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涔水注》考略

2021-01-08 水經註裡的名勝古蹟

○涔水

△涔水出漢中南鄭縣東南旱山,北至安陽縣,南入於沔。

涔水即鬵水也。東北流,逕城固南城北。城在山上,或言韓信始立,或言張良創築,未知定所制矣。義熙九年,索邈為梁州刺史,自城固治此,故謂之南城。城周七裡,衿澗帶谷,絕壁百尋。北谷口造城東門,傍山尋澗,五裡有餘,磐道登陟,方得城治。城北水舊有桁,北渡涔水。水北有趙軍城,城北又有桁,渡沔取北城,城即大城固縣治也。鬵水右岸有悅歸館,涔水歷其北,北至安陽左入沔,為三水口也。

漢中南鄭縣,戰國秦置,為漢中郡治。治所在今陝西漢中市東二裡。《史記·項羽本紀》:楚漢之際,「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即此。據《水經·沔水注》:「《耆舊傳》雲,南鄭之號始於鄭桓公。桓公死於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鄭為稱。」西魏廢帝三年 (554) 改名光義縣。隋開皇三年(583) 復名南鄭縣,為梁州治。大業初為漢中郡治。[1]

旱山,在今陝西南鄭縣南。《詩經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毛傳:「旱,山名。」《漢書地理志》漢中郡南鄭縣:「旱山,池水所出,東北入海。」《水經沔水注》:「漢水右合池水,水出旱山」,即此。《寰宇記》卷133南鄭縣:旱山「傍有石牛十二頭,一雲五頭。蓋秦惠王所造以紿蜀者」。[2]

涔水(鬵水),陳橋驛先生認為:涔水在卷二十七《沔水》中已見於《經》文:「(沔水)又東過成因縣南,又東過魏興安陽縣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在這條《經》文之下,《注》文長達一千五百多字。但對於涔水,酈道元除「涔水出西南而東北入漢」一句外,沒有其他任何解釋。現在《涔水》在此卷單獨立題設篇,《經》文仍說:「涔水出漢中南鄭縣東南早山,北至安陽縣,南入於沔。」酈道元對此水的《注》文稍多,如「涔水即黃水也」「(成固)城北舊有桁,北渡涔水」「黃水右岸有悅歸館,涔水歷其北」「涔水北至安陽,左入沔,為涔水口也」。按魏晉的安陽縣在今陝西省石泉縣南,在這一帶找不到可以和涔水或黃水相當的河流。酈道元在《沔水》和《涔水》此篇中,隻字不提《水經》兩度指出的涔水發源地旱山。熊會貞在《水經註疏》的《沔水》篇中作了一條按語:「酈氏置早山不論,隱有不從《經》文之意,正其矜慎處。」現在的地圖上,在西鄉、石泉兩縣間,漢江的較大支流有牧馬河和涇洋河,是否是《水經》涔水,無法論證。[3]

涔水即鬵水也。註疏本楊守敬認為「諸地誌書,涔水無黃水之殊目,黃水當鬵水之誤」,(備註:守敬按:諸地誌書,涔水無黃水之殊目,黃水當鬵水之誤,即《漢志》安陽之鬵水也。涔、鬵通,鬵與黃形近,故致訛。[4])

向隆中在《城固縣南北二城考釋》一文中認為:《漢書·地理志》漢中郡安陽條下班固注:「鬵谷水出西南入漢; 左谷水出北, 南入漢」;《補註》王先謙曰:「涔水出西南而東北入漢」。《水經注》載: 「涔水出西南而東北入漢」「《一統志》曰:「涔水在今城固縣南」。《漢書·地理志》漢中郡安陽縣下班固所說的鬵(潛) 谷水, 即《水經》及《注》之涔( cen) 水(鬵、涔古音同。)《華陽國志校注》的作者劉琳認為古安陽即後來之安康, 亦即今石泉縣的考證推據論證是合理的,應將《漢書·地理志》安陽條下注移於成固縣下[5]。同時向氏還進一步推論:按上述資料印證, 涔水當為今城固縣三合鄉之「堰溝河」,發源於城固縣汪壩鄉(米倉山, 古為南鄭轄地)。北流經縣境天明寺、鹽井壩至城固縣城南( 即漢成固縣西南)入漢水。左谷水即今湑水河, 從北來, 至城固東六裡許( 漢成固故城東)入漢水[6]。

