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能讀小說,中文卻還在識字!面對疫情孩子的一句話讓家長反思

2020-09-05 一畝寶盒

瘸腿的中文啟蒙教育

去年上海國際童書展上,我們結識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寶爸寶媽,謙寶媽媽是其中一位。和她聊了一個多小時,從驚訝到嘆息到反思。


謙寶是家中的二寶,現在讀幼兒園大班,哥哥上小學一年級。魔都激烈的競爭讓很多媽媽很早就開始雞娃,謙寶媽媽也不例外。兩歲半,哥哥就開始上英文培訓班,「牛津閱讀樹」各種分級閱讀讀物一套套刷,到上小學已經能夠自主閱讀英文小說了。然而中文啟蒙的道路卻沒那麼順利。


「總覺著中文是母語自然沒問題,所以沒怎麼抓他的中文,到升小學的時候,他只認識一百多個字。面試的時候,老師拿給他幾張卡片,上面有一些字詞讓他讀,我看了一眼,那些字還不是常用字,都已經是生僻字了,就考察你的識字量和閱讀力。所以哥哥在面試上吃了很大的虧。即便現在,中文學習也還是慢英文一大截。」


缺失的文化認同

這讓謙寶媽媽開始反思,這幾年來,不管是自己還是周邊的寶媽,都把精力放在了「雞」英文上,給孩子的中文教育卻少之又少。 正當謙寶媽媽意識到,二寶一定要中英文兩條腿走路,疫情中大寶的一句話,又給自己敲響了一記警鐘。「那時候我們國外旅遊回來,疫情剛剛在國內爆發,哥哥當時隨口就跟我來了句,『中國怎麼這麼弱,連個病毒都打敗不了!』我驚呆了,也氣壞了!他覺得美國什麼都比中國厲害,他對美國地圖比中國還要了解。之前還沒太注意,但這次我警醒了,這是大人的失職,我們必須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他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入,讓他知道祖國的歷史、背景文化,建立起我們民族的自信和認同。「


謙寶媽媽並非個例,仔細了解一番,身邊重視孩子英語培養遠大於中文啟蒙的家長不在少數,一方面因為傳統認識上總覺得母語不用學也能掌握,另一方面也確實是英文啟蒙有很多成熟的道路可循,牛津樹、大貓、紅火箭、培生、海尼曼、RAZ……各路大社都有經典的分級閱讀讀物出版,都是公立學校必備的閱讀教材,家庭裡也基本人手一套或幾套的入。這些分級閱讀讀物不僅能夠幫助兒童解決字詞積累、完成閱讀訓練,讓孩子從零基礎輕鬆過渡到自主閱讀,逐步建立起閱讀的興趣與能力,同時在幫孩子構建全面知識架構上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反觀國內,中文分級閱讀領域幾乎一片荒蕪,家長在挑選孩子的中文啟蒙讀物時,能找到的合適的叢書很少,孩子的啟蒙學習自然也沒有英文學習拾級而上的輕鬆。


再者,由於起步較晚,國內分級讀物的現狀是:基本依賴海外IP做衍生出版為主。對比當當網銷量前十位的分級讀物產品後可以發現,國內自主IP的讀物產品數量很少,大多數出版社採取的策略是引入影響力較大的海外IP聯合出品。而這其中,大多都為英文讀物,中文讀物數量更是少之又少。不僅分級讀物如此,普通的繪本圖書也是一樣,這導致孩子們在書中看到的很多故事人物和文化背景都來自海外,這實際上不利於兒童建立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生活在海外的華裔兒童就更是如此。


中文分級讀物原創市場為何一片荒蕪?

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學習英文分級閱讀,自創帶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中文分級閱讀讀物呢?

話是這麼說,但事兒沒這麼容易做。分級讀物體量要大,分級要細,全套動輒幾百上千,如此規模大、周期長的出版量,成本回收風險高,自然讓一批行業人士望而卻步。其次,鑑於中國白話文的表達,主流概念裡認為「識字」和「閱讀」沒辦法同時解決,只能先積累識字量才能勉強讀一點書。即便開發早期的分級閱讀文本,往往為了照顧到所謂「常用字學習」就容易造成文本枯燥無味,缺少可讀性;照顧到文本可讀性,就必然會增加字詞使用範圍。總之,原創分級閱讀體系十分複雜,缺乏行業青睞也就不難理解。


而分級最大的難點還在於分級標準的研究與制定,一些社會機構,如出版社、教育行業企業等也做出過不少可貴的嘗試,不通程度地推動了童書分級工作的開展,但由於研發投入缺乏商業資本的支撐,研發人員的專業水平、內容缺乏科學的指導等一些條件的限制,導致這些分級標準的客觀性、社會公信度、專業度等都有待提高。


