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俄狄浦斯王」——蕭峰

2020-12-11 古今職場一葉談

金庸筆下的"俄狄浦斯王"

———《天龍八部》中蕭峰"命運悲劇"形象分析

悲劇一般分為"命運悲劇"、"性格悲劇"和"社會悲劇"。中國古典小說中的諸葛亮、林黛玉、林衝分別是這三種悲劇的典型代表。

追根溯源,"命運悲劇"其實發源於古希臘!

希臘的神話和悲劇,認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所支配的,是"與生俱來"的,先天的,因而是一種"無可逃避"的命運。——蔣孔陽、朱立元,《美學原理》

可以說"與生俱來,無可逃避"是"命運悲劇"最典型的特徵。希臘神話中的阿喀琉斯、特洛伊王子帕裡斯等都是受"命運"控制的悲劇人物,而《俄狄浦斯王》更是"命運悲劇"典型。

與俄狄浦斯王相比較,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裡塑造的蕭峰,其實也是一位"命運悲劇"英雄。蕭峰就是金庸版的"俄狄浦斯王"。

蕭峰"命運悲劇"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蕭峰形象完全符合"與生俱來,無可逃避"的"命運悲劇"典型特徵。

"遼生漢養"是蕭峰的"命運死結",註定了蕭峰生命必然"非正常終結"在浪漫神話色彩濃厚的古希臘悲劇裡,"與生俱來"最終落腳在命運由神所支配上。俄狄浦斯出生之前,其父母就得到神諭,說他將來要"殺父娶母"。為了逃脫這一可怕的詛咒,他的父母和俄狄浦斯本人都想盡一切辦法來迴避。任其父子如何努力,可怕的命運最後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應驗了。

金庸在創作《天龍八部》時,巧妙地為蕭峰"與生俱來"的"命運悲劇"設計了一個解不開的死結——"遼生漢養"

在當時宋遼對抗的情況下,蕭峰生於遼、長於宋,杏子林真相被揭穿以前,蕭峰是代表"養父"的人去殺"生父"的人;杏子林之後,蕭峰面臨著一個選擇:

——要麼代表"生父"的人去殺"養父"的人;

——要麼代表"養父"的人繼續殺"生父"的人;

——要麼就跳出兩國爭端的是非之圈去"塞上牧羊"。

由於蕭峰周歲時就在"帶頭大哥"玄慈的安排下接受了正統的漢文化教育,長大後又在丐幫汪幫主的教誨下成長為武林領袖,形成了"為人上進、行俠仗義、為國為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蕭峰不甘心因身世而使自己"建功立業"的價值觀瞬間坍塌,因此想方設法想查明身世,在追查身世和追查兇手的過程中,蕭峰和阿朱是"塞上牛羊空自許",第三條路對他來說走不通。因此,蕭峰就面臨著一個無法選擇的兩難問題:

——選擇"生父"還是選擇"養父"?

——報答"養育之恩"還是報答"生育之恩"?

顯然這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也是蕭峰命運的"死結",而這個"死結"最終也只能以蕭峰生命的"終結"才能解開。

"父債子還、因果報應"的觀念是蕭峰「命運悲劇」的驅動因素

——首先,宋遼不兩立的原因是長期的"宋遼戰爭",而這場戰爭是由契丹率先挑起的。

——其次,雁門關那場因誤會而發生的血戰,蕭峰一家死亡的只有蕭峰母親一人,而死在蕭遠山手下的中原武林人士卻達十七人,從人數對比上講,蕭遠山給蕭峰留下了一筆"血債"。

——第三,杏子林事件之後,蕭遠山為防止蕭峰查出真相,先後殺害了蕭峰養父母以及玄苦等許多知曉蕭峰身世的中原之人,引得中原武林人士對蕭峰圍追堵殺,最終發生了聚賢莊大戰。其後,蕭峰便被逼離開中原,一步一步走向命運的終點。

