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珊 李雅靜
21日,北京強降雨帶來的災難,讓更多人的開始關注城市防洪能力。
作為省會城市的鄭州,防洪能力咋樣呢?鄭州市市政勘測設計所所長翟少軍稱,做得比較好的金水區,可以抵擋5年一遇的洪水。
此前,鄭州下雨出現積水,市民們就會把它跟青島、香港等地比較。鄭州市水務局一位退休副局長表示,導致鄭州防洪能力低的因素除地下管網欠帳外,還與地面硬化、蓄洪坑被填、違章建築佔壓河道等有密切關係。
現狀
鄭州做得好的地方可抵5年一遇洪水
21日,北京一場暴雨帶來的災難,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城市防洪能力。生活在鄭州的人們,自然也關注鄭州的城市防洪能力。
鄭州市市政勘測設計所所長翟少軍介紹,城市地下管網的設計,要綜合考慮區域範圍的人口數量、暴雨強度徑流公式、道路的硬化程度等因素。鄭州市的排水管道的管徑,也不像想像中那樣統一,而是根據排放系統的不同,粗細不同。比如雨水管道,上遊細至500到600毫米,下遊會粗至直徑2.8米。
正常情況下,鄭州市現在能夠承受24小時內平均降水量50至70毫米的降雨,24小時內超過這個降水量一些地方就會積水。
2011年以來,鄭州市共完成北三環與中州大道交叉口、隴海路與京廣路交叉口等53處積水點改造工程,同期完成紅旗路、交通路等35項雨汙水管網改造工程,其中雨水工程17處。很多地方改造後,某些小的區域防洪效果提高到了能夠抵擋50年一遇洪水的水平。
翟少軍說,從整體上講,鄭州市金水區地下排水設施做得比較完善,可以抵擋5年一遇的洪水。
疑問
鄭東新區積水因為單位時間內降水量太大?
遇到大暴雨天氣,鄭州的老城區不少地方會出現積水,這可能是受到條件限制,無法從根本上杜絕。
鄭東新區作為鄭州新建區域,在2011年7月的一場暴雨中也出現大面積的積水。時任鄭州市代市長的吳天君在積水中撈樹葉的新聞曾引起廣泛關注。
不少鄭州市民集中質疑的是,事件發生的地點是鄭州市城市建設的榜樣——新建的鄭東新區。為什麼一個新建城區也會出現積水?是地下管網設計缺陷還是另有原因?
翟少軍說,當時鄭州市24小時內平均降水量只有不到20毫米,但是鄭東新區的瞬時降水量就達到了127毫米。這樣大的瞬時降水量,全國的很多城市都是難以承受的。
對於鄭東新區的防洪問題,鄭州市水務局一位退休副局長表示了自己的擔憂:「鄭東新區地勢太低,我很擔心它的防洪能力。」該位退休副局長表示,其實,鄭東新區積水除與瞬間降水量大有關係外,還與地面硬化、綠化大有關係。
對比
香港暴雨後水為啥退得快?排水系統很暢通
每次下雨之後,城市出現積水,很多人都會拿暴雨之後沒有積水的城市與之作比較。
青島被稱為「全國最不怕淹的城市」,該城市不但擁有遠超國家標準的排水系統,而且是丘陵地形,三面沿海,決定了降雨時積得快,排得也快,與平原地區相比有很大優勢。
另外,青島的雨汙分流模式也備受推崇,這套模式源自德國在青島建立起的管道系統,目前青島老城區仍有幾十萬人從中受益,儘管這套系統所佔全市管道長度的比例不足三十分之一。據一些青島老市民回憶,德國排水系統主幹道甚至寬闊得「可以跑解放牌汽車」。
香港是一個經常受到暴風雨侵襲的城市,香港科技大學在讀博士生小徐說,「路邊的樹快成麻花了,但是人沒事。」 小徐說,水來得快退得更快,積不下來,這歸功於香港臨海的地理位置,「修建了大量地下排水隧道,雨水可直接入海。」
在香港工作的小龐介紹,刮颱風的時候,他們會收到香港天文臺及時發布的預警簡訊,且「預報得很準確」。小徐說,學校也會把颱風預警、是否上課、如何確保安全的提示等用電子郵件發送給學生。香港渠務署在網站上,公開了從防洪策略到長遠改善措施在內的多項舉措,列舉了防範措施,甚至還承諾了民眾關注度高的重大工程的完工日期。
「香港最可貴的是政府信息公開透明,不糊弄人。」小徐說。
聲音
地下管網欠帳太多
對於城市積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城市地下管網欠帳太多。
鄭州市水務局一位退休副局長表示,如果這次北京降雨量的一半降到鄭州,鄭州可能也承受不了。因為北京設計的防洪能力是60年一遇,而鄭州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我估計鄭州城市防洪能力應該在10年一遇的標準以下。」該位退休幹部說,他在任的時候,金水河設計的是3年一遇防澇標準,5年一遇防洪標準。
「1998年下暴雨的時候,從鄭州市政府辦公樓出來,門前的道路就像河流一樣。」該位退休幹部表示,地下管網的設計標準,是根據單位時間內的降水量和積水面積確定的,這些設計標準都應該根據城市記載的水文資料計算後確定。
該位退休幹部透露,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全國絕大部分城市都是雨汙合流,不利於城市排洪。上世紀90年代之後,國家要求城市雨汙分流,鄭州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改造的。該位退休幹部說,部分地方下雨之後,出現汙水向外翻的情況,可能就是雨汙合流的管道。
地面硬化影響城市防洪
「我估計鄭州雨汙合流的管道還沒改完。」該位退休幹部稱,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中被綠化和硬化的面積越來越多,造成土地入滲水平低。「雨水滲入土壤,土壤水分飽和之後才能形成徑流。」該位退休幹部說,硬化地面不能入滲,一旦下雨,地面很快就會積水。
該位退休幹部稱,以前,鄭州有很多自然形成的低洼地區,這都是很好的調洪區,但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這些天然的調洪區都被填上了,蓋成了樓房。下雨之後雨水無處流,一旦雨水管排不及,就會成災。
「現在違章建築多,打亂水流原來方向,造成水道不暢。」該位退休幹部表示,水都是有一定流向的,人為阻斷它的流向之後,它就會四處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