎語,並最終送葬了象徵著悲哀和「不可抗」的命運,這是強烈的對命運的反抗的體現。
不論消極還是積極,對命運降臨前的合理準備,都能從強弱不同層次反映出古希臘人思想中的勇敢的反抗因子,索福克勒斯等古希臘劇作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並將其表現在作品之中,這種充滿傳奇色彩而又頗為寫實的做法是對當時民眾反抗思想的極大肯定。可以說,俄狄浦斯這個人物形象是非常正面的,他在對現實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詮釋了何謂勇氣和正義。在邪惡的命運面前他不是聽之任之消極順從,而是全力抗爭。他極力逃避神諭,努力追查兇手和嚴苛地自我懲罰,表現出正直、善良、誠實、堅強的優秀品質;他敢於直面嚴酷的現實,敢於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堅強的意志和鬥爭到底的精神。這些品質也是作者對當時古希臘人美好品質追求的濃縮和升華。
三、古希臘人在同命運鬥爭中所表現出的先進的個人主義精神
悲劇表現出的精神主旨往往並不消極和悲觀,相反的,從古希臘神話悲劇中我們還能發現西方先進個人主義精神的萌芽。在《俄狄浦斯王》中,這一點也被有機融合在了古希臘人的命運觀裡,使得這一觀點更加全面、立體和豐富。故事裡特意安排了斯芬克斯之謎這一橋段,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在為情節進行過渡,這一安排是有深意的。斯芬克斯的謎語也像是一個寓言——「早上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這就是「人」。所謂命運最終還是要讓人回歸到自身,反省自身,思考自身,完善自身。沒有答出來的人們都免不了一死,俄狄浦斯回答出了人,雖然免除死亡,但也間接應驗了原本屬於他的神諭,這正是悲劇所在。但拋開悲劇本身,俄狄浦斯的正確回答,象徵著他的個人意識的覺醒,沒有命運中的捉弄,他將會是一個偉大的、睿智的、勇敢的、美好的英雄形象。古希臘人正是旨在通過對這一英雄人物的塑造,寄託自身對個人主義的珍視。在堅信命運不可避免的同時能夠堅信個人力量的偉大,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對「人和命運」的關係的探索自古有之,東方古代遵從的「天人合一」發展到後來的「存天理滅人慾」,與早期西方社會表現出的對個人主義的絕對強調形成強烈的反差。與早期西方社會表現出的不同,東方所說的天道一方面是指天地自然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另一方面也指人賦予天的至善德性。不過幸運的是,古希臘傳統命運觀中命運的先在性與未知性都是一種觀點上的假設,而勇敢無畏且積極樂觀的古希臘人民已經用最偉大的個人主義進步精神在思想層面戰勝了它。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典型的悲劇作品,但其中反映出的大無畏精神和拋開宿命本身的古希臘人的樂觀積極的心態是非常核心且突出的。現當代的一句話十分適合描述書中表現出的命運觀,即「信命而不認命」。俄狄浦斯的反抗和覺醒以至於自我救贖,無一不閃爍著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光輝。古希臘人相信命運的悲劇性、不可避免性、預見性,但他們也本能地發出了不滿悲劇命運的反抗之聲,雖然生命很長,但是但是要追求生命的深度和寬度尚屬不易,我們應該抓住機會,讓生命溫暖寧靜,這是其命運觀的積極之處。
四、小結
古希臘人的命運觀主要可以分為正反兩個方面。一方面,古希臘人在面對不可違抗的命運的時候是具有消極意志的。他們認為命運與悲劇緊密相連,因為命運是既定的、不可改變的、凌駕一切的;但同時,反抗精神和個人意識的覺醒讓他們不再坐以待斃,而是勇敢地反抗和坦然地接受命運,在不失去個人主觀意志的同時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最大可能的改變,充實頭腦,豐富心靈,強健體魄,勇敢地面對未知的人生。《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人命運觀的藝術體現之一,這也是使它充滿不朽的藝術價值的原因。聯繫當下,古希臘人的雙重命運觀同樣具有深刻的社會價值和研究意義。對此,我們不妨借鑑其積極樂觀的部分,坦然地面對未知的世界,淡然地回顧過去的坎坷,以勇敢的姿態擁抱命運,和歲月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