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也說得很明白:"過去的確是錯怪了蕭峰。但他父子同體,是老子作的惡,怪在兒子頭上,也沒什麼不該。"

有缺陷的性格是蕭峰"命運悲劇"的導火索

蕭峰的血管裡流的本是契丹人的血液,又受到了良好的漢文化薰陶,形成了"豪氣幹雲、恩怨分明"的性格,這種性格特徵在杏子林事件、養父母及其它知情者先後被殺後,演化為一種強烈而又偏狹的"復仇之心",必欲手刃仇人而後快。本來,只要蕭峰放棄報仇,就可以和阿朱塞外牧羊了,從而逃過命運的安排。

讓人扼腕的是,"報仇"已化作"心魔",引領蕭峰踏上死亡的"命運悲劇"之路。

蕭峰形象的"命運悲劇"比其它類型的悲劇具有更加"曲折坎坷"的發展歷程。

古希臘的許多神話和"命運悲劇",悲劇的發展過程都是一個"生命苦旅",最後按照命運安排、殊途同歸地走向起必然的終點——痛苦或死亡。"命運悲劇"的發展歷程與後來的性格悲劇或社會悲劇相比,往往更加"曲折坎坷"。俄狄浦斯與蕭峰形象上都有具體體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命運悲劇"的主人公一般都"起於不幸、終於不幸"不論是"命運悲劇"、性格悲劇還是社會悲劇,主人公結局肯定是不幸的,這一點是三種悲劇的共同點。但與性格悲劇、社會悲劇相比,"命運悲劇"的主人公往往一出生就處於"不幸"的狀態,這更加加重了"命運悲劇"的"悲情"氛圍。

性格悲劇的典型哈姆雷特童年和少年是無憂無慮的王子;林黛玉雖然早年天生有疾,但仍然是一位養尊處優的大家閨秀。

社會悲劇的典型、被"逼上梁山"的林衝,在東嶽廟進香以前,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在八十萬禁軍教頭的位置上躊躕滿志。

而"命運悲劇"的主人公們童年和少年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的童年往往是和"不幸"或"苦難"聯繫在一起的。俄狄浦斯和阿喀琉斯出生後,雙方父母為了躲避不幸的命運,把他們倆一個用釘子刺穿腳,扔在山下餵狼,一個架在火上烤、浸在冥河的水裡泡,受盡了折磨和痛苦。

蕭峰周歲時,隨父母去探親,結果在雁門關遭到中原武林群豪的攻擊,母親被殺死於非命,父親受傷不知所蹤,襁褓之中就遭受了喪母離親的人生慘痛,也使蕭峰的"命運悲劇"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命運悲劇"的主人公一般都有更加"曲折坎坷"的"生命苦旅"性格悲劇、社會悲劇的"悲"和"苦"往往更集中體現在結果上,一般是結果"悲"而過程並不"苦"。

林黛玉不論在煙花明月的揚州、還是在脂香粉濃的金陵,一直過著富家小姐的優雅生活,雖然在精神上有著"風刀霜劍"的感受,但不給讀者以太"苦"的感覺,寶黛愛情在大多數情況下一直是按照正常的軌跡在發展,只是在最後才演變為悲劇。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也是一直生活在對丈夫滿懷期待的美好嚮往中,只是到最後才看清丈夫的本質,毅然出走,過程中也沒有給人很"悲苦"的感覺。

而"命運悲劇"不僅結果是"悲"的,過程也是"苦"的,並且充滿了苦澀的曲折和坎坷,人物命運在過程的大起大落中悲苦萬分。

俄狄浦斯的一生就是一個"遺棄——收養——遭妒——逃亡——殺父——解謎——娶母——天譴——自殘——下地獄"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過程,每一個環節基本上都和"痛苦"為伴。俄狄浦斯坎坷曲折的生命歷程就是一場"命運悲劇"的"生命苦旅",在無盡苦痛的折磨中讓人體會到悲劇過程中難以言述的苦楚,從而進一步烘託出悲劇的悲壯。

