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不是買東西,而是買「時間」,人們更能感覺到幸福

2020-09-05 芝芝心理

每日更新專業有趣的心理學知識,喜歡可以點擊關注、轉發、收藏、評論。


說起用錢買時間,這讓人不禁想起了米切爾·恩德的名作《毛毛》。


時間小偷教唆街上的人,讓他們把浪費的時間徹底浪費掉。「發呆的時間」「眺望路邊鮮花的時間」失去這些東西的人們,就像被什麼東西追趕一樣,急急忙忙地工作著,但是心靈卻越來越貧窮,少女毛毛為了奪回被偷的時間而站起來,並戰勝了強大的現代惡魔——灰先生。


是的,最近,「沒有時間的人」真的在增加。


每天以分鐘為單位的日程安排,積攢下來的未回復的信息,即使想著「今天一定要早點睡覺」也無法保證的睡眠時間等等,這樣的人還不少。冥想在全世界那麼流行,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其實,有這樣一個有趣的關於時間的研究,本文將把它的結果分享給大家。


1.用錢買時間會幸福


根據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心理學教授Elizabeth Dunn等人的研究表示,容易遭遇「時間飢餓」的現代人,如果用金錢購買時間,會變得更加幸福


這是美國、加拿大、丹麥、荷蘭等國家的人們將同樣金額的錢,分別用於購買葡萄酒、衣服、書籍等「物品」,以及與孩子玩耍、代為做家務等「購買時間」為研究對象,調查了幸福度的結果。


「比起東西,買時間讓人更開心」,時間本來就是自己與生俱來的。為什麼還要特地花錢買時間呢?難道沒有人會這樣想嗎?


實際上,現在有很多人說「買,貴也買,因為我的時間更寶貴」。


2.人類社會是「不眠」的社會


比如,哥倫比亞大學美術史·藝術理論教授喬納森·克拉裡 在著作《24/7不眠社會》中指出了「人類的失眠化」。


隨著網絡等的普及,在24小時的服務變得理所當然的世界裡,不發生生產和消費的「睡眠」時間,被認為是沒有輸出,無用的(不在健康層面討論)。


世界上的某些國家,也開始向人們要求付出可能「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時間來工作,你有可能周末也忙著加班,下班了也把時間花在副業上。


