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兒童社交能力,幼兒園設計能做些什麼?

2020-08-18 大正幼兒園設計

社交能力對兒童而言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能力,童年至少要有一至二段高質量的友誼,才能保證他們健康的成長,大正幼兒園設計今天同樣也是給大家介紹關於幼兒社交的內容,。

在環境行為學和環境心理學的研究中,環境和人的行為和心理息息相關。這一點在許多現代醫療機構中得到證實,國外療養院及醫院的空間設計也借鑑了環境心理學和環境行為學的研究,例如芝加哥兒童醫院11層的康復花園。

作為學齡前(3-6歲)兒童長期生活和學習的場所,幼兒園設計也影響著幼兒的行為和心理,

同樣也影響著兒童的社交,要創造一個促進兒童社交的理想空間,就需要懂得兒童的心理和行為特徵、不同的空間氛圍對身處其中的兒童所產生的心理效應以及不同空間環境氣氛的營造方法。

在《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指出,3-6歲的孩子在社交時有這樣的特點:

此外,空間設計還需要結合學齡前兒童的一些身心發展特徵:例如學齡前兒童身體還在發展階段,肌肉力量較弱,具象思維能力差、從眾性、向光性和親自然性等等。

因此,為了促進兒童的社交能力,在進行空間設計時,需要為兒童創造一個具有親和力、舒適、安全氛圍的明亮的環境,並且在這個環境中還能為兒童增加社交機會。

如何創造出這樣的空間?

只有空間有了人,社交才會發生,兒童在剛進入陌生環境之中,環境需要給予足夠的安全感,幼兒才會願意停留,在營造安全感和舒適性上,空間需要足夠明亮和寬敞,色彩的搭配上不過於鮮豔跳躍,空間形態上,曲面、弧形具有包裹感,能讓人心理上產生安全感。

幼兒之間絕大多數的社會交往是在遊戲情境中發生的,如果空間中有可以誘發幼兒產生遊戲的因素,比如足夠的空間、具有多樣性的遊樂設施等。

如果希望兒童聚集,那麼應該需要一個中心,可以是人,但這一點設計師無法做到,也可以是物體,比如在幼兒園大廳之中設計一個類似大樹的圓柱。

但社交不是一下子就會發生的,據研究表明,在參與他人的活動前,有50%的兒童會先觀察正在進行活動的兒童,這也是兒童社交的序幕,但是為了能夠觀察的同時又能很好的隱藏自己,他們喜歡在邊界進行觀察,因此在幼兒活動空間,可以劃分出明確的空間界限,這種明確的邊界還可以在進行活動後便於不同的幼兒小群體確認自己的領域,使兒童增進對環境的控制感,減少與他人的衝突,提高安定感和安全感。

