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西鄉縣人民法院: 探視權執行的思考

2020-12-21 陝西法制網


摘要 父母離婚後,如何減少對未成年子健康成長的影響,是一個很有社會現實意義的課題。最近,筆者在執行一起探視權糾紛案件中,就案件執行實務引發了很多思考。筆者結合婚姻法理論及執行實務對此進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 探視權 執行 困境 對策


簡要案情:華某與項某婚後於2008年4月生育一女項某1。2010年2月,華某與項某因夫妻感情破裂辦理了離婚登記,約定其女項某1由項某撫養。離婚後,女兒項某1與項某共同生活,主要由項某父母照顧。2020年2月,華某與項某就女兒探視權訴至本院,訴訟中達成調解協議。調解書確認華某享有探視權,每個月華某可探望女兒一次,時間為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六。調解書生效後,華某的探視權未得到實現。同年5月,華某向本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中查明:被探視人項某1寄養在西安親戚家,且在西安寄宿學校上學,調解書生效後華某也一直未能探視到女兒。而被執行人項某在外務工,無確切地址,僅能電話聯繫。被探望人項某1已12歲,明確拒絕華某探望請求,並表示華某多次電話「騷擾」自己,已嚴重影響其學習生活,向本院明確表示不同意探望。在執行法官協調下,2020年10月14日(星期六)9點通過視頻方式,華某探視了女兒項某1。

本案結案後引發筆者對探視權的性質、執行困境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現拋磚引玉,希望引起更多同仁關注。

一、探視權的基本性質認識

探視權,也稱探望權或交往權,主要是指父母在離婚或解除同居關係後,與子女分居的父或母一方享有的可在一定的時間、地點對該未成年子女進行看望並與之保持直接聯繫與交往的權利。該權利乃基於血緣關系所衍生的自然權利,保障父母與子女間的感情聯絡,促進子女人格的健全發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把握其屬性:

探視權從實體法層面來看,其本質是一種從親權中衍生而來的權利。親權是一種親屬法上的基本權利,它是一種父母基於血緣身份關係,而對未成年子女享有的一種專屬職能,具有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雖然我國婚姻法並未明確規定親權,但相關法條的設定及內容均有涉及。我國婚姻法所規定的探望權顯然具有親權的諸多屬性,其權利內容均系基於親權的存在而衍生出來的。

探視權在執行程序中其本質為離婚配偶一方對另一方履行協議義務的請求權。因為作為一項實體法上的權利,探望權系一種請求權,具有形成權屬性,可憑單方意思即可行使。考慮到探視權的內容,執行中探視權的執行標的為行為執行,即離婚一方要求另一方具有協議的義務,被探視人的人身不屬於執行標的。

二、探視權執行的困境

(一)被執行人的協助義務人界定困難。執行實務中,離婚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阻撓另一方行使探視權的,認定該方拒不履行義務並無異議,但被執行人的父母及子女的祖父母及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屬要阻撓另一方行使探視權,能否認定是拒不履行協助義務?如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例如上述案例中,未成年子女在第三人的掌控中,寄宿至親戚家上學生活,或在學校寄宿就讀,第三人能否成為協助義務人或被執行人?如果子女自身不願意被探視,而子女的人身及自由又不能成為被執行標的,那麼協助義務人又如何界定,該種情況又如何處理?

(二)婚姻法規定離婚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具有協助義務,該協助義務的範圍無具體範圍,執行上缺乏評判標準。行為執行可分為作為或不作為,在探視權執行中執行標的是作為還是不作為,或兩者皆有,無具體法律規定。而執行實務中因案情各不相同,具體尺度也難以把握。案例中,被執行人項某因生活困難在外務工,項某如何協助?在外打工不阻撓(既不作為)既完成了協助義務,還是需要更為積極的作為才履行了協助義務,執行實務中標準實難把握。

(三)探視權執行立案受理標準及執行內容存在異議。根據婚姻法規定,在子女未成年前,父母對子女都有教育和撫養的權利。據此執行實務中認為:在子女未成年前,父或母對子女都有探望的權利,這個權利期間為父母離婚時至子女成年,這個期間較為漫長,案件執行則具有長期性,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按執行立案受理的一般標準,只要判決書或調解書生效後,對方不配合,便可申請強制執行。但另一方積極配合,屬行了協助義務,但因被探視人不同意被探視或由於客觀原因無法完成探視,權利人能否申請執行,立案後是否具有執行內容。