蕭峰的生命之旅同樣曲折坎坷、辛酸悲苦。幼年喪母離父,流落異族;七歲遇狼,險些命喪;拜師玄苦,學藝艱苦;千難萬苦之後方得繼任丐幫幫主;聚賢莊大戰眾叛親離;追殺仇人過程中失手打死紅顏知己阿朱,痛失唯一所愛;少林父子剛相認,轉眼又分別;雁門關前協迫遼帝,幹戈化玉帛後自殺身亡,取義成仁。

在經歷了類似俄狄浦斯王曲折坎坷的生命苦旅後,背著"漢奸"、"遼奸"雙重罵名、忍愛著"兩面不是人"雙重痛苦的蕭峰,在與命運進行了頑強的抗爭後,最後是有國難投、有民難容、有友難認、有親難聚,只落得功業無就、愛情無果、生命無常的悽慘結局。

"命運悲劇"的主人公抗爭總是被一種神秘力量所左右,最後殊途同歸地奔向曲折複雜的悲劇終點古希臘的"命運悲劇"主人公或相關的人在同命運抗爭時,往往有神秘的力量改變你的抗爭努力,使抗爭徒勞無功,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曲折進程後,還是殊途同歸地走向"命運悲劇"的終點。

俄狄浦斯"命運悲劇"中的這種神秘力量具體體現在讓主人公"兩不死"和"兩誤會":兩不死即初生被棄被收養而不死、破解斯芬克斯之謎主動尋死而不死,兩誤會即"誤殺生父"和"誤娶生母"。正因為有命運這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俄狄浦斯曲折的生命軌跡最終無可挽回走向悲劇。

蕭峰也同命運進行了激烈的抗爭,每一次抗爭稍有起色,就會被命運之手無情地拍下,最後只能在絕望中毀滅。伴隨蕭峰激越悲壯一生的,是"命運"安排的針對蕭峰的"兩誤會兩陷害一絕境"

——第一次誤會是帶頭大哥帶人雁門關前伏擊"契丹高手",奠定了蕭峰"遼生漢養"的命運;

——第二次誤會是誤殺紅顏知己阿朱,奠定了蕭峰塞上牛羊空自許的命運;

——康敏的第一次陷害揭露了蕭峰的遼人血統,給他貼上"遼奸"的標籤;

——生父的第二次陷害使蕭峰同中原武林結下血海深仇,背上了"漢奸"的罵名。

——而"兩誤會兩陷害"又聯手把蕭峰逼上了"關前兵諫、取義成仁"的絕境。

因為身背"遼奸"、"漢奸"的雙重罵名,蒼茫大地已無大英雄蕭峰的立錐之地,蕭峰能接受的只有"命運"安排好的唯一結果——"毀滅"!

蕭峰形象的"命運悲劇"影響比其它類型的悲劇影響"更崇高""更震撼"。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撒碎了給人看"。

比較俄狄浦斯和蕭峰,他們身上"美好的東西"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命運悲劇"的主人公均為一代人傑俄狄浦斯雖然出身後受盡苦難,長大後卻成為一代人傑。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有勇。當底比斯城舉國無人能猜出斯芬克斯之謎,紛紛葬身怪物之腹時人人自危的情況下,一般人躲之猶恐不及,俄狄浦斯卻不怕死,爬上巖石主動要求猜謎,可見,勇氣可嘉。

——其次,有謀。斯芬克斯見俄狄浦斯主動要求猜謎,便給他出了一個最難猜的謎語,結果俄狄浦斯很容易便猜出來了,使斯芬克斯羞愧難當,摔巖而死。

——第三,有略。俄狄浦斯當上國王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深受人們的愛戴。成為一名有勇有謀有治國能力的好國王。