相關焦點

  • 在孩子的社交中,父母能做些什麼?
    最近,4歲的女兒咳嗽就在家休養一周,沒有去幼兒園。周五的時候我隨口對她說:「寶寶,周一該去幼兒園啦。」她聽了,歪一歪小腦袋,認真地對我說:「媽媽,如果楊小小去的話,我就不想去幼兒園了,如果楊小小不去幼兒園的話,我就去。」
  • 兒童社交之談談社交能力是什麼能力
    我們常常會聽家長說:我希望孩子能提高交往能力!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能順利的擁有很多朋友,因為這代表著這個孩子很受歡迎,在小集體中能夠享受到快樂!另一方面我們也經常會聽到幼兒園或學校的老師常常跟家長溝通:這個孩子不擅於跟同學交往,社交能力較弱……等等,那麼我們就要思考三個關鍵問題:1、兒童如何學會與他人交往2、如何學會接受並信任社交關係3、如何學會享受他人陪伴並學會關愛他人
  • 【解讀兒童】美國的幼兒園是如何做兒童發展評估的?
    但是如何去解讀孩子,如何去給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做評估卻是幼兒園老師的一大難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美國幼兒園是如何做兒童發展評估的。兒童發展評估表是幼兒園和家長溝通幼兒成長發展的重要工具。美國很多較規範的幼兒園老師都會為家長提供兒童發展評估表。
  • 為兒童活動提供更多可能,幼兒園室內遊樂場地設計需要注意什麼?
    兒童天生是藝術家,具有美學價值的環境能夠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幼兒室內遊樂空間設計也需要注重幼兒的美育教育,可以通過色彩搭配、具有高審美的藝術作品作為裝飾、創造性的遊樂設置造型對兒童進行潛移默化的審美影響,提高幼兒的審美素質。
  • 孩子在幼兒園沒法適應社交怎麼辦?原來大多是卡在這項能力上
    3-6 歲孩子,社會能力發展的瓶頸上周和大家聊了聊社交的話題,後臺收到不少媽媽的留言,很多都是對孩子社交能力的擔心,比如:馬上要上幼兒園了,我很擔心小寶能不能適應,能不能交到朋友…孩子在幼兒園,最近被社交能力困擾,有什麼好辦法嗎?
  • 如何正確提升阿斯伯格兒童的社交能力
    >由於孩子對情緒情感方便表達能力比較差,加上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又差一些,在社交過程中缺少恰當的方法,就會很容易在社交團體中受挫,長期下來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很受影響,負面情緒感受也會更多,導致情緒狀態和控制能力會越來越差,時間久了社交問題和情緒問題就會越來越凸顯家長提問:海英博士
  • 應對時代的變化,幼兒園設計需要做出什麼樣的改變?
    還可以增加類似巷道空間的設計,是孩子們能夠在其中創造遊戲,增加身體活動量。或是在走廊牆壁、中庭、戶外場地、戶外大型玩具增加攀爬網、攀爬牆等設施,在玩遊戲的同時促進兒童肢體協調與手腦配合的能力,肢體也得到了鍛鍊。此外,還有像平衡木等設施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
  • 幼兒園設計|為兒童設計的3個有趣的幼兒園戶外空間
    幼兒園雖然是由成人設計的,但最終使用的人往往是兒童,因此設計師有責任去創造一個適合的環境,讓孩子們可以在這個環境中盡情地玩耍、探索與學習。兒童對環境的反映會比成人更為直接和活躍,高低、遠近、軟硬、明暗這些概念之中細小的變化,都會被他們純潔的眼睛發現。
  • 你真的會做幼兒園設計嗎?
    什麼才是現代與未來發展的幼兒園?
  •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準父母們應該做些什麼準備?
    圖片來源於網絡父母應該在為孩子們在幼兒園之前做什麼準備?聽到第一天上學的孩子們會哭的唏噓不已,到底父母和孩子們在上學前能做些什麼準備呢?過來看看心理醫生說的什麼!小孩上學前的焦慮,是自己的猜測還是真實的反應?每年開學前,新生家庭裡總有一股對美好生活充滿期待和擔憂的氣氛,開學後還要持續一個月這種氣氛,該如何解決這樣的氣氛呢?孩子們準備上學了,爸媽們怎麼放寬心呢?
  • 怎樣設計出好的幼兒園:基於以兒童行為特徵的幼兒園設計手法
    怎樣設計出好的幼兒園?這是許多人在設計幼兒園、尋找幼兒園案例的過程中都會發出的疑問,大正幼兒園設計也有同樣的疑惑,所以開闢出一個欄目搜尋整理不同國家或者不同教育理念、兒童發展特徵下的幼兒園資料,希望通過這些資料能找出問題的答案。
  • 幼兒園到底都教些什麼?這是我看到最好的回答
    開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總是會碰到家長問老師:「幼兒園具體都教些什麼?是不是整天都在玩??」幼兒園作為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站,其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視。幼兒園的教育,正是給孩子奠定一生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全面分析一下,給大家看看幼兒園到底都在教些什麼。學習好習慣01講衛生好的衛生習慣能保證孩子身體健康,孩子從進入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會培養他們飯前便後洗手、刷牙等衛生習慣,讓孩子身體棒棒不生病。
  • 幼兒園到底都教些什麼?這是我看到最好的回答!
    開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總是會碰到家長問老師:「幼兒園具體都教些什麼?是不是整天都在玩??」幼兒園作為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站,其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視。幼兒園的教育,正是給孩子奠定一生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全面分析一下,給大家看看幼兒園到底都在教些什麼。
  • 3-6歲是培養社交能力的黃金期,掌握三個方法,培養社交小達人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園方會給出這樣的理由呢。原來,這個小朋友在班裡非常蠻橫、霸道,經常搶別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而且還常常欺負別人,漸漸的大家都不願意和他玩。老師也多次和家長溝通過,可是不僅沒有提到家長的理解與認同,反而被孩子的母親埋怨幼兒園不負責,最後,幼兒園才會要求退園。
  • 設計乾貨:幼兒園戶外有趣的遊戲景觀設計
    ▲屋頂騎行跑道:騎行能很好地鍛鍊兒童的平衡能力,享受著陽光和風的照拂,幫助兒童排解成長的壓力和困擾。02遊戲可以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兒童通過遊戲及玩具材料,可獲得日常生活環境中各種事物的知識,促進兒童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發展,通過遊戲獲得推理、數學、交往等能力,
  • 擔心孩子上幼兒園交不到玩得來的朋友?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
    怎樣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能在幼兒園交到朋友呢?,促進友情發展。小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你分享給我玩具和吃的,你就是個好人,我就喜歡你,願意和你做朋友。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分享,這樣會幫助孩子在幼兒園獲得更多朋友。3.
  • 這3個家庭訓練方法,能有效提升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
    大部分自閉症孩子是不會主動地去與人交流,為了讓自閉症孩子長大後可以更好地適應成年人的生活,具有獨立的生活能力或者是工作能力,我們就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行為,下面小編就和家長們分享一些簡單實用的家庭訓練方法。
  • 設計從尊重兒童開始 | 幼兒園空間設計常見的五大問題解讀
    幼兒的活動形式、空間認知、創造能力、社會交往、情感發展等都與空間環境有著密切的關聯。,全國各地掀起了改造教育空間的風潮,幼兒園都試圖在教育建築、空間結構、區域布局、課程遊戲化支持等方面尋求突破,以促進幼兒自由遊戲,增加幼兒自主與環境、空間互動的機會。
  • 如何利用社交故事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內附操作方法))
    什麼是社交故事?借著說故事的方式,向自閉症兒童仔細地描述一個特定的社交場景,讓他們明白在不同場景中應有的行為;從而引導他們模仿正確的社交行為和態度。當我們向自閉症兒童反覆說故事時,這些社交常識便會植入他們的腦海中,增進他們對社交場景的理解,並使他們能主動地、自發地對相應的場景作出恰當的反應。
  • 兒童的社交和社會化
    社會化發展的程度直接影響個體對社會的適應程度,而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的社會化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不同家庭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形成和獲得的社會價值觀和行為習慣也不同,其將來的社會化發展也會有不同的表現。今晚我們共讀了《心理營養》p.132-164,對兒童的社交和社會化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下面我們一起回顧今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