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錦鱗、羅彤:每一個希臘人裡面,都有一個中國人
直到後來上了中央戲劇學院,羅錦鱗才開始系統學習古希臘戲劇,授課的老師就是父親的學生。那時,他慢慢品出了一點滋味,卻也並未對它格外偏愛,目光仍然頻繁地投向了莎士比亞。畢業後,羅錦鱗留校任教。日子一天天過去,他與古希臘戲劇之間,仍然沒有發生什麼故事——直到1985年。
-
兩位「俄狄浦斯王」在當代(2)
兩位「俄狄浦斯王」在當代(2) 2013-09-29 11:16 作者:石鳴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39期
-
帕索裡尼鏡頭下的俄狄浦斯王
前兩天更新的洛麗塔 今天來聊聊與之相對應的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取材於古希臘神話傳說 還表達了個人反抗命運的思想 在俄狄浦斯王身上 劇本熱烈歌頌了俄狄浦斯的堅強意志
-
兩位「俄狄浦斯王」在當代
兩位「俄狄浦斯王」在當代 2013-09-29 11:16 作者:石鳴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故事整體講述了拉伊俄斯的孩子將會殺死他,因此俄狄浦斯從出生就被神預言將會「弒父娶母」,所以他從生下來就被父母拋棄,後意外被波呂波斯領養,在俄狄浦斯長大後,也聽聞了神的預言,為了不讓預言成真,他離家出走,遠離波呂波斯,然而卻成了悲劇的開始,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害了自己的親生父親。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俄狄浦斯王》是希臘索福克勒斯所作,福克勒斯被譽為戲劇藝術的「荷馬",他的創作標誌著古希臘悲劇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傳說他一共寫了120多部作品,但我們能看到的只有7部完整的,其中《俄狄浦斯王》可以說是開啟了西方心理學的經典命名。
-
金庸筆下的「俄狄浦斯王」——蕭峰
金庸筆下的"俄狄浦斯王"———《天龍八部》中蕭峰"命運悲劇"形象分析悲劇一般分為"命運悲劇"、"性格悲劇"和"社會悲劇"。中國古典小說中的諸葛亮、林黛玉、林衝分別是這三種悲劇的典型代表。希臘神話中的阿喀琉斯、特洛伊王子帕裡斯等都是受"命運"控制的悲劇人物,而《俄狄浦斯王》更是"命運悲劇"典型。與俄狄浦斯王相比較,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裡塑造的蕭峰,其實也是一位"命運悲劇"英雄。蕭峰就是金庸版的"俄狄浦斯王"。
-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2013-08-22 12:0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弒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後來怎麼了?
這個戲把兩部古希臘悲劇合二為一,《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確切地說,是把前者楔入後者之中,後一個劇掰成兩半。前一個故事,俄狄浦斯殺夫娶母,婦孺皆知,而他晚年在科羅諾斯的遭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沒想到情節竟然如此精彩。俄狄浦斯自刺雙眼帶給我們的遺憾,在後一個故事裡得到了撫慰和滿足。
-
俄狄浦斯王為什麼無法擺脫殺父娶母的「命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劇本,約公元前431年演出。這部偉大的戲劇,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關於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人跟命運的衝突。
-
我命由我不由天-淺談《俄狄浦斯王》中古希臘人的命運觀
一、命運的必然性與未知性:《俄狄浦斯王》中的「命運悲劇」 《俄狄浦斯王》中的「神諭」即代表了所謂的命運,它被賦予了先天的超自然力量,看似是「神」所下達的,其實它本身是凌駕於一切事物之上的。故事中的「神」和「先知」等都只是傳達對眾人命運宣判結果的載體,這就使命運有著不可違抗的特點。這一特點也貫穿了俄狄浦斯的一生。
-
李六乙戲劇作品《俄狄浦斯王》