與俄狄浦斯相比,蕭峰也是一位人中豪傑。

——首先,蕭峰有勇。在天龍八部裡,除了少林老僧等極少數人,蕭峰在武林鮮有敵手。

——其次,蕭峰有情。杏子林受三刀六洞,成全了兄弟之情;誤傷阿朱後,終身不再另愛,永保對阿朱的愛情;始終呵護阿紫,牢記並實施阿朱的親情之託。對段譽、虛竹的兄弟之情更是不用贅述。

——第三,蕭峰有義。身份被揭穿後,立誓不殺一個漢人,顯示他對養育他的民族的"情義";千裡追殺"大惡人",表現了他報答養育之情的"恩義";協迫遼帝退兵自殺,反映了他對生育自己的故國的"忠義"。

俄狄浦斯和蕭峰,都是頂尖的人中豪傑。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除了自裁,誰也不能把他們兩個人怎麼樣。這樣的人傑一旦自殺,其震撼力更是非同凡響。

"命運悲劇"的主人公均是敢擔責任的好漢不論俄狄浦斯還是蕭峰,都是敢擔責任的好漢。這種責任在真相暴露前後不完全一樣。

——真相大白以前,兩位主人公主要是"鐵肩擔道義"。俄狄浦斯勇解斯芬克斯之謎,挽救了全城百姓生命。做了國王后,兢兢業業地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蕭峰任丐幫幫主之前,勇立九大奇功。任幫主後,統領武林群豪抵禦外侮,是中原武林抵禦侵略的領軍人物。

——真相大白之後,為了讓全城百姓免受神祗降下的災難懲罰,俄狄浦斯主動承擔下全部責任,自刺雙目在荒野中自我放逐而死。蕭峰在血統真相被揭穿後,一邊千裡追兇,一邊擔當成和平大使,想方設法兩全其美,最後在進退維谷的絕境中,用自己的生命化解了民族爭端。

俄狄浦斯和蕭峰,一個自殘取義、一個殺身成仁,給後人留下了"命運悲劇"造化弄人的千古長嘆。

"命運悲劇"的主人公都是為國為民之後才惹來殺身之禍、遭受命運的懲罰古希臘"命運悲劇"的許多主人公,還有一個共同的內涵,他們往往是在做了為國為民的福澤萬民的好事之後卻遭到命運的懲罰,惹來殺身之禍。

俄狄浦斯正是在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謎,解救全城人民苦難的時候,才落入了命運的安排,最後遭到命運的懲罰。

蕭峰在杏子林事件後,努力在宋遼之間尋找和平的可能,最後在萬千努力無效後,不得已實施"兵諫"。蕭峰以生命換來的和平,不僅符合大宋的利益,也符合契丹人民的願望。

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寫得很清楚:"耶律洪基心中一凜:'原來我這些士卒也不想去攻打南朝,我若揮軍南徵,也卻未必便能一戰而克'"。

比起俄狄浦斯自刺雙目,流浪荒野。蕭峰以斷箭自刺心臟而死,阿紫抱屍縱身墜崖,悲劇效果更加強烈,對人的心靈衝擊更加震撼,凡夫俗子對冥冥之中的命運安排又能徒喚奈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相關焦點