(四)執行程序終結及結案方式不易確定。案例中,原調解書確認:父親華某享有探視權,父親華某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六行使探視權。案件在執行中,經法官協調,6個月執行期間裡,華某通過視頻僅完成了一次探視。而該案執行「完畢」後合議庭出現了嚴重分歧:完成的這一次視頻探視是調解書確認的當月的探視還是對申請執行人的原探視權的彌補?如果是原探視權的彌補,那麼勢必造成新的探視權並未得到行使。如果是調解書確認的新的一次探視權的行使,那麼原案件中未得到行使的探視權並未實際得到執行。即使認定系執行中當月的探視權得到實現,但能否說明探視權執行案件已執行完畢?法律規定執行期限為6個月,但在執行期間中僅完成了一次探視,那麼該案如何結案?是終結執行還是執行完畢?

三、探視權執行困境原因分析

(一)探視權的實現需要一方協助。婚姻關係解體後,不僅原來的夫妻雙方心存怨恨,甚至還可能造成兩家勢不兩立,世代為仇。不少當事人把孩子當作傳宗接代的工具,撫養的一方片面地認為既然法院把孩子判給了自己,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財產,理當讓孩子與「另一半"恩盡情斷。有的未成年人親屬為了阻止對方探視甚至與未成年一起搬離原住所,不停變更聯繫方式,杜絕一方探視。

(二)被探視者拒絕探望。主要有三種具體情形:其一,是因撫養子女一方父或母的行為引起的,如唆使、威脅等。其二,是因不撫養女一方父或母的不良行為而導致的,如吸毒、賭博、暴力等不良行為。其三,是被探視者本身的拒絕,被探視者在撫養方及其家人的教育或社會各種環境的影響下導致被探視者對不與其一起生活的父或母的印象很差或極度陌生,從而拒絕被探視。其四,是父與母的共同行為,如雙方的爭吵等這些情況下,法官既要尊重已有一定民事行為能力的子女的意見,又要依法保證探望權人探視的權利,為此常令法官左右為難。

(三)濫用探視權激化矛盾。部分探視者濫用權利,違反探視的規定,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和方式頻繁探視子女,甚至幹擾子女的正常生活,導致了被探視者的厭煩,激化了與撫養被探視者一方之間的矛盾。

(四)立法上的不完善。我國《婚姻法》只規定了被執行的人的協助執行義務,但對被執行人以外的其他人如子女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設置探望障礙的,是否應當作為不履行協助義務對待,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案件執行中子女的祖父母等阻撓行使探視權的,是否應當作為被執行人不履行協助義務尚有爭論,難以採取一定措施來保障探視權的強制執行。

四、解決探望權執行的對策及建議

(一)說服教育和強制執行相結合。在執行時,要切實做好疏導教育工作。夫妻在執行探視權案件時,如果採用的方法不當,就會進一步加劇矛盾,這樣也不利於保護子女的合法權益。要做好法制宣傳工作,使被執行人認識協助權利人實現探視權是一項法定義務,耐心細緻地做好說服工作。若經教育仍拒不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可對被執行人採取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迫使其履行法定義務。需要說明的是,由於這類案件涉及到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這些強制措施應該慎重、適度使用。

(二)執行中準確認定被執行人的協助義務。如果被執行人沒有具體實施惡意的阻撓、幹預對方探視行為,就應認定被執行人已盡協助義務。同時,法律還應明確劃分被執行人以外的其他人員的阻撓行為與被執行人本身的責任問題,對被執行人本身沒有過錯的,不應對被執行人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如果是被執行人以外的如子女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人阻礙探視的,應明確規定不屬於探視權執行的範疇,應由探視權利人(包括子女)以侵權賠償的方式另行向人民院起訴,通過訴訟程序予以解決。

(三)注重執行方式的靈活多樣。探視權的行使方式也要靈活多樣,不能固守一種模式。對於雙方矛盾激烈、難以相互配合易造成探視受阻的案件,可考慮由未成年子女就讀的幼兒園或學校協助執行探視,以減少對立雙方的直接接觸機會。鑑於客觀情況,對於子女在外地的,可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進行虛擬探視,通過電子郵件、即時信息和視頻等方式來和自己的子女見面。

