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是否早已安排?帕索裡尼鏡頭下的俄狄浦斯王

2020-12-11 騰訊網

聽說喜歡電影的文藝青年都關注我咯~~~

前兩天更新的洛麗塔

今天來聊聊與之相對應的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取材於古希臘神話傳說

主要表達人的意志和命運的矛盾衝突

其悲劇性在於:

堅持同命運鬥爭,又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同神諭抗爭,又無法逃脫神諭的結局

劇本中的俄狄浦斯正視現實

剛毅勇敢,體貼民眾,敢於承擔責任

是一個堂堂正正的英雄

也是一個理想的民主派領袖的形象

然而這樣的英雄和領袖

下場竟如此悲慘

表現了英雄意志

卻難逃命運安排的惶恐

這裡,索福克勒斯對命運的合理性

提出了懷疑

還表達了個人反抗命運的思想

在俄狄浦斯王身上

劇本熱烈歌頌了俄狄浦斯的堅強意志

和對國家的責任感

並對當時流行的命運觀提出了懷疑

帕索裡尼是「後新現實主義時代」的導演

他1945年畢業於博羅尼亞大學文學系

是一個詩人、小說家、文藝理論家

但他也飽受爭議

是電影界的一個異類

電影《俄狄浦斯王》是他的第一部彩色作品

也是帕索裡尼作品中

故事完整、敘述流暢、觀賞性最強的一部

具有濃鬱的原始氣息

在影像上具有強烈的美術感

重現古希臘

將古代國外的嚴酷和古代環境的荒涼

展現的淋漓盡致

《俄狄浦斯王》電影版 :

克林多斯的一名牧羊人將一個遭人遺棄的嬰兒救下,並獻給了沒有子女的國王,名叫俄狄浦斯。某天,具有預知未來能力的女巫告知俄狄浦斯,說他將來會親手殺死生父並和生母結婚,聽後,俄狄浦斯決定外出流浪。

途中,他與一群人發生毆鬥,失手將一名老者打死,巧合的是,這個人正是他的生父。接著,他繼續流浪到了提北國,將那裡的人面獸身怪物打死後,與王妃依娃卡絲蒂成親,成為該國的新國王,而該王妃正是他的生母,阿波羅神話靈驗。

遂即,提北國開始蔓延一種疾病,為了消滅這種病,該國人民四處尋找殺死老國王的兇手,俄狄浦斯終於知曉所有真相。

《俄狄浦斯王》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

展示了富有典型意義的悲劇

——人跟命運的衝突

俄狄浦斯是個勇士

在命運面前

沒有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

而是奮起抗爭

他設法逃離「神示」的預言

他為民除害

最後,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災難

他不顧一切地追查殺害前王的兇手

真相大白之後

又勇於承擔責任

自毀雙目,主動請求將他放逐

這樣看起來,貌似真不是他的錯

然而影片最後一句臺詞卻說

「生活就是在結束的地方開始的」

暗示了命運的循環往復

然而帕索裡尼對俄狄浦斯王

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原著中的俄底浦斯本性正直

勇於同命運抗爭

富有自我犧牲精神

影片裡的俄底浦斯卻上演了

英雄不再崇高

神話被現代社會的枯燥消解得光彩全無

像帕氏影片中所有的主人公一樣

俄狄浦斯——是生活的棄兒

悲劇直接來於他的出身

他背負著過於沉重的生存壓力

遊蕩在街頭巷尾間,在善和惡之間

他被折磨得不知所措

想像當我們得知這樣的命運預言

為了躲避厄運離開熟悉的土地

被逐入了苦難的牢籠

一切的繁華隔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鐵門

影片中俄狄浦斯對被命運擺弄的那份撕扯

既抗爭又聽天由命的舉動

知道無法擺脫命運的瘋狂

對王后(母親)的喜歡等等

都令人震撼

電影中他和生父在十字路口的衝突

尤其顯示他衝動易怒的性格缺點

在與生父的衛隊打鬥

殘忍的殺戮

帕索裡尼藉助電影

令我們認識到

俄狄浦斯的悲劇在很大程度上

是因為他的個人過失

他的衝動和易怒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在影片最後

他對妻子(也就是母親)說出事實真相時

一再的狂怒大叫

簡直達到歇斯底裡的程度

帕索裡尼重新塑造了主人公

藉以表達他個人的觀點

俄狄浦斯不是一個遭到

命運詛咒的悲劇人物

而是一個拒絕理性反思

而走向毀滅的暴徒

他最終瞎眼、流浪

是罪有應得(這正是盲目愚蠢的現代人的寫照)

