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親子溝通藝術-自黑

2020-09-24 王洲蘭

說到自黑,大家一定不陌生,許多明星在面對嘲諷的時候,選擇自黑,不僅是壓力下的自我釋放,也獲得了許多粉絲的喜愛,於是自黑成為一種自嘲式藝術溝通的代名詞。


自黑的明星惹人愛

那麼在親子教育中,家長可以自黑嗎?我們不是一直都強調「身教重於言教」嗎,自黑是不是和身教重於言教相悖?

其實,正確的自黑,也是一種身教。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有一位女生某天回到家滿臉不開心,媽媽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原來那天上課時,同桌的男生搗亂,趁她站起來回答老師問題時,悄悄把她的凳子挪了位置,導致她一下子坐空,摔倒在地上,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雖然老師嚴厲地批評了同桌,她還是覺得太丟人了,難過得真想掉眼淚。


這位媽媽安慰女兒說:「你的同桌真是太調皮了,要是換成我,遇到這樣的事情也會難過。我告訴你啊,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做課間操,輪到我去當升旗手,由於我太緊張,上臺階時竟然摔了個四腳朝天!那可是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前啊,當時,我尷尬得要哭,還是咬著牙站起來,完成了規定的動作……你說,媽媽是不是比你出的醜更大?」


或許是在腦海中想像了一個媽媽當眾摔跤的情形,覺得也沒什麼了不起,小姑娘臉上的烏雲很快散去了。

大家想一想,如果這位媽媽不是這樣回答,而是對女兒說:「這有什麼大不了,別哭了,這麼點小事就哭,看你那點出息。」大家覺得聽了這樣的話,女兒的心情會好嗎?可能會更加難過吧。


很多家長有一個習慣,特別擅長自黑自家孩子,在外面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常常說自己孩子的缺點,這裡不行那裡不行,在孩子面前又喜歡炫耀自己當年多麼多麼厲害。孩子聽了非常鬱悶,就只能來一句,我不如你,行了吧。然後親子溝通就被阻斷了。

家長在孩子面前自黑也不是隨時隨地、隨隨便便自黑的,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首先,自黑要在特定的情景下。

大家應該也發現了,自黑是壓力情景下的舒緩劑,所以當孩子說自己有壓力、有焦慮的情況下,家長不妨自黑,讓孩子看到,父母曾經也有這樣的經歷,而且可能境況更尷尬。

其次,自黑後,還要告訴孩子事件的解決辦法。

比如剛才故事中那位母親,就告訴女兒自己雖然摔得四仰八叉,但是依舊有勇氣把任務完成。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出醜效應 (Pratfall Effect),也叫「瑕不掩瑜效應」,指的是對於有實力的人,犯下某個小小的錯誤反而會提高他們的魅力。這裡的關鍵就是,自黑時,必須彰顯你的實力。當你講述給孩子在困境中,依舊有勇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會讓孩子升起面對困境的勇氣。

1966年,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Elliot Aronson)和他的小夥伴們找來了48名大二男生做了一個關於「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的實驗。這些男生需要聽一段大學智力問答競賽選拔的錄音,然後對錄音對象的印象以及魅力值進行描述和打分。

阿倫森準備了4卷磁帶用於實驗,分別是:

1. 優秀的人才(擁有卓越才能者:能正確回答92%的問題,榮譽學生,擔任學生社團要務,多才多藝,品學兼優);

2. 白璧微瑕的優秀人才(擁有卓越才能者:能正確解答92%的問題,榮譽學生,擔任學生社團要務,多才多藝,品學兼優,但是在比賽接近尾聲時不小心把咖啡濺到自己身上);

3. 能力普通者(答題準確率僅為三成,學業成績一般,能力一般);

4. 偶爾犯蠢的能力普通者(答題正確率僅為三成,學業成績一般,能力一般,在比賽接近尾聲時不小心把咖啡濺到自己身上)。


實驗結論:白璧微瑕的優秀人才被評為魅力之最,其次是優秀人才,第三名為能力普通者,而偶爾犯蠢的普通人最不受人待見。

這種小小的失誤或瑕疵反而使有才能者的人際吸引力提高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

世間沒有完美的孩子,當他們犯錯或遇到困難時,父母不妨偶爾在孩子面前自黑一把,這樣更容易讓你勸說的話說到他心裡去,讓他覺得人人都可能遇到問題,從而有勇氣找到解決方案,慢慢成長為一個更有智慧的人。