(四)不草率結案,靈活結案方式,保持對被執行人威懾。由於探視權案件執行的長期性和特殊性,不宜當月立案當月結案,既使被執行人當月已履行了協助義務,申請執行人已實現了探視權,也僅僅是一次執行完畢,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並未行使完畢。執行案件期限為六個月,執行法官要在執行期間內用足用好執行手段,對被執行人形成強大的威懾能力,使結案後被執行人還能主動積極履行。同時,執行法官要對執行案件六個月的執行期限適度把握,並採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結案,最終實現案結事了。(李強)

責編:翟李強

主編:姚啟明

相關焦點

  • 陝西省西鄉縣人民法院:探視權執行的思考
    最近,筆者在執行一起探視權糾紛案件中,就案件執行實務引發了很多思考。筆者結合婚姻法理論及執行實務對此進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關鍵詞 探視權 執行 困境 對策簡要案情:華某與項某婚後於2008年4月生育一女項某1。2010年2月,華某與項某因夫妻感情破裂辦理了離婚登記,約定其女項某1由項某撫養。
  • 探視權強制執行的法律思考
    對申請人而言,探視權是一種權利,又是一種行為;而對於被執行人而言,協助申請人探望子女是其義務,如其拒絕或阻礙申請人進行探望或不提供協助義務,即是一種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法院可依行為執行的有關規定予以執行;同時,探視權行使的對象一般是未成年子女,其雖可實現申請人探望子女的目的,但也可能在執行中因執行不當而影響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 破解探視權案件的執行難
    婚姻法第48條規定,對拒不執行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法律通過這條規定,對探視權賦予了提起強制執行的效力。當事人依據這條規定,可以以對方拒不執行有關探望子女的調解、判決或裁定為由,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是,具體強制執行措施婚姻法和民事訴訟法均對此未作出相關的規定,給人民法院的執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 探視權案件執行 問題及建議
    當前,探視權案件執行作為夫妻離婚後引發的最大遺留問題,已成為執行工作中的一大難點。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探視權的執行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關於探視權案件的執行主要問題有:  (一)執行措施有限。執行法官對被執行人採取的措施,除了例行的郵寄文書、網絡查控、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高消費外,很難有其他措施。
  • 探視權可以強制執行嗎?強制執行探視權太難了的原因及對策
    第四十八條規定「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三、拒不執行探視權的法律後果人民法院對於一般民事案件的執行,可以視具體情形分別採用搜查、查封、扣押、拍賣、變賣、拘留、罰款等多種強制措施,而在探視權案件的執行中,能採取的強制措施只有拘留和罰款,具有單一性。
  • 關於探視權在執行中的幾個問題
    行使探視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第四十八條規定「對拒不執行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 探視權案件執行難的應對
    探視權案件的執行一直以來都存在許多困難,因為探視權是人權,不同於物權。執行中,如何實現父母、子女權益和子女意志之間的平衡?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通過對2013年至2017年115件執行難的探視權案件進行分析,發現原因主要如下:  作為執行依據的裁判文書中缺乏對探視權的具體規定。
  • 探視權及探視權執行有關問題及原則
    探視權的執行,涉及到權利人、未成年子女和義務人(與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一方)三方面之間的關係。所以在執行探視權時既要實現探視方的權利,也要保護被探視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同時還要考慮強制執行探視權案件的社會效益。那麼探視權有什麼特點?探視權強制執行時又有什麼原則呢?
  • 淺析執行探視權案件的幾個問題
    (一)探視權的概念  父母對子女的探視權,是指父母離婚後,與子女分居的一方(父親或母親)享有的按照協議或人民法院的判決,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時間,探望子女的權利。探視權制度起源於英美法系,這一制度為處理離婚後父母探視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據,為各國立法和法理所接受。確立探視權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發展的潮流。  (二)我國現行法律對探視權的規定  修改後的《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視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 探視權可以強制執行嗎?怎樣強制執行探視子女?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怎樣強制執行探視子女?諮詢:離婚後,不讓看孩子,怎麼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探視權嗎?解答:探視權不能強制執行,最高院探望權是不能以孩子的人身為對象強制執行的。對於拒不配合權力人行使探望權的監護人,法院只能要求監護人予以配合,比如送到指定地點由另一方探望。《婚姻法》第48條規定:「對拒不執行有關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