所以,失敗的人往往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

然後催眠自己說是命運

影片《俄狄浦斯王》中描寫這種

衝破了傳統的道德和理性的情感糾葛

也讓我們對待命運

有了新的理解

相關焦點

  • 金庸筆下的「俄狄浦斯王」——蕭峰
    金庸筆下的"俄狄浦斯王"———《天龍八部》中蕭峰"命運悲劇"形象分析悲劇一般分為"命運悲劇"、"性格悲劇"和"社會悲劇"。中國古典小說中的諸葛亮、林黛玉、林衝分別是這三種悲劇的典型代表。——蔣孔陽、朱立元,《美學原理》可以說"與生俱來,無可逃避"是"命運悲劇"最典型的特徵。希臘神話中的阿喀琉斯、特洛伊王子帕裡斯等都是受"命運"控制的悲劇人物,而《俄狄浦斯王》更是"命運悲劇"典型。與俄狄浦斯王相比較,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裡塑造的蕭峰,其實也是一位"命運悲劇"英雄。
  • 俄狄浦斯王為什麼無法擺脫殺父娶母的「命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劇本,約公元前431年演出。這部偉大的戲劇,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關於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人跟命運的衝突。
  • 兩位「俄狄浦斯王」在當代(2)
    這部《俄狄浦斯王》僅9月8日在天津大劇院上演一場,來看劇的人都是戲劇和音樂相關的專業人士。然而散場之後,觀眾反映出的重重疑慮,讓易立明非常感慨:「我們現在的審美真的是太古典了。」「音樂的變化是相當大的,合唱從非常緊急的困境開始,而俄狄浦斯出場時,唱腔不緊不慢,充滿英雄主義的宏偉氣概。到後來,隨著真相一步步揭露,俄狄浦斯漸漸慢下來,群眾變得很歡快,這種節奏對比和調性轉換非常明顯,俄狄浦斯是從高漸漸往低,群眾是從低漸漸地往高。全劇實際上是把一個眾人仰望的英雄,慢慢拉到最底層。俄狄浦斯出場時,我讓他站在高高的平臺上,可是最後他退場時,兩眼瞎了,是手腳並用爬出城去的。」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俄狄浦斯王》以一個悲劇,寫出了俄狄浦斯的一個勇敢反抗命運,但沒能逃脫命運的英雄形象,他最終還是沒有逃出命運的魔爪,但他接受命運的安排,同時履行自己的承諾,讓人敬佩。 神的喻示,也是人心理的顯現:「弒父娶母」的劇情演如何變成「俄狄浦斯情結」 了解了《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節,你是不是很疑惑,明明故事是「弒父娶母」,那與心理學上的「俄狄浦斯情結」有何關係?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精妙情節,預定了人的悲劇:「一波三折」的情節,始終也沒有逃脫悲劇的命運《俄狄浦斯王》情節的精妙,在於故事的一波三折,但始終沒有脫離「悲」的結局。最後伊俄卡斯忒自殺,俄狄浦斯自毀雙目,自行放逐。《俄狄浦斯王》以一個悲劇,寫出了俄狄浦斯的一個勇敢反抗命運,但沒能逃脫命運的英雄形象,他最終還是沒有逃出命運的魔爪,但他接受命運的安排,同時履行自己的承諾,讓人敬佩。
  • 《雷雨》與《俄狄浦斯王》:命運無法逆轉,悲劇無法避免
    引言《雷雨》和《俄狄浦斯王》都是中外著名的悲劇,影響深遠。讀這兩部戲劇,我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我認為這是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悲劇,命運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命運是否可以戰勝,我覺得結局不樂觀。俄狄浦斯王從知道自己將會有「殺父娶母」的命運後,沒有被動等待命運的到來,而是選擇積極應對,逃離命運的安排,殊不知他有意識地躲開命運的應驗,實質上卻是在實踐命運,一步一步鑄成早已註定的命運。俄狄浦斯王是一個英雄,一個勇敢與命運展開驚心動魄的鬥爭卻最終失敗的英雄。
  • 兩位「俄狄浦斯王」在當代
    兩位「俄狄浦斯王」在當代 2013-09-29 11:16 作者:石鳴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
  • 我命由我不由天-淺談《俄狄浦斯王》中古希臘人的命運觀
    故事中的「神」和「先知」等都只是傳達對眾人命運宣判結果的載體,這就使命運有著不可違抗的特點。這一特點也貫穿了俄狄浦斯的一生。俄狄浦斯出生時就被神諭表示將難逃殺父娶母的厄運。為了避免神諭成真,國王夫婦將孩子遺棄在荒野,後俄狄浦斯被帶去科林斯國長大成人,當他聽到神諭後,決心離開養父母以避災禍,於是他只身前往忒拜城——他真正的故鄉。
  • 學術隨筆 | 劉淳:《俄狄浦斯王》中命運的表達
    今天,我們推薦的是劉淳博士的文章《<俄狄浦斯王>中命運的表達》。圖為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解開斯芬克斯之謎的俄狄浦斯》,現藏於The Walters Art Museum.
  • 命運的安排還是性格的缺陷一俄狄浦斯王真的殺父娶母了嗎?
    眾所周知,《俄狄浦斯王》講述了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塑造出一個與命運抗爭的悲劇英雄的形象。就普遍的看法,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熱愛邦國,大公無私。在命運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奮起抗爭,設法逃離「神示」的預言。繼而,他猜破女妖的謎語,為民除了害。