相關焦點

  • 青春期親子溝通藝術-難得糊塗
    在我們家庭教育中,難得糊塗也是處理親子關係的溝通技巧。我們先來看一個關於席慕蓉的故事。「難得糊塗」,其實是一種高超的教育藝術。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給孩子尊重,給孩子尊嚴,尤其是在外人面前,要給青春期孩子留足面子,這樣,孩子才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
  • 青春期親子溝通藝術-不說話的溝通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在日常溝通中,語言傳遞的信息量有多少呢?100%?90%?80%?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艾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arabian)教授,在1971年做了一個研究,發現了人們在溝通中信息傳遞的「55387」規律。「55387」是什麼意思呢?
  • 青春期「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青春期「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2018-10-19 17:12「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少跟那個女同學來往!」
  • 「青春期親子溝通」問卷調查 68%的家長希望得到幫助、指點
    親子溝通,特別是青春期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更是引起各界的普遍關注和思考。  為了解青春期孩子與父母的溝通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本報聯合晉江團市委、晉江關工委發起「青春期親子溝通」大型問卷調查。本次大型問卷調查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調查對象為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初一年級、初二年級學生及家長。
  • 焦點解決 溝通之道——「禾馨心靈家園」青春期親子輔導工作坊...
    ,推出青春期親子輔導工作坊。讓我們再來回顧青春期親子輔導工作坊往期的精彩吧:第一期:走進溝通之道用遊戲法概述什麼是溝通,怎樣做到有效溝通。生活情景實操演練,當遇到問題時,你和孩子是如何溝通的?通過演繹體悟有效溝通,洞察溝通中的「絆腳石」,學習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之道。
  • 青春期親子溝通藝術-點到為止
    其實,對青春期孩子來說,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家長點到為止即可,沒有必要對他上綱上線,又是非逼著承認錯誤,又是寫保證書或者道歉啥的,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強,讓他承認錯誤很難,如果非要逼著孩子認錯,很可能適得其反,會走向反面。
  • 青春期叛逆,家長崩潰……超實用親子溝通法來了!
    孩子開始努力地發表自己對於世界的看法,努力地證明「我和你們是不一樣的」,這種意識到了青春期會更加強烈。 從某種程度上講,父母從孩子3歲開始其實已經和他鬥智鬥勇了,青春期不過是面對一個身體和心理日益強大的孩子,也就是父母的溝通對象在變強大。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這裡是母嬰親子講堂,每日為大家分享母嬰汽車相關資訊,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教你4招拉近親子距離
    17歲潘同學的父母經常為離婚爭執,令她擔心被拋棄,無心課業,成績下滑,父母卻未加以溝通,直接責罵,心結逐漸累積,她開始染髮、喝酒、沉迷網咖,自我懷疑、否定,甚至以自殘緩解情緒,最後潘同學因自殺未遂被送至醫院。
  • 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期,親子溝通成難題,父母要巧用「刺蝟定律」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強,不容易溝通,這是家長在育兒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的大潮,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誤入歧途,是對父母和孩子雙方的嚴峻考驗。我的鄰居周,女士家裡有一個14歲的女兒,她幾乎每天都能聽到他們在隔壁激烈的爭吵和周女士歇斯底裡的咆哮。
  • 青春期孩子拒絕與家長溝通?利用三步法有效改善親子關係
    導讀:青春期孩子拒絕與家長溝通?利用三步法有效改善親子關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青春期孩子拒絕與家長溝通?利用三步法有效改善親子關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青春期不一定叛逆,《非暴力溝通》改善親子關係,效果立竿見影
    孩子只要到了青春期,似乎就和父母產生了對立,家長會很明顯的察覺到孩子的「反抗」意識和牴觸情緒,這樣的「反常」行為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存續的時間有長有短,這個時期通常稱為「叛逆期」。而青春期最顯著的特徵,是家長和孩子的溝通總是出現問題,就好像在一條鴻溝的兩個人一樣,雙方都很難理解對方的語言和態度。
  • 孩子叛逆、不好管...專家提出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建議收藏
    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總是採用壓制型或命令型的溝通方式,即「父母說話孩子就得老實地聽,不要和家長說『不』!」若是這樣的話,青春期時的親子衝突就會更加突出。當然衝突並非都是不利的,有很多實證研究表明低水平的親子衝突有利於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和社會性的發展,因為在低水平的衝突中,孩子會學習到情緒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青春期的蛻變和成長家長如何來應對和處理與正處青春期的孩子的衝突呢?不被激惹,穩住情緒很多時候,家長會被孩子特異的言行所激惹而暴跳如雷。
  • 青春期孩子難溝通?可能是父母溝通方式錯了,試試「聽說讀寫」法
    因此,作為父母,掌握好的溝通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良好的溝通是父母實施一切教育方法的關鍵。關於和孩子的溝通,下面給大家介紹下「聽說讀寫」法。01 聽,談話的藝術是聽和被聽的藝術。談話的藝術是聽和被聽的藝術。真正的溝通高手是一個熱衷於聆聽的人。善於傾聽,才是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最基本素質。就如卡耐基所說:如果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人,那就先做一個致意傾聽的人。
  • 孩子叛逆、不好管……專家提出的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建議收藏
    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總是採用壓制型或命令型的溝通方式,即「父母說話孩子就得老實地聽,不要和家長說『不』!」若是這樣的話,青春期時的親子衝突就會更加突出。當孩子和父母的觀點不一致的時候,父母其實應該高興。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父母巧用「刺蝟定律」,輕鬆解決溝通障礙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比較強、不容易溝通,已經是現在親子教育當中家長普遍需要面臨的問題。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的浪潮,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誤入歧途,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 孩子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大……超實用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
    孩子開始努力地發表自己對於世界的看法,努力地證明「我和你們是不一樣的」,這種意識到了青春期會更加強烈。從某種程度上講,父母從孩子3歲開始其實已經和他鬥智鬥勇了,青春期不過是面對一個身體和心理日益強大的孩子,也就是父母的溝通對象在變強大。
  •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如何有效解決這類問題?
    也不和父母溝通,總是一個人待在房間……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也經常聽到父母們抱怨這個時候的孩子最不聽話,管也管不得,罵也罵不得,對孩子的成長變化不知所措。漸漸的孩子也開始疏遠父母,將自己的內心越來越多的隱藏起來。
  • 【三味講堂】報名| 毛海燕:青春期家長溝通之道
    青春期家長溝通之道好的親子關係是親子教育的基礎,只有在關係和諧的狀態下,孩子才會尊重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良好的親子關係來自於良好的溝通,溝通不僅要用心,還需要技巧。今夜,讓我們一起聊聊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話題。
  • 孩子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大……超實用青春期親子溝通法來了!
    青春期衝突,是為了更好地溝通 文\杜俊鵬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孩子步入青春期後,很多父母和孩子的衝突開始加劇,如何理性面對這種青春期的衝突,是父母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