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將開設首家數字體驗博物館,全方位沉浸式的數字體驗

2020-12-18 23音樂

世界上有很多不同尋常的博物館——性博物館,冰激凌博物館,頭髮博物館。但它們都是把大部分無生命的物體放在白色的牆壁上、基座上或者玻璃盒子裡。

日本實驗藝術團體teamLab開發了完全不同的方式。該集團由自稱「超級技術專家」組成,包括設計師、計算機科學家、工程師和程式設計師。該集團與總部位於東京的城市開發商Mori合作,計劃在東京開設一座面積10.7萬平方英尺(合1萬平方米)、完全由數字作品構成的博物館。可以全方位沉浸式體驗,數位訊號將填滿移動的牆壁和地板。根據teamLab的溝通主管Takashi Kudo的說法,這將是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

「每一天都將是不同的體驗,」他在電話採訪中說。「有不同的顯示器和投影儀與人可以成為藝術的一部分。它是無邊界的,超越邊界的。當你創造一個東西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界限。如果你在畫布上畫出來,就會有界限;如果你做一個雕塑,你不能改變它。但是對於數字藝術,你總是可以改變的,因為數字世界並不存在。我們想真正讓人們進入我們的藝術作品。」

沉浸式的數字體驗對於目前的藝術界來說是新鮮的,但是teamLab已經在這個領域探索了15年。teamLab最近的作品集是本月初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開幕的《走、走、走:搜索、偏離、團聚》(Walk, Walk, Walk: Search, Deviate, Reunite)。在裝置內部,遊客被邀請在櫻花和竹林中漫步,通過人走動改變方向並對現實生活中的動作做出反應。

這個團體也會選擇在室外運作。在《神居住的森林》中,teamLab接管了一個遊樂花園,使用燈光、投影、傳感器和聲音作為工具(以及石頭、樹木和植物作為畫布)。展覽包括一個巨大的、模擬的瀑布和成千上萬的杜鵑花叢,它們點燃起來迎接遊客。

這些裝置反映了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探索。「我們試圖找到人類和世界的關係,」Kudo解釋說,兩者之間的區別是模糊的。「在日本,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

這種獨特的方式使teamLab成為藝術世界的先鋒,科技公司仍在探索數位化的潛在風險和回報。可以更容易打包和出售的藝術品——比如虛擬實境軟體——也可以很容易複製,而且是免費的。

永久博物館空間將於2018年夏天開放,命名為「森大廈數字藝術博物館teamLab無國界」。「通過與teamLab的合作,我們希望這個『數字藝術博物館』能成為遊客、藝術愛好者和博物館遊客的新目的地,同時也能增強東京的吸引力和地位,」項目經理Ou Sugiyama說。

佩斯畫廊(Pace Gallery)的執行副總裁彼得鮑裡斯(Peter Boris)表示,互動裝置可能在博物館的環境中發揮作用,但如何定價和銷售通常具有高度體驗性的藝術品仍是個問題。「對於大型設備,我們與其說是在銷售產品,不如說是在銷售體驗。」「建造浸入式環境的生產成本,以及使其工作所需的技術團隊,價格都是非常巨大的——通常是數百萬美元。」商業模式變得更像娛樂、電影、戲劇、音樂、所以目前只能通過出售門票使它運行。」

佩斯倫敦在2017年展示了teamLab的「超越邊界」。

「我們不知道我們的作品是不是『藝術』。」也許100年後就會知道。但我們試圖創造一些我們相信的東西。「我們認為這是工藝,」teamLab的久藤隆說。「我們是創造者,我們相信這些體驗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相關焦點

