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華為薪酬設置:員工到底能拿多少錢?

2020-12-20 TechWeb

從2015年的整體業績來看,華為可以說是少數能在全球市場中逆市飄紅的企業,與此同時,外界對華為議論最多的除了其高效的公司管理之外,還有一項便是員工薪酬。本期華為崛起之道中,「華騰研究院」為你全面揭秘華為員工薪酬設置。

華為從成立之時就奉行高薪政策,一方面與當時通信行業高利潤相關,也跟任正非高瞻遠矚,大方分錢,敢於投入有關。華為的薪酬主要包括三部分:工資、獎金和分紅;當然如若外派國外,還有外派補助+艱苦補助。

工資薪酬簡介

儘管華為是任正非創辦的企業,但其僅持有1.4%的股份,其他98.6%的股份均由員工持有。配「股票」的政策逐步培養員工「主人翁」意識:因為每年的利潤基本都分給全體員工(即時分紅或股票升值),員工分享到了公司發展的利益,無疑都把公司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在困難的時候能迎難而上並和公司同舟共濟。

據華為前副總裁劉平回憶,1993年初剛進入華為時工資1500元,而之前在上海交大工作八年工資只有400元,第二個月工作漲至2600元,之後每個月工資都會上漲,1993年底他的工資已經漲到6000塊,一年工資翻兩番,漲4倍。

前上海研究所所長,現華為中央研究院硬體院長周紅,在中科大演講的《我的通訊十年》中提到:其1997年博士畢業入職工資是4000多元,當時保姆工資大概500-600工資。

2001年是IT泡沫最瘋狂的一年,據說華為狂招了將近6000 人。2001年華為應屆畢業生工資達到階段性新高:碩士應屆7000元,本科應屆5500元。

2002-2003年,華為經歷了2年困難期,招聘也是鳳毛麟角。2004年應屆生薪酬達到新低:本科3500元,碩士5000元。隨著華為業績逐步回暖,應屆畢業生的工資繼續水漲船高。

2015年應屆生工資在9000-17000之間,其中博士特招可以根據能力單獨談工資,徹底打破工資一刀切。華為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2015年底在北京大學宣講會上給應屆生開出的薪酬是:14萬到17萬起薪,最高到35萬人民幣每年。

華為不僅「捨得花錢」,更重要是「懂得分錢」,設計了一套「定崗定薪,易崗易薪」,意思就是工資薪酬是根據崗位來設定。

應屆本科碩士入職13級,博士14級,內部公開查閱只顯示至22級,超過22級總裁級別不公開顯示級別。據多位華為員工透露,在2014-2015年大幅度提升工資基線後,每級工資差距大概在4000元。13級在9000-13000元,14級13000-17000元,15級17000-21000元,16級21000-25000元,17級25000-29000元,越往上工資薪酬差距越大。從一份華為律師函件中顯示:某地區部某銷售副總裁崗位22級,工資稅前82500元。


(圖片來自網絡)

工資只是零花錢:高額的獎金和分紅,百萬年薪超萬人

陳黎芳還在2015年底北京大學宣講會宣稱:奮鬥越久越划算,工資變成零花錢。此言一出,華為內外一片譁然。據知情人士透露,此言非虛。

華為有句俗語很好的描述了收入情況:三年一小坎,五年一大坎。意思是入職華為三年內大部分靠工資,三年後獎金逐步可觀,五年後分紅逐步可觀。

恐怖的分紅+升值

按華為《2015年虛擬受限股分紅預通知》,每股分紅1.95元,升值0.91元,合計2.86元,工作五年基本可達十五級,飽和配股(包括TUP)9萬股,分紅+升值達2.86*9萬=25.74萬元,即使不飽和配股,基本分紅也可以達到稅前20萬。工作10年,17級配股普遍超過20萬,稅前分紅+升值超過50萬,而23級虛擬股票超過200萬股,稅前分紅+升值超500萬。