城固南城與北城(大城固縣治),《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等認為城固南城在今陝西城固縣東漢水南。[7]向隆中在《城固縣南北二城考釋》一文中認為漢代城固之北城應為今城固縣東的「漢王城[8]」 ; 南城即今城固縣三合鄉餘觀村之「觀山梁」[9]。爬梳相關文普資料,頗疑城固南城與城固縣三合鄉秦家壩漢城遺址有關。(備註:秦家壩城址位於城固縣三合鄉秦家壩村東南500米,系漢代遺存,1988年調查位於霸王寨山頭上,四周為峭壁。城址依山勢而建,平面呈葫蘆形,面積約4000平方米,分內、外兩城。城牆夯築。內城牆高4.3米,外城牆高5.2米.兩牆間距4.2米。城址內外散布漢代繩紋板瓦、磚等,並暴露有漢墓。該城俗稱「霸王寨」,傳說漢王劉邦曾在此練兵。(參見《西北史地》1938年第1期[10])

778頁

桁,此處注文之「桁」意應為浮橋。通「航」。如《水經注谷水》:「對閶闔門南,直洛水浮桁。」《世說新語捷悟》:「王敦引軍垂全大桁,……帝令斷大桁。」(備註:谷水注中的大桁指朱雀橋)[11]。

悅歸館, 熊會貞認為悅歸館約在今城固縣南。但具體不詳。(會貞按:館當在今城固縣南。[12])

安陽縣,西晉太康元年(280)改安陽縣置安康縣,屬魏興郡。治所在今陝西石泉縣東南池河入漢水口之北。南朝宋為安康郡治。[13]

沔水,即今漢水。《尚書·禹貢》梁州:「浮於潛,逾於沔。」據《水經注》:北源出自今陝西留壩縣西,一名沮水者為沔水;西源出自今寧強縣北者為漢水。兩水合流後通稱沔水或漢水。[14]

綜合考量,本文從楊守敬及向隆中等所論「涔水即鬵水(非黃水)也」。但對於向隆中將涔水判定為今城固縣三合鄉之「堰溝河」的觀點,則姑且存疑。因為按注文「城北水舊有桁,北渡涔水」等描述,顯然古涔水緊鄰城固南城,且位於城北。而按相關考古資料顯示的成固南城(秦家壩村東南500米處)位置推析,則很可能今秦家壩村便是佔據了古涔水當年的河道。按此結合百度地形圖等綜合校驗,三水口的位置亦大約位於今秦家壩村東北一帶(靠近左谷水即今湑水河入漢水處),而附近的三合鎮亦很可能與古三水口有淵源。

備註:尊重原創版權,如需轉載或引用,請您註明出處。

[1]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下 8畫以上

[2]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上 1-7畫

[3]陳橋驛著,水經注研究四集,杭州出版社,2003.04,第554---555頁

[4]《水經註疏》,第2725頁。

[5]「今觀《漢志》安陽、成固二縣緊接, 而成固縣下班固無注。當是安陽縣下之注文原在成固縣下, 後世傳抄誤耳。」(劉琳《華陽國志校注》卷二「漢中志」一三一頁)摘自向隆中:《城固縣南北二城考釋》,《漢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1998年01期,頁29-30.

[6]向隆中:《城固縣南北二城考釋》,《漢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1998年01期,頁29-30.

[7]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下 8畫以上

[8]國家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地圖集》(下),西安地圖出版社,1998年12月,第778頁。

[9]向隆中:《城固縣南北二城考釋》,《漢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1998年01期,頁29-30.

[10]家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地圖集》(下),西安地圖出版社,1998年12月,第778頁。