也正是有感於英文分級讀物的繁榮和中文原創分級讀物的匱乏,我們才開始涉足中文分級讀物這一領域,原創&34;,開發配套的&34;私教App,希望能給到家長和孩子更高品質的中文啟蒙學習產品,讓孩子們從零基礎識字輕鬆過渡到自主閱讀。在繪本創作中,我們這套書中大部分的角色都是東方面孔,內容涉及了不少中國傳統文化和風俗風貌,也有對當下中國兒童和中國社會的表達,這些主題無論是對國內兒童還是海外兒童來說,都是了解中國的一個非常好的媒介,用 「中國立場」在帶領孩子認識自己的文化和外部世界。


中英文分級閱讀的不同之處


即便是有人願意冒著高風險,照著英文分級的路數去做,也依然有可能走不同,因為東西方語言的巨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完全照搬並不可取。


中文分級早期教學重點不是句型,而是識字


英語是一種靠邏輯和結構支撐的語言,句型練習和sight words的積累是早期教學重點,其他動詞、名詞、形容詞慢慢在句子中出現,通過上下文分析和配圖及音頻,這些詞彙的認知是可以被「帶起來」的。隨著句子逐漸變長,時態變豐富,詞彙變多,孩子的閱讀力就全面提升了。

中文的句子組織非常靈活,句子中的每個字都有表義作用,而且同一個字在不同詞彙和語境下意思還可能不同。因此,中文分級早期教學的重點不是句型,而是識字量的積累。


在我們的一畝寶盒中,我們用計算機算法對每個級別的分冊進行了排序,平衡了每本書中所需要學習的生字量,並逐一在私教App上進行講解和練習。這樣做到了,學一點用一點,學完就能用來讀書,孩子就會特別開心,特別有成就感,同時識字量的積累也做到了水到渠成。


中文分級讀物必須更重視文字美學


假如你嘗試把一本英文分級讀物翻譯成中文,大多是枯燥、無趣沒法看的。而中文的每個字都可能創造出一種意境之美,這是我們值得驕傲的語言特色。我們手邊有繪本閱讀常用字表和小學一二年級認字表、識字表,我們會儘可能將常用字放在前面使用,但在一畝寶盒的創作中,我們並不想因為常用字表束縛住創作的手腳,只要沒有使用超出兒童認知理解範圍的字詞,我們都把保證文字美感放在首位。


事實上,也有家長曾經擔心筆畫多的字放在前面寫太難,但孩子的學習表現有力的證明,對於象形文字來說,字形複雜並不影響孩子的辨識與記憶。也有人問,為什麼所有學校教字都是從筆畫少的開始?小孩子7歲前手部精細動作都未發育完整,漢字書寫的挑戰非常大。因為學校裡讀寫不分離,所以必須從簡單字學起。(2017年啟動的新編小學課本,已經嘗試讀寫分離,每本書後都有識字表和認字表之分,識字表筆畫簡單,必須會寫會讀,而認字表只要求會讀,「一畝寶盒」前4個級別裡學習的漢字,佔到了小學1/2年級認字表的80%)。


學中文光靠音頻伴讀不行,必須有反覆練習


有研究表明,用中文的人,大腦語言區在靠近運動控制區的布魯卡區(broca-area),而用拼音文字的人,大腦語言區在靠近聽力區的威爾尼克區(Wernicke-area)。這說明,學好中文是依靠多看、多寫、多說,靠「運動」來記憶效果更佳,而學好英文是依靠多聽多說,來學習,效果更佳。


所以,大多數英文分級讀物配備伴讀音頻就夠了,孩子跟著多聽多讀,可以快速模仿記憶。但用同樣的方式學中文,孩子對文字的記憶是十分機械和低效的,記住了也容易忘,並且經常張冠李戴,更談不上深入理解字義。所以學漢字,還是要把每個字講透,理解,反覆練習,而不能光靠音形對應,死記硬背。這就是為什麼,一畝寶盒中必須為分級叢書配備私教App,對應每本書的學習單元,會把所有新學字,用《一畝說字》小視頻的形式逐一講解,再利用遊戲反覆練習,以便於孩子能夠遷移應用到自主朗讀中。


在中文分級閱讀的道路上,我們還在不斷探索。星辰大海,我們的徵程才剛剛上路!