可觀的獎金

獎金在華為實施「分灶吃飯」後,不同BG,不同體系差別很大,且獎金跟當年績效強相關,所以獎金是千差萬別。例如2015年終端BG一年發了2次獎金,讓其他BG羨慕、嫉妒、恨!但是因為獎金扣稅太厲害,所以高層和中層的獎金反而差距沒有那麼大。例如同為15級,同為績效B+,無線研發可能稅前15萬,業軟研發可能5萬,終端研發可能20萬,GTS服務可能18萬,海外銷售業績好的代表處銷售經理30萬,差的可能只有10萬。

一般入職5年,績效中等以上,職級15級,年薪稅前30-50萬;入職10年,績效中等以上,職級16-17級,年薪稅前50-100萬。職級18級以上,考評中等以上,年薪稅前都超百萬,估計數目數千人,加上海外常駐人員外派補助,年薪稅前超百萬人數估計超萬人。

案例:某地區部銷售副總裁,職級22級,類似級別華為千人左右,佔比低於1%,地區部副總裁及以上,產品線副總裁級別及以上,入職在2000年前。

•15年(稅後):461萬

•分紅:307萬(稅後)

•獎金:46萬(稅後)

•工資:82500(稅前)

•離家補助:43萬

前面是令人眩暈的「胡蘿蔔」,但是後面是「大棒」

就是所有的加薪、配股和獎金,都跟所在的團隊、代表處的組織績效以及個人績效掛鈎。組織績效取決於年初設定的目標完成情況,以及橫向縱向部門的比較。

而個人績效評比更殘酷:10-15%考評為A,不超過45%的B+,40-50%考評為B,5-10%考評為C或D,考評為C或D,三年不能漲工資、配股,獎金當年為0,號稱「一C毀三年」。

