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中國家庭,父母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予全方面的照顧,甚至對對孩子的所求予取予求,希望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甚至有家庭不惜貸款也要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真的好嗎?可能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明白任何事物並不是伸手就來的,讓孩子明白家長賺錢的辛苦,才能防止孩子各種破壞、鋪張浪費。而且對孩子來說,越早認識金錢和其價值,對其價值觀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主要從培養五歲前寶寶金錢觀念入手:
學齡前的孩子,一般都是在和家長一塊兒購物時了解和接觸金錢的。這個時候讓孩子明白不同的商品對應不同的價格,價值高的商品特殊在什麼地方,甚至可以以此設置遊戲,不同的錢可以兌換什麼物品,通過不斷的學習鍛鍊讓孩子有一個金錢的基礎理解。
其次,讓孩子明白買東西是需要花錢的,而能花的錢是有限的,不能說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每個月花的錢有限就需要有計劃、有選擇的購買,而不是買多少都行,讓孩子自己說出來自己最想買的東西排行,買一些東西放棄一些東西,有選擇有捨得也是生活的常態。
然後,讓孩子明白什麼叫延遲滿足,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需要買的玩具價格是160元,但是每天孩子能花的只有20元,買不起怎麼辦呢?肯定是存錢唄,但是讓孩子明白就需要一個過程,孩子們都喜歡喜歡直接就買下,不願意多等一分鐘,而延遲滿足就是讓孩子克服這種心理,有計劃地、有選擇地消費。
最後,讓孩子明白的概念叫複利。孩子當然沒有主動賺錢的能力,但是家長們可以藉助「利息」讓孩子明白什麼叫複利,由家長扮演銀行的角色,孩子們把省下來的錢存在家長手裡,則每天可以多得2元,存的越多所得利息越多,利息和本錢全部取出來後利息也要重新計算,讓孩子自己學會取捨,有計劃、有選擇的處置自己的「財產」。
大部分家長會覺得孩子太小不會明白這些概念,其實對孩子來說概念是表象的,通過上面這幾個措施,是讓孩子明白金錢是怎麼回事、金錢怎麼獲得、金錢來之不易用之謹慎、金錢是有限欲望是無限的、正確的選擇最感興趣或最重要的事物,現在很多家庭對孩子是無限滿足,看到滿屋子的孩子玩具,很多孩子只玩過一兩次就再也不感興趣了,孩子又怎麼會珍惜一些事物呢?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明白不同的金錢概念,明天會為大家介紹如何培養六歲及更大(上學後)孩子的金錢和消費觀念,讓孩子明白金錢是怎麼回事,不僅有利於孩子的消費觀、價值觀,而且也能讓家長輕鬆一些,而不是在不斷滿足孩子的旋渦中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