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專業有趣的心理學知識,喜歡可以點擊關注、轉發、收藏、評論。
說起用錢買時間,這讓人不禁想起了米切爾·恩德的名作《毛毛》。
時間小偷教唆街上的人,讓他們把浪費的時間徹底浪費掉。「發呆的時間」「眺望路邊鮮花的時間」失去這些東西的人們,就像被什麼東西追趕一樣,急急忙忙地工作著,但是心靈卻越來越貧窮,少女毛毛為了奪回被偷的時間而站起來,並戰勝了強大的現代惡魔——灰先生。
是的,最近,「沒有時間的人」真的在增加。
每天以分鐘為單位的日程安排,積攢下來的未回復的信息,即使想著「今天一定要早點睡覺」也無法保證的睡眠時間等等,這樣的人還不少。冥想在全世界那麼流行,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其實,有這樣一個有趣的關於時間的研究,本文將把它的結果分享給大家。
根據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心理學教授Elizabeth Dunn等人的研究表示,容易遭遇「時間飢餓」的現代人,如果用金錢購買時間,會變得更加幸福。
這是美國、加拿大、丹麥、荷蘭等國家的人們將同樣金額的錢,分別用於購買葡萄酒、衣服、書籍等「物品」,以及與孩子玩耍、代為做家務等「購買時間」為研究對象,調查了幸福度的結果。
「比起東西,買時間讓人更開心」,時間本來就是自己與生俱來的。為什麼還要特地花錢買時間呢?難道沒有人會這樣想嗎?
實際上,現在有很多人說「買,貴也買,因為我的時間更寶貴」。
比如,哥倫比亞大學美術史·藝術理論教授喬納森·克拉裡 在著作《24/7不眠社會》中指出了「人類的失眠化」。
隨著網絡等的普及,在24小時的服務變得理所當然的世界裡,不發生生產和消費的「睡眠」時間,被認為是沒有輸出,無用的(不在健康層面討論)。
世界上的某些國家,也開始向人們要求付出可能「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時間來工作,你有可能周末也忙著加班,下班了也把時間花在副業上。
讓人覺得有時候這簡直就是《毛毛》的現實版。其實,既沒有神秘的時間小偷,也沒有可靠的救世主毛毛。無意識地讓時間流逝,且必須設法解決的,總是我們自己。
在我們還買得起時間的年紀,珍惜時間。偶爾也可以用錢買買時間,增加幸福感,其實也不錯。
本文由芝芝心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