在一手「蘿蔔」一手「大棒」的驅動下,華為員工級別越高,責任心一般也越強,因為公司的業績和團隊的績效跟個人的收入強相關,這支軍隊以超強的戰鬥力不斷攻城略地。

相關焦點

  • 嚇死你:華為員工能拿多少錢的工資
    而在全球手機市場整體開始疲軟的去年,華為終端更是迎來大發展,一年發了兩次獎金,就是在華為體系內,華為BG的這個待遇也是讓其它部門眼紅不已。華為奉行的高薪政策向來流傳已久,但你知道華為員工真正能拿多少錢的工資嗎?華為儘管是任正非創辦的私營企業,但任正非僅持有1.4%的股份,其他98.6%的股份均由員工持有。
  • 華為發狠,應屆生年薪給201萬:談錢,就是給員工最大的尊重!
    你知道華為年薪超100萬的人有多少嗎?超過1.5萬人。 你知道華為年薪超500萬的人有多少嗎?超過1500人。 華為CFO孟晚舟演講時說:「以前,我們是按學歷定薪。現在,我們是按價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頂。你有多大雄心、有多大能力,我們就給多大的薪酬。
  • 為何員工拿固定薪酬,無論薪酬高低老闆都賺不到錢?附:案例
    (一)員工為何永遠不滿意薪酬?   如果企業做員工對薪酬的滿意度調查,你會發現不滿意度高達95%。原因主要有三:  (1)工資標準是公司、老闆或上司定的,經常不能達到員工的內心期望。  員工經常說,看菜吃飯,老闆給多少工資我就幹多少活,所以老闆給這麼點錢,我肯定不能拼命幹。 (二)固定工資之下,人力成本一定是最高的。   有一家學員企業高薪聘請了一位營運總監,年薪120萬, 而該公司幹了10年的副總年薪還不到80萬。之前公司每年營業額1.2億,老闆希望新請的營運總監可以幫公司做到1.5億以上。
  • 《真實的華為》——應屆華為新員工到底能拿到怎樣的收入
    應屆生薪酬體系在此之前相信很多網友都多少聽說過華為的工資多高多高;比如「我朋友在華為進去第二年工資就50多萬了」「在華為幹了幾年,在北京買了幾套房子和一千萬現金」相信大家聽的都有點麻木了,不知道華為工資到底有多高。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最最真實的華為薪酬體系。
  • 華為的薪酬管理思想
    人力資源規劃包括組織架構的設置、組織架構的調整、人員供給需求分析、人力資源制度的制定、人力資源管理費用預算的編制與執行。其中,人力資源管理費用預算的編制與執行就涉及薪酬管理。HR需要在進行公司整體人力資源規劃時做出薪酬預算。招聘與配置包括需求分析、工作分析和勝任力分析、招聘流程和策略、招聘渠道分析與選擇、招聘實施等。
  • 如何設置合理的薪酬結構,給員工分錢?
    公司賺得少,就給員工少分點。員工不滿意,自己很被動,薪酬制度也不知道如何改善。所以今天,我想跟你聊聊比較專業的分錢方法:如何合理地設置薪酬結構。這套分錢方法,不一定非得公司幾百個人的時候才能用。01在介紹如何設置薪酬結構之前,首先,我們必須透徹理解:到底什麼叫做薪酬結構?所以,所謂的薪酬結構,其實指的就是工資、獎金、年終獎的結構。也就是,每個崗位工資、獎金、年終獎這三筆錢的比例構成是什麼?每家公司,都有很多不同的崗位,崗位之間的差異非常之大。
  • 職場學:是「幹多少活拿多少錢」,還是「拿多少錢幹多少活」?
    前不久在網絡中流傳著一則故事,老闆對著員工們說到:「你們拿多少錢幹多少活!」聽過老闆的話,員工們紛紛停下了手上的工作。這種情形,老闆與員工的說法,誰又更有道理呢?一.在老闆的角度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待他的說法「幹多少活拿多少錢」,這種說法便是基於管理層面的錯誤認識。
  • 華為薪酬體系的整體框架
    華為的薪酬使用的是寬帶薪酬體系:對於每一級別,從最低到最高都有長長的帶寬,每一個部門的管理者,可以對自己的員工,根據績效在這個帶寬裡面進行工資調整。在同一級別裡面,可以依據員工的績效表現,在每年的公司例行薪酬審視中,或者當員工做得特別優秀時提出調薪申請。
  • 你的人力發展崗可以拿多少薪酬?
    在課堂裡我拋出了這個問題:人力發展崗員工你如何選聘? 我請一把手經理們分兩個層次來參與回答。第一層次問題是:描述一下你所在公司現有人力發展崗員工的情況以及基本的工作評價;第二層次的問題是:你心目中的理想的人力發展崗員工的輪廓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事實上後來還請各小組針對性補充回答了另外一個問題:你覺得人力發展崗可以拿多少薪酬?
  • 【華為】職級、薪酬、績效全認知
    「網際網路」職級、薪酬、績效全認知 第2期 1、全球員工總數 截至2018年底,華為全球員工總數18.8 華為任職資格和技術等級是掛鈎的,規定為技術等級+13=任職資格,如技術等級3A,任職資格為3A+13=16A。規定是這樣,也有不匹配。 大部分華為員工在18級以內,通常華為工作十年的普通員工大概在16-17級左右,薪酬約為60萬-70萬。
  • 華為人均工資110萬,華為普工一個月的工資是多少?
    華為人均工資110萬,華為普工一個月的工資是多少?而華為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也絕非偶然,這一切當然也要來自於華為所有人員的努力,有高層管事的精明領導,當然也要有底下員工的堅持奮鬥,是他們一起的勞動成果,讓華為走在了國際上,並且越走越遠越發展越好。華為在世界上的發展同時也羨煞旁人,讓許多國家都心生嫉妒之心開始打壓,他們的打壓其實也間接證明了華為實力強大,不然他們也不會懼怕,不會去打壓。
  • 華為薪資太誘人,21級別的員工,月薪能拿27w!
