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不適合翻譯中國文學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其實沒有那麼重要」、「中國人不應該把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外文」……這位82歲的學者思維清晰而敏捷,屢有驚人之語。 別把諾貝爾文學獎 看得太重 記者(以下簡稱記):哪位中國作家有望獲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距離諾貝爾文學獎有多遠?這樣的話題近幾年一直在中國國內爭論不休。你怎麼看待中國人對諾貝爾文學獎的心態?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稱中國人不應翻譯本國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其實沒有那麼重要」、「中國人不應該把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外文,」……這位82歲的學者思維清晰而敏捷,屢有驚人之語。不要把這個獎看得太重記者:「哪位中國作家有望獲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距離諾貝爾文學獎有多遠」,這樣的話題近幾年一直在中國國內爭論不休。你怎麼看待中國人對諾貝爾文學獎的心態?馬悅然:我想告訴中國的作家們,不要把這個獎看得太重要了。
-
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的英文作品,為何沒人覺得彆扭或想罵人?
寫下這個題目,就覺得非常彆扭,說是「中國人的英文作品」,豈是一般人能看懂的?中國人翻譯的英文作品,到底是英文的,還是中文的?如果一句話要把這件事情將清楚,豈是30個字能滿足的?真相應當是: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用英文寫成的文學作品的中文版本,為什麼沒有人會覺得彆扭,或者想罵娘?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手語翻譯曾參與綁架謀殺
報導說,這個名叫塔姆桑加·揚奇的手語翻譯曾受到多項犯罪指控,包括參與謀殺、企圖謀殺、綁架、入室盜竊以及破壞公物等。上世紀90年代,他曾因盜竊被判刑3年。 在10日於約翰尼斯堡舉行的曼德拉追悼大會上,揚奇為多國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充當手語翻譯,但南非和其他國家的聾啞觀眾抱怨說,揚奇的手語誰也看不明白。專家對此進行調查後發現,這名「手語翻譯」的確是在胡亂比劃。
-
為何英語讀者都不讀翻譯作品?
但這無疑暴露了一個問題:英語國家的出版商在翻譯外國作品方面表現得不盡人意。近期,在大西洋兩岸的「秋季推介」浪潮中,幾乎沒幾本翻譯作品脫穎而出。村上春樹的新作《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Colourless Tsukuru Tazaki and His Years of Pilgrimage)在很多地方引發熱潮。
-
《謀殺歌謠》開票I2018最佳沉浸式小劇場體驗邀你近距離圍觀一場...
經過2017年三輪演出後,超人氣搖滾音樂劇《謀殺歌謠》中文版在小劇場作品中殺出重圍,成為當年度當之無愧的」年度小劇場爆款「音樂劇。這部備受年輕劇迷喜愛的作品將於2019年1月9日正式回歸上海大劇院,再一次為觀眾獻上性感熱辣的劇情,動聽洗腦的音樂,引人入勝的懸疑關係。
-
麥家:翻譯是作品的再生父母
麥家:翻譯是作品的再生父母 本刊記者 埃裡克·戴利 • 2014-03-27 • 來源:北京周報網 在英美兩大主流出版商的力推之下,麥家已然成為國際上最炙手可熱的中國作家。
-
林少華的「免死金牌」——村上春樹對翻譯自己作品的看法
從其公開言論中不難看出,對於翻譯者的個人風格,他是並不反感甚至還有點喜歡:優質的翻譯最最必須的,不用說就是語言能力,但相比之下毫不遜色——尤其是虛構作品——而且我以為必不可少的,恐怕還是充滿個人偏見的愛。說句極端的話,只要有了它,我甚至認為什麼都無所謂。別人翻譯我的作品,如果說我最大的要求是什麼,則舍此無他。
-
中國人翻譯的第一部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
文:讀閱評說2012西泠秋拍中,第一部中國人翻譯的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原刻初印本以16.1萬價格成交。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第一部中國人翻譯的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出版。此書的譯者就是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林紓[lín shū]。林紓翻譯西洋文字極為偶然。當時,林紓的母親剛剛去世,緊接著妻子病故。林紓的情緒非常低落,魏翰、王壽昌等幾位好友為了幫林紓緩解情緒,邀請林紓一同翻譯西洋書籍。
-
殿堂級「精分」 百老匯音樂劇《兩個人的謀殺》中文版又來啦!
沒錯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的百老匯爆笑音樂劇《兩個人的謀殺》,就是這兩個人的「競技場」,從今晚到至2021年1月3日,我們都能在上話的D6空間,欣賞到他們互飆演技。 音樂劇《兩個人的謀殺》是演藝大世界-第六屆上海國際喜劇節、上海話藝術中心?