[11]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

[12]《水經註疏》,第2726頁。

[13]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上 1-7畫

[14]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上 1-7畫

相關焦點

  • 《水經鮑丘水注》所涉御夷鎮、滑鹽、傂奚等考略
    鮑丘水從塞外來,南過漁陽縣東,鮑丘水出御夷北塞中,南流逕九莊嶺東,俗謂之大榆河。鮑丘水,古鮑丘水上遊即今潮河,下遊略與今白河平行南流,折東南循今薊運河下遊入海。北魏時上遊在今通州區附近注入白河,至今武清縣境又別流東出[1]。
  • 《水經注》裡的廬山——《水經.廬江水注》略考
    [1]《水經註疏》中楊守敬認為按《山海經》、《漢書.地理志》所載,三天子都即今黃山。酈道元因在黃山一帶找不到廬江水,便以廬山的石門水比定為廬江水,並將三天子都也移到了廬山。(守敬按:……正本《山海經》、《漢志》為說。是三天子都即今徽州之黃山,故書無異辭。
  • 《水經.河水注》卷一崑崙虛等考略
    釋氏《西域記》曰:恆水東流入東海,蓋二水所注,兩海所納,自為東西也。擔袟,陳橋驛等認為即多摩梨帝國在今印度東部塔姆盧附近。(陳橋驛:《水經註記載的南亞地理》)迦那調洲據岑仲勉考證, 認為在今緬甸西部沿海[1]。枝扈黎大江即恆河;大秦是我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稱呼。從迦那調洲到大秦, 儘管路途遙遠,但酈注所記, 按其方向和路線都是正確的。
  • 《水經》:中國最早的水系專著(洛陽古代典籍·名人名著⑨)
    ·伊水又北入伊闕,昔大禹疏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北流,故謂之伊闕矣,《春秋》之闕塞也。  ·一水東北出為汝水,歷蒙柏谷,左右岫壑爭深,山阜競高,夾水層松茂柏,傾山蔭渚,故世人以名也。 ——《水經注》  學者桑欽與《水經》  如果沒有《水經》,就不會有《水經注》。
  • 葛少旗 |《水經·濁漳水注》「桃水」辨
    [1] 《水經注》凡見二「桃水」,一在《濁漳水篇》,一在《聖水篇》,本文所討論為前者。[2] 〔北魏〕酈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注校證》卷一〇《濁漳水》,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265—266頁。[3] 〔北魏〕酈道元注,楊守敬、熊會貞疏,段熙仲點校,陳橋驛復校:《水經註疏》卷一〇《濁漳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74—976頁。
  • 《水經注》所涉濟南山川城邑考略
    《水經.濟水注》卷八(五)A8濟水又東北,濼水入焉。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湧若輪。《春秋.桓公十八年》,公會齊侯於濼是也。俗謂之為娥姜水,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廟故也。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謂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書》舜耕歷山,亦云在此,所未詳也。
  • 澧州涔槐國家溼地公園獲批試點建設
    尚一網訊(記者 田繼舫 通訊員 王文平 吳濤 朱麗華)2月28日,澧縣林業局將《關於解決澧州涔槐國家溼地公園溼地保護補助資金的請示》報告呈送到省林業廳。自澧縣「澧州涔槐國家溼地公園」正式獲批試點建設以來,該縣正緊鑼密鼓地開展相關工作。據悉,今年,該項目將主要著力於成立管理機構,建章建制,標樁立界,申報中央財政溼地保護與恢復補助項目,加強溼地植被、水禽棲息地恢復、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等建設工作。    澧縣地處澧水中下遊,溼地面積25588.7公頃,是全省溼地資源豐富的縣區之一。近年來,澧縣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溼地資源保護成效顯著。
  • 你好,注考命題組!
    點藍色字關注「注考那些事兒」
  • 楊年生:《水經注》卷六(汾水上遊段)新考 兼與李曉傑老師商榷
    本文在宏觀層面依據相關文獻記載著重從時間維度進行多重比對勘驗,中觀層面藉助Google earth等工具從空間維度進行多重方位校驗,而微觀層面則以實地踏勘及相關考古資料為據進行細探甄別。通過宏觀、中觀、微觀不同層面時空維度的綜合考析著重對汾水上遊河段所涉歷史疑問如:伏戎城、酸水、少陽之山、侯莫幹城、羊腸倉等進行全新註解。