  • 探視權丨離婚後子女的探視權如何執行?
    探視權是指夫妻雙方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按照離婚協議或法院判決,遵循一定的時間,一定的方式,探望子女的權利。離婚後子女的探視權怎麼執行?請看一則案例。案情簡介原告許某與被告阮某於2012年5月登記結婚,2013年3月生育一女。
  • 探視權如何執行,可以採取強制措施嗎?
    探視權的執行,涉及到權利人、未成年子女和義務人(與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一方)三方面之間的關係。所以在執行探視權時既要實現探視方的權利,也要保護被探視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同時還要考慮強制執行探視權案件的社會效益。那麼探視權如何執行,可以採取強制措施嗎?
  • 離婚後子女的探視權如何執行?
    離婚後子女的探視權怎麼執行?請看一則案例。案情簡介原告許某與被告阮某於2012年5月登記結婚,2013年3月生育一女。由此可知,探視權是指夫妻雙方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按照離婚協議或法院判決,依法享有與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繫、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探視權是基於父母子女關係而享有的一種身份權。執行過程本案於2017年11月3日作出判決後,許某於2017年12月即向法院申請執行。
  • 探視權難落實竟請法院強制執行
    但王麗仍對法院執行探視權採取不配合的態度,製造阻礙,對法官執行人員的勸說置之不理,導致法院在執行探視權案件的過程中面臨種種的困難。  法院探視權內容抽象執行難  王麗拒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不讓前夫看孩子,法院執行局的趙法官也感到十分頭疼。
  • 兒子想見爸爸——探視權案件能否強制執行
    擁有撫養權的一方拒絕探視權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從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出發,儘量減少未成年子女在探視權糾紛中受到無辜的傷害,不僅考驗執行幹警的智慧,更需要父母雙方的理解與配合。 思念兒子的父親李先生,就探視權問題向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什麼是探視權? 探視權也叫探望權,根據法律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享有的探望子女的權利。
  • 滄州中院執行法官柔性調解一起探視權糾紛
    9月18日上午,當事人靳某與其母親,帶著一面繡有「執政為民、秉公執法」的錦旗來到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滄州中院),將錦旗和花交到滄州中院立案庭法官溫麗梅手中,以表達感激之情。當事人贈送錦旗 供圖/滄州中院 事情要從2016年說起,靳某與李某起訴離婚,後就孩子撫養權問題產生糾紛,經滄州中院調解後達成協議:孩子隨父生活,靳某享有探視權。
  • 離婚後被剝奪探視權 憤怒媽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原標題:離婚後被剝奪探視權 憤怒媽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中新浙江網11月6日電(記者趙小燕 通訊員秀舟)浙江嘉興秀洲區人民法院近日調解了一起探視權糾紛案。丁女士與前夫離婚時,在離婚協議中約定每周她都可探視兒子,但總被各種理由搪塞而不得見兒子。不得已,她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 探視權執行難在哪
    新《婚姻法》雖然規定了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有探視權,但探視權的規定也較為原則,對探視的時間、地點、探視方式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各法院及各法官對此掌握尺度也不一致,這就給生效後的法律文書執行帶來了困難。  例如:李先生與劉女士結婚多年後,因家庭瑣事經常發生爭吵,導致夫妻感情破裂。2002年4月,雙方到西城法院協議離婚,雙方所生之子由劉女士撫養。
  • 實踐中探視行為阻力大 強制執行探視權難題待解
    這是一起「強制執行」案,執行的標的是孩子,執行的內容是探視權。  5歲的李思見到媽媽時,顯得很生疏。執行法官招呼李思到媽媽跟前,李思則「抗拒執行」,大喊:「不去、不去!」  於是,法官像幼兒園的阿姨哄孩子,讓李思選擇他喜歡玩兒的遊樂項目,天真無邪的李思立即高興地表示:玩兒碰碰船!
  • 離異10多年,女子申請執行「探視權」
    硬手段執行「探視權」,當事人服軟執行是法院工作的重點,一般意義上的執行,主要與財產有關,這種執行,大多與借貸、「老賴」等人們所熟知的概念有關,法院為解決此類執行,往往採取強硬手段。但在民事糾紛中,還有一些特殊的執行,其中之一就是對「探視權」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