關注一畝、了解一畝寶盒,可微信搜索公眾號&34;

相關焦點

  • 不愛讀書的父母,如何能夠培養出能識字看小說的5歲孩子?
    我家孩子5歲時就能夠看五年級孩子看的中文小說了,識字也不用父母教的就學會了。我家親子閱讀很少,因為她在我意識到要親子閱讀的時候就已經能自主閱讀看中文小說了。那麼想不想知道本人的秘訣呢?這些方法跟你家長愛不愛讀書沒關係,跟家長的執行力有關係。一.父母先讀書。
  • 有那麼一些痛叫「認字而不識字,百變而不得知」 以及「識字上千,卻讀不懂一篇文章」~
    從至尊寶1歲半開始我帶著他一起閱讀英文分級,正是依附於原版讀物科學的進階體系,眼看他如今英文的識字閱讀水平甚至超越了中文,我真的打心眼兒裡盼望能有一套中文分級讀物來讓孩子受益!對於一些還沒有了解過一畝寶盒的家長們,下面我再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套讀物究竟好在哪裡?為什麼如此火爆?對於現象級學習產品,家長們可以不選擇,但是不能不了解~ 仔細研究了下專家們對一畝寶盒的評價,鄔書林先生有一句話戳中我了。
  • 前方家長注意,關於孩子的英文讀經教育看這裡!!
    願以此與從事英文讀經的同行們共勉。五、如何解決孩子的口語問題在推廣英文經典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有這樣的疑問:孩子能適應現代英語口語嗎?英文的理解有三種(或者是三種境界):1、 藉助於漢語學英語,這就要求孩子懂得每一個單詞的中文意思,懂得每一句話的中文涵意;2、 用英文理解英文;3、 系統地掌握英語以後,能在英漢兩種語言系統之間建立聯繫(不是中英文單詞之間的簡單對號),能在兩種語言當中自如轉換。
  • 6歲女孩讀萬字英文小說,Angela媽媽分享珍貴經驗!
    超過1450名會員在線見證了這位可敬的媽媽無私的分享,最熱烈的掌聲送給她和她的小天使!Angela媽媽的親子英語理念和英語啟蒙路線與卓閱理念(回復理念提取)高度契合,都是聽讀啟蒙,說寫跟上。如果大家對前陣子全網熱傳的悄悄那篇三年回顧(Enoch 5歲零基礎,8歲讀40萬字英文原著。
  • 為了幼升小 孩子哭著識字|不注意這幾個點,家長用力越大傷害越大
    前兩天恰巧和浩然媽媽聊起來她兒子,聽她講孩子為了應對幼升小「被逼哭著學中文」的場景,著實讓人心疼。 學前識字800 苦了孩子累了家長 浩然媽媽以前是阿里的一位高管,也是為了能多些時間照顧孩子毅然退出了很多人都羨慕的高光職場。
  • 火遍海外華人圈的中文分級閱讀!識字閱讀,那都不叫事兒
    教材精心設計,進階合理,路徑清晰,節奏可控,因為教材好,稍微懂點英語的家長都可以監督指導。可是學中文就沒那麼幸運,字卡、軟體、識字書……一個個試下來,孩子還是容易學了就忘,就算識字量夠了,中文閱讀興趣並不高,自主閱讀的習慣還是很難養成。而且,市面上光識字產品就讓你挑花眼,識字完了又該怎麼辦?中文啟蒙,什麼時候才能有像「牛津樹」這樣的一棵大樹,讓我們靠得心安理得呢?
  • 孩子「識字」敏感期來了,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關於孩子識字,家長們經常問到這幾個問題。 孩子出現這些特徵,家長就竊喜吧,基本上可以判定孩子已經進入了識字敏感期。趕緊支持他吧。當孩子進入識字敏感期的時候,就要改變你的親子閱讀方式了。(關於不同時期親子閱讀方法,可以閱讀之前文章「你還在用這樣的方式給孩子讀繪本嗎?
  • 我們應該如何讀英文小說
    他說一本英文原著一天最多看個50頁,還要不停翻字典,看得又累又沒有閱讀的快感。我知道他看英文小說一半是對文學有興趣,一半是想提高英文。我不是英國文學專業的老師,也沒看過很多英文小說,不過從我自己有限的讀書經驗來說,讀英文原著倒也的確有幾條應該注意的原則。 這些原則比較適合像我這樣天資愚鈍又渴望閱讀的。
  • 孩子讀英文繪本時,家長要不要幫孩子翻譯?
    你給孩子讀英文繪本,還沒等你一句話讀完,孩子就不停的問,「什麼意思什麼意思?」一本書五個故事,你讀了三個,就不停的被孩子打斷,問中文是什麼意思。,那麼家長是不是該直接給孩子翻譯呢?探討之前,家長要明白,讓每個孩子都能從原版故事中體會快樂,翻譯不翻譯,都要根據孩子的個體發展來考量如果孩子0-6歲,讀具象繪本,不翻譯這樣的話,久而久之孩子的語音感和猜測能力會被培養出來。
  • 你還在糾結要不要識字,別人的孩子已經會讀書了,如何教孩子識字
    孩子剛上一年級時,當別的孩子還在看拼音讀書時,大寶已經實現無拼音識字,喜歡捧著大部頭的厚書閱讀,沉浸在讀書的樂趣中,樂此不疲。剛上一年級時,有的孩子寫不完作業,因為有很多題目的字不會讀,碰上攔路虎,導致作業速度慢。如果孩子識字早,寫作業就會很快,做起作業來也比較輕鬆自如。