  • ...湖南水利「一號工程」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奠基,估算總投資44億元
    本報長沙訊  昨日,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在江華縣舉行。該工程是「十二五」時期湖南水利「一號工程」。擴建後的涔天河水庫總庫容達15.1億立方米,比現有庫容1.05億立方米增大數倍。按估算,該工程靜態總投資為42.9億元,總投資為44億元。
  • 絕學重光 智敏上師《俱舍論略注》出版發布
    敏公上師的兩部新書《阿毗達磨俱舍論略注》及《俱舍論頌疏表釋》(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多寶講寺) 嘉賓合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多寶講寺) 2016年5月1日上午,浙江三門多寶講寺圓滿舉辦了「智敏上師《俱舍論略注》出版發布會暨《俱舍論》學術研討會」,參加此次盛會的嘉賓有中共台州市委統戰部、台州市民宗局調研員楊嶽富
  • 《俱舍論略注》《俱舍論頌疏表釋》特色及俱舍之弘揚
    以及為這兩本書——《略注》和《表釋》出版、發布付出了辛勤勞動的每一位四眾弟子、每一位參與者,以及各位護法居士。        自從2014年9月《俱舍論頌疏集注》出版之後,我們的文集編輯室就投入了整理師父《略注》和《表釋》的工作,到現在歷時兩年。
  • 葉桂考略(3)——師承與著作
    其於仲景學說、臨床各科、方劑、本草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著有《絳雪園古方選注》、《傷寒古方通》、《本草翼》等書。葉桂、薛雪、吳蒙等俱出其門下,所謂名師出高徒,誠非虛言也。其《絳雪園古方選注》共三卷,上卷獨明仲景方論,中下兩捲髮揮內、外、婦、幼、眼各科之方,葉桂嘗為之重編刊輯,佐證汪紹達之說之可信。此外,葉桂嘗參補王子接《本草翼》一書,可見王、葉師徒關係之密切。
  • 宗宙法師:《俱舍論略注》《俱舍論頌疏表釋》特色及俱舍之弘揚
    以及為這兩本書——《略注》和《表釋》出版、發布付出了辛勤勞動的每一位四眾弟子、每一位參與者,以及各位護法居士。自從2014年9月《俱舍論頌疏集注》出版之後,我們的文集編輯室就投入了整理師父《略注》和《表釋》的工作,到現在歷時兩年。談到《俱舍論略注》和《表釋》的出版,就肯定要提到《俱舍論》的作者世親菩薩。
  • 鮮卑山地理位置考略
    鮮卑山地理位置考略苗霖霖[摘 要] 史書記載的五處鮮卑山事實上是三座山
  • 談「注」色變,考注會你怕了嗎?
    無論是高校畢業生還是已在會計圈子裡多年的老會計們,說起注會,都似乎是個神聖且遙不可及的夢想,為什麼大家都談「注」色變,既然那麼怕為什麼還那麼多人考?每年高校畢業生很多,較大部分畢業生沒有工作,聽說考出注會薪水會大增;加之注會報考條件低,導致應屆畢業生踴躍報名
  • 明代《醫史》作者李濂生平著述考略
    其二,考李濂《嵩渚文集》,於所撰七言律詩中,亦可證實《明史》本傳所謂「嘉靖五年(1526)」「年才三十有八」之說記誤。例一:《己亥(1539)元日》略曰:「今朝己亥五十二,試筆三陽揮短篇」;例二:《庚子(1540)除夕限韻作》略曰:「荏苒年光五十三,世途情味飽經諳」;例三:《辛丑(1541)元日》略曰:「行年五十今加四,解組歸來十六秋」;例四:《六十自壽》(李濂自注「丁未(1547)年作」)略云:「荏苒年光六十過,鏡中勳業復如何」。以上四首詩句所載幹支年歲,均與「弘治戊申(1488年)」生年相吻合。
  • 璁╃戞妧涔嬭姳鍦ㄧ敯闂村湴澶寸喚鏀
    嬩笂緇勭粐鍒婂彂浜嗐娾滅ɑ鐥粹濇潹鐜夋併嬬殑閫氳錛屽苟灝嗛個璇峰靉閫夌殑浼樼鍐滄溈鍩哄眰縐戞妧宸ヤ綔鑰呭埌鐪佺戝崗涓哄共閮ㄨ亴宸ヤ綔涓撻樻姤鍛婏紱璐靛窞鐪佺戝崗渚濇墭涓庤吹宸炵數瑙嗗彴鍚堜綔鐨勩婃櫤奼囪吹宸炪嬫爮鐩瀵瑰靉閫夎呬簨榪矽繘琛屽d紶錛涙搗鍗楃渷縐戝崗灝嗚嗛戞帹鑽愬埌褰撳湴鐢佃嗗彴涓庢斂搴滅綉絝欐挱鍑恆  鏈嬈℃椿鍔ㄤ互韜杈逛漢鐨勮嗚掞紝浠ヨ叉晠浜嬬殑鏂瑰紡錛屽睍紺轟簡鍏ラ変漢鐗╁湪涔℃
  • 孤東採油廠:做好水文章,注足效益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邵芳 通訊員 尹永華 何小蘭水井開井數從去年年底的772口增加至810口,恢復水驅控制儲量209萬噸,自然遞減率同比下降2.6%……今年以來,勝利油田孤東採油廠以注採結構調整、水井三率提升為抓手,通過水井綜合治理和精細注採管理,有效提高水井開井數和儲量動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