2012年6月啟動。李六乙導演將帶領他的創作團隊將三部古希臘題材作品《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以及藏族史詩《格薩爾王》(上、中、下三部)呈現在舞臺上。李六乙導演堅信該戲劇計劃具備引人深思的現代意義和普世價值。他將秉承一貫的詩學品質、當代精神、哲學睿思、人文關懷的創作原則,立足於國際視野,聯合國內外各領域一線藝術家,挖掘這六部作品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核。
-
超越心理學意義的「俄狄浦斯」
但是眾多中國人卻知道「俄狄浦斯情結」---源自著名的西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由公元前496年出生的索福克勒斯創作,這要歸功於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幼年性慾說」,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每個人一定要經歷的,是導致神經症的病因,他寫道:「俄狄浦斯王的命運使我們感動不已。他遭受的詛咒是早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領受過的。大概我們都是帶著像他一樣的命運出生的。
-
《俄狄浦斯王》男主角成遺憾 臺詞前後沒變化
讀者印象最深的是俄狄浦斯王刺瞎雙眼後在血泊中獨白。 (記者陳然)日前,李六乙導演的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此次,導演李六乙親任《俄狄浦斯王》的舞美設計,他採用了一塊巨型幕板懸於舞臺上方。隨著劇情的推進,它緩緩降落,對表演空間形成擠壓,同時象徵了主人公的處境。故事的高潮是當真相浮出水面時,幕板翻轉,刺瞎雙眼的俄狄浦斯站在一片「血泊」之中,這也是全劇最震撼人心的一幕。 《俄狄浦斯王》中的歌隊運用,較之李六乙的上一部戲《安提戈涅》也更為豐富。
-
《俄狄浦斯王》的寂寞
戲中最炫目的一次舞臺處理,是一直斜懸在演員頭頂的一塊巨型方板逐漸下降後翻轉過來,得知自己弒父娶母真相後的俄狄浦斯站在一角,腳下血汙四溢。在場的觀眾無不為這一視覺效果震撼,然而,對於李六乙本人來說,這甚至不是戲中的任何一個高潮。「我這個戲,高潮有三處,一處是先知向俄狄浦斯揭露,你就是那個罪人,一次是報信人,說穿了俄狄浦斯的身世真相,最後一次是結尾,俄狄浦斯的大段獨白。」李六乙說。
-
俄狄浦斯為何要「弒父」,真的是弗洛伊德說的「戀母」情結嗎?
引言:在對《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及《卡拉馬佐夫兄弟》進行分析之後,弗洛伊德發現了西方文學中長期、廣泛存在的「弒父」主題,並以其一貫作風推而廣之認為一切文藝作品都是「俄狄浦斯情結」的呈現或升華。但是所謂的「戀母」情結,其實並不足以解釋俄狄浦斯的「弒父」行為。
-
俄狄浦斯王:一個最悲劇的男人,一顆永遠抗爭的心
王后伊俄卡斯忒為了安慰俄狄浦斯,說拉伊俄斯註定會死在自己的兒子手中,而那個嬰兒早就被遺棄,而且拉伊俄斯是在三岔路口被一群強盜殺死的。當拉伊俄斯的死亡信息明確後,俄狄浦斯開始懷疑自己可能就是那個兇手,但還有一線希望,畢竟據當事人(牧羊人)表述拉伊俄斯是被"一群強盜"殺死的。
-
為什麼說《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劇」?
在敘事手段上,《俄狄浦斯王》採用的是回溯式,即把一部戲劇的高潮安排在開場前夕,當大幕拉開的時候,戲劇情節其實已經發展很久了。《俄狄浦斯王》以瘟疫來襲作為主角俄狄浦斯出場的原因,以及展開戲劇的動作的開端,在層層設置的懸念中一步步揭開人物的身世之謎。
-
子虛烏有的「俄狄浦斯情結」
1896年上演的《俄狄浦斯王》劇照:俄狄浦斯在知道自己弒父娶母的真相後,用王后的胸針刺瞎了自己的雙眼。劇情回顧:悲催的俄狄浦斯古希臘城邦底比斯的國王拉伊俄斯在兒子出生時曾得到警告,說他或許死於此子之手。因此,這個男嬰被遺棄在小山坡,雙腳還被釘在一起——「俄狄浦斯」就是「腫脹的腳」之意。他被牧羊人救走,後被科林斯國的國王收養,並視如己出。俄狄浦斯不知自己是被領養的,所以當他聽到自己將會殺死父親,並會和母親上床的預言時就離開了科林斯,開始獨闖世界。
-
(改)《俄狄浦斯王》-考研筆記3
俄狄浦斯王SHAFUQUMU(審核問題,只好寫拼音),自己卻毫無所知。為了平息忒拜國內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示,俄狄浦斯王千方百計尋找殺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兇手,結果發現兇手就是自己。悲痛萬分的王后伊俄卡斯忒自盡。俄狄浦斯王百感交集,刺瞎自己的雙眼,自我放逐。通過這個悲慘的故事,詩人歌頌了俄狄浦斯的堅強意志和對國家的責任感。以《俄狄浦斯王》為代表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劇藝術標誌著古希臘悲劇藝術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