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孩子能不能獨立,關鍵看這3項能力的培養

2020-09-09 敏敏育兒

史丹福大學教務長朱莉發現,當我們過度介入孩子的生活、包辦孩子的一切時,其實也會影響到孩子獨立面對未來的勇氣和力量。

相比於上一代父母,我們更重視對孩子的陪伴,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要親密的多,想著只要孩子開心就好。但難免會有些父母失了照顧孩子的分寸。



我身邊有個寶媽,因為小時候父母陪伴的少,過得不是很開心。在她自己孩子這裡,就想盡辦法給孩子想要的一切,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孩子的生活被她照顧得事無巨細,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結果,等到孩子上幼兒園那天,因為不會和同齡小朋友相處、不會表達、更不會自己吃飯、穿衣服,沒幾天就被幼兒園勸退了。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父母最殘忍?」

下面的回答不盡相同,其中獲贊最高的一條是「從來沒教過孩子獨立,卻在孩子剛成年時逼他面對這個複雜的社會。」在這條評論下面有很多人敘述了自己相似的經歷,太多人感同身受。

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有多麼重要。



在獨立這方面,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發現:

想像力和創造力、人際交往關係以及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已經取代了傳統的閱讀、寫作等,成為獨立最頂級的核心技能。這意味著,想要孩子真正學會獨立,不僅限於生活能力的培養,還要鍛鍊這3種能力。



想像力和創造力

哈佛大學的教育學家託尼·華格納說:「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力。」

好奇心和想像力是驅動人們解決問題、創新、主動學習的關鍵。

據數據調查,一個4歲的孩子每天平均要問100個問題,這時驅動孩子問問題的是濃烈的好奇心;但過了10歲,孩子提問題的次數開始減少,提問題更多的是為了得到正確答案。

所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至關重要。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①讓孩子自己想故事結局:給孩子講到一半後,讓孩子根據故事的發展,自己想像結局並講給家長聽。

②鼓勵孩子塗鴉:畫畫是提升想像力的最佳方式之一,不要局限於孩子塗色,即使是把太陽塗成藍色也不要阻止。

③陪孩子玩場景遊戲:可以讓孩子扮演醫生、警察、廚師、老師等多種角色,給孩子一個限定場景,看孩子會編出什麼樣的故事。

人際交往能力

一項發表在美國「心理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年幼的孩子也有很強的合作傾向。

當孩子3歲時,人際交往敏感期會如約而至。3歲的孩子擁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家長的社交方式,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就是孩子參照的對象。大多數孩子這時都上了幼兒園,如何與幼兒園裡的孩子相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以後的社交方式。



  • 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呢?

①跟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作為父母,是孩子直接感受情緒的人。跟孩子談感受,不僅能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還能幫助孩子了解情緒,學會傾聽和正確的表達方式。

②允許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鼓勵孩子自己與人溝通,在出現錯誤時家長及時提醒、糾正。



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

能否自己判斷問題,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是我認為最重要的獨立能力,這種能力也被稱為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讓我們能從不同角度判斷、思考一件事;邏輯思維讓我們通過各種邏輯分析和信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強的孩子,在語言和學習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 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呢?

①鼓勵孩子自己思考: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不急於告訴他答案,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尋找答案。

②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證明孩子有好好思考,即使想法不合理,也要允許孩子說出來。不僅能給孩子表達的自信,還能提升語言能力。