  • 故事和主題,沉浸式體驗的讓人沉浸其中的關鍵
    目前眾多的沉浸式體驗項目,存在著藝術氛圍不濃、文化內涵不足、沉浸體驗不佳等諸多問題。它將光、水以及交互式藝術畫廊融為一體,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旨在為每天前來的2萬名賓客提供激動人心、引人入勝的娛樂體驗。
  • 沉浸式體驗:網際網路+文旅的新動能
    旱季雨季交替,斑馬開始成群遷徙;非洲獅潛在草叢中凝視著獵物;夜幕降臨,廣闊的草原回歸靜謐……上海自然博物館「走進非洲」主題區裡,震撼的音效、變幻的燈光、超清的動態影像以及200多件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讓觀眾們身臨其境,仿佛成為「大草原的一員」。早在2015年上海自然博物館開館時,全國範圍內這類數位化沉浸式體驗尚不多見。
  • 首北兆龍飯店以多樣化數字科技為賓客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
    酒店同時還為賓客提供沉浸式的當地文化數字體驗,結合藝術裝置及投影等新媒體科技,帶領賓客從視覺、聽覺等方面深入體驗和重溫北京城市的魅力。餐廳的另一大特色是每晚在BEI COMMUNE餐廳上演的「北京城市記憶」主題數字投影,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王之綱攜魚果團隊,結合兆龍飯店建築本身特質和其獨有的文化內容積澱,用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將北京實景建築與CG動畫巧妙結合,從老北京的四合院到新城市的大廈樓,從往日溫馨的生活圖景到現代多維的信息網絡,在短短六分鐘的時間裡以北京人的視角喚醒大家對城市、童年、聲音、環境
  • 魔法教室 - 解鎖沉浸式教育體驗新生態
    魔法教室是A股上市公司豆神教育(原立思辰)重點孵化的以新媒體課程為核心的教育科技企業,匯聚了哥倫比亞大學、多倫多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倫敦大學學院及北大、北師大等國內外名校碩博出身的專業技術團隊和教研教學團隊,以前沿交互技術為呈現載體,力圖構建豐富立體的課堂及課後活動,創設多人同時互動的情景體驗式課堂
  • 暑期日本東京新去處,體驗夢幻新奇的「巨型數字博物館」
    最近,一家巨型數字博物館「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 teamLab Borderless」主題展在日本東京江東區臺場五彩城開幕。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由Team Lab和森大廈合作開發的數字藝術博物館,它將成為東京地區的熱門場所。
  • 美國國家二戰博物館,沉浸式紅色研學旅遊體驗
    通過展覽、多媒體體驗和成千上萬的個人帳戶,博物館帶領遊客在每個戰爭戰場中,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沉浸式遊覽。 擁有超過200,000平方英尺的場地和展覽空間,充滿了迷人的文物,身臨其境的體驗和真實的文化娛樂。2015年實現接待人次超400萬人次,其中學生佔比16.25%,並被全球排名第一的旅遊評論網站將該博物館列為美國第四、世界第十一受歡迎的博物館。
  • 首家沉浸式未來體驗空間登陸深圳,感受科學震撼之美
    原標題:首家沉浸式未來體驗空間登陸深圳,感受科學震撼之美  宇宙離我們有多遠?地球上有外星人嗎?汽車越輕就跑得越快嗎?……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可囊括世界。」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如浩瀚星空,無窮的宇宙,沒有盡頭卻充滿無限的可能。他們所有的好奇與疑惑將在Skyland未來科技館中得到答案。
  • 沉浸式體驗×旅遊|科技、文化、藝術、創意的交融
    沉浸式體驗與旅遊的結合,拓展了旅遊的內涵與表現形式邊界,在有形或無形的場域內探索、沉浸,賦予旅遊者不可複製的旅遊體驗。 「沉浸式體驗」是這幾年才出現的概念。沉浸式旅遊體驗,作為一種伴隨體驗經濟出現的新的旅遊方式,近兩年才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沉浸式旅遊體驗即通過全景式的視、觸、聽、嗅覺交互體驗,使遊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網際網路技術的崛起,高科技的應用,將使人類進入「時空的穿梭」和「虛擬世界」時代,旅遊產業也將迎來體驗化的新時代。
  • 東京數字藝術博物館!值得一去!
    這個沉浸式博物館包含多個3D裝置作品,這些作品將分布在1萬平方米的展覽空間東京數字藝術博物館!整個展覽使用了520臺電腦和470個投影儀。它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森大廈和teamlab,前者是出了名的文化和藝術支持者,後者是知名的跨領域創意團隊,善於使用數位技術來表現藝術。隨著我們漸漸地融入這個同一的世界,我們探索了茫茫人海中人們之間的連續性,一種超越了人和物質世界之間界限的新關係應運而生。
  • 餐飲店、房地產、博物館都在做,什麼是沉浸式體驗,為什麼這麼火