    華為薪資太誘人,21級別的員工,月薪能拿27w!一提到華為,大家應該都能想到那誘人的薪酬以及公司的"狼性文化"吧。就在最近,有一位員工在網上發了一條內容,表示在招聘簡歷人驚訝。華為的等級應該有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華為的級別是由低到高,數字越大代表等級越高,應屆生通常是13,正常的發展應該是三年升一級,但是有特殊或者重大貢獻的話,就有可能在段時間內連升,這也是可能的。21級是華為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了,難怪這個人可以拿27萬的月薪。
  • 老闆:錢到位了員工趕都趕不走,留不住員工的企業是錢沒到位?
    錢是很重要的,錢沒給到位員工一定留不住,就算留住也是暫時的!但是,錢給到位員工也不一定能留得住;有時候錢不是萬能的,員工上班不只是為了錢!除了錢,導致企業員工流失的原因還有哪些,我們來分析分析!其中KSF薪酬佔比相對於傳統的激勵模式會高很多,經驗值是佔60%-80%。該營銷總監每月的薪酬是50000元,拿 出60%做KSF工資,也即有30000元是月度變動薪酬,分別給到該崗位的八個關鍵指標上。
  • 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清華北大畢業生,月薪多少錢呢?
    一個是宇宙到底有多大?還有一個就是,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考上清華北大,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人,畢業後能掙多少錢?隨著我慢慢的長大,我對宇宙有多大越來越沒有興趣了,卻對清華北大畢業生能掙多少錢興趣越來越濃厚。唉~理想就是這樣死掉的,果然人都很現實!連我這種年少關心宇宙的人,現在都開始關心錢了。
  • 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清華北大畢業生,月薪多少錢呢?
    一個是宇宙到底有多大?還有一個就是,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考上清華北大,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人,畢業後能掙多少錢?好吧,我承認我是一個庸俗的人。隨著我慢慢的長大,我對宇宙有多大越來越沒有興趣了,卻對清華北大畢業生能掙多少錢興趣越來越濃厚。唉~理想就是這樣死掉的,果然人都很現實!連我這種年少關心宇宙的人,現在都開始關心錢了。
  • 華為營業收入已經超過中國移動了 員工人均薪酬相差數倍
    華為23日發布的經營業績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華為實現銷售收入6713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中國移動,中國移動今年前三季度收入只有5744億元。 一直以來,華為給三大運營商供貨,在華為眼裡,三大運營商是華為的客戶,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華為的營業收入已經超過了中國移動。這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華為上半年營收4507億,中國移動上半年營收3899億元,這是因為華為增速太猛,較去年同期增長13.67%,而中國移動上半年營收同比幾乎不變。
  • 如何設置合理的薪酬結構?
    所以,我想跟你聊聊比較專業的分錢方法:如何合理地設置薪酬結構。這套分錢方法,不一定非得公司幾百個人的時候才能用。一開始創業的時候,你就可以按照這套結構去設計。那麼,我們開始吧。—1—在介紹如何設置薪酬結構之前,首先,我們必須透徹理解:到底什麼叫做薪酬結構?薪和酬,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 「華為校招最高年薪35萬」又火了:這才是薪酬體系你那只是發工資
    有學生曾表示「在華為沒來學校招聘前,我拿再多的offer也不會籤」,甚至還有機構專為應聘華為的應屆生舉辦培訓班,為什麼華為能夠成為眾多畢業生的嚮往單位?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透露的答案,在去年華為的秋季校招中曾公開表示,「我們從14萬到17萬起薪,最高到年薪35萬人民幣每年,工資就是零花錢。
  • 老闆掙再多錢,與員工薪酬有什麼關係?
    如果企業目標更大了,意味著員工的承擔會更多,用固化的薪酬績效模式,如何激勵員工,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曾見過一個老闆,他固執地認為,收入預算不就是在去年的基礎上乘以百分比嗎,有什麼糾結的?我再問,那你如何確定增長比例?他不假思索地說,開會討論決定啊。這種拍腦袋決定的預算目標,分解首先是個大難題,更別說落地了。
  • 華為資深HR:優秀團隊的背後是優秀的薪酬分配 | 總編推薦
    每周末,我都會來和你分享一下本周的學習收穫,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示。  口述 / 魏丹荑(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快到年底了,不少人都開始暢想自己的年終獎,又或是想自己該加薪了,有些對薪資和獎金不滿意的同學甚至已經開始謀劃明年開春後離職了。 馬雲曾說過:離職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裡委屈了。我們知道,錢如果給得非常到位,心裡的委屈也是能夠抹平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