-
天津男子普吉島「殺妻騙保」案開庭 否認蓄意謀殺稱激情殺人
原標題:天津男子普吉島「殺妻騙保」案開庭 否認蓄意謀殺稱激情殺人7月5日上午,天津男子涉嫌「普吉島殺妻騙保」案在普吉府法院第一次開庭。普吉府檢察院當庭指控,犯罪嫌疑人張某凡觸犯泰國法律,涉嫌蓄意謀殺,應判處死刑。
-
《兩個人的謀殺》主演錢海睿:踏踏實實做一個音樂劇演員
Q:這些年來,你出演過很多音樂劇作品,《兩個人的謀殺》對你個人有怎樣的意義?錢海睿:這些年來,我一直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合作,一邊演出,一邊學習。剛開始我對戲劇的理解是,它是一個沉浸式的,演員可能跟觀眾之間有一堵牆,我努力在這個舞臺上生活,然後塑造自己的角色。而在出演《兩個人的謀殺》之後,我會發現它很不一樣,因為它是一個需要演員一直跳進跳出,一人分飾很多角色的作品。觀眾來看這個戲就會發現,有時候就是我自己在臺上跟觀眾互動,其實就是打破了那堵牆。
-
幕後| 從2016到2020,關於音樂劇《兩個人的謀殺》你所不知道的事
田水:我們在正式進入排練廳之前做了一周的工作訪,當時我們先不去想正式排練是什麼樣的,劉令飛、錢海睿、製作人劉雷、音樂總監姜清華和我一起參與,這個工作訪主要是針對歌詞翻譯和做一些排練前的工作。劉令飛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音樂劇演員,他本身英語也非常好,他會對於歌詞的翻譯進行一些調整,在這方面他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
「翻譯中文作品不為諾獎為同胞」
在周日的記者見面會上講完了莫言獲獎前後的故事之後,從上周日晚上起,馬悅然的上海行才真正進入正軌,他要談談自己的翻譯心得,要好好推介自己的好友——去年的諾獎得主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和他近些年唯一的詩集《巨大的謎語》。
-
音樂劇《謀殺歌謠》2020新版首演
《謀殺歌謠》原版出自外百老匯,由編劇茱莉亞.喬丹和獨立搖滾歌手朱莉安娜.納什共同創作。這部作品之所以能接連掀起觀劇熱潮、始終魅力不減,源自於其直擊人心的經典情感命題。融合了情感、婚姻、出軌、謀殺等亙古不變的流行元素,《謀殺歌謠》講述了一個愛與謀殺的懸疑多角戀故事。女主角Sara在浪漫多情的前男友Tom與穩重可靠的丈夫Michael之間搖擺不定,既放不下激情與自由,又無法割捨穩定與安寧,最終帶來危機。
-
瑞典作家內瑟爾談北歐犯罪小說:不能只有謀殺
國內讀者對北歐犯罪小說的關注大多集中在早期瑞典推理小說家夫婦馬伊·舍瓦爾、佩爾·瓦勒的馬丁·貝克探案系列,已故瑞典小說家斯蒂格·拉森的《千禧年三部曲》(電影已出了瑞典版和美國版)和瑞典作家亨寧·曼凱爾的維蘭德系列(已被BBC搬上螢屏,肯尼斯·布拉納主演)等作家作品。在瑞典作家內瑟爾看來,北歐小說的流行完全出於偶然,只因這種類型文學特別好賣,尤其是英國人和德國人偏愛北歐作品。
-
大四女生翻譯驚悚小說 希望自己能寫書出版(圖)
「威水」女孩 獨立完成全書2/3翻譯 《Odd Thomas》講述一個具有看到死人靈魂和預示兇殺案能力的廚師幫周圍的人逃出生天的故事。這本美國2003年的暢銷書,作者是美國驚悚小說大師迪恩·孔茨。國人對迪恩的了解恐怕是從《謀殺先生》以及《誰怕誰》開始。2007年,《Odd Thomas》也引進到中國內地。
-
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成效紀實
《解密》就是由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第一期所資助的作品。可以說,翻譯工程的實施,為中國優秀當代作品的海外傳播提供了強大支撐,讓更多的名家名作得以乘此東風,遠涉重洋,颳起一股「中國旋風」,讓更多國外讀者得以領略中國當代文學的魅力。
-
翻譯家林紓:不懂外語翻譯200多作品,嚴復、魯迅是他書迷
王壽昌突發奇想,想讓林紓與他一起翻譯外國作品。林紓可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哪去過外國?他連字母都不認得。王壽昌大筆一揮「包在我身上」。翻譯界的開山鼻祖林紓並不會外語,但他會二次創作。在與翻譯第一部作品時,王壽昌口譯,林紓寫下來。但是他並不是死板記錄,他會運用自己深厚的文學底蘊,將朋友的話進行潤色,使之更符合當時的文章特點。
-
專訪莫言作品翻譯家葛浩文:莫言小說的鄉土味最難翻譯
特派斯德哥爾摩記者 師文靜 中國作家莫言在瑞典學院的演講吸引了一大批知名翻譯到場,其中有莫言作品的日文翻譯吉田富夫、英文翻譯葛浩文以及瑞典文翻譯陳安娜。在莫言結束演講後,記者在瑞典學院樓梯口採訪到莫言的英文翻譯葛浩文。葛浩文是著名的翻譯家,曾經因為翻譯莫言的名著《紅高粱家族》而登上事業的頂峰。葛浩文說,莫言的演講讓他很感動,而莫言作品的鄉土味是翻譯中最難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