讓人覺得有時候這簡直就是《毛毛》的現實版。其實,既沒有神秘的時間小偷,也沒有可靠的救世主毛毛。無意識地讓時間流逝,且必須設法解決的,總是我們自己。


在我們還買得起時間的年紀,珍惜時間。偶爾也可以用錢買買時間,增加幸福感,其實也不錯。

本文由芝芝心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心理研究:比起買東西,買經驗讓人更幸福,關於幸福的幾個研究
    01「比起金錢,鍛鍊更能讓人幸福」美國著名大學的研究結果毋庸置疑,「活動身體」對於維持健康的體形是不可缺少的。而「運動」如果不是對身體方面,而是對「精神方面」產生影響,會是怎樣的呢?人們常說心靈和身體的健康是相連的。
  • 心理研究:比起買東西,買經驗讓人更幸福,關於幸福的幾個研究
    01「比起金錢,鍛鍊更能讓人幸福」美國著名大學的研究結果對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的預防,有效的是「運動」。毋庸置疑,「活動身體」對於維持健康的體形是不可缺少的。而「運動」如果不是對身體方面,而是對「精神方面」產生影響,會是怎樣的呢?人們常說心靈和身體的健康是相連的。
  • 別讓買禮物的好意,成為親子關係的「傷口」
    為什麼買禮物想給孩子驚喜,卻換來孩子悶悶不樂?真心換「切心」緣由,可能來自於孩子心底的意見需求沒有被採納。禮輕情意重,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重視。小麗看起來有點悶悶不樂。「怎麼了」我問她。她沒回答我。我注意到她腳上穿著嶄新的鞋子。「欸?你穿新鞋了!」
  • 「騙老人買保健品,我有幾十種方法」
    因為這樣顯得他們更年輕。保健品不能說保健品,會說「保健食品」,加上這個「食」字後,老人會放下戒備心。聊天還是為了「篩選客戶」。一盒保健品數千元甚至高達數萬元,老人有沒有錢,有多少錢,是不是自己管錢,都直接關係到他們能不能買得起保健品,買得起哪個價位段的保健品。
  • 「周一問候」結婚並不是幸福的終點而是幸福的起點
    「周一問候」結婚並不是幸福的終點而是幸福的起點 2020-07-01 0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理研究:旅行帶給人的5大好處,早點知道或許就想環遊世界了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向45至64歲的女性參與者詢問了,「旅行的頻率是多久一次?」這個問題。一項研究表明,「旅行」和「激活大腦的想像力」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因為人們僅僅通過旅行,就可以體驗新的事物和文化。
  • 雙十一買什麼?買經歷讓人更快樂丨心理雜貨鋪
    雖說「金錢買不來快樂」,但是買東西的確能讓人快樂,不過「買快樂」也跟錢花在什麼地方有關。比如把錢花在經歷上、花錢當成對自己的獎勵、花錢能讓自己省時省事、先花錢後享受、給別人花錢,這些方式都會讓我們更開心。 研究發現,如果把錢花在跟經歷有關的方面,人們會更快樂。一種可能是,買東西的時候,我們會更多地進行比較,而比較讓我們變得不快樂。
  • 從螞蟻花唄和北漂房租,看心理學中的「心理帳戶」理論
    大家平時有給自己買健康補品的習慣嗎?好像不多吧。咱們中國有句話叫「藥補不如食補」。我們寧可買很多好吃的,也不會買補品。一般買補品都是去醫院看病人的時候才會買。但是,腦白金劃到禮品範疇之後,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送禮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表現得比給自己花錢更慷慨。
  • 書,不要一本一本買,而是一箱一箱買
    如果你加入了各種讀書社群,就發現其中有不少熱心書友向你推薦各種「好書」。不可否認,他們買到的書都深受好評,其中還有一部分書是某個領域中不管是專家還是普通讀者都繞不過去的經典。他們這樣買書有什麼問題嗎?當然有問題,因為書不是看到好的就一本一本買,而是按照主題一箱一箱去買。比如我讀《人間詞話》,若只買了一本中華書局簡略註解本,就難以讀懂它,甚至連書名中的「人間」二字都不知為何意,更不說理解它了。
  • 如何善用「心理帳戶」,提升用戶付費率?
    如今在人們的消費行為中,有很多令人費解的反常現象,例如男生無法理解女生願意買很貴的衣服和化妝品,正如同女生無法理解男生在電子產品上的高投入?其實是精明的商家在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帳戶」改變消費者對商品的認知,從而影響最終的購物決策。那麼究竟什麼是「心理帳戶」?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用戶的付費意願?那麼我們來看看這樣心裡帳戶吧?
  • 人生智慧語錄:「辛苦與幸福,是同義詞」
    但當然不是走在打電動、追劇、閒聊的路上,而是更有意義的事情,就算是煮菜做飯都好,用心就會不一樣。說不定你會成為煮菜教學的網紅呢?「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樣子,自然而然,大家的想法可以慢慢改變,妳只要做好妳自己,就是一種打破標籤。」
  • 央視曝光「染色」土雞蛋,你買的可能都是假的!
    晚會前,央視記者走訪了全國各地的超市,發現了各種「柴雞蛋」、「土雞蛋」、「笨雞蛋」,價格要比普通的散裝雞蛋高出一兩倍。圖片來源: CCTV 2節目中,超市工作人員現場敲開售賣的土雞蛋,果然其蛋黃要比普通雞蛋更黃。
  • 真正精緻的生活,不是東西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
    不是用錢買最貴的東西,用最好的服務,享受最好的待遇。精緻的生活,其實一點也不貴。它和金錢沒有直接關係,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精緻的生活,不是東西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真正精緻的人,或多或少都講究品味。而品味又是什麼?
  • 「棉花糖·心理」一張圖告訴你: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讀、寫、算只有在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時候,才具有重要性。」抑鬱、焦慮、沉迷遊戲、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犯罪……孩子的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家長的重視程度卻還是不夠。依然有很多父母覺得,我家孩子只要聽話,學習成績好,就足夠了。
  • 不是「勤奮」,而是「稀缺性」,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
    2、怎樣獲得更高的幸福與成就?認識自我,找到自己的所愛,然後思考「如何以此來賺錢」。每天問自己這個問題,並不斷去尋找更好的答案。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卻能發大財的人,幾乎沒有。即便有,他也不開心,長期活在糾結與懊悔之中。有人說「愛好有什麼用呢?」,我愛打遊戲,能賺錢嗎?你的愛好,必須形成對別人的價值,才能幫助你帶來收入。那些網紅遊戲主播們賺的可不比央視主持人少。
  • 拖垮你的不是「找不到興趣」,而是「不培養興趣」
    」,我只做了這四步 | 解惑實驗室》中介紹的方法的確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一些事情,但是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又不想做了。本以為找到興趣之後就有了內在動力,能推動自己堅持做事,結果也就比做那些不喜歡做的事多堅持了幾天而已,是不是其實這並不是我「真正的興趣」呢?
  • 銷售不是賣東西,而是如何幫客戶買?
    很多了為了實現業績更大,想賺更多的錢,獲得更多的現金流,都想賣更多的東西,為了賣東西,所有的人都在絞盡腦汁,老闆在絞盡腦汁,調動所有的資源,以求獲得更多的利潤或者是現金流,員工在絞盡腦汁,都想多賣點東西,多賺點錢。
  • 比起MUJI 我更願意買內部員工評選的「十大好物」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MUJI 公布了 2019 年度的「十大暢銷」單品,講真在這個榜單中出現的單品,這「十大」基本都是大家的意料之中的東西,懶人沙發、香薰機、旅行箱、文具等等,第一名是帆布鞋,具體排名我在此就不說了,有興趣的可以在網上查詢到。
  • 為什麼很多男生在相親時,聽到女生「喜歡旅行」「愛好旅遊」會很牴觸?
    題圖:《愛在黎明破曉前》為什麼很多男生在相親時,聽到女生「喜歡旅行」「愛好旅遊」會很牴觸?問題補充:本人女,90 年,單身狗一隻,口腔護士,坐標北京,工作瑣碎繁忙,不定期來個檢查和考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 「單身萬歲」已婚比單身更悲傷及短命?研究:單身女生最快樂!
    然而一眾未嫁的女子稍安勿躁,最近就有研究指出未婚且沒有子女的女子,比起已婚或有孩子的女子更快樂。誰說講完「我願意」就必定可以過上童話般的美好生活?誰可以結婚之後就一定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四重奏》截圖)他解釋因為男人於結婚後,心理會比單身男子平靜。心理平靜之後,工作表現因而變好,錢亦因而愈賺愈多,且比起女性而言不用兼顧太多家事,因此男子往往能從婚姻中受益(除了失去他們所說的「自由」)。相反,單身(從未結婚)的女子反而比起已婚女子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