  •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2013-08-22 12:0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俄狄浦斯王》《雷雨》:東西方悲劇命運色彩下,人性內涵的相同
    《俄狄浦斯王》主要描述了古希臘時期,俄狄浦斯想要逃離「殺父娶母」的神諭,卻還是陰差陽錯下「殺父娶母」這樣一個複雜的故事。《雷雨》講述是中國近代封建制度大家庭裡,周家和魯家兩代人錯綜複雜的恩怨情仇。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這兩部來自東西方的不同作品,都給人帶來了同樣強烈的震撼。
  • 八旬導演羅錦鱗31年後重排《俄狄浦斯王》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記者白瀛)1986年春天,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羅錦鱗在北京排演了《俄狄浦斯王》,這是古希臘戲劇在中國首次公演的記錄。時隔31年,已年過八旬的羅錦鱗重新執導該劇,詮釋視角從人對命運的反抗轉換為展現人性的弱點。
  • 好書推薦:《俄狄浦斯王》之命運的桎梏
    《俄狄浦斯王》,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劇本,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的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作者索福克勒斯借這一故事情節,一方面表達了人與命運的衝突這一觀點。另一方面,通過俄狄浦斯不僅沒有向命運屈服反而勇敢抗爭這一故事情節表達了對英雄的讚美及藉此表現對人的自由精神的贊同。
  • 超越心理學意義的「俄狄浦斯」
    但是眾多中國人卻知道「俄狄浦斯情結」---源自著名的西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由公元前496年出生的索福克勒斯創作,這要歸功於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幼年性慾說」,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每個人一定要經歷的,是導致神經症的病因,他寫道:「俄狄浦斯王的命運使我們感動不已。他遭受的詛咒是早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領受過的。大概我們都是帶著像他一樣的命運出生的。
  • 俄狄浦斯王:一個最悲劇的男人,一顆永遠抗爭的心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與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和歐裡庇得斯的《美狄亞》並稱古希臘"三大悲劇"。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作為劇中的代表人物,是被神詛咒的人,雖然極力想擺脫命運的束縛,卻最終落入命運的泥潭。他越是努力掙脫,越向命運的終點靠近。
  • 從《俄狄浦斯王》看悲劇性
    亞里斯多德給悲劇下的定義是:「悲劇是對於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採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說到悲劇,就不得不提到《俄狄浦斯王》了。《俄狄浦斯王》是古典悲劇的經典之作,堪稱悲劇典範,亞里斯多德曾稱它為「十全十美的悲劇」。
  • (改)《俄狄浦斯王》-考研筆記3
    俄狄浦斯王SHAFUQUMU(審核問題,只好寫拼音),自己卻毫無所知。為了平息忒拜國內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示,俄狄浦斯王千方百計尋找殺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兇手,結果發現兇手就是自己。悲痛萬分的王后伊俄卡斯忒自盡。俄狄浦斯王百感交集,刺瞎自己的雙眼,自我放逐。通過這個悲慘的故事,詩人歌頌了俄狄浦斯的堅強意志和對國家的責任感。以《俄狄浦斯王》為代表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劇藝術標誌著古希臘悲劇藝術的成熟。
  • 戲劇:古希臘悲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編輯搜圖《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著名的殺父娶母的故事,在弗洛伊德心理學研究將這種行為戀母情結稱為俄狄浦斯情結。退場歌隊:「你這做出那可悲之事的人啊,怎能下得了狠心將自己的雙眼刺瞎?又是哪位神靈下達的指令呢?俄狄浦斯:「是阿波羅,朋友們,是阿波羅所預言的那些殘酷的神諭應驗了……」歌隊:「正如你所說。」
  • 俄狄浦斯為何要「弒父」,真的是弗洛伊德說的「戀母」情結嗎?
    引言:在對《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及《卡拉馬佐夫兄弟》進行分析之後,弗洛伊德發現了西方文學中長期、廣泛存在的「弒父」主題,並以其一貫作風推而廣之認為一切文藝作品都是「俄狄浦斯情結」的呈現或升華。但是所謂的「戀母」情結,其實並不足以解釋俄狄浦斯的「弒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