  • 兩位「俄狄浦斯王」在當代(2)
    這一結局也恰恰印證了俄狄浦斯王國成立時的斯芬克斯之謎:『什麼東西在出生時四條腿,成年時兩條腿,晚年時三條腿?』答案是『人』。在故事的最後,忒瑞西阿斯和克瑞翁也就僅僅只是人而已。」史蒂芬·基密西說道。相比《俄狄浦斯城》,易立明的《俄狄浦斯王》更短,全劇時長僅一小時,這讓許多觀眾驚詫莫名,並紛紛提出質疑。
  • 兩位「俄狄浦斯王」在當代
    兩位「俄狄浦斯王」在當代 2013-09-29 11:16 作者:石鳴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
  • 帕索裡尼鏡頭下的俄狄浦斯王
    前兩天更新的洛麗塔 今天來聊聊與之相對應的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取材於古希臘神話傳說 還表達了個人反抗命運的思想 在俄狄浦斯王身上 劇本熱烈歌頌了俄狄浦斯的堅強意志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神的喻示,也是人心理的顯現:「弒父娶母」的劇情演如何變成「俄狄浦斯情結」 了解了《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節,你是不是很疑惑,明明故事是「弒父娶母」,那與心理學上的「俄狄浦斯情結」有何關係?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俄狄浦斯王》是希臘索福克勒斯所作,福克勒斯被譽為戲劇藝術的「荷馬",他的創作標誌著古希臘悲劇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傳說他一共寫了120多部作品,但我們能看到的只有7部完整的,其中《俄狄浦斯王》可以說是開啟了西方心理學的經典命名。
  •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2013-08-22 12:0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俄狄浦斯王為什麼無法擺脫殺父娶母的「命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劇本,約公元前431年演出。這部偉大的戲劇,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關於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人跟命運的衝突。
  • 我命由我不由天-淺談《俄狄浦斯王》中古希臘人的命運觀
    一、命運的必然性與未知性:《俄狄浦斯王》中的「命運悲劇」 《俄狄浦斯王》中的「神諭」即代表了所謂的命運,它被賦予了先天的超自然力量,看似是「神」所下達的,其實它本身是凌駕於一切事物之上的。故事中的「神」和「先知」等都只是傳達對眾人命運宣判結果的載體,這就使命運有著不可違抗的特點。這一特點也貫穿了俄狄浦斯的一生。
  • 八旬導演羅錦鱗31年後重排《俄狄浦斯王》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記者白瀛)1986年春天,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羅錦鱗在北京排演了《俄狄浦斯王》,這是古希臘戲劇在中國首次公演的記錄。時隔31年,已年過八旬的羅錦鱗重新執導該劇,詮釋視角從人對命運的反抗轉換為展現人性的弱點。
  • 弒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後來怎麼了?
    這個戲把兩部古希臘悲劇合二為一,《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確切地說,是把前者楔入後者之中,後一個劇掰成兩半。前一個故事,俄狄浦斯殺夫娶母,婦孺皆知,而他晚年在科羅諾斯的遭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沒想到情節竟然如此精彩。俄狄浦斯自刺雙眼帶給我們的遺憾,在後一個故事裡得到了撫慰和滿足。
  • 超越心理學意義的「俄狄浦斯」
    但是眾多中國人卻知道「俄狄浦斯情結」---源自著名的西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由公元前496年出生的索福克勒斯創作,這要歸功於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幼年性慾說」,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每個人一定要經歷的,是導致神經症的病因,他寫道:「俄狄浦斯王的命運使我們感動不已。他遭受的詛咒是早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領受過的。大概我們都是帶著像他一樣的命運出生的。