我是敏敏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決定孩子成功的不是智商和情商,而是這7項指標
    美國哈佛大學曾經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得出結論: 人生成就至多20%歸諸於智商,80%則受其他因素影響。 美籍亞裔心理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Angela Lee Duckworth從2005年就開始了這項研究,經過對數以千計的高中生、西點軍校的學生、頂尖大學以及全國拼字比賽冠軍等不同人群的跟蹤調查發現: 不管什麼情況下,以下這7項指標是最為可靠預示成功的指標(也被稱為正向心理學)。
  • 哈佛大學研究:一個孩子能否成功,關鍵不在智商,而在這7項指標
    但是實際上,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生成就至多20%歸諸智商,80%則受其他因素影響。 一個孩子能否成功,關鍵不在於智商,更不在情商 金字塔尖上的人,各項技能全都點滿,或許最後拼的是智商。但是我們的孩子,還遠遠沒有要拼智商這一步。
  • 孩子該不該看電視?哈佛大學「專注力」研究:這3點差距很明顯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小孩子戴眼鏡的要比我們那個年代多近百倍的關鍵原因。」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這3點差距很明顯1、學習能力前面在看電視的危害中我們就提到了,看電視會減緩孩子的大腦發育,因為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孩子是停止思考的,正常孩子學習是通過觀察、研究、分析、探索、實驗所獲得的結論,而電視會直接將結論告訴孩子,從而減少學習的過程,久而久之孩子只會接受答案,不會自己思考,那麼學習能力就將大幅度下滑
  • 3個孩子都進入哈佛的她,發現了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
    「哈佛媽媽」方莉,20年前來到美國,克服生活和文化中的不適,在努力學習的同時照顧孩子。完成學業後,她在矽谷的高科技領域工作,擁有24項美國發明專利。更值得稱道的是,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方莉還把三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哈佛大學的學生。
  • 3個孩子都進入哈佛的她,發現了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
    「哈佛媽媽」方莉,20年前來到美國,克服生活和文化中的不適,在努力學習的同時照顧孩子。完成學業後,她在矽谷的高科技領域工作,擁有24項美國發明專利。更值得稱道的是,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方莉還把三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哈佛大學的學生。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有這3種特徵,暗示智商高,家長要好好培養
    其實,一個孩子智商高不高,我們從小時候就能看出來,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智商高的孩子我們往往可以從小細節就能看出來,哈佛大學研究:孩子有這3種特徵,暗示智商高,家長要好好培養。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分心是本能,從小培養專注力很重要
    很多家長說,他們能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是他們無論怎麼做也幫不了的,就是孩子的學習,而孩子的學習恰恰是家長眼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不能上手幫忙,家長只好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督促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是容易分心!哈佛大學研究:孩子分心是本能,需要家長得好好引導人的天性就容易分心,不僅是孩子,大人也常有分心的時候,這是正常現象。
  • 成功人士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如何培養孩子,哈佛大學告訴你
    每個家長的心裡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個家長都在奮鬥的目標。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成才,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長大以後成功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有這5個特徵,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方法,孩子成功的機率更大。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如何成為人生贏家?請從小培養這幾項能力
    一項來自哈佛大學75年的研究告訴你,與財富無關。的演講中聽到的,這項研究名字叫「格蘭特」研究,當時調查了724人,分為2組,268人是哈佛高材生,456人是貧民區出身的男孩。要從小培養這幾項能力一、愛與被愛的能力愛和被愛也是一種能力,在我們生活中經常出現這種人,每次在親密關係中都不能完美收場。他們迴避、冷暴力、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這很可能是在1歲前,與媽媽的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而這一點取決於母親。專家指出嬰兒與照顧者的健康關係,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關鍵時期是什麼?如何培養一個獨立的孩子
    藍藍媽看到比藍藍還小一歲的悅悅,這會兒正在自己乖乖吃飯,覺得有點尷尬,於是就對藍藍說:「你看,妹妹比你小,都自己吃飯,不要媽媽幫忙……」藍藍不高興地說:「不嘛,在家裡奶奶都餵我吃!」 最後,這頓飯還是以藍藍媽媽妥協收場。
  • 哈佛研究:成功80%靠情商,提高孩子社交能力,3-6歲是關鍵
    哈佛大學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取決於智商的高低,而80%取決於他的情商。而情商的高低主要是通過人際交往能力體現。看他們在公共場合口吐蓮花,碰到別人的嘲諷總能機智地應對自如,反轉為勝,不得不讓人佩服他們的機智靈活。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分心是本能,培養專注力,3個小技巧了解一下
    導讀:哈佛大學研究:孩子分心是本能,培養專注力,3個小技巧了解一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哈佛、耶魯校長: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
    哈佛校長在演講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遠見的父母,都應該讓孩子掌握這3種能力。一、「見世界」的能力哈佛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一定要讓孩子每年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除了旅遊這一種見世界的方式,還可以帶著孩子去看一些紀錄、影像資料,和看了解世界的書籍。除了行萬裡路,也可以看萬卷書。
  •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6共性」,要在3歲前的兩個性格關鍵期培養
    37年研究:快樂的孩子有這6個共性,要培養得在3歲前為了了解快樂孩子的共性,哈佛大學研究組持續37年的時間研究「哈佛學前項目」,通過數千個美國嬰幼兒家庭跟蹤觀察研究,發現了快樂的孩子有「6個共性」:,培養孩子的性格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小組,他們針對兒童大腦活動和以後的行動關聯做了研究,得出結果:3歲,是影響孩子今後變好變壞的關鍵時期」。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分心是本能,培養專注力,3個小技巧了解一下
    要想判定孩子專注力是否好,可以先給孩子做一個「看不見的大猩猩」專注力測試。這是哈佛大學做過的一項很著名的心理實驗,在網上就可以搜到視頻。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證明了:人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也就是說,孩子會分心,更像是一種本能。這就像人在黑暗中行走,有光照到的地方,才能被看到,除此之外什麼也看不見。對孩子來說,可能在玩玩具時,精神已經全部集中在這件事上。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小的時候,大多具備這個4特徵
    哈佛大學通過對10000名24-45歲的成年人進行追蹤調查,並對其父母進行了採訪,結果發現這些人中薪資高於國家平均薪資30%以上的人,有85%的人都上過大學,並且追溯到他們小的時候,還能發現,他們身上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
  • 哈佛大學研究:父母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有助於提升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是一個孩子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當一個人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時,這件事的成功機率會高到離譜,一個專注力強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就很優秀。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家孩子有以下幾種問題了吧?如上課溜號、注意力不集中、做題馬虎、背不下課文……其實孩子學習上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是專注力差導致的,只要孩子的專注力能提上去,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的專注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父母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有助於提升寶寶專注力。
  • 孩子成績好,長大卻不如別人掙得多?哈佛研究:這個能力很重要
    孩子成績好,長大卻不如別人掙得多?哈佛研究:這個能力很重要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時候的學習成績雖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培養孩子未來的&34;。否則一味強求孩子的成績,反而容易把它培養成徹頭徹尾的小書呆子。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分心是本能,從小培養專注力很重要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說,他們能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是他們無論怎麼做也幫不了的,就是孩子的學習,而孩子的學習恰恰是家長眼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不能上手幫忙,家長只好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督促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是容易分心!
  • 哈佛大學研究結果:成功人士在童年有相似之處,表現在這4個方面
    但在哈佛大學的研究中,人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成功人士雖然不能複製,但他們也有類似的經歷。實驗過程:哈佛大學選取1萬人進行實驗,對他們的經歷和童年生活,還有他們身邊的各種人進行了調查。結果:在童年時期,85%以上具有以下特徵的孩子完成了大學學業,成年後的收入超過平均收入的30%,家庭幸福。這個結果是意料之外的,但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