    餐飲店、房地產、博物館都在做,什麼是沉浸式體驗,為什麼這麼火?5年前,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上演了一場大型藝術表演《雨屋》,雖然表演時間僅10分鐘,但是卻在4個月的時間裡吸引了20萬的觀眾去體驗。這種在特定的空間內利用聲、光、電及多媒體互動技術,讓觀眾獲得感官體驗的同時與作品產生互動,從而營造一個有別於現實的場景體驗,就是沉浸式體驗。《雨屋》演出成功之後,「沉浸式」體驗開始在國內興起。隨著多媒體互動投影技術的深度滲透,沉浸式體驗已經被廣泛用在各種商業場景下,餐飲店、房地產、博物館都在做沉浸式體驗。
  • 東莞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打造數字印刷博物館
    作為中國環保包裝名鎮的橋頭,就有那麼一家博物館——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該博物館是東莞市首家民辦包裝印刷博物館,濃縮了印刷包裝上千年歷史文化,全面記錄了印刷先賢的智慧。在那裡,遊客可以通過3D列印技術,將文物複製品輕鬆帶回家。這家向數字印刷博物館邁進的博物館,是東莞首家民辦包裝印刷博物館,位於力嘉環保包裝印刷產業園。
  • 沉浸式展覽體驗別樣「國潮」感受
    近年來,全球沉浸式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僅僅7年時間,國內沉浸體驗項目就高達100多項,覆蓋了12大細分產業和34類業態。不管是在大型商場還是在線下主題巡展,角色扮演的沉浸式戲劇、VR主題樂園、還是沉浸式數字藝術展覽,這些實景與VR、AR、光雕等技術結合的「沉浸式體驗」正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沉浸式的概念起源於沉浸式戲劇,觀眾不是坐在觀眾席上,而是起身隨劇中人物行走互動,身份從「參觀者」變成「參與者」,獲得全然不同的欣賞體驗。
  • 「沉浸式體驗」——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新業態
    沉浸式體驗是拓展體驗領域的重要一步,是引領消費升級的熱點方向。,將觀展「升級」為一次非同尋常的生活體驗。   今天,以沉浸式演藝、沉浸式展覽、沉浸式娛樂、沉浸式影視等為代表,沉浸式體驗正成為文化產業創新活力強勁、表現形式豐富的新業態之一,如春雨入夜般滲透到演出場館、文化園區、旅遊景區、文化遺產等不同空間。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沉浸式體驗的特點,那就是「集成創新,跨域融合」。沉浸式體驗,是通過集成大量技術、智慧和創意所創造出來的一種高價值經歷。
  • 沉浸式藝術展,「打卡」之後呢?
    這其中,名家大師展和沉浸式藝術體驗展在當下無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睞,而6月22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心靈的暢想——梵·高藝術沉浸式體驗」(以下簡稱「梵·高展」)則將這兩類展覽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也正因此,在國博一樓大廳等待進入展廳的觀眾隊伍排成了長長的好幾列。
  • 傾影科技集團:沉浸式藝術體驗|零距離感受「時空穿梭」
    沉浸式「吃」法沉浸式餐廳主要通過借鑑影視、藝術、科學、技術和設計領域的元素創造出戲劇性的感官體驗,從味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多方面帶給遊客全新的用餐體驗。利用3D全息投影技術,把餐桌變成一場有趣表演秀的「舞臺」。
  • LifeSmart雲起首家旗艦店在杭落地,打造體驗式零售新地標
    通過零售內容變革,為消費者帶來獨特、有價值的科技體驗。6月22日,LifeSmart雲起首家全場景智能家居旗艦店於杭州第六空間大都會盛大揭幕。作為雲起探索創新特色零售模式的新成果,旗艦店內設置了全新的產品展陳區域與沉浸式舞臺化場景互動體驗區,為用戶打造煥然一新的空間與互動體驗。進入店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陳列在透明櫥窗內的Nature。
  • 巴黎第一個數字藝術博物館,從新的角度讓年輕人發現繪畫藝術
    AtelierdesLumières由私人博物館和紀念碑運營商Culturespaces 監管,設有投影在10米高牆上的藝術品,佔地面積為3,300平方米。為了應對科技對人們體驗藝術方式的影響,展覽空間的目的是讓那些不定期參觀博物館或畫廊的廣大觀眾能夠接觸到藝術。
  • 數位化「大國重器」 Vivitek助力國寶數字體驗展
    近日,在濟南華僑城歡樂薈文化中心,以《國家寶藏》這一頂級IP為基礎的全新沉浸式文化項目——「東方智美「國寶數字體驗展正式對公眾開放,亦是《國家寶藏》這一現象級文化綜藝首次從線上落地至線下體驗。    「東方智美「國寶數字體驗展,佔地近2000多平米,選取了代表東方智慧與美學的九件珍貴國寶。通過新媒體數位技術,全新演繹「會說話的國寶」,更以沉浸交互式的藝術裝置,打造一臺前所未有的數字博物館震撼之旅。
  • 基於數字孿生講臺的在線沉浸式教學體系分析與流程設計
    基於此,從教學、技術兩方面,探索數字孿生講臺的在線沉浸式教學流程設計與技術運用,即基於混合式平臺的教學數據採集與管理,基於多維分析的教學數據分析與建模,基於精準教學和精準管理的數據應用,基於增強現實技術的在線沉浸式教學體驗,進而設計其教學流程。
  • AR沉浸式體驗:AR走進博物館,讓遊客把文物「帶回家」
    AR沉浸式體驗:AR走進博物館,讓遊客把文物「帶回家」由於新冠肺炎今年在全球的多次爆發,人們儘可能被要求在家中學習、工作以及保持社交距離。對於容易造成大量人員聚集的展覽展示行業來說,受到疫情的影響頗深。