  • 面對孩子語文啟蒙,佛系型家長PK規劃型家長,你是哪一種?
    家長曾在我這吐槽道:「給娃做英語啟蒙可比中文啟蒙要簡單多了」。是吐槽,但也是句大實話。的確相比較英文啟蒙,中文啟蒙的要求要更高些,例如說,給孩子做中文啟蒙,閱讀的效果呈現方式可能是讓孩子會複述,而英文的話最多是讓孩子會朗讀。
  • 學前孩子識字少,家長應引起重視
    近年來,家長對孩子的學前教育都非常重視,英語、思維、閱讀同步進行。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小朋友們,識字量也是在逐年增加。據統計,大部分的一年級新生,在剛入學時識字量都能達到800字左右,甚至有的能達到1500到2000字。
  • 如何助力一年級孩子語文(下)基礎,熟記識字寫字、讀《西遊記》
    孩子在家是唯一,到了學校的班級是之一,求人不如求自己,愛他就教會他(她)去不斷提升學習力,不包辦,不代替。害他的辦法就是,在孩子和其他孩子有距離時,你的語言暴力,比如,真笨、真傻等;肢體暴力,邊罵邊打,孩子邊哭泣還在邊學習。切記!
  • 從零開始的中文識字和自主閱讀怎麼破?嘔心瀝血的經驗全分享!
    英國長大的小孩有一個強烈的竟爭對手 —— 英文識字能力。如果只是依賴每星期一次的中文學校,中文閱讀能力是遠不及英文閱讀能力的。有的小朋友,英文可以自讀Harry Potter,可是中文識字量只能讀《三隻小豬》,在英文閱讀能力遠遠超越中文閱讀能力時,他就對中文更沒興趣了。
  • 演繹識字-孩子的啟蒙識字神器
    基本上3-8歲孩子家長聚在一起討論孩子的學習時,總會聊到以下這些問題:  1、孩子幾歲識字比較好?  2、我家孩子不愛寫字,也不愛看書該如何是好?  3、用什麼方法能讓孩子對識字不牴觸、感興趣?  讓我們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 中文教學 | 使用這種方法,孩子識字量快速增長!
    今天要和大家介紹一種識字方法,如果父母真的按照這種方法來教孩子,孩子的識字量會快速增長,7歲時跟著通讀一遍聖經,基本上沒什麼問題。這種方法就是——隨文識字。操作非常簡單,就是當父母在給孩子閱讀的時候,用手指指著書上的文字,讀給孩子聽;或是父母給孩子讀書的時候,讓孩子自己用手指指著書上的文字,這也叫滲透識字。
  • 還在抓識字啟蒙就大錯特錯了
    再問小學老師,幾乎每一位都會建議孩子入學前先準備好800-1200的識字量,否則很有可能掉隊跟不上。那這中間的這坑誰填?——只能是家長。教就教吧,字卡、軟體、掛圖……各種識字工具輪番上陣,但又發現這種枯燥的學習方式收效甚微,逼鬆了今天學明天忘,逼緊了孩子大哭跳腳索性不學了。
  • 5歲兒子能自主閱讀兒童文學了!分享識字讀書路上5妙招 (附書單)
    ,不少讀者也分享了自家的經驗~ @羅小白白白 梳理了兒子3歲半開始,到快5歲這一年半來,從識字到能中文自主閱讀的進階故事和一路用過的好資源,希望能對有需要的家庭形成參考~我家孩子在中文識字以前,我一度以為這娃以後肯定會先認英文單詞的,因為2歲半他就開口說話說句子了,我沒有了娃不會說話的擔憂。2歲半過一點,我們就開始大踏步地啟蒙英語。
  • 中文分級閱讀,究竟是噱頭還是救星?
    國外很多分級閱讀書目都是推薦孩子從4歲開始讀起,因為孩子到了4歲,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生活常用詞彙,能夠說結構完整的句子,他們看到一張圖片可以理解圖片意思,並能形成主觀意識表達。教一個4歲孩子只記住26個英文字母並不難,記住每個英文字母的最基礎發音也不難,有了這個做輔助,一本Level0的基礎英文分級閱讀小冊子,配上生動的圖畫和簡單的句子,就可以讓孩子連認帶猜地把它「讀」下來。
  • 媽媽能讀英文小說,孩子英語卻倒數第一,怎麼破?
    親愛的小夥伴們,面對孩子成績不佳,學習動力不足等等問題時,很多時候我們第一感覺就是焦慮、煩躁,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我們想到的辦法,要麼就是給孩子補課,要麼就是給孩子做思想工作,最後的結果呢,孩子可能越來越討厭學習了,這一定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為什麼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