  • 俄狄浦斯為何要「弒父」,真的是弗洛伊德說的「戀母」情結嗎?
    引言:在對《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及《卡拉馬佐夫兄弟》進行分析之後,弗洛伊德發現了西方文學中長期、廣泛存在的「弒父」主題,並以其一貫作風推而廣之認為一切文藝作品都是「俄狄浦斯情結」的呈現或升華。但是所謂的「戀母」情結,其實並不足以解釋俄狄浦斯的「弒父」行為。
  • 俄狄浦斯王:一個最悲劇的男人,一顆永遠抗爭的心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與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和歐裡庇得斯的《美狄亞》並稱古希臘"三大悲劇"。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作為劇中的代表人物,是被神詛咒的人,雖然極力想擺脫命運的束縛,卻最終落入命運的泥潭。他越是努力掙脫,越向命運的終點靠近。
  • (改)《俄狄浦斯王》-考研筆記3
    相關的考題有名字解釋《俄狄浦斯王》,及簡答題「俄狄浦斯王情結」、「SHIFUQUMU(審核問題,只好寫拼音)」、「《俄狄浦斯王》的命運觀」。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以及華中師範大學都曾出過考題。先來看看名字解釋《俄狄浦斯王》。版本一:《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劇本取材自古老的傳說。
  • 從《俄狄浦斯王》看悲劇性
    說到悲劇,就不得不提到《俄狄浦斯王》了。《俄狄浦斯王》是古典悲劇的經典之作,堪稱悲劇典範,亞里斯多德曾稱它為「十全十美的悲劇」。俄狄浦斯王是一個智慧、勇敢且十分執著的人,但是他也有他的缺點,他多疑、暴躁、專橫武斷。這樣的人並不十分好,但也並不十分壞。這樣的一個具有人性的角色與普通人更加接近,讓讀者更有代入感。
  • 《衝突背後的衝突》心理解析:俄狄浦斯為何難逃弒父娶母的宿命?
    那麼,到底如何解讀我們內心的俄狄浦斯三角?如何看透衝突核心遊戲,做複雜關係的明白人呢?就讓我們從書的開篇——俄狄浦斯王的故事開始讀起吧。01俄狄浦斯王的詛咒:陷入執念,弒父娶母《俄狄浦斯王》講訴了古忒拜國俄狄浦斯王的悲慘命運。
  • 《俄狄浦斯王》的寂寞
    戲中最炫目的一次舞臺處理,是一直斜懸在演員頭頂的一塊巨型方板逐漸下降後翻轉過來,得知自己弒父娶母真相後的俄狄浦斯站在一角,腳下血汙四溢。在場的觀眾無不為這一視覺效果震撼,然而,對於李六乙本人來說,這甚至不是戲中的任何一個高潮。「我這個戲,高潮有三處,一處是先知向俄狄浦斯揭露,你就是那個罪人,一次是報信人,說穿了俄狄浦斯的身世真相,最後一次是結尾,俄狄浦斯的大段獨白。」李六乙說。
  • 子虛烏有的「俄狄浦斯情結」
    1896年上演的《俄狄浦斯王》劇照:俄狄浦斯在知道自己弒父娶母的真相後,用王后的胸針刺瞎了自己的雙眼。GETTY IMAGES圖片○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結」受到進化心理學、社會生物學、人類學等科學研究的「圍剿」○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父母孩子即使相親相愛,也會產生一些衝突,但與亂倫欲望無關○亂倫導致近親繁殖,容易令後代有遺傳病,因此自然選擇決定了避免亂倫的心理基礎編譯 伍君儀古希臘悲劇大師索福克勒斯創作的《俄狄浦斯王》也許是世上最出名的亂倫故事
  • 於亂世投身文學,一生作品都是精品,《俄狄浦斯王》成集大成之作
    首先,《俄狄浦斯王》主要講述了俄狄浦斯,從出生一開始便遭遇命運的戲弄,並最後在與命運的搏擊當中,依然遭受了命運的打擊,這使得他悲痛欲絕,最終請求放逐。俄狄浦斯這個劇中人物的最大特點就是,他在受到父親的拋棄之後,敢於同所謂的命運鬥爭,這體現了在城邦危機愈發尖銳之時,索福克勒斯想要鼓勵公民能夠聯合起來,穩定城邦的發展。
  • 戲劇:古希臘悲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編輯搜圖《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著名的殺父娶母的故事,在弗洛伊德心理學研究將這種行為戀母情結稱為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是阿波羅,朋友們,是阿波羅所預言的那些殘酷的神諭應驗了……」歌隊:「正如你所說。」歌隊與已經刺瞎自己雙眼的俄狄浦斯王以提問開始,引出了具體內容,阿波羅的神諭應驗了,以至於後面的俄狄浦斯不再與命運作鬥爭,而是接受命運安排,刺瞎自己雙眼,流放到荒地